书城历史挖历史(第一辑)
1549000000003

第3章 狂傲之士叶公超的悲剧(1)

岳南

一、教授生涯的终结

1949年国共易鼎之际由大陆赴台湾的名流大腕,沉浮不定,荣辱不同,但有两个人的命运却显得格外扑朔迷离,这便是文官叶公超、武将孙立人。

叶公超,原名崇智,字公超,后以字行,原籍广东番禺,1904年10月20日生于江西九江。其父叶道绳曾任九江知府。叶公超兄弟二人,早年丧母,父续贤后生叶崇德、叶崇禔二女,后父去世,由其叔叶恭绰抚养公超兄弟和姊妹。又因恭绰无子,视公超为子。

1917年,叶公超就读天津南开中学, 1920年赴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缅因州贝兹大学(Bates College)和马萨诸塞州爱默思特大学。后赴英国留学,毕业于剑桥大学文学系。在英国,叶公超与现代诗人艾略特亦师亦友,叶成为第一个向国内介绍艾略特与作品的学者。1926年秋,叶公超归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师,主讲西洋文学,年仅23岁。此时蒋梦麟是北京大学的代理校长,蒋比叶大18岁,是叶当然的前辈,叶终生都以先生称呼蒋梦麟。1927年春,叶转赴上海,出任暨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5月与胡适在上海相识,并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书店,翌年创办《新月》月刊,徐志摩任主编,叶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潘光旦、余上沅等人参与编务并发表作品。1929年秋转赴北平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30年6月与贵州修文籍的燕京大学毕业生袁永熹女士结婚。1932年生女叶彤,1937年生子叶炜。子女命名,据说是出于《诗经》“彤管有炜”一语。1940年袁永熹携子女赴美定居,在美终了一生。

袁永熹有位弟弟叫袁永熙,其人先是在昆明拉杆子闹了一阵子革命,1938年进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就读,未久即加入中共,次年春出任西南联大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此为中共在西南联大师生间培植势力之始,后来在昆明掀起的轰动中外的学潮中,袁永熙等辈出力甚悍。据说袁永熙是个少有的奇才,在联大期间,学习、工作、恋爱三不误,与就读于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思想比较另类的“一代文胆”陈布雷之女陈琏在感情上碰出了火花,建立了恋爱关系。皖南事变发生,中共领导的新四军被国民党部队围剿后,风声紧张,袁、陈二人一起潜往个旧隐蔽数日。1947年8月10日,陈、袁二人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婚礼,后育有二子一女。1952年,袁永熙出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57被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劳动,后调河北省南宫中学任教。眼看袁氏掉入“右”边沟里满身泥污不能自拔,陈琏在政治压力下与袁离婚,成了各不相干的沟里沟外之人。“文革”爆发后,陈琏因其父陈布雷的历史问题受到批斗。1967年11月19日,因不堪造反派殴打的屈辱,从11层楼上跳下自杀。

却说1936年,叶公超受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邀请,辞清华转入北大外文系任教授兼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叶随校先至长沙再转昆明,出任西南联大外语系主任。从1926年自海外学成归国任教,直至抗战迁往昆明,叶氏的教学与创作堪称一路顺风,并有了相当的声名,如果没有意外,当沿着此路继续走下去,直至在儒林中奠定相当的学术地位。但是,包括叶公超本人都没有想到,历史于不经意间改变了他的命运。

1940年6月18日,叶公超应叔父叶恭绰电召前往香港议事。这位叶恭绰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等“三朝”高官大员。用史家温梓川的说法,“恭绰为人颇热衷,曾受知中山先生,饱读线装书,又茹素,又念佛,又写字,又填词,聪明绝顶,饱经忧患。他还当过中山先生的高级谋僚,但无时不流露于言谈声颏中的,却是‘如假包换’十足北洋官僚的叶总长。他尝因此自命为交通界领袖。他的部属称呼他为部长时,绝没有称呼他为总长时过瘾。”

像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多数官僚政客一样,叶恭绰蹲在总长或部长的虎皮交椅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各种别人难以看得见的手段和计谋,搂了不少硬通货,并利用“袁大头”、“袁小头”等硬通货,换取更珍贵的商周青铜宝器和各种金石、字画。如此这般,仅十几年的功夫就搜罗得宝器字画满箱满屋。既是权势人物,又捞得不少外快,按中国暴发户发家之后的惯例,仅怀揣一堆冷冰冰的铜器字画是不够的,必须弄上几房会喘气、尖叫的姨太太才足以显示气势和提高人气,同时自己也享受一下捞钱之后的感觉和艳福。——尽管叶氏整天以佛门居士自居,但脖子上挂佛珠与怀中搂美人并不冲突。于是,手中的“袁大头”一撒,随着唧里咣啷的响动,几台花轿就把那如花似玉、既会尖叫又会撒娇的小脚美人抬进了深黑厚重的大门。但中国有惯例也有圣人之言,这便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在叶恭绰把喘气的活宝抬于家中,在宽敞的木板大床上由着性子、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地上下扑腾时,灾祸也悄然临近。

1937年上海沦陷,叶恭绰仓皇辞庙,携带重金与看得上的婆姨乘船移居香港。临行前,秘密将珍藏的7箱最贵重的文物寄存在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美艺公司仓库,其中一箱专门盛放了国之重宝毛公鼎。叶恭绰没有想到,当他渡海流亡之际,竟遗漏了一件最不该遗漏的活宝,即一位刚娶过家门不久的潘姓小妾。

据说,这个小潘无论是貌相姿色还是策略计谋,一点也不亚于《水浒传》中那个把丈夫武大郎按在被窝里活活闷死的潘金莲。此美女不仅会尖叫撒娇,还能扮妖上阵,与抡着板斧的黑脸大汉一番对打缠斗。叶恭绰一走就是三年,这位智勇双全的潘姓小妾空留闺房三个寒冬。到了1940年,潘小妾在高人指点下,决定不再蹲守于这个枯井一样的深宅大院,无望地死等一个无情无义的糟老头子了,她要展翅飞翔,飞到自由的天地去寻找新的生活。但在溜号之前,必须弄到一批财产,否则自己几年的青春白白便宜了那个糟老头子。人间何世,真是岂有此理!

潘小妾的行动,自然引起叶家留守人员的注意和不满。于是,一场围绕家产争夺的大战就此爆发。

消息传到香港,叶恭绰颇费了一番脑筋,若自己潜回上海,一是目标太大,二是潘小妾肯定要找自己的茬子,吵闹不安。若小妾压抑在心中的怨怒之火爆发,一个鹰爪翻子拳(又名“八闪翻”),或八卦绝户掌袭来,自己倒地吐血,一命呜呼,亦未可知。鉴于这样的背景和心中顾虑,叶恭绰决定让从小拉扯大的侄子叶公超赴沪一显身手。

此时叶公超正是38岁的盛年,身高六英尺,体态健壮,皮肤黝黑,相貌英俊,宽阔的肩膀、洪亮的嗓音,下颌略微见方,走路时总显得昂首阔步,虽具有名士气质,但整体看上去却像是运动场或景阳冈走下来的一条好汉,无论貌相还是气质,一点不亚于当年景阳冈上打虎的武二郎。若有现代武松叶公超出面,一个小潘又何足惧哉?于是,一封电报发到了昆明。

叶公超的画作

叶公超得电,不敢怠慢,急向主持校务的梅贻琦请假赴港。叔侄见面,叶恭绰在密室向叶公超交待了一切,特别叮嘱,此次回沪,除处理财产纠纷,最重要的是保护毛公鼎,并谓:“已经有美国人和日本人两次想高价购买毛公鼎,我没有答应。现在我把毛公鼎交付给你,日后不得用它变卖,不得典质,尤其不得让它出国,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公超听罢,知其事关重大,且毛公鼎还关乎民族大义,乃肃然起立,答应一一遵办。

这毛公鼎是何等宝贝,竟让叶家叔侄两代如此重视?

此事说来话长,简言之,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的极品,重量为34.54公斤,铸有铭文32行,497字,是传世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清道光二十三年(1813)在陕西岐山县出土后,“士林瞩目,惊为至宝”。清末,毛公鼎落入满洲正白旗人、金石学家、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之手。辛亥革命时,端方在四川资州被革命党人组成的起义新军砍了头,毛公鼎遂成为端方家族中一件烫手的山芋。1916年前后,英国人、日本人都觊觎这一稀世珍宝,国人得知,纷纷阻止,端方子女亦竭尽全力保住。到1926年,端方的后人将宝鼎抵押在天津由俄国人开办的道胜银行,曾有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等想从银行中赎出宝鼎。因俄国人不同意按抵押款数加利息的钱款赎出,再加上端氏后人也不同意,赎事方作罢。经过这一折腾,“毛公鼎身价陡增,尤其学术界都以国宝重器礼遇,实获商周青铜器所未有之最大荣尊”。

当时在北洋政府颜惠庆内阁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探知毛公鼎的事后,在美国学者福开森劝说和帮助下,欲出钱赎回宝鼎。当时讲价抵押金为两万元,可提货时俄国佬趁机敲了笔竹杠,非三万不能提走。叶恭绰于盛怒中东凑西借,终于赎回了毛公鼎。自此,毛公鼎由叶恭绰收藏于天津,后移上海法租界劳里育路街乐园三号住宅。1931年,叶公超在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时,曾为毛公鼎精拓一纸,示于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孙海波、唐兰、董作宾等人观摩、研究。

话说叶公超悄无声息地潜回上海老家,即与他的婶娘小潘过起招儿来。这潘美女尽管芳龄大大小于叶公超,但辈分却占上风,并不把眼前这位从景阳冈上下来的叶大汉放在眼里。于是,潘、叶之间你来我往叫起劲儿来,在经历了三十个回合、六十个重手后,仍难决胜负。在这紧要关头,小潘受到上海滩一个类似西门庆式的高人暗中指点,一咬牙走出叶家深宅,径直进入了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声称家中来了一位间谍,请大日本皇军快快地前去抓获。日军听罢立即采取行动。未久,一队大兵从汽车上跳将下来,端着大枪呜哩哇啦叫着冲入法租界内乐园三号叶府。面对杀气腾腾的日军,不明底细的叶公超大惊,想阻止已无可能,日宪兵在叶府搜出一些字画和两支自卫手枪,即以间谍罪将叶逮捕关入大牢。

当此之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上海租界还是“孤岛”,日本人尚不敢对租界内的一切人事太过分。但有一点出乎叶家预料,这位小潘到日本宪兵司令部密报叶公超是国民政府派来的间谍的同时,还出于报复之心把叶家秘藏的国之重器毛公鼎一同供出,只是小潘不知叶家七箱宝物具体的秘藏地点,为叶公超咬牙顶住和毛公鼎最终没沦于敌手留下了空间。

日军将叶公超逮捕后,除了让其交待身份,更重要的是审讯毛公鼎的秘藏地点,只要得到毛公鼎,无论是转手倒卖或献给日本国,审讯者自有功名利禄可图。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日军开始对叶公超展开轮番审讯。在49天的囹圄之中,叶先后7次受审讯,2次受鞭刑、水刑,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间谍,更不吐露毛公鼎秘藏地点。为了尽快脱身,叶公超暗中传出一纸条,秘嘱家人请铸工假造一个毛公鼎式样的古铜器交出。时在上海的公超之兄叶崇勋除了找制假的文物贩子日夜打造铜器,还通过赵叔雅、陈公博、汪精卫等人与日本宪兵司令部交涉,花了一大笔重金具结作保,被折磨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叶公超总算于10月下旬出狱。

蹲在叶家屋门口观敌瞭阵的小潘忽见出狱后叶公超一身破衣,像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一样杀气腾腾地向自己逼来,自知理亏,嘴巴一张,腿一软,扑腾一声倒地不起,尔后眼珠上翻,口吐白沫,满地滚动装起羊羔子疯(亦称羊角疯)来。盛怒的叶公超朝对方的屁股踢了两脚便不再理会。因了这一事件,小潘在叶家留守人员同仇敌忾的目光逼视下暂时软了下来,叶公超趁机找来几位当地有名望的士绅与律师,对财产进行了分割,并予各方进行按抚。尔后,亲自携带毛公鼎秘密乘船逃往香港。一路有惊无险,把手中的国之重器交给其叔,在港久等消息而不见的叶恭绰,此时悬着的心才怦然落下。【1】

当叶公超到港时,已是11月中旬,西南联大新学期早已开学,校方已指派柳无忌代理外文系主任。经过上海之行和日本宪兵司令部的劫难,叶公超感到身心俱疲,决定暂不回昆明,在香港休息一段时间,或到来年开学时再回昆任教。未久,叶氏在港岛遇到了老熟人董显光,二人一见如故,越聊越投机。董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宣部副部长,力邀叶参加其主管的国际宣传处工作,叶因懒于回昆明,便答应下来。想不到这顺水推舟的一转身,结束了叶公超十四年的大学教授生涯。

二、如此江山烟客逝

踏上官宦之路的叶公超,尽展风流,玩起计谋与策略来,比教学更得心应手。在国民党宣传部驻英办事处处长任上,他于新加坡、印度、重庆、伦敦、美国之间来回穿梭,工作成就颇得上司赞赏。抗战胜利后,叶公超进入外交部出任参事,未久晋升为欧洲司司长、常务次长。1949年6月12日,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全面崩溃,由于美国方面极力向在广州的国民党政府提议由胡适出任外交部长,新上任的行政院院长阎锡山不敢硬抗,只好宣布请胡氏出山力挽狂澜,外交次长由两个亲美分子叶公超、董显光分任。6月2日,身在美国的胡适致电外交部叶公超、董显光,并请二人转交阎锡山,坚辞外长。鉴于情形紧迫,阎锡山只好请叶公超临危受命,代理部长主持部务。1949年10月1日,即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叶公超被国民党当局正式任命为“外交部”部长。自此,叶氏深陷宦海,随波逐流,直至晃荡到台湾孤岛终了一生。

据叶公超之妹叶崇德回忆说:1949年3月的一天傍晚,崇德的母亲,也就是公超的后妈赵寿玉正在上海家中做晚饭,忽然叶公超轻轻推门进来,只见他“对老母摇摇手,并立即将厨房门关上,搀扶着老人走入客厅,正巧我也下班回到家,他在客厅招招手,示意我快把客厅门也关上,他立即告诉母亲,他是回来接老人一同去台湾的。他说:‘老头子(指蒋介石)不准我留下来,必须立即随行,经请求要带老母同走,只答应在家停留十分钟,届时不出去则性命不保。如老人愿随行,一样东西都不能带,抵台后再为她添置。并说现在汽车就停在亚培尔路口,车上还有二人在等,要母亲立即决定。老人略加思索,决定不随他行,老人说:‘我已年迈,跟你去了是你的包袱,何况留大妹一人在沪,我也不放心。’并嘱他抵台后,说话、交友都要谨慎小心。他一口答应:‘请妈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教训’,转身对我说:‘大妹,你要好好照料母亲。’说完即匆匆走出后门,消失在黑暗中。不料这次话别,竟成了我们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