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唐僧带队有一招
1550100000003

第3章 内行领导内行

唐僧本是高僧,拜佛求经是他分内事。打打杀杀孙悟空是内行,要说拜佛求经唐僧是内行。因此孙悟空一旦加入取经队伍,就必须受唐僧领导。

唐僧讲法头头是道

见《西游记》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唐僧受封大阐官爵之后,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多僧,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他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到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太宗拈香。比时善声遍满天下。太宗即排驾,率文武多官,后妃国戚,早赴寺里。那一城人,无论大小尊卑,俱到寺听讲。那一派仙音响亮佛号喧哗,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前来暗中考察的观音菩萨见了,暗赞金蝉子果然配穿她的宝贝,心中已定下主张,让他去西天取经。

唐僧服众手段三:

我本内行,

甘作“外行”。

一切不懂,

一切不忙。

此手段要点:扮猪吃老虎。

“外行”领导内行,就会被内行取代。内行领导内行,彼此相安无事。唐僧本是高僧,拜佛求经是他的分内事。打打杀杀孙悟空是内行,拜佛求经唐僧是内行。内行领导内行。因此孙悟空一旦加入取经队伍,就必须受唐僧领导。

孙悟空表面内行,其实“外行”。

常人以为唐僧是个大“外行”,当然错了!但唐僧看上去确实像个“外行”,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此中道理弯弯曲曲,颇多趣味。

唐僧讲法头头是道。

但他的本事也就到此为止。

唐僧会打架吗?不会。他老被人捉,老被人打,还老是差点被妖精们吃了。

唐僧会变吗?不会。他永远都是一个样子,穿上袈裟像法师,摘下僧帽只是一个小光头。唐僧不但不会变,妖精变美女他也认不出来。

那么唐僧会飞吗?更不会,他惟一的一次“飞”是他们师徒几个取经回来因为忘了白头龟交待的事,被白头龟一怒,颠在了水里。严格地说,那不是“飞”,而是摔。

那就怪了,唐僧又不会打,又不会变,又不会飞,凭什么做孙悟空的师父?这不是“外行”领导内行吗?

对,正是“外行”领导内行。

如果唐僧又能打又能飞,那么争强好胜的孙悟空肯定不会拜他为师。

只有“外行”才能当内行的老师。

大名鼎鼎的张良在一座古桥上遇见一个老头,自称是异人,张良一眼就看出这家伙是骗子,故意爽约了两次,气得这老头暴跳如雷。第三次张良准时赴约,老人大喜,马上传他一部兵书,张良凭此做了刘邦的军师,威震天下。

故事中这个老人叫黄石公,如果让黄石公帮刘邦打仗,刘邦早就被项羽灭了。黄石公肯定不如张良,张良为什么还要拜他为师呢?

为了骗兵书。

能从骗子手里骗东西,这才是高人。

黄石公是“外行”,张良是内行,“外行”做了内行的老师。

内行拜“外行”为师后,“外行”更“外行”,内行更内行?

刘备也是这样。

刘备论武显然不如五虎上将,论文显然不如诸葛亮,但他公然能领导诸葛亮与五虎上将,正是“外行”领导内行的又一例证。

如果刘备武功天下第一,比吕布还好,那么五虎上将绝不会跟随他。五虎上将者,英雄也。英雄最不能容忍在一个比他还英雄的人手下干。所幸的是,刘备并非吕布,五虎上将跟了刘备,永远是上将,永远不会被老板盖下去,因此永远有面子。

这就是五虎上将铁了心跟随刘备的原因。

内行领导内行,就会被更大的内行取代!

谁敢说自己是顶天了?任何领域内都强中自有强中手,谁也不是绝对的内行。

孔子很年轻的时候就以知礼闻名,在太庙中担任助祭之职。一次,太庙的主祭官生病,年轻的孔子就成了祭典的主持人,他一进入太庙,立即向各部门的祭官请教,事无巨细,每事必问。

有人十分不理解,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祭官们也各表不服。

孔子知道了,说道:“是礼也!”

原来孔子并非不知,而是欲求通达,了解每一个细节,以作判断。在此后的祭典中,孔子纠正了不少仪式中不合礼仪的地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自身修养也更进了一层,“不知礼”的谣言不攻自破,他在祭司中的威望大大提高。

贤明如孔子,尚能不畏讥嘲,勇求真知,后来便成了中国文化百世之师。古今诗人中以李白为文采风流第一人,但就算是李白,也不敢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了。昔日李白登黄鹤楼,见风景极美,诗兴大发,正要题上一首,忽然看见楼壁上另一位大诗人崔颢已经题了一首诗,仔细一读,字字珠玑,李白自忖此时此刻自己写也不过如此,当下不由长叹道:

“手中有笔不能下,崔颢题诗在上头。”

试问阁下之才比李白如何?

李白尚且谦逊若此,我们怎么敢自夸是内行?

因此任何时候人都最好不要冒充是内行,否则会很快被更内行的人取代。

聪明的管理者从来不会对人说:“我很内行。”

这样他会被群起而攻之,内攻外困,最后累死。

他会说:“这件事你懂,我不懂。”

或说“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你是内行”。

聪明的管理者应如唐僧,以貌似“外行”领导貌似内行!

有一个小和尚,学佛十年,自称是大师。佛学院毕业后,他去主持一个寺庙。本来从理论上讲,他一定会管理得井井有条,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小和尚一去庙里当主持,第一天就炫耀学问,天天讲经说法,训这个训那个,弄得人人反感,避之大吉。

这个小和尚苦恼极了,去请教一个老和尚。

老和尚:“你是哪个?”

小和尚:“我是山下庙里的主持。”

老和尚:“哦。”

小和尚:“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老和尚:“问吧。”

小和尚:“他们为什么不服我管?”

老和尚:“就连我也不服你管,何况他们。”

小和尚:“你!”

老和尚开导他:“你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把人家想说的话都说完了。”

小和尚先怒后笑,拍拍脑袋想了想,是这么回事。

老和尚:“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我明白了。”

老和尚:“你明白了什么?”

小和尚:“我应该什么也不懂!”

老和尚笑了:“那我再问你,你是哪个?”

小和尚:“我是小和尚。”

老和尚:“还不够。”

小和尚:“我是和尚。”

老和尚:“还不够。”

小和尚:“我是小。”

老和尚哈哈大笑:“你可以下山了。”

小和尚于是下山去,继续当他的主持。这回他聪明了,既不讲经说法,也不教训人,凡事放手让别人去做,别人问他什么他一问三不知,搞得上下大喜,整个寺庙红红火火,十分兴旺。

唐僧多聪明,从来不在谁面前说自己有多内行。当初唐僧在台上讲经说法,观音菩萨变成一个和尚前去问他:

“你讲的是什么?”

“我讲的是小乘佛法。”

“大乘佛法你会吗?”

唐僧闻所未闻世上居然还有大乘佛法,实说道:“不会。”

于是观音告诉他必须会大乘佛法,才能普度众生。有了这场对话,才有了接下来的唐僧去西天取经。

唐僧不懂大乘佛法,实话实说,就说自己不懂。如果他硬要说“会”,那么以后的好事就没他的份了。他这一不冒充内行的态度感动了观音,观音看出了他日后必是真正的内行,所以选他作为惟一的取经弘法人选。其中原由,说来非浅!

唐僧一直以“外行”的身份出现,在观音面前称“弟子”,又称徒弟们为“好徒儿”。一声“好徒儿”支使得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甜蜜蜜的,争先恐后为他办事。

看来人不怕是“外行”,就怕冒充内行!

唐僧假装以他“外行”领导内行,彼此相安。如果唐僧比孙悟空还厉害,那么孙悟空就不想跟他。孙悟空为什么不想跟如来佛,偏来跟唐僧,就是这个道理。

当管理者比手下“弱”,那么反而有人跟。这就叫“外行”带队,内行紧跟。无论在哪个团队中,都是这个理。很多人愤怒地指出他的上司“太外行”,这太幼稚,他不懂要的就是“外行”才能领导内行。殊不知申明自己“外行”的人往往是大内行!

很多招数只是内行对内行管用,对外行就全然无用。内行不是外行对手,因为外行不吃那一套。所以说外行才是真正的内行。

唐僧凡事外行,他不装也不做,因此永远不会失败。

只有“外行”才能领导内行,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

唐太宗李世民,文不能写诏书,武不能上马打仗。有一回李世民为了显示他也能行,逞能,亲自带了一支部队与突厥人打仗,结果大败而归,险些被擒,李世民叹息:“吾不能平寇也。”

此事见《新唐书》。你看,李世民打仗是“外行”,所以他懂得依靠内行为他打,结果他没动手就打下了大唐江山。

与李世民相比,秦始皇打仗可谓内行。但正因为秦始皇太内行,结果到处都不服他,大秦帝国辛苦了一百多年才建起来,却只保存了几十年。

此事见《史记》。

管理一个国家或团队,太内行了绝对不行!你要在内行与外行之间取便!

内行常被“外行”打败。

《天龙八部》上有个段誉,喜欢学佛,不爱学武,他伯父与父亲逼他学武,他逃了出来,以后就浪迹江湖,虽偶有奇遇,于武学始终是个“外行”。

段誉有个情敌叫慕容复,此人武功不凡,与乔峰合称“南慕容北乔峰”。但偏偏慕容复败在了段誉手中。

段誉之偶得,破慕容复之苦炼。

很多招数只是内行对内行管用,对“外行”就全然无用。

内行不是“外行”对手。

因为“外行”不吃那一套。

所以说,“外行”才是真正的内行。

明白这一点,你才会成为真正的内行。

如唐僧者,谁敢笑他!

唐僧兵法:

1.凡事装不懂,自然有人出面解决。

2.最擅长的就是赞美别人的能力。

3.假装外行,其实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