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招搞定:顶尖社交方案
1550900000002

第2章 纵横世界说搞定(2)

22日上午10时半谈判继续进行。伊拉克仍然坚持为核查总统官邸设定时间限制。安南向阿齐兹建议道:“一个伟大的国家元首有足够能力采取勇敢行为,拯救国民免于一场灾难”。22日中午,伊拉克政府用大轿车接走安南和三名慕僚。在共和宫里,萨达姆一改昔日的戎装打扮,身着深蓝色西服,热情地欢迎安南一行。安南对萨达姆说,你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对达不成协议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应抱有任何幻想。你应该在此关键时刻表现政治家的气度,我无法从我的底线上再往后退了。在近三个小时的会晤中,萨达姆提出作为对无条件开放所有核查地点的回应,联合国必须为解除对伊制裁提出最后期限。萨达姆在争取到安南将提请各成员国注意此问题的条款后,同意对核查时间不设限。他们终于就核查人员在伊拉克全境进行即时的,无任何限制的核查达成了协议。2月23日上午10时30分,在一个简短的仪式上,安南和阿齐兹分别在协议上签了字。

人们看到,富有外交工作经验的安南在持续两天,总共长达十五个小时的艰苦谈判中既坚持原则立场,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安理会的重托,促成了和解协议的达成。安南向世界宣布:已无必要动武。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高度赞赏并支持秘书长为此所作出的外交努力,积极评价有关各方为促成这一成果所显示的灵活和智慧。”安南斡旋的成功使国际社会松了一口气,它既使伊拉克免遭惩罚性的军事打击,伊拉克人民可以少受苦难,又使美国的要求得到一定满足,也不会因对伊动武而遭到国际社会反对。安南的成功也大大增强了联合国的地位,显示它解决国际冲突的能力。

安南斡旋的成功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渊博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知识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安南现年59岁,是加纳传统的部族首领家族的成员。他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首位秘书长。安南是在加纳的库马西理大学开始接受高等教育的。1959年,他首次离家出国,用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麦卡莱斯特学院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来他又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问题高级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随后在世界性组织工作。从1965年至1971年,他在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经济委员会工作。以后,他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1976年他回到加纳,担任国家旅游局局长之职。1976年底到联合国总部工作,随后在日内瓦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工作,后来再次回到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工作。1993年3月担任负责维护和平行动的副秘书长。1997年接任加利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他在上任时就表示“我向来是独立的人”。安南的夫人娜内评价她的丈夫是“一个从来不言失败的人”。力争要把联合国改变成一个“更有效、更有力的国际组织”。

[只有不会搞定的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这位在美国史上绝无仅有的接连4次当选的总统,在他主持白宫的12年中,主要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推行“新政”,一是领导了反法西斯的战争。有人称他的“新政”是使美国国民经济起死回生的救星。的确,在当时的世界上,希特勒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与全世界人民为敌。而罗斯福领导的美国则走上了大规模改良道路,使面临破产的美国经济复苏,并且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为拯救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9年10月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席卷了美国,并持续了4年之久。当时坐镇白宫的胡佛总统,目光短浅,墨守成规。他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干预,任凭大企业进行兼并,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眼前的利益。在危机中,全国有1/3的人住不好、穿不好、吃不好,而胡佛的政策却如火上泼油,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美国历史上的总统,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到1933年,美国有100万个家庭无家可归。这些人在大城市近郊的荒地上,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塔起来的窝栅,被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中拿的破口袋叫做“胡佛袋”;在公园长凳上过夜的流浪者身上盖的旧报纸叫做“胡佛毯”……。

美国国内动荡不安。工人、农民要求改善他们悲惨的生活,出现了有暴力色彩的抗议运动;法西斯分子则要求实行专制独裁来结束眼下的混乱。整个美国好像一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矛盾复杂,情势危急。胡佛哀叹:“现在已经是日暮途穷了,我们再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在竞选中,罗斯福认为办法是有的,他在竞选演说中提出了一个口号“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他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和地方性的努力,甚至杂乱无章的联邦的努力,都已告失败,而且是必然要失败的。因此,由联邦政府进行全面领导已经成为理论上和事实上的必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临危受命,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要实行的新政,说到底,就是实行大规模的、带强制性、直接的国家干预,是为对付和缓解经济危机并推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措施。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以为自己这一套能立竿见影,但他坚信过去的一套行不通,就是要“试试看,如果失败了,再试试别的”。他在1933年4月1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十分形象地回答记者们的一再追问:当采取了一些紧急步骤后下一步预备怎么走。他说:“情况有点像打一场橄榄球,有一个怎样对付对方的总计划,这里说的对方当然是指失业、农产品价格过低和萧条。现在队长和指挥反攻的四分卫完全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打,而且也知道他们球队的总战略,但是他们无法告诉你再下一步怎么打,非要打完下一步,才能谈到再下一步。”

罗斯福执政以后,新政法案似雪片一样飞向全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法案。“新政”的第一炮就是宣布全国银行“休假”整休。对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实行管制;赶印现钞,用增加通货来提高物价,加强对银行和证券交易活动的管制,以防止大规模的金融投机;对5000元以下的个人存款实行联邦保险,以恢复信用。在农业方面,政府采取用津贴来换取农民减耕的办法,以提高农产品价格;用“计划种植”来替代“自由种植”。在工业方面,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展著名的“蓝鹰”运动。凡是接受工业复兴法各项规定的企业,由政府发给一个展开翅膀的“蓝鹰”标志,“蓝鹰”下面有一句口号“我们一定尽本分”。同时制定出700多个工业部门的公平竞争法规来管理工业。这些法规既包括企业承担的义务,也包括劳工应得的权利。此外,罗斯福创立了联邦救济制度,用以工代赈和紧急救济相结合,解决美国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失业问题。政府用以工代赈的办法进行私人企业所办不到或不愿办的各种工程与事业,诸如兴水利、筑桥梁、修机场、建火车站、挖下水道、砌涵洞、开辟公共运动场和儿童游乐园、办发电厂和邮局、聘请失业者当教师,等等。7年中,投资不到266亿美元,项目却达300多项,其中田纳西工程尤其宏伟壮观。用政府的投资,人们在这一地区疏浚河道,建立大坝,加强水土保持,使广大地区得到灌溉,荒地变成了良田。还利用水力发电,用廉价的电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把这个贫困落后的地区建成了美国最富庶的粮仓。政府在推行以工代赈计划的同时。还提出了多项社会保险方法,对年老、残废及工业者实行低限额的救济,并相应地建立起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

“新政”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垄断资本集团的代言人攻击“新政”搞的是“社会主义那一套”,“苏俄的独裁就要来了”,甚至把罗斯福叫做“斯大林·德·罗斯福”。还有一些人攻击“新政”是犹太人的政纲,他们要求罗斯福政府效法德国、意大利,用法西斯的一套办法来解决国内矛盾,甚至扬言要发动“圣战”,“用枪弹”消灭罗斯福。但是,“小人物们”——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小企业主支持罗斯福,他们在以后的总统竞选中一直投罗斯福的票。罗斯福自己也信心百倍,1936年10月14日他在芝加哥为竞选连任总统而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对比他担任总统前后的景象:“1932年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工厂关闭,市场鸦雀无声,银行危若累卵,车船空荡无人;1936年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他宣布他的政府“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

罗斯福自己对“新政”有一个评价:“有人把‘新政’叫做‘法西斯主义’,有人叫做‘共产主义’,有时还叫做‘军事化’,有时又叫做‘社会主义’,把本来很简单很实际的事情搞得十分复杂和理论化,而我只相信实际的诠释和奉行实际的政策。”

罗斯福这个“稳健的激进主义”药方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也不失为一副对证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