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1551800000042

第42章 保持平常心,淡然处世最聪明(2)

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第二天,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一百多岁了。

老人愤怒地砸烂了茶壶,他只想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宁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难得的感觉,是心灵的避难所,它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舔拭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

懂得了宁静,便能从容地面对阳光,将自己化作一盏清茗,在轻啜深酌中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当宁静来临时,轻轻合上门窗,隔去外面喧嚣的世界,默默独坐在灯下,平静地等待身体与心灵的一致,让自己从悲喜交集中净化出来思想。这样,被一度驱远的宁静会重新得到回归。我们静静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人世间风起云涌的变化,思考人生历程中的痛苦和欢悦。当我们真正领略了人生的丰富与美好,生命的宏伟和广阔,让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危难而逃避。我们就读懂了宁静,理解了宁静。于是,宁静不再是宁静,宁静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成了享受。

这是宁静的净化,它让人感动,让人真实又美丽。

阳光心态:

宁静是一种心境,氤氲出一种清幽与秀逸,冉冉上升的思绪逃离了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形胜独标的自得和孤高,去获得心灵的愉悦,获得理性的沉思,与潜藏灵魂深层的思想交流,找到某种攀升的信念。

★心平气和才能处处应缘

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超过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

一位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

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漂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的确如此,双方只要心平气和地忍让一下,什么事都不会发生的。

阳光心态:

古人与人为善、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警示世人,一个人惟胆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反而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唯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方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富贵如过眼烟云随时散

一个人如果太爱富贵,那么就会被富贵所控制住。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朝中有三位十分出名的大臣: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中,汲黯进京供职时,已经有很深的资历,而且官职也很高了。当时公孙弘和张汤还是很小的官,而且职位相当低。但这两个人被提拔得很快,后来公孙弘被拜为相国,而张汤也成了御史大夫,官职都在汲黯之上。

汲黯看到这两个曾经的小官,现在居然在自己之上,心里特别不服气。于是很想找个机会去找汉武帝评评理。

有一天,散朝以后所有的大臣都退了出去,汉武帝也正准备回宫。汲黯赶紧上前去对汉武帝说,他有话要讲。汉武帝问有什么事。

汲黯说:“农夫堆积柴草时,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放在底层,把后搬来的放在上面,不知道陛下觉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

汉武帝一听就明白了汲黯的意思,但他故意想让汲黯自己说出他的想法。

汲黯看到汉武帝很是感兴趣,于是大胆地说:“公孙弘、张汤原来只不过是小官,无论是资历还是基础都远在微臣之后,但是现在他们都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也比微臣高了许多,陛下这样来提拔官吏和那堆放柴草的农夫有什么分别?”

汉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太不通情理了。于是什么话都没有说,拂袖而去。后来他对汲黯更加置之不理,而汲黯在官职上也只能在原地踏步了。

汲黯把富贵看得太重了些,并不是上进的表现。

其实富贵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资源,它不过是个手段,而不是结果。如果谁拿富贵去当结果的话,以后肯定会后悔自己当初怎么会那么傻,傻得可怜和可悲?

一个人追求富贵,应该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人总有些想法,如果在有生之年不能实现,临死的时候一定会十分遗憾,十分后悔的。为了不遗憾不后悔,人要对富贵有所追求。但是如果追求富贵会失去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自由和自尊,那么宁愿不要,否则到老的时候会有比遗憾更深一层的悔恨。

阳光心态:

富贵不是根本的,富贵是重要的,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根本的东西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而重要的东西是我们的追求。

★意气用事惹出更大的事

为人处世不要意气用事,容易意气用事的人往往不是把事情弄糟,就是中了别人的圈套。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三位很杰出的武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三人都十分英勇善战,被人们称为三勇士,很受国王的宠爱。久而久之,这三个勇士挟功自傲,横行霸道,目中无人。而在这个时候,齐国陈无宇想乘机把三勇士收买过去,以推翻齐王,夺取政权。

相国晏婴看到这种情况,内心十分担忧。为了国家的安定,晏婴决定寻找机会除掉这三个勇士。可是凭他的说辞国王肯定是不会杀掉这三个勇士的。但晏婴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被后世称为“两桃杀三士”。

有一天,鲁国国君来访,齐王在王宫设宴款待他们。晏婴、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婴看到三勇士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心中便有了主意。宴席进行到一半,晏婴上前奏请齐王,让他到花园里摘些桃子来宴请贵客,国王表示同意。于是晏婴到王宫后面的花园里摘了六个桃子回来。这六个桃子,两国国君各吃了一个,两国的相国各吃了一个,最后只剩下两个桃子。晏婴提议让两旁的文武官员各自报功,谁的功劳大就把桃子赏给谁。

齐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还可以增加宴会的喜庆气氛,便让他的文武官员各自述说自己的功劳。这时公孙捷首先站出来说:“从前我陪国王打猎时,曾亲手打死一只老虎,解了齐王的围,这算不算功劳大?”晏婴说:“这个功劳自然算大,应该赏赐。”于是齐王赏给公孙捷一个桃子,公孙捷感到很得意。

古冶子见状,立即起来说:“打虎不算什么,我当年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杀过一头大龟,救了齐王的命,这功劳可不比公孙捷小。”齐王一听,觉得他说得很对,于是把最后一个桃赐给了古治子。

就在这时,三勇士中的最后一位田开疆实在是坐不住了。他牢骚满腹地讲述了自己领兵攻打敌国,俘虏敌人五百多人,为国家强大立下了赫赫战功。然后问齐王他的功劳够不够大。国王无可奈何,于是安慰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可是你说得太迟,桃子已经没有了,下次再赏赐你。”田开疆听不下去,觉得自己为国征战反倒受了冷落,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下受到这样的侮辱,一时气愤难平,便当场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见状,也拔出剑来说:“我功劳小而受到赏赐,田将军功高而没有得到赏赐,这确实不合情理。”于是顺手一剑也自我了断了。这时古冶子也跳出来说:“我们三人曾经发誓同生死,今天他们二位已死,我怎么能独自活着呢?”说完也自杀了。这三个勇士在说话之间就自杀身亡了,齐王连阻止都来不及,所有的来宾也都吓得目瞪口呆。晏婴以他的智慧,仅仅用了两只桃子,就杀掉了三个勇猛异常的武士,化解了国家的祸患。

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三个人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意气用事。什么事情他们都不愿意思考,如果觉得受了侮辱,要么和侮辱他们的人决一死战,要么就自杀以此来血洗耻辱。这样的人只能叫莽夫。他们从来不给自己思考的时候,因此他们往往会中了别人的圈套。很多史学家和作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总是把勇和谋分得很开,要么有谋无勇,要么有勇无谋。有勇无谋在武将中表现得最明显,他们往往也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似乎在他们生存的那个年代他们显得过于天真。

事实上,并不是那些智商本来就低下的人才会意气用事。如果一个人受到奇耻大辱或者背负血海深仇的时候,往往也会意气用事。刘备是意气用事的典型。刘备自从得到了军师诸葛亮以后,一般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来行军打仗,但是最后一仗,他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劝告,而是十分意气用事地率领大军去进攻东吴。因为他要给关羽报仇。

关羽在麦城被孙权设计俘虏之后,孙权因为爱关羽的才德,劝他投降。但关羽两眼圆睁,厉声大骂。孙权考虑很久之后,才叫人将关羽父子推出斩首。

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刘备从此不吃不喝,每天只是痛哭不止,连眼睛都哭出血来,发誓要引兵为关羽报仇。刘备还亲自在成都南门外主持招魂祭奠,终日嚎哭不止。刘备很快就病倒,政务全交给孔明一人处理。不久曹丕称帝,汉献帝被杀,诸葛亮便上表请刘备做皇帝,以继承汉家事业。刘备先是不肯,后来还是听从了文武百官的劝告在成都登坛祭天称帝。

刘备称帝后便要兴兵攻吴为关羽报仇。赵云劝刘备以天下为重不要出兵,刘备不听。诸葛亮也率领百官苦苦相劝,刘备心中有一些动摇,然而这个时候,张飞从阆中赶来,哭着要刘备为关羽报仇,刘备听了张飞的话,决心起兵。

张飞回到阆中,限三日内全军白旗白甲,挂孝伐吴。部将范疆、张达请求宽限一些时日,张飞不听,鞭打两人,而且下了死命令。范疆、张达二人怀恨在心,当天晚上,二人见张飞酒醉未醒,于是杀了张飞,连夜投奔东吴去了。

刘备得知张飞遇害,哭昏在地。第二天张飞的儿子张苞、关羽的儿子关兴就来见刘备,刘备抱住两个侄子痛哭,发誓要替张飞和关羽报仇。孙权听说刘备引七十万水陆大军前来报仇,急忙召集众将商量对策。诸葛瑾愿意前去和刘备谈和停战。

诸葛瑾见到刘备,表示愿归荆州,并送还孙夫人,刘备还是不肯罢休。

孙权见刘备不肯罢兵,于是派赵咨去见曹丕,让曹丕出兵攻汉中,帮助东吴解围。然而曹丕只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但既不帮助吴,也不帮助蜀,听任两国交兵。他是寄希望于一国被灭后,再出兵除掉另一国,以坐收渔翁之利。

战争初期蜀汉军队节节胜利,东吴军队节节败退。傅士仁、糜芳见刘备势大便杀了马忠投奔刘备。刘备将马忠的头祭在关羽灵位前,又将傅士仁、糜芳二人刀剐祭灵。孙权见蜀军锐不可挡,便将张飞首级和范疆、张达送还刘备,请求刘备停战。刘备将范、张二人刀剐于张飞灵前,却不愿停战。

这时大将阚泽以全家性命作保向孙权推荐陆逊领兵抵抗刘备,孙权下决心用陆逊。筑坛拜陆逊为大都督,右镇西将军,赐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刘备听说陆逊就是定计取荆州的人,便要领兵去战。马良劝刘备不可轻敌。刘备就是小看陆逊,领军攻打各处关口。

蜀军天天叫骂,但吴军仍然坚守不战。天气炎热,刘备便令人将营寨移入林中阴凉处。刘备让吴班到关前诱敌,军士赤身卧在阵前。吴将徐盛、丁奉要求出战,陆逊不准,说这是诱敌之计,三日后可见分晓。三日后陆逊领众将到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经离去,刘备伏兵走出谷口,众将这才心服口服。刘备又让水军顺江而下,在东吴境内沿江扎寨。陆逊见时机成熟,便点将出兵。初更时分,东南风大起,蜀营到处起火,蜀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结果东吴军队大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最后郁郁而终。

为人处世一定要冷静,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关口,千万不要妄动。

阳光心态: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能看表面,很多时候是应该换个位置想想,不要因为一面之词而蒙混了视听,也不要因为蒙混了视听而作冲动的举动,否则,到时候我们会后悔的!

★把等待也当成一种美妙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到关渡,看到有一群人,手里拿着望远镜,对着蓝天,对着那一片泥沼,对着那整片红树林望着。他不禁好奇地趋前问他们:“你们在望什么啊?”

只见那些人理所当然地回答道:“我们在等啊!”

“等?等什么呢?”

“等鸟飞过来!”

又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到海边玩,看见许多人手里握着钓竿,面向大海,把线放得远远的,每个人的眼神充满了笃定。

他便问其中的一人:“你们面对大海,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个人回答说:“我们在等啊!”

“等什么?”

“等鱼儿!”

于是,年轻人也开始在生活中学习“等”的感觉。等着红灯变绿灯,等着太阳升起,等着夜晚变白天,等一种“沉淀”,他开始享受等待的美好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