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胜于能力
1552000000010

第10章 小事决定成败,对小事负责(1)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现代人的智商差距越来越小,对自我的认识也越来越自信。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另外一个极端又出现了,或正日益显现出来,那就是,人们过于相信自己,藐视一切细节。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青年邀请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青年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打包,他要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因为将吃剩下的两个小笼包子带走这样的细节感动了外商,使外商顺利地与他签订了合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细节的威力。

有一个女孩到外企应聘,招聘主管看过她的简历后,婉言拒绝了女孩的请求,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突然觉得手被扎了一下,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女孩见桌子上有一块镇纸石,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但几分钟后,招聘主管派人将这个女孩追了回来,她被聘用了。

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被聘用?原因就是:在一件很细小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也能体现出对别人体贴、关心的人,总是受到幸运女神的青睐。

在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

我国内地有家工厂,为了能从美国引进一条生产无菌输液管的先进流水线,曾做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并终于说服了对方,且美方代表已经来到中国,就要在引进合同上正式签字了。可是,就是在签字的那一天,在步入签字现场的一刹那,厂长突然咳嗽了一声,一口痰涌了上来,他看看四周,一时没能找到可供吐痰的痰盂,便随口将痰吐在了墙角,并小心翼翼地用鞋底蹭了蹭,那位细心的美国人见此情景不由得皱了皱眉。显然,这个随地吐痰的小小细节引起了他深深的忧虑:输液软管是专供病人输液用的,必须绝对无菌才能符合标准,可西装革履的厂长居然会随地吐痰,想必该厂工人素质不会太高。如此生产出的输液管,怎么可能绝对无菌?他于是当即改弦更张,断然拒绝在合同上签字——这家工厂将近一年的努力也便在转眼间前功尽弃!

成有成的道理,败有败的原因。“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提法自有其合理之处。既然如此,无论在大事情上,还是小事情上,都需要做到“滴水不漏”、“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稳操胜券。

细节反映一个人的修养

我们靠什么提高竞争力?就是要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修养。有良好的修养,我们会成长得更快、更强。

细节最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正因为如此,透过细节看人,逐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还专门针对细节下些功夫。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的简单提问,可结果都未被录用。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后,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一声不响地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说话了:“你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面清楚地写着:“热忱地欢迎你到我们公司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了这家公司的总裁。

扔纸团,显然是招聘公司用来考察求职者是否关注细节的,那些对纸团视而不见的应聘者无疑是不及格的,不及格自然铩羽而归,而那位弯腰捡纸团的应聘者正是招聘公司寻求的对象。在这里,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又有这样一个故事:南非有一个高尚而富有的企业家建了一所女子学院。在那里女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英文教育,还能学习怎样自立。企业家需要一个负责人兼教师。学校董事会给企业家推荐了一位年轻妇女,董事会各成员对这位年轻女士的学识、修养、完美的风度大加赞扬,认为她是这一职位的唯一人选。于是,那位企业家感到自己很幸运,他立刻就邀请这位女青年来见自己。百闻不如一见,这位女青年名副其实地具备所有需要的素质。然而,企业家却莫名其妙地拒绝给她任何机会。很久以后,当有朋友问起,为什么不可思议地拒绝雇佣如此能干的一个教师时,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一个小细节,一个像蝌蚪文字一般隐伏着重大意义的小细节。那个女青年来我这儿时,穿着昂贵的时装,戴的手套却肮脏破烂,鞋上的扣子近一半已掉了。一个邋遢的女人不适合做任何女孩的老师。”那位应聘者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她落选的原因,因为无论从任何方面讲她都非常适合这个工作,然而她忽视了衣着的细节,所以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企业用人是有标准的,平时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小事,并不是用标准就能衡量得出来,但它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东西——修养。

夸张地说,细节有时候可以决定命运。曾经有一位女大学生在谈到婚姻爱情这个话题时说,假如有个男同胞在她面前打个嗝,哪怕他再优秀,也绝无同他发展下去的可能。这话多少有点孩子气,也近乎苛刻了,但有时候,这样的细枝末节还真能左右人的选择。

一个小伙子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才貌并不出众的姑娘,第一次见面后他决定继续保持联系的重要理由就是:当他们在看电影的时候,那个女孩吃完了手中的冰淇淋后,把包装纸缠在木棒上始终拿在手里,直到走出影院才投进垃圾箱。女孩做得十分自然,不像是故意做出来的。仅此一个细节,体现出了她自身良好的教养;仅此一个细节,他们终于喜结连理。

对于细节的敏感不仅仅体现在婚姻恋爱的选择上,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也时常要受到一些细节的影响。平时,我们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因为这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

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成功的必然。细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显示了大海的美丽,但必须依托于大海才能存在一样。所以智慧的人总能捕捉到一些细节,并以此来鉴定人们的品格。

1917年1月4日,是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日子。这天,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校园内的马路早有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他们的新校长鞠躬致敬。蔡元培见此情景,赶忙走下马车,摘下他的礼帽,向这些杂工们鞠躬回礼,和他们亲切地打着招呼。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校长和工友打招呼、鞠躬回礼在北大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的待遇,从来就不把工友放在眼里。像蔡元培这样地位崇高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现象。这不是件小事,北大的新生由此细节开始。他的这一行为,是一面教学子们如何做人的旗帜。

工作之中无小事

小事就是细节,关注细节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因为工作之中无小事。

千万不要因为职位小或者低微就鄙视自己的工作,放弃将使你失去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机会,也减少表现和展示自我的可能。

比如:作为一名工程预算员,你绝不可能因为图纸上毫米的误差,就认为结算的工程产值多一些少一些无所谓。作为一名公司的领导者,你也不可能因为自己的公司资本雄厚,为一次小小的决策失误而面无愧色。

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就不要放过任何一件小事。从细节抓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有人甚至称主动承担打扫卫生、整理办公室、泡开水等琐事,是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堂必修课,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其实通常就是这类看似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日常小事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很多情况下领导之所以不放手让你单做大事,是因为他还不能肯定你是否具备相应的实力。所以,一些精明的主管在提拔你之前往往会用几件小事来考察你的工作作风、办事能力以及是否有气魄。

有一位女孩大学毕业后,去应征秘书的工作,被公司录取了,由于公司前任秘书还未完成交接工作,经理就暂时分配她干些泡茶的小事,领秘书的薪水。

刚开始,她很乐意,认为泡茶的工作简单,又可以领秘书的薪水,于是很安心地为公司同事泡了一段时间的茶。过了一年多,她心里开始不平衡了,自己是堂堂大学毕业生,总是做低三下四的泡茶工作。她很不甘心,泡出的茶渐渐地也很难喝了。

有一天,经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来:“堂堂大学毕业生连茶都泡不好,干脆辞职算了。”女孩听了很伤心,决定当天下午就辞职。正在这时候,公司有位重要客户来访,经理便叫她泡茶招待客人。女孩擦干眼泪,心想:“这可能是我在这家公司泡的最后一壶茶了,不如好好地泡,不要让人觉得连茶也泡不好。”

她专心地将茶泡好,用灿烂的微笑端茶出去,客户只喝了一口就说:“呀,好久没喝过这么好的茶了。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可以胜任的。”经理也喝了一口,这同样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和早上已经完全不同。

结果,公司做成一笔大买卖,女孩立刻调任秘书的工作。

许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日常工作也是如此,看似繁琐、不足挂齿的事情不胜枚举。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小事敷衍了事,到最后很可能因为疏忽责任而失掉整个胜局。所以,每个员工在处理小事时都要认认真真地当作大事去做。

从小事做起,并不影响我们心怀远大目标,我们高远的理想是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来逐渐实现的。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现代人对“态度决定一切”的理念更是津津乐道。一个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更何况,许多“大事”恰恰是由那些琐碎的小事组成的。

一个年轻人应聘临时职员,工作任务是为这家招聘公司采购物品。在一番测试后,只剩下这个年轻人和另外两名优胜者成为竞争对手。

面试的最后一道是笔答题。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 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给出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 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持人对此未表态。

第二名应聘者给出的答案是110美元。他解释道,2 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0美元左右。主持人同样没表态。

最后轮到这位年轻人。主持人拿起他的答卷,见上面写的是113.86美元。见到如此精确的数字,主持人不觉有些惊奇,立即让应试者解释一下答案。

这位年轻人说:“铅笔每支5美分,2 000支就是100美元。从公司到这个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是4.8美元;午餐费是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

主持人听完后,欣慰地笑了。这名年轻人自然被录用了。

这名年轻人是谁?他就是后来成为美国人际关系学专家的戴尔·卡耐基。

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对真正的人才作过类似的评价:“听到大家夸一个年轻人前途无量时,我总要问:他努力工作了吗?他认真对待工作中的小事了吗?他从工作细节中学到东西了没有?即便有再高的学历,再硬的学校牌子,如果不认真对待工作,不将敏捷的判断力、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中的具体细节联系起来,他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小事决定大事

当今社会最让人惊慌害怕的是什么,是肉眼看不到的细菌,是至今人们找不到因由的癌细胞,是一些无法医治的病毒。

历史记载的许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兴兴衰衰朝代事,感人的都是那些生在枝枝杈杈间曲环交错的细节。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后来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历朝历代发生的“巨堤容蝼”而致“漂邑杀人”,“突泄一星”而致“焚宫烧积”的事,实在太多了。

国王理查三世准备与敌军决一死战,因为这场战斗的胜者将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马夫对铁匠说:“快点给它钉掌,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铁匠回答:“你得等等,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马夫不耐烦地叫道:“我等不及了,敌人正在向我军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我需要一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一个。”

马夫急切地说:“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我听见军号了,你能不能凑合一下?”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结实。”铁匠说。

“能挂住吗?”马夫问。

“差不多能,”铁匠回答,“但我没太大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我们得挨罚的。”马掌钉好后,马夫将战马牵到国王面前。

两军交锋,理查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击敌人:“冲啊,冲啊!”

他还没走到一半,突然,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倒在地上。

国王没有再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见国王倒下了,便纷纷转身逃跑。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俘获了理查,战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