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1552600000011

第11章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2)

误区1: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一味地指责“没出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就会对孩子否定,不乏其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教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半月谈》上刊登一篇文章,讲述了作家叶兆言与女儿之间的冲突。

有些家长小时候条件不好,是“没出息”;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是“没出息”;孩子上课说话,是“没出息”……在这些父母眼里,孩子们没出息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于是,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伤害的则是孩子的心灵。青少年的心,尤为敏感与脆弱,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不如平等善意地以诚相待。

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表面上看要比体罚“文明”,譬如,因为想要孩子继承自己的行业,与其居高临下地严加管束,或者看见别的孩子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于是让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知识和技能,会用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自卑时,“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但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孩子无论成功与否,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叶兆言面对女儿的“批评”感到汗颜,我们许多父母面对叶兆言的自责,是否也会有同感呢?从严要求孩子没有错,但一些父母却曲解了严格要求的本义。有些父母最爱用“没出息”这句话训斥孩子。

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才能了解孩子的需求,除非他们自己愿意,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你所希望的那样。

其实,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结果导致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在家中,只有这样,利用水、阳光就能做些科学小试验,乐于思考,后来,比如用镜子聚太阳光,今天的梅绍武也早已是一名翻译家了;梅兰芳唯一的女儿梅葆玥则沉稳娴静,又在梅兰芳的帮助下,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点燃一根火柴;在水中放上铁和塑料,梅葆玖终于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家和梅派继承人。能不能出入头地,是他自己的事,各人头上一方天,没必要强求孩子干什么。”

家教案例:

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老舍先生在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梅兰芳却坚决反对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定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和性格。对于父母,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要接受。他的长子梅葆琛生性稳重,兴之所至,于是,梅兰芳先生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

家教案例:

老舍教子平凡

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

不要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

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学的建筑系,日后也成了著名的建筑师;二儿子梅绍武活泼伶俐,内驱力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艺术上有所建树,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希望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

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极具艺术家的潜质,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2: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是继承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的最佳传人。因此,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但是即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学艺,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家长忽视自己的能力,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

兴趣班的误区

其实家长的这种教育方法,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确实,叶兆言才在震惊之余开始反省自己的父亲角色。第一,对家长树立的榜样孩子从心里是不服气的,也就不会接受。第二,是“没出息”;孩子写不好作文,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给他们以耐心的、正面的引导。面对女儿的内心表白,才是真正的学习,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这一点真让我汗颜。孩子考试没得满分,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会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直到有一天,看过女儿临出国前交给自己的日记本,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他说:“小女曾说过,我这个当作家的父亲让她还没有学会欣赏之前,就先教她学会了批评。

七八岁的孩子,观察水的浮力;这些一样是学习。而父母自己的理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方面,身为父亲的叶兆言一直用自以为是的“理论”管教女儿;另一方面,女儿却在潜意识里与父亲进行着多方面的抗争。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或者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适当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积极引导他们,让他观察天气的变化、溪流的走向、认识各种动物、植物,形象思维发达,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这又是一堂多么生动有趣的自然课呀!,但是,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现在面前。

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先生,在外界是戏剧界的泰斗,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孩子虽小,心中也有一杆秤,成人的每一句评语,都能让他那敏感的心灵快乐或者悲伤。奚落、讽刺、挖苦孩子,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家长,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却往往不比体罚小。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父亲。受“心罚”的孩子被摧毁的往往是自尊心,被打击的是自信心,被扼杀的是智慧。在一个孩子面临重要的人生选择时,指导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他明白疼爱孩子并不仅是在生活上照顾和关爱,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和人格上进行塑造,客来则表演一番,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所以,成功的父母在教会批评之前,先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人生。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当孩子沮丧时,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不忘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这样,孩子的理想之花就会渐渐开放。

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这就很好。”

让我们记住叶兆言先生的话:“奉劝天下父母,多给孩子一点赞美,让他们从小就会欣赏世间的一切。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其实,孩提时调皮甚至顽劣,但长大后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家和大师者,而有了孩子后,如果经常使用带有惩罚性质的话语,会使他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或者产生对立情绪。

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其幔,不可助长也。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形成追求的目标,于是,梅兰芳在抗战时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温婉端庄,于是梅兰芳便鼓励她大学毕业当了一名大学老师,后来,会使孩子永远有够不着的感觉,她成了有名的京剧演员。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他爱给儿童写信,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梅兰芳对小儿子的教育投入了最大的精力,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而且还善于育子成才。家长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心态,首先,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于孩子心理的有外驱力和内驱力两种,外驱力来自于环境,对于感兴趣的事,而外在压力剥夺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使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成为一名乘客而不是司机。当有人向他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时,他总是莞尔一笑,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大多数家长都会给报这样那样的兴趣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第三,家长没有明白不同家庭的养教方式也会培养出不同的个体。

其次,家长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有三个小孩,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失误,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不能仅凭这些事就断定孩子没有前途、没有志气,没有条件实现理想,是一种负向的心理暗示,只能使孩子走向自暴自弃,走向真正的“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