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1552600000016

第16章 对孩子的成长做到心中有数(4)

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要先轻轻敲门,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地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家长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

因此,我们每位家长都要把文明礼貌教育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它,搞好它。这既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家长对社会必须承担的一种义务。

孩子一旦养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不要左靠右歪,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礼仪训练法

一幢楼里,新近搬来一户人家,其中有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叫小江。长得虎头虎脑,十分逗人喜爱,特别是他有一副金嗓子,经常能听到他唱着欢快的歌儿。刚一开始,大家都挺喜欢他,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见了他都摇头,说:“这孩子……”连小朋友都不找他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江样样都好,就是没有礼貌,遇到人打招呼,都是“喂喂”,即使做好事,把同楼的报纸带上来,也是“301室,倒茶时要双手捧上,喂,报纸来了。”因此大家都叫他“小喂喂”。

起先,他妈妈还毫无察觉,后来,终于知道了真相,叫苦不迭。原来,小江自幼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们特别宠爱他,养成了这么一个坏习惯。现在搬新居了,才和父母住在一起,妈妈决定趁早想办法改掉他这个坏习惯。

星期天一早,妈妈带小江去电影院看《空中大指掼篮》,这可是他盼望已久的事,但有一个条件,必须由他当向导。下车后,小江很神气地走在前面,可是该往哪儿走呢?他一连问了几个人,可是没一个人睬他。眼看电影快开场了,妈妈在他身边说了两句,他照妈妈说的做,会客时坐姿要端正,顺利地问好了路,及时赶到了电影院。

回家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和他交谈,并结合当天的经历“现身说法”,小江马上承认了错误,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改掉这一坏习惯。从那天开始,如果有客人到他家串门,准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妈妈出题,请他做小品,内容是如何有礼貌地与人交往。经过一段时间,小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礼貌先生”。

接听电话有礼仪

接听电话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一个窗口,所以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教育专家提出了9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1.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从这个角度讲,文明礼貌是孩子成才的“促进素”。

2.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3.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4.大人打电话时,进入别人房间,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

5.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6.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7.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或重重地挂电话。

8.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挂电话。

9.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也不要选择太早或太晚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纠正,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儿童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到了成年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不良习惯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利,不仅妨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形象。孩子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也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好时机。

不良生活习惯对孩子成才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尽量避免妨碍人家的正常生活;

引导出一个讲礼仪的孩子

夏天不赤胳膊或穿短裤去串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精力分散,学习受干扰。

儿童应当通过学习、游戏、锻炼身体、劳动等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而有好吃懒做、滥使化妆品、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入迷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却没有心思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反而对那些低级趣味的活动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他们没有理想的追求,价值观念很乱;他们没有心思学习,多数是学业上的落伍者。

2.身体受损害,精神不振奋。

儿童身体发育是有规律的,人体自有“生物节律”。同时,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也会给家庭带来生气,给家长减少麻烦、增添许多乐趣。可是有爱睡懒觉、挑食等不良习惯的孩子却根本不顾身体发育的需要,随心所欲。身体素质差、精神萎靡不振、烦恼和失望时时相伴、贪婪症、焦虑症等便随之而来。

3.生活能力脆弱,经不起风雨。

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生活中并非都是歌声与微笑。

对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来说,他们不怕困难,能够开拓前进。而那些存有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离群索居、任性固执、花钱如流水等毛病的孩子,小时候得不到克服各种困难的锻炼,将来脱离父母的监护后就会感到事事不如意,到处是麻烦,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娇生惯养是孩子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的直接原因,因此家长必须注意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1.帮助孩子深刻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一般来说,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都没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他们觉得生活就是享乐,怎么样舒服、快活就怎么样做,一般不在吃饭和午睡时间去,有的甚至自以为了不起,别人都是傻瓜,对于成年人的批评毫不在意。这种错误认识不改变,就不可能改正不良习惯。为此家长要注意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民间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懒惰的危害。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对兄弟非常懒,整天什么事也不做。他俩长大后,父母要他们到外地投奔一个亲戚,行前大人烙了许多圆饼套在他们脖子上,叮嘱他俩路途饿了就吃饼子,可这两个懒汉半路吃完了嘴下边的竞不知挪动一下圆饼,结果被活活饿死。许多孩子听了这个故事,都深受教育。当然家长如果采用现身说法,教育孩子效果就会更好。

2.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不良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反复地出现。为此,家长应当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他们克服。如花钱无度的孩子要钱时,必须问清楚用途和数目,再决定给不给和给多少,过后还要追问孩子是怎样花钱的,收回孩子剩余的钱。

为培养孩子形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起码在上述方面给孩子以示范。让有严重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到较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更换其居住、生活的条件,也不能随意摇摆或晃动;

与人谈话时,也能促使他改掉坏习惯。现在北京等大城市的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条件艰苦的县城求学,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之举。对有些孩子还可以用“激将法”。巴西球王贝利童年时曾染上吸烟的恶习。有一次他正在抽烟,爸爸过来看见了,吓得他把烟头捂灭。然而,父亲却像老朋友似的对他说:

“你踢球有点天分,要是吸烟损坏了身子,球就踢不好了,这事你自己决定吧!要是你还要抽,最好抽自己的,老讨别人的烟很丢人!”说着把仅有的几张钞票递给了他。小贝利感动极了,从此他在绿茵场上驰骋了几十年,再也没有吸过一根烟。

3.通过制定家规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儿童时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已经改正的坏习惯还可能再犯。为了巩固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所取得的成绩,促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生活规范,使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比如有一家的孩子有边吃饭边看书的不良习惯。边吃饭边看书往往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消化。怎么劝说也不能彻底改变;一时改了,过时又犯。这说明在这方面他已形成一种很坏的习惯。于是有的家长就全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家长给孩子指出这种坏习惯既影响消化又损害眼睛,读书效果也很差,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去,必须彻底改变。然后一起制定了整改时间和方案,限1个月必须改变,否则以后再也不购买新书了。这个孩子爱书如命,每个月都要多次逛书店购买新书,玩具不买可以,零食不吃可以,书不买他是怎么也受不了的。

为此他下决心改正边吃饭边看书的坏习惯,家长也按约定1个月未购买新书。孩子通过1个月的锻炼,终于改变了这一坏习惯。还有的孩子喜欢吃饭剩碗底,不管饭多少,都是那样。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从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结束,逐步懂得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从而更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要求。经过家长的正确引导,指出粮食来之不易,并用一些具体事例开导,使其认识到粮食的宝贵,浪费粮食就是犯罪。在这个基础上再制定严厉的规定,如果剩饭,再吃饭时必须先把剩饭吃掉,否则不能吃新做的饭菜。这种坏习惯经过一段整治一般也能改变了。还有诸如每天不能按时刷牙、走路爱踢石子、不按时洗澡、随便弄坏文具、乱撕作业本等坏习惯,也通过制定家庭规范给予限制,并坚决让其更改,不能随便推门进入:

到别人家拜访要预先通知,做好了就及时表扬。家规的制定要发扬民主,由全家人讨论制定,对孩子既要有约束作用,又要符合实际情况,使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家规制定出来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定期总结;还要在执行家规的同时,改善家庭的软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在日常交往中学习礼仪

4.择友辅导法。

男孩俊俊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爷爷什么都顺着他。

上学以后也没有回到父母身边,只有双休日才到父母那儿过两天。等到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父母这才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一边做功课,一边玩,这是在爷爷那儿养成的习惯。父母把孩子接回身边读书,但纠正这些坏习惯已非一日之功,而且,孩子在父母身边总是情绪急躁,没有心思学习,怎么办?

妈妈想到俊俊非常喜欢和同伴交往,双脚不要叉开太大或跷“二郎腿”,和朋友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能不能用朋友来影响孩子,改正他的坏习惯呢?在周围邻居中,妈妈物色了一位和俊俊有共同兴趣、爱好、学习认真、踏实的男孩彬彬,有意识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两个小朋友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友谊,同时,妈妈要求彬彬帮助俊俊改正作业拖拉,坐不住的坏习惯,鼓励自己的孩子向彬彬学习,也开展友谊赛,比一比谁的进步大,谁的成绩好,慢慢地俊俊改掉了那些坏习惯,学习成绩提高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健康发展。

家教案例:

勤劳是成功之母

***幼年父母早逝,孤苦伶仃,靠祖父李如珍抚养。

李如珍青年时闯过关东,很有见识。他具有爱国心,并注意时间,不满清朝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受乡民尊敬。这一点,对幼年的***颇有影响。成人以后,***对祖父的教育也一直铭刻在心。

***出生时,李如珍已经60多岁了。祖孙俩人相依为命。祖父李如珍也是一个读书人,他对孙子十分喜爱,但管教也非常严格。不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搔痒痒、脱鞋袜、抠脚趾;

在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用具,不随便吃人家的东西;

就餐时,不在客人和长者之先动筷,不在菜盘中翻拣,餐具要轻拿轻放、减少碰撞,吃东西时不发出很响的咀嚼声;

动用他人物品,必须先经他人允许;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任何季节都不能身着内衣或睡衣到别人家,妨碍别人时要道歉;

在公众场合,咳嗽、打喷嚏、吐痰需要用手绢或卫生纸掩住口鼻,不能冲着别人。

***七八岁时虽然已入私塾读书,但仍然非常顽皮。

那时,他家对面有一座庙,经常有一群不务正业之徒聚集在那里赌博。祖父李如珍担心孙子染上坏习气,一再警告孙子不许去那里玩。有一天中午,到了吃饭时间***却迟迟未回家。祖父在家里等得十分焦急,便忐忑不安地朝那座人声鼎沸的寺庙走去。果然不出所料,淘气的孙子夹在一群小孩中,正在那里看热闹。祖父气坏了,扭头就回家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偷偷摸摸地回到家中,蹑手蹑脚地坐到餐桌旁去吃饭。可是,他看到一向和蔼的祖父板着脸,或在家这样子接待来访客人;

客人来访时要主动让座,很严肃,沉默不语。吃完饭,祖父把***叫到身边,问道:“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呀?”“我刚才看‘扔玩儿’去了。”***老老实实地回答。“看‘扔玩儿’很热闹吧?”祖父问道。“嗯,是很热闹。”***小声回答。祖父点了点头,说:“是呀,看‘扔玩儿’比在家里坐着读书写字要热闹多啦!可我平常嘱咐你的话,你都忘了吗?那些人空长着一双手而不劳动,满身铜臭味。我不让你去那里,你偏去,你说该罚吗?”于是,祖父便让***到屋顶上去翻麻。

那时正值七月伏天,屋顶上的麻又厚又密,***吃力地翻着,很快就汗流浃背。李如珍虽然疼爱孙子,却决不姑息他的点滴过错。

从此,***不忘祖父的教诲,认为劳动可以锻炼意志,消除恶习,以后他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和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