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1556100000008

第8章 工作在城市(2)

王开岭(男)是重庆人,1973年出生,初中毕业。93年开始外出打工。在这将近20年的打工生涯中,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开始是做建筑工,然后进工厂,学过修车,买车搞运输,最后又进了工厂。先后换过7份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几天,最长的做了4年。他现在在东莞的一家塑胶厂上班。他是这样描述目前的状况的:“2007年10月份就到了现在这间新新塑胶厂上班,一直做到现在。厂里主要是生产塑料杯之类的产品,也有做耐克品牌。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有3000元左右。每天上班12小时,一个月可以调休四天,也可以不调休,这样就算加班工资。厂里有食堂,但是自己出钱,一餐3.5元。刚来的时候一个月只有1700元。干了一年多以后升为组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能吃苦,干活认真踏实。平时在管理方面,只要做到公平,就不会和下面的人有冲突。我们公司有一个主管,刚进厂两个月给我们做培训,我很听不惯,所以就和他顶嘴了。他其实也不懂实际的操作,刚刚大学毕业,我也不担心他解雇我,再说他也没有权力解雇我。我现在也不担心,因为现在找厂很容易,目前就有另外的厂打电话让我过去,只是我觉得还要在这里做一下,因为怕提升我的人难做。想去的厂在佛山,那里许诺给我的工资待遇底薪就是五千,我的一个朋友现在在那间厂做主管,所以他极力推荐我去。我打算再做三个月左右之后过去那边。到时如果真的去那边,妻子也会跟着一起过去,现在女的找工作更加容易。这样还房贷的压力也没有这么大了。”

感觉那个工作性质太没有良心

赵恒平(男)是重庆人,1986年出生,兽医大专学历。2008年大专毕业开始工作,在养殖公司干了7个月,在建筑工地给人看工地干了4个月,卖了三个月的寿险。他是这样告诉我那三个月卖保险的工作体会的:“卖寿险,做了三个月。做xx保险,真不是人干的,谎话说得不心跳。内行人骗外行人,真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夸大了你也不知道。保险本身倒不是骗人,公司说要如实告知,但是所有的营销员都不会如实告知。我们是保险代理人,一般不会给客户说什么是免赔的,什么是能赔的,我们一般都说能赔。免赔的也说能赔。或者我们就不提免赔这个词,因为你没问我嘛。潜规则,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要尽量不让你抓到把柄,但是要把保险卖出去。一般出事比较少,如果出事了肯定要赔,只是会有一些细节问题。我们会说保险有很多好处,说得你心花怒放的,你要是个外行人,你就会买,但是如果你仔细想一下就不会买。商业保险是一种投资,是收入中高的人买的。社会保险当然不是,是大众的。商业保险是投资理财。我当时卖掉了一个保险,挣了两千多。卖保险真不是人干的。还有保险业内部激励制度跟传销一模一样。当你做那个工作的时候,赚钱的欲望特别大。主管或者主管以上的经理提成很多。一般的职员只有能签单才有钱,所以压力特别大。压力一大,大部分人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签单。十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能拿到高工资,其余七个人饿肚子,连工资都没有。支出挺大的,赚不到什么钱。卖保险的人都是钻到钱眼里的,但是嘴上却说得很好听,我当时听了就恶心,违心的话,没良心的。”

和组长吵架后辞工

陈赢连(男)是重庆人,1987年出生,念到高二。在打工期间换过6份工作,最短的一份工作做了1个月,最长的做了1年多,打工期间还回老家待过大半年帮父亲养牛。他告诉我他做的最短的一份工作的辞职缘由:“当时和我妈妈在一间厂做。做了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发现被少算了十几个小时的加班工资,因为组长没有将这十几个小时的加班录入电脑,我让组长给我补起来,组长不肯补,发工资的时候就吵了一架,这样就辞工出来了。”

被开除

王开岭(男)是重庆人,1973年出生,初中毕业。93年开始外出打工。在这将近20年的打工生涯中,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开始是做建筑工,然后进工厂,学过修车,买车搞运输,最后又进了工厂。先后换过7份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几天,最长的做了4年。他给我讲述了为什么离开了那份干了近4年的工作:“1994年到惠州,最开始在一个建筑工地,做了半年老板卷款跑了,半年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领到。然后就进了一家电话机厂,一直做到98年。在这间厂做得还不错,有一个老乡在厂里做保安,所以就介绍我进厂了。最开始一个月才400元左右,而且没什么休息,周六周日也要上班,每天上班大约十个小时,偶尔才有一天休息。后来升到组长,工资1300元左右,包吃包住。那间厂有几千人。那时候觉得厂里管理方面还可以,但是还是无奈地离开了那间厂。当时离开厂的原因主要是自己不会拍马屁。组下的一个员工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故意将流水线剪断了,当时上面让我必须找出这个人来,所以我就将这个人找出来并开除了,可是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人是厂长的小舅子。后来厂长就让我走人了。”

三、满意的工作不等于满意的生活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工友对工作都不满意,但是也有一部分工友对工作本身是基本满意的。当听到工友说对工作基本满意的时候,在心里感到一丝安慰的同时我还是会继续追问:“那你打算继续做下去吗?”这个时候工友的回答却让我的心又收紧了,因为我得到的回答都不是肯定的,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不一定。也就是说一份基本满意的工作对打工者的分量并不是那么重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份基本满意的工作不重要。

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为什么一份基本满意的工作对打工者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有些打工者住在厂区的宿舍里,但是那里不是他/她们的家,很少有人会认为宿舍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有些工友会租房子住在厂区外,但是那狭小简陋的临时住所也不是他/她们的家。工友即使在一间工厂一座城市工作了十几年,还是无法安顿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在疑惑自己的家在哪里,还是在疑惑老了住哪里去哪里。谁会对这样的生活满意呢?

这就可以解释这样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了,即:很多工友即使在城市拥有相对满意的工作,也还是对城市生活很不满意,,这是因为满意的工作不等于完整的生活。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活应该至少包括下面三个内容:就业权、居住权和子女受教育权。可见,很多问题不是单靠劳资双方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要依靠政府、社会、企业和打工者多方共同来解决。

照片1说明:在富士康的大门口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很多人拿着行李离开,又有很多人拿着行李进来。富士康的工资和工厂环境本身比较而言是挺好的,为什么人们会离开?在富士康的厂区里应有尽有:体育设施、医院、心理咨询、培训中心等等,为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宿舍楼下要安装防止自杀的网子?

下面的几个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工友的这种矛盾和无奈。

应该干不了多久-陈月菊的故事

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工友换工作是因为工资低、工作条件差等原因,但是也发现有的工友在工作条件较好、工资待遇也比较好的企业工作的时候也考虑要辞工不干,因为她/他们觉得这个工作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前景。但当我问“那么不干了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工友往往又回答不出来。有的工友回答“想学技术”。当我问“想学什么技术”的时候,工友也不是很确定。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一些工友对究竟想干什么、想学什么、什么才是前途自己也没有看法,但是对现状却是不满的。

陈月菊(女)是贵州人,1992年出生,初中毕业。她给我讲述了从2008年初中毕业到现在的打工经历:“我2008年初中毕业。开始就在家很近的地方上班。就在小餐馆里面当服务员。没干多久,我哥就让我去茅台镇去了。在那里一个小餐馆里上班,去年(2009年)差不多快6月份了就回家去了。那个时候工资五六百到七八百。从早上八九点开始上班,上到晚上八九点。就看客人多不多,客人多的话到十点。也不存在加班不加班的,就这么多钱。小餐馆里,谁都做不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