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投资学名著全知道
1557500000044

第44章 市场投资策略著作(4)

总之,价值投资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其精髓,那就是“安全边际”这个词。而西格尔教授“定价永远是重要的”忠告,正好说明了《投资者的未来》用历史数据验证了价值投资的精髓。

5. 告别泡沫陷阱——发现并规避市场狂热风潮

西格尔认为投资的泡沫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损失,因此西格尔特别提醒投资者学会鉴别泡沫形成的典型症状,看到事情的真相。

识别泡沫现象的因素:广泛且迅速升温的媒体报道;缺乏利润甚至收入方面的依据,只是建立在一些概念和名号上基础上的高得出奇的定价;以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某些公司不能再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评估的观念。若你发现了,你最好早些远离它。

一般认为,投资泡沫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但事实上很多泡沫持续的时间都比我们预想的要长得多,既然我们不能预知泡沫破灭的时间,那就看我们能否在泡沫破灭前卖掉自己的股票。当你判定一个泡沫以后,立即停止向这个泡沫中的公司或者产业中投资,若你的股票正处于市场狂热中,那就迅速将股票抛出将利润转化成现金,不要再回头看。你所卖出的股票在崩溃之前也许还会大幅升值,不过从长远看,你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这方面,西格尔给投资者几个重要的忠告:

忠告一:定价至关重要,买进时把握市盈率。

忠告二:不要和你买入的股票谈恋爱。保持客观,基本面不足以支持股票价格的合理性,不论你多么乐观,不论你在该股上赚了赔了多少,你都应该立即卖出。

忠告三:当心庞大却不知名的公司。泡沫的形成另外一个标志是默默无闻的公司被冠以巨大的价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思科。

忠告四:避免3位数的市盈率。

最后,西格尔告诫那些心存幻想的投资者,在泡沫里卖空是极危险的做法,因为你的资金不能坚持到泡沫破灭的那一刻,你就立即成为最大输家。

6. 产业特征辨别——长期投资者的基本功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一定要能够把握不同产业在投资方面的特点:

全球产业分类标准把美国和世界经济分成10个部门:材料、工业、能源、公用事业、电信服务、非必需消费品、日常消费品、卫生保健、金融及信息技术。

投资的基本原则:不要购买“市盈率远远高于市场总体水平”的股票,尤其是大盘股。

金融和卫生保健部门:扩张的产业,前者收益率低,后者收益率相当高。

科技类公司的股票价格总是很高。

日常消费品:食物、饮料、香烟、肥皂、日常卫生品和杂货。这类产业的稳定性较强。

非必需消费品部门:汽车、饭店、百货商店和娱乐。这类容易经历动荡,难以培养忠诚客户。

工业部门:大型工业集团、交通运输公司和国防企业。

投资者往往认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收益都不会太差,而老式的工业则容易受到冲击,但美国铁路业给投资者上了重要的一课:一个长期下滑的行业也可以向股东提供出色的收益率。在市场预期如此悲观的情况下,如果公司能止住下滑并赢取利润,特别是如果管理层能支付股利,那么投资这家公司股票的未来收益将十分可观。30年前,又有谁会想到萧条的铁路业能够带给投资者如此丰厚的回报,而蓬勃的航空业会做得如此之差呢?

材料部门:由生产诸如化学品、钢铁和纸张等基本材料的制造企业组成。这个部门经历了最严重的萎缩,带给投资者的收益也最低。

电信部门:和20世纪80年代的能源部门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部门一样,过于乐观的预期在电信行业繁荣时期催生出许多新公司,而这些新公司随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公用事业部门:这个部门市场会不断萎缩,但会拥有很高的股利率,长期投资会是不错选择,但要保证他们在新环境中运营地足够长。

部门投资策略:长期中最能成为赢家的3个部门,它们是卫生保健部、日常消费品部门和能源部门。

<趣味延展>

作为沃顿商学院年薪最高的教授、美联储和华尔街优秀投资机构的顾问,杰里米·西格尔常被称为这个世界上顶尖的经济学家之一。西格尔长了一副天才的模样,擅长表演,具备成为明星的一切特质:表情丰富、语速飞快,他无法保持自己某一个动作、表情超过3秒钟。在他身上有一种极具煽动性的气质,只要他愿意,他可以轻易地迷倒站在他面前的所有人,成为全场的焦点。

1999年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警示网络股票的文章——《网络股票现在是否被高估了》。

在文章中,西格尔以美国时代华纳为例,来说明网络股并不值得投资者投入那么多钱——即使时代华纳在美国公司排行榜上位于前列。他指出,时代华纳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400,而过去45年里的平均市盈率不过17。

文章一出,就引起了网络股价格的大幅下跌。时代华纳股票下跌17%,市值蒸发了22亿美元,其他网络股也都下跌了差不多17%。

“第二天,我的信箱塞满了憎恨的邮件。”西格尔笑了起来,“就好像发件人在地狱一样。”有人在邮件中质问他:“你无缘无故让我损失了14 000美元!你是因为没有买到便宜的股票而嫉妒吗?”还有人在邮件里称他为“恐龙”、“疯子”,说他“对先进的商业模式毫不理解”,并希望他“很快就会从亲爱的老沃顿退休,或者滚到农场去——不论哪一个先来都可以”。

这些邮件并没有吓倒西格尔。“当时,我担心这么高的股价会带来很低的收益。股票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接着……”西格尔瞪大了眼睛,举起双手,用舌头弹出一个爆破音,“这种担忧让我忍不住想劝说他们卖出手头的股票,当价格回落时再重新进入市场。”

几天后,巴菲特接受西格尔的邀请去沃顿进行演讲。在回答一个关于网络股的问题时,巴菲特建议大家去读一读西格尔前几天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那一次,是巴菲特第一次公开支持西格尔。这也是市场首次用如此不一般的方式证明西格尔巨大的影响力。

《对冲基金风云录》

巴顿·比格斯

<名著导读>

《对冲基金风云录》是投资书籍中最富有启发性的作品之一。书中的主人公是华尔街上执著专注的投资人士,他们是一群奇特、危险而迷人的家伙,在投资生存战中弱肉强食。作者讲述了一段又一段投资冒险与个人奋斗的经历,展示了投资家们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法,在他们身上,华尔街浓厚的商业文化、深邃的生存之道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本书的作者为巴顿·比格斯,这位与索罗斯、朱利安等齐名的华尔街传奇投资家与金融大师,以印象派的笔法描绘了一群专业投资者的生涯,展现了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投资世界带给人们的悲喜。

巴顿·比格斯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30年,曾任该公司的首席战略官。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部,并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行研究部门。他还曾一手创办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部,并担任其主席达30年之久。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部每年赢得的新客户超过任何竞争对手。2003年6月,比格斯离开摩根士丹利,与2位同事共同发起了Traxis合伙基金,那是2003年规模最大的新发对冲基金。如今,Traxis管理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

与其他的华尔街人士相比,巴顿·比格斯在描绘市场时更有品位、更清晰,也更富有见地。他的新书《对冲基金风云录》不仅为我们带来大量宝贵的投资经验,也提供了令人兴趣盎然的阅读享受。

——大卫·F·史文森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

自从科技股泡沫的辉煌时代以来,投资已经变成了一项危险的工作。经营对冲基金更是如此。在《对冲基金风云录》中,比格斯透视了这些每天决定巨额资金投向的对冲基金人士的性格和心理。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充满了趣闻逸事,也呈现了一个绝对内部人士的见解。建议你们在读完本书之前,先别把钱交给华尔街上的任何人。

——安迪森·维金 著名金融专栏作家、评论员

<理论精读>

1. 投资之道——投资者必不可少的修炼

比格斯认为投资者散户要在市场中获利,就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投资技能与心理素质:

(1)所有的投资,心态永远比技术要重要。如果你没有准备好那焦灼的心理煎熬,那么最好尽早结束你疯狂的投资。

(2)最好是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特别是当你逆势操作的时候,市场往往和你作对,“市场非理性的时间,往往超过你的忍耐程度”。只有自己的钱,才能彻底自己做主。而且千万不要用身家性命银子去冲入资本市场,投资最终是为了生活,不能让生活变成投资。人是英雄钱是胆,这话真的没错。就如书中一个热爱投资、热爱科技板块的青年人,离开大摩去创办自己的对冲基金,比格斯劝他多干几年积累经验、积累财富后再走,他还是坚持要走。虽然作者对他很欣赏,并作为投资人投资这个青年人开创的对冲基金,但是3年后,青年人还是无奈地关闭了基金,没赔钱,但也没赚多少,因为头几个月亏钱的经历让他蒙受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太重的精神压力让他无法正常工作。

(3)投资之道永远记得留出空余量,满打满算总有一天会让你手足无措。其实说简单点,就是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同样很重要。比格斯自己掌管的对冲基金成立初期看空石油,其实是看对了,但期间石油价格数度反弹,他们的水平真的很高,又反手做多来对冲,在石油冲高过程中出了多头仓位,剩下的空头暴露更大了,其实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但在客户的怀疑中(客户撤离资金逼迫你要不平仓要不扩大该头寸比例),他们也只能认亏出局,最后亏损了总盘子的2%。亏损不算多,但问题的核心是,和许多客户的融洽关系很难再回到以前。

2. 对冲基金竞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冲基金竞争的残忍性,在同行们看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此部书第一章“投资精英的晚餐会——闯进刺猬丛”告诉我们,同行眼中的对冲基金已经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投资精英聚餐,可不像夜晚灯光那般温馨,天花乱坠的发言,说不定就是陷阱;晚餐也许就是鸿门宴。

为什么对冲基金会发展到自相残杀的地步呢?原因在于市场机会有限,对冲基金交易策略出现了泡沫现象。作者举例说,不久前一些股市套利型的特定对冲基金还很罕见,市场还不能有效定价,很偶然的原因使得这些基金获得很高回报,但很快大量投资资本和新基金蜂拥而至,结果是市场的定价更有效,高收益现象消失了。这种情形就像更多强壮的马在同池里喝水,所有马分到的水就少了。追着市场热点的尾巴跑必将失败,同业间自然就变成比速度的赛跑了。

尽管对冲基金不被一些同行看好,但巴顿·比格斯与许多有志者一样没有选择退却,2002年年底—2003年年初,他与2个朋友一起发起了名叫“Traxis”的对冲基金。他是这样认识对冲基金的:“那是世界上最好的游戏,我喜欢在这种游戏里竞争。”

是否是最好的游戏,仁智互见,因人而异,但说是勇者的游戏大概不会有异议。对冲基金行业间残酷竞争如两军对垒,勇者胜。巴顿·比格斯愿意做这样的勇者。事实上,所有发起对冲基金的投资经理都算得上这样的勇者。

要真正成为一名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光有“勇”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经验不够丰富、资历不够深的年轻经理人,常常是有“勇”而无谋,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太多对冲基金倒闭的经验教训加深了巴顿·比格斯对对冲基金运作规律的认识。他谈到为何要选择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30年之后才发起对冲基金时说,这是一个唯一没有年龄优势的行业。做销售或经纪人,年轻是优势,作对冲基金经理不是,年轻会被淘汰上年纪也会被淘汰,这个行业只论成败不论资历和年龄。不过,巴顿·比格斯更倾向于认为,资历经验在对冲基金长期发展中非常重要。因为他很清楚,经历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大熊市之后,连A·W·琼斯这样的公司都不能存活下来——此前的对冲基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经理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风光已被后来的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特等人抢去,新一代热门人物年纪多在40岁以上。

发起对冲基金可否视为巴顿·比格斯一生的梦想?答案是肯定的。他讲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接受父亲投资教育,当分析师,成立合伙公司,进入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部,最后发起对冲基金。这个过程有一定必然性,说明一个梦想的实现是漫长而艰苦的。对于一些人离开大公司另立门户的这种现象,巴顿·比格斯如此解释:金钱只是人们离开的部分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另立门户自己做主的愿望。

3. 管理机制——对冲基金的运作

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和成功地经营一家对冲基金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就像成立一家小企业那样简单,注册,找一个办公场地,招聘包括分析师、交易员在内的几个人,做公关宣传、筹募资金后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然而成功经营一家对冲基金就不那么简单了,它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要求,如发起时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募集资金规模,又如关键期是否能顺利度过等;它还有一些根本性要求,如基金管理者是否是真正的投资人而不是商人,真正的投资人即基金经理,始终是确保基金成功经营的根本。

对投资者来说,对冲基金是极其诱人的投资产品,它诱人的地方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以专业投资人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收益比较高。有研究表明,至2000年大牛市结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这轮大牛市行情中年均上涨16%,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年均回报13.8%,一般投资者只有7%,而一些好的对冲基金回报高于共同基金,一般投资者投资对冲基金将获得专业投资人水准的收益。巴顿·比格斯在对冲基金路演时为投资者定下这样的回报目标:希望长期回报能够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而波动率可能会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不相上下。另一方面是灵活的赎回机制。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的业绩表现,及时赎回资金来回避风险。你可以在基金缩水严重的时候赎回,也可以在基金业绩大幅上涨后赎回。这种赎回机制对基金经理来说会有一定的压力——既有助于促进业绩稳定提高,也可能缩短基金的生命周期,不少对冲基金就是在投资者赎回风波中关闭的。

对冲基金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收取固定管理费,一方面是从管理的资金收益中提取20%的利润,有些对冲基金经理的资金可以作为基金一部分,享受投资人的待遇。不难想象,这样的奖励机制会给对冲基金经理带来怎样的丰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