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柏杨大师开释人生
162400000018

第18章 节俭,食之不完的美筵

第二章第9节节俭,食之不完的美筵

豪华奢侈绝得不到正常人的尊敬,只能换取马屁摇尾。而对于马屁精的摇尾,用更低廉的价格,照样可以购得。因此之故,任何情形下,节俭都是美德,不但能保持心灵,还能保护老命。

“豪华奢侈绝得不到正常人的尊敬,只能换取马屁摇尾。而对于马屁精的摇尾,用更低廉的价格,照样可以购得。因此之故,任何情形下,节俭都是美德,不但能保持心灵,还能保护老命。”柏老所言的“保护老命”未免有点吓人,但却并无道理。在如今到处充斥着LV、Gucci、Prada和Dior的生活中,节俭仿佛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宛如一个古董一样,只供人们在特定的时间与场合中参观和品评。

追求一种有品质的人生无可厚非,但是品质生活并不一定就是体现在物质层面,它还蕴涵着丰富的精神活动,否则越是奢侈就越会显得越没有品位,像一个暴发户需要用浑身的金石来彰显自己的财富一样,从头到脚无不凸显了佩戴者的庸俗。其实人生在世完全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隆重”,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心才容易获得幸福与快乐。

老子曾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我有三件法宝,第一件是慈爱;第二件是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其中“节俭”是老子的“三宝”之一。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精辟地说:“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节约是世上所有财富的真正起始点。”

综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明君都是提倡节俭的人。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汉文帝,一生节俭,从不敢铺张浪费。正是从他开始才缔造了“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大帝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奠定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下局面,因此历史上说“德莫高于汉文”。

除了汉文帝之外,我国古代的许多帝王都非常重视节俭美德,并且以身作则,昭示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唐太宗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明君。

唐太宗非常注重节俭,深知物力维艰。作为一个新王朝的君主,一般来说都会大兴土木,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但唐太宗认为这样会劳民伤财,所以一改以往新君登基大兴土木的风习,仍然住在隋朝时期的旧宫殿里面。在他的带领下,朝廷上下逐渐形成了崇尚节俭的风气,并出现了一大批以节俭闻名的大臣。

唐太宗常常对臣下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人君,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肉来食用,肚子虽然饱了,但身子也就毁了,人君虽然富了,但国家也就亡了。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来自于外面,而是由自己造成的。我常想这个道理,所以不敢奢侈纵欲。”

唐太宗还经常教育太子李治要奉行节俭。比如在吃饭时,太宗会告诫说:“你知道了耕种的艰难,就会常常有饭吃。”在骑马时,太宗又说:“你体会到马的劳逸,不一次耗尽它的体力,就能经常有马骑。”

其实,节俭无需很复杂,所需的只是随手关紧水龙头的细心、转身关掉灯的小节,一点一滴之中节俭的美德渐成。

近代著名的学者李叔同——弘一法师一生都严守节俭,甚至到了粗劣的境地。

1924年,弘一法师到普陀山居住七天,他每天早上仅仅喝一大碗稀饭,而且连菜都没有,其原因是他吃习惯了30多年的白粥。中午也仅仅是一碗饭、一碗大众菜。他每次吃完饭都会用舌头将碗舔一遍,将食物吃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开水冲入碗中,再喝下去,唯恐有剩余的饭粒造成浪费。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而且对别人也进行劝诫,如果他看见客人吃完饭后碗中还有剩余的饭粒,那么,他便会特别生气地训斥道:“你有多么大的福气,竟然如此糟蹋?”不仅如此,如果有客人将冷茶倒掉,他也同样会加以呵斥。

对现代人来说,弘一法师的生活听起来未免有自虐的倾向。人们已经过惯了“舒适的好日子”,或许早已忘记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又或许记得却已无法回到那种“苦日子”了。但无论是谁都无法保证自己能享有一世的荣华富贵,因此,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好日子还是苦日子,都把节俭进行到底。细心地品味这一食不完的道德美筵,说不定哪一天,节俭真的能发挥“保命”的功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