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165700000143

第143章

第五十三章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我们能够做到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尽全力做,并且以最好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以最坏的结果作为打算。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至于结果,就不必太放在心上。

第五十三章第一节 尽人事,听天命

孔子说:“吃粗粮,喝淡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那不合义理的财富和高贵,对我来说,犹如天边浮云。”辜鸿铭先生认为,孔子一生追求快乐,讲究快乐,不主张苦修,如学习的快乐、交友的快乐、悟道的快乐。贫而乐,粗食淡水,曲肱而枕,幕天席地,面对苍天,仰依大地,其乐无穷。而对于富贵名利,却看得如浮云般不值一提。因为孔子深知,在名利的漩涡中人将很难找回自己。

世间有很多人,在尚未显达前非常努力,低声下气,认真地付出自己的能力,以争取他人信任。有朝一日,当他财、名、利共聚时,傲慢之心就随之而生,忘了当初困顿的生活,而这一切皆是因权势名利牵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心一旦被名利牵制,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有智慧的人,在短暂的人生里,视荣华富贵如同浮云、梦境,也如草上的露水。而愚痴者则是被权势名利所迷惑。

孔子曾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家境极其贫困,但内心却快乐无比,这种精神连孔子都不禁不赞叹、折服。但是,也许有人会误解,安贫乐道不就是不思进取吗?不被名利所困,那干脆就放弃自我,随波逐流,不努力,也不奋斗,就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而事实恰恰相反,那些真正的智者贤人,通常都是既不为名利牵引,又愿意以自身的力量来努力寻求人生价值的人。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他原是一个国家的太子,能享尽天下的富贵荣华,但作为一个真正的智慧者,所要追求的却是纯真的人生,以及内心的觉性,并希望可以解救天下苍生的困顿。

这里就有一种生命的态度问题,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尽人事,听天命”。我们能够做到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尽全力做,并且以最好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以最坏的结果作为打算。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至于结果,就不必太放在心上。用于丹的话来说,在黑与白,是与非之间应该找到一个中间地带,说穿了,就是要在“尽人事”和“知天命”间找到平衡的支点。在全力以赴和不问结果,尽力而为和适可而止的中间找到和谐的统一与共融。

曾经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由于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拜访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的不多,两只水桶都没有装满水。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看去,大师在桶里画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这个故事我们很大的启示,最简单也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树立自己高远目标的同时,也要画好自己的底线。永远也别好高骛远,但也要应避免鼠目寸光。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到最初的故事,我们看孔子说只要粗茶淡饭就够了,富贵名利都是浮云过眼。可我们仔细想想,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并没有任何放弃名利就随波逐流的行为。相反,他不断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了许多道德楷模与名臣贤士。可见,听天命只是我们尽人事的一种精神依托,就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的那样,“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能够尽到自己的能力,即便不能够达到目的,但也算没有遗憾了。如果能够这样不计结果地投入,努力,而又不被外在名利所累,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能寻回自己一颗单纯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