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165900000011

第11章

第2章第4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有限资源如何最优配置的学问。因此,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不可避免都要以理性为起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反映了经济学家看问题的独特角度。

有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一起去打高尔夫球,玩兴正浓时,他们发现有一个人老是在球场上漫无目的地乱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兴致,于是他们向球场管理方交涉。球场的管理人员向他们解释:“球场为了向全社会的残疾人献爱心,星期一下午向盲人免费开放。今天是星期一,那个到处乱跑的人是盲人。如果他的行为影响了你们,我向你们表示道歉。”

三人听后,有三种不同的反应。牧师听后大为感动,遂决定抽出一定时间,免费为残疾人祈祷,祈求上苍保佑,为残疾人带来福音。医生听后马上决定向球场学习,并准备在他的诊所里留出一定的时间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

经济学家却不以为然地说:“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把向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

从理性角度来看,白天与黑夜对于盲人没有区别,把对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并不损害盲人的利益。如果盲人在白天和正常游客一起共享高尔夫球场,盲人的利益虽然能得到保证,但是正常游客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盲人的利益是建立在正常游客牺牲利益的基础上,球场资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经济学家是理性的,同样,经济学理论也是建立在理性的假设之上。上面这个故事,引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假设。可以说,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厦都是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

理性经济人,又称作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向我们表明: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商家们要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

功利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边沁总结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在经济学中,“利”就是指个体所获得的利益、收益,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归根结底是给人带来的效用、幸福、满足;而经济学中的“害”就是指个体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所承受的损失、牺牲,归根结底是给人带来的负效用、欠缺、痛苦。在经济学中,普通的正常人具有趋利避害的行为本能,或者说理性人的特点可以用“趋利避害”四个字概括。

【相关词语链接】

道德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人性不同于经济人的另外三个方面:同情心、正义感(合宜感)、行为的利他主义倾向。这些是人的道德性的体现。斯密的这种伦理思想后来被发展成“道德人”理论。

复杂人 美国科学家德加?沙因首先提出了“复杂人”人性假设。该理论认为,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而应该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

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是时刻变化的。

2.人的各种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

3.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