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165900000146

第146章

第19章我们的幸福如何衡量——国民经济与幸福指数

第1节决定国民经济两个变量——总供给与总需求

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当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僧,突然一反常态,带头吃喝玩乐起来。这和战后的悲惨气氛格格不入,而和他的有德高僧的身份就更不相符了。但是,当时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其他的一些文化名流却对这位老僧的所作所为十分推崇,因为当时的日本战败,很多人对未来和生活失去了信心。老僧在做的事情,就是鼓舞人们去享受人生,希望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的兴趣。只有人们开始热爱人生了,才能谈得上重建家园,后来日本的经济发展证实了这一点。

在经济萧条时,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也就是社会的需求已经远远小于社会的供给时,必须唤醒人们的消费欲望,才能增加生产,复苏经济。老僧带头吃喝玩乐就是为了刺激大家的消费欲望,增加生产,让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大致平衡。

一般来说,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两大部分。总需求一般又可分为四部分:

1.消费需求:是居民的日常消费。

2.投资需求:是企业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形成的商品和劳务需求。

3.政府支出:是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4.净出口:代表了国外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当总需求的非价格决定因素发生变化时,总需求曲线就会发生位移。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造成总需求曲线位移的主要因素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而总供给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总供给可以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供给的生产要素的总和或者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来表示。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的预期时,由于错觉、黏性工资或黏性价格的作用,供给量就背离了由各类生产要素所决定的自然水平。当物价高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在现代经济中,如果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意味着市场处于供求的紧张状态,物价上涨和社会不稳定;如果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意味着市场处于疲软状态,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和经济萧条。一般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使经济在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基础上运行。

2007年,中国物价水平开始走高时,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宋国青做了一项研究,其中指出了总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微妙关系。

从2007年10月已公布的数据推测,剔除肉类价格猛烈上升这个特殊因素后,经过调整后的总需求环比增长率在三季度下降到了比较合适的水平。

2007年7~8月的工业生产水平相当低,剔除肉价以后,主要价格指数的环比增长率都有所趋缓,9月维持了这样的情况。从环比增长的意义上说,二季度的总需求在“发高烧”,三季度已经显著“降温”。宋国青写道,是否完全“退烧”,还要看进一步的变化。从已知的数据看,现在是朝着“退烧”的方向发展。

除了肉类价格大幅度上升引起消费支出被动增长外,总需求增长率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货物贸易顺差的波动。

这其中表明了两个道理:首先,总需求旺盛是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其次,总需求受到进出口因素的影响。

过高的社会总需求,往往是导致经济过热的原因。如果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则对商品超出的需求必须通过资源的过度消耗来得到满足,比如通过就业职工额外轮班或超出推荐工作时间使用机器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类型的生产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过度的消耗是不能持续下去。往往,当一个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或者接近均衡时,经济运行状况趋向于安全和平稳。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此时,由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得劳动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实现变化。

如果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市场价格就会脱离市场价值而偏向某一个方面,这就不会反映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经济结构就不会协调,经济运行就不会正常。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中,总需求往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应该把调控总需求作为重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是由超国民收入分配造成的,即国民收入在货币价值形态上的分配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实际生产额。在这种情况下,就表现为通货膨胀。控制超国民收入分配,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关词语链接】

总供给 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总供给可以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供给的生产要素的总和或者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来表示。

总需求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的劳务和购买力总量。它取决于总的价格水平,并受到国内投资、净出口、政府开支、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