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166200000013

第13章

第三章 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第三节百年中国的“脑震荡”

——姚国华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各位同学,晚上好!

我认为,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整个思想界,都可能存在一个大的思维陷阱。我把这种思维叫做“脑震荡思维”。 在当代中国人使用的那些最基本的观念之中,都包含着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思想陷阱。这种陷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人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迈进。

一个是“封建”。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中国人被西方人打败了,刚开始,我们是被西方的枪炮打败的,后来,我们被西方的整个体系打败了,中国的文明找不到坐标,看不清方向。19世纪末,中国的整个文明体系崩溃了,于是开始重新寻找方位的历程。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强大的东西撞成了脑震荡,自己不知道方向了,没有时间了,没有空间了,传统的文明体系和坐标系全部垮掉了。我们说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这不是从经验出发,不是从事实出发,不是从中国的境况出发,而是从一种简单的逻辑出发:西方人的昨天是我们的今天,昨天西方人处于封建社会,那么,我们两千年来也是处于封建社会。人在脑震荡的状况下,完全丧失了记忆,丧失了时空观,丧失了自我坐标,于是,“封建”,这样一个毫无道理的观念,支配了中国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这种逻辑的背后,又强化了我们相信的那个原因:人类历史沿着同一方向往前发展。

还有一个词语,也是我们时常在使用的,而且不认为它是错误的,这就是“启蒙”。法国人、英国人观念中的启蒙,与汉语中启蒙一词的意思非常接近,它们都指:人处在一种阴暗的角落里,要获得光明,走向文明,由愚昧走向开化,这就叫做启蒙。这好比一座房子,黑漆漆的,我们把窗户打开,让光线照射进来,这些光线象征着聪明、才智、文明、先进与智慧,它们照耀了我们黑暗的心灵。但是,法国人首创启蒙一词时,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启蒙所运用的智慧,并不是外面的世界给予他们的,不是外部文明光芒的造化。也许,诸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会羡慕古老中国的文明之光,但是,他们并不认为,法国文化自身就是黑暗的,要等待东方文明的改造。

伏尔泰说过这样的话:当我们欧洲人还在亚平宁的森林里游荡的时候,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东方的文明古国已经进化到不可想象的程度。西方人崇尚东方,以为是在用中国文明改造西方文化,实际上,他们是自己在改造自己。也就是说,真实的启蒙运动,不是西方人借助外面的光芒来照耀自身,而恰恰相反,他们是在自我觉醒。

在德语中,启蒙指的是自我成长发育和自我进步的过程。这可谓是更加真切地表达了启蒙的本义。但是呢,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理解的启蒙是:中国人的现状是蒙昧的,急切需要用外面的光芒来改造自己。说穿了,如今很多知识分子鼓吹的启蒙,就是要以西方的先进思想来改造中国人。

这种启蒙,是一相情愿的倾向,是将所谓先进的思想灌输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走向光明。这种启蒙的指导思想,可能恰恰造成了今天中国的许多被动、挨打和平庸。中国人越来越缺乏创造力,越来越丧失个性,越来越没有了主动能力,越来越将自身活力崩溃。“启蒙”观念上的陷阱,可能是根源之一。

好,我继续讲第三个词语:“现代化”。什么叫“化”呢?它指的是不是某种东西,却要变成另一种东西。中国人在无声间接受、模仿并学习西方人当时的状态,迫切希望与西方接轨。我们只能简单地照搬、套用西方人的概念体系、历史观点和时空坐标。一个彻底丧失了自我时空观念的民族,当然就是一个彻底脑震荡了的民族。

中国这一百多年来,几乎没有真正的思想家。我有另外一个话题,讲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比较,那时,我们会发现,中国和犹太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但是,当中国人面对犹太人时,有一点是需要我们集体自卑的。那就是,这一百多年来,犹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内,都有最杰出的人物,都有引领潮流的人物,而中国几乎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没有一个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主义、没有一个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思想、没有一个中国人研制的科学成果,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全世界说:跟着我来!我是最先进的。

中国人的独立思索能力消失了,今天,每当我们谈到某种重要思想时,都把它看做一种既定的模式,而不自省式地去剖析它。今天,中国也没有科学了,中国的科学是照搬西方的传统科学知识,我们以为这种知识就是科学,其实不是。思想不是thought,而是thinking。Thought是结果,既定的状态,thinking才是过程,活跃的状态。

中国的教育就更惨了。真正的教育,应该尊重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是主体,他们自我成长。而我们的教育呢,似乎是把所谓光明的、先进的、正确的东西,灌输到空白的、愚昧的、无知的、麻木的头脑中,也就是普遍中国人概念中的启蒙。这种教育无疑是糟糕的。(掌声)

中国人几乎只知道学习,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一直学到中学、大学,学到博士,取得博士后学位,还有学到老。我们却没有想到,这种学习,是有问题的,它的后面蕴藏着巨大的陷阱,我们完全成了所谓真理、结论、模式、教科书的奴隶,我们成为被动的客体。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种思维模式,把我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生命冲动、自主性、想象力都抹杀了。这种状态,造成了今天我们中国所有的死板和平庸。

改变这种脑震荡的状态,唯一的出路,可能是回到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甚至毛泽东的某种思维中去。中国人必须重建自己内心世界的信念,一场改变中国人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清理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文化运动,才是改变现状的正确抉择。今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人物剪影

姚国华,湖南南县人,曾就读于兰大数力系、哲学系,川大哲学系,现任教于华中科大哲学系,思想家、演说家。曾主编《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首卷。著有《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两卷, 提出“文化立国,大学重建”的观念。在京、鄂、湘、粤、浙、赣、晋、甘、云等地50多个高校政企单位讲演150多场。入选2006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 

读·品·悟

生活中,许多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报考专业,甚至交友、工作都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和安排。他们或者依赖,或者无奈。长辈们提出意见的初衷也是为了我们好,要想让人生之路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必须学会应用自己的脑袋来为自己做出决定。

正如姚国华受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的邀请发表的这篇演讲里说到的一样,习惯性依赖于他人的思考,小处看会使个人丧失自己的主见,大处看则会使国家丧失掉流传千百年的文化。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永远被他人的意见和价值观左右,永远不可能有闪光的思想和新颖的创意。而独立思考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及文艺批评家洛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爱因斯坦也非常重视独立思考,他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懂探索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用的是大脑的思维本领,而不是照搬书本。”正如古语说过的“行成于思”一样,没有思考就不会有行动,当然也就不会有成功。因此,青少年朋友们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像姚国华指出的那样,只会人云亦云做墙头草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自然与成功无缘。如果一个依赖于他人的人也会获得成功的话,恐怕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民族为独立而战了。所以说,没有独立的思维做前提,成功也许只是个假设。一个青年人若想成就事业,就必须养成自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我们的人生才可能成功,我们的文化才可能得到传承。

链接: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

——郎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