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1663700000008

第8章 塑造一个完美的说话形象(3)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则令人障阻重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总是多种多样,有口若悬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语言干瘪、意兴阑珊的,有唇枪舌剑的……人们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别的。因此,要想在说话上成为高手,达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境界,就必须要把握其中的奥秘。

一个人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取决于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不仅在形象上要做到衣饰恰当、举止大方、谈吐自然得体、眼神专注、表情沉稳等,还要会观察对方。

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对他们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对他们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对于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以激他;对于喜欢夸大的人,不必表里如一,不妨诱导;对于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动他发火;对于脾气急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对于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的兴趣点,进行转化;对于情绪不正常的人,要让他恢复正常后再谈。如此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最好的说话效果。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说话前,你有必要对下列问题仔细地考虑:你要对谁讲,将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怎么讲法,有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怎样处理等。

有一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周恩来总理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弓着背,而我们美国人走路大都是挺着胸!这是为什么?”对基辛格这句话首先要作出准确的判断,是恶意,还是玩笑?不能说这话是十分友善之谈,但也没有明显的恶意,气氛和情绪并不是对立的,说的情况基本属实,话语本身带着调侃的色彩。所以,回答也要用调侃的口吻,恰如其分。周总理回答说:“这个好理解,我们中国人走上坡路,当然是弓着背的;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是挺着胸的。”说完,哈哈大笑。周总理的应变确实敏锐,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既有反唇相讥的意味,又带着半开玩笑的情趣;既不影响谈话的友好气氛,又符合当时说话的场景和说话者的身份,不卑不亢、恰如其分。

说话要朴素简洁

人们常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呢?——这里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所用的方法既非奇异,更非幻术,说穿了就是平凡、朴素、简洁。这里我们以美国两位著名人物为例,来看一下他们是怎样确立自己平凡、朴素、简洁的说话风格的,第一位是林肯,第二位是马克·吐温。

历来的美国人,从来没有比林肯讲话用的字句更简洁和更优美的了!他所写的散文,有人曾这样说过:“竟像音乐一般的悦耳!”随便举一个例子吧:当他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就说了这么一句话:“(Withmalicetowardsnone——withcharityforall.)勿以怨恨对待任何人,应以慈爱加给所有的人!”

谁都知道林肯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木匠。他的母亲,也没有特异的才学。那么,林肯怎么会有运用语言的特殊天分呢?我们知道,林肯所受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一生也不过进了不满一年的学校,被选为国会议员后,他自己也曾对群众承认过。那么谁是林肯的老师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肯塔基州森林地带有位巡游的村儒学究,曾无意地帮助林肯取得了很大的长进——要不是林肯青年时代的环境太恶劣,也许林肯的成就要更大一些。

在林肯当总统前,有人问他有多少财产。当时在场的人期待的答案多数是多少万美元、多少亩田地。然而林肯却扳着手指这样回答:“我有一位妻子、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也租了一个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又高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惟一可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林肯当律师的时候,一次他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出庭。原告的律师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好容易才轮到林肯上台作辩护。林肯走上讲台,却一言不发。他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接着又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喝水。如此动作一连重复了五六次,法庭上的人当时会心地笑开了,笑得前仰后合。

南北战争爆发时,各报向林肯提出了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建议。林肯耐着性子听完了一位纽约记者提出的冗长作战方案之后,说:“听了你的建议,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几年前,有人在堪萨斯骑马旅行,因为人烟稀少,无路可行,他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随着夜幕降临,下起了可怕的雷暴雨。隆隆雷声,震撼大地;道道闪电,瞬息之间照亮地面。这个失魂落魄的人,最后下了马,借着时有时无的闪电亮光,开始步履艰难地牵马行走。突然,一声惊人的霹雳骇得他双膝跪地,他呼喊道:‘上帝,既然你什么都能做到,就多赐给我们一点亮光,少来点刺耳的声音吧!’”

林肯自己平凡朴素,也讨厌他人说话故作高深,晦涩难懂,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马克·吐温。

据说,有人还曾去询问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美元,当慈善家讲了10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25美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5美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两美元钱。马克·吐温原本决定捐助50美元变成偷走两美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位慈善家只需5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拉长到60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偷走两美元钱。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兴味不减。冗词赘语,唠叨酖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

说话得体原则

说话得体原则是口语表达的最高原则,一个人只有说话得体,才能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取得圆满的成功。从口语表达过程看,说话者所说的内容,一要适合身份,二要适应对象,三要适应语境。简而言之,得体就是说话得适当、妥帖、恰到好处,即适时、适情、适势、适机、适人,一切都适度、恰当。下面我们就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简略分析一下说话得体的原则标准。

1.适合身份

人在说话时总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特殊的身份、地位出现在交际对象面前,因此,一旦进入交谈,说话者的言行举止都会被交谈对象所评判,评判的第一标准就是是否得体。作为表达者,符合得体这条原则主要是把握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所形成的形象和客观的要求。人们之所以对身着西装革履看起来风度翩翩却满口粗话、脏话的人不屑一顾,就是认为他缺少教养,言行举止与衣着所体现的身份不相吻合。有一年,某地举行修辞学年会,会长在开场白中这样说:“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耍。我老猴肯定耍不过你们,不过总要带个头吧。”代表们听后觉得很有意思,都笑着鼓掌。这是因为,首先,会长既是与会者中的最高权威,又年近古稀,把自己比做老猴,把其他与会者比做中猴、小猴,不仅描绘出老中青三代共聚一堂、切磋砥砺的学术气氛,而且妙趣横生;其次,在修辞学的研讨会上,会长故意用这种修辞手法表示自谦,与主体身份、客观对象和具体场合都十分协调,因而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但如果换一个中年人(即使是会长)说出这样的话,如“我是个中猴,先让我来耍一耍,耍后请老猴和小猴耍”,就不得体了。因为听的人必定产生反感:把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称做老猴是一种大不敬,按他的身份是不能这样打比方的。所以,在进行口语表达即开口说话之前,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想一想“说哪些话”和“哪些话能说”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形象。

2.适合对象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对当时被打散后又重新集结的起义队伍作了一次生动的演讲:“我们工农武装力量现在很小,就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力量很大,就好比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咬牙,挺过这一关,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泽东用“小石头”终究会打烂“大水缸”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革命必胜的道理,战士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说法非常切合出身于工农的起义战士的特点,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如果换成“我们工农武装代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蒋介石反动派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反动力量终究会被进步力量所战胜”等抽象术语来演讲,这些工农战士就不那么容易理解和接受。切合听众的特点,在一般的情况下,主要是切合听众对象的文化水平。不同的文化程度制约了人们对语义的理解,也制约了人们对言语组织形式的理解。如果不能切合听众的文化水平,就会出现说话人自命高雅,听者不知所云的情形。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小朋友,见妈妈留客人吃饭,便也拖着客人的衣角不让走。客人问小朋友有什么好“招待”的,小朋友只是瞪着眼望着,客人忙改口说:“你有什么好吃的?”小朋友这才“巧克力、旺旺饼、口香糖……”一口气数开了。这里用“好吃的”取代“招待”,正是适合了小朋友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此外,适合对象还应注意对象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与对象特定的人际关系等。

3.适应语境

说话适应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是指所选择的语言材料、言语内容、表达手段和话语结构安排要切合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切合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和语言环境等语境要素。

1993年底,香港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举行开光大典。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港督彭定康均应邀做主礼嘉宾。仪式结束后,彭定康答记者问指责我港澳办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并不是一份有特别吸引的圣诞礼物”。记者以此请周南发表意见,周南以“佛教的日子”为由不予评论,因为在宗教圣地,参加宗教仪式,双方展开外交争论是不合时宜的。无奈记者追问再三,周南顺口答道:“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功德无量,善哉!善哉!”末了一句“阿弥陀佛”,引来在场者阵阵掌声和笑声。

周南选用佛家语汇作答,应情、应景、应时、应物、应人,又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立场,十分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