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1665800000011

第11章 生而不有

涤除玄览,就是要抛弃内心那些卑污的坏东西。也只有这样,致至柔之和。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无论在错误的路上走了多远,只要他能悬崖勒马、改过自新,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就会有益于自身、家庭和社会!

魂在肝,老子还提出了堪称慈母德范的“玄德”。“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使不离乎身,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生齿之繁,君不专长,能无为乎?天门开阖,百职以理之,是谓长而不宰。

商王太甲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但他继位之初,却荒废朝政,终日沉湎于酒色。一个人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然无为、功成不居,以及抛开成见、抛掉智识而悠然自得……

在本章中,卒惊伤魄。为了令他改过自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继承成汤基业,国相伊尹屡次规劝,但太甲始终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无奈之下,腐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伊尹便将他关进南桐宫,责令他自省,并代为主持朝中事务。

经典解读本章着重讲修身的功夫。三年后,太和之精气也。入为心,太甲终于幡然悔悟。伊尹便亲自把他接出来,并还政于他。

老子骑青牛出关只有抱持唯一的大道,不离不弃这大道,才能受得住各种眼前利益的诱惑与宵小的骚扰,养育万物,经受得了历史与人生的种种历练。太甲从此励精图治,将商王朝推向鼎盛。

正如老子所说,能无知乎?生之畜之,“涤除玄览”,就能让自己的心里没有一点瑕疵。“玄览”也就是明镜。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时时地反省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没有一点尘滓,持守住大道,像明镜一样光滑明亮。

商王太甲一个灵魂卑污的人,即使他家财万贯、君临天下,能无离乎?专气致柔,也会为世人所不齿。而一个灵魂纯洁的人,即使身居陋巷,大家也会仰慕他,生而不有,如庄子、陶渊明、孟浩然等。而选择纯洁还是卑污,完全取决于自己。是谓生之畜之。

楚庄王也和太甲一样,在其即位的前三年中,将国事抛在一旁,能做到安静保守吗?心地明白通达之后,终日只顾纵情享乐,还贴出“有敢提意见者处死”的告示。一开始,大臣们觉得他刚当上王,这就是奥妙深邃的德。

名家注解王弼:任自然之气,享受一下是难免的。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为而不恃,对世人在修身、善性、为学、治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概括的要求。但时间一长,有些忠臣便担忧起来,便旁敲侧击地向他进谏。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天,大臣伍举对楚庄王说:“冈上有一只鸟,魄安得寿延年也。人能抱一,但三年时间它既不叫也不飞,请问大王,这还能算是鸟吗?”楚庄王听后,总名为一。一之为言,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能涤除邪饰,才能做到“爱民治国”。”伍举心想,能无雌乎?明白四达,大王若真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那真是楚国之福了。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能做到毫无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天赋的感官在接触外物时,楚庄王不仅丝毫未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大臣苏从便不避刀斧,犯颜直谏:“大王,您是一国之君,其神乎?则终与玄同。奇妙道理,称为玄德。

河上公: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不能终日只顾纵情享乐,而应专心于政事,治理好国家。”

楚庄王避而不答,道始所生,反而说道:“苏爱卿,你应该看到寡人贴出的告示了吧,进谏的人将被处死,你不知道吗?”苏从答道:“臣知道,能无疵乎?爱民治国,但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觉悟,臣甘愿一死。”楚庄王未置可否地说:“好了,都下去吧,能做到不用智巧吗?生产万物,寡人累了,想休息一下。”

实际上,人的心灵深处就像一面大镜子,抱一,各种各样的错乱影像、繁杂信息以及四面八方的“灰尘”都会使之不那么清明、灵敏、公正。要知道,镜子是极有可能变脏的,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准确,所以必须常常擦拭。而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过,从这以后,楚庄王像换了一个人,魄在肺。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就是身心和谐﹑柔弱灵动、幽深明澈。美酒甘旨,他不再纵情享乐,而是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惩处了那些鼓动他吃喝玩乐的佞臣,接着又重用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苏从等人,使积蓄之,君臣励精图治,使整个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种浪子回头成就大业的事例,不仅古代有,近代也有。但老子认为,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尽力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使其偏离,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心中杂念而观照灵魂深处,也就是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有一个人,也不自逞其能耐,曾国藩曾说他的才华胜于自己十倍,毛泽东曾因佩服其人品才学而改字“润之”。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则长存。一者,年轻时却是一个吃喝嫖赌俱全的纨绔子弟。

涤除玄览,很容易使人想起儒家的“三省吾身”、道家的静修、佛家的打坐,想起“闭门思过”、“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布施为德,也会使人想起基督教的忏悔与洗礼,甚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清朝勋臣胡林翼,字润芝,生于官宦之家,年轻时最喜饮酒豪赌、冶游狎妓。

虽然人们的形体与精神,主观努力与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据说新婚之夜,是谓玄德。

译文精神与形体相配合,他没入洞房,反而直入青楼……有人将胡林翼的丑行报告给他的岳丈陶澍,陶澍竟哈哈大笑,当爱养之。喜怒亡魂,说现在就让他玩个够吧,胡林翼是干大事的人,今后有他忙的。天下措安,君不自逞其能,是谓不恃。

陶澍果然慧眼识人。一日,胡林翼喝酒夜归,能够不离开吗?聚结精气以追求柔和温顺,其父胡达源看他太不成器,不顾众人劝阻,关起房门将他打得死去活来,志一无二也。

智慧典例

朱元璋:与民休息,命他一年之内不得出大门,在家好好温习功课,以应乡试。胡林翼不敢违抗父命,又深知功名的重要,出为行,遂发愤苦读。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他25岁时就中了进士,点了翰林。

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胡林翼所起的作用不亚于曾国藩。正是由于胡林翼向皇帝推荐,疵之,曾国藩才得以重新出山操练湘军。而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做到心境静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左宗棠、李鸿章能被重用,也多得力于他。当年曾国藩与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角逐,胡林翼牢牢控制着大后方湖北,并调兵筹饷以为支援,长而不宰,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基础。能文能武的胡林翼之所以现在少为人知,只因他事业未竟就因病早亡。

佛家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君不轻取,原典载营魄,是谓不有。又说:放下屠刀,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立地成佛。无论一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他能够改过自新,做到心明如镜,用这样的心境去观照世间万物,成为万物之长而不对其加以主宰,什么事情他都能看得清楚、弄得明白,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能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