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1665800000031

第31章 物壮则老

原典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用“道”来辅佐国君的人,不仗恃武力在天下逞强。穷兵黩武往往会有报应。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战乱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故此善用兵者,只求达到目的而已,并不依靠兵势逞强。达到目的也别自负,达到目的也别夸耀,达到目的也别骄傲,达到目的是迫不得已,达到目的也别逞强。事物过于强大就要走向衰朽,这就叫做违背大道,违背大道就会过早地消亡。

名家注解河上公: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道,敌人自服。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于人也。

王弼: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兵虽趣功果济难,然时故不得已,当复用者,但当以除暴乱,不遂用果以为强也。

朱元璋:凡国家用兵,或转输边境,转输则民疲用乏,是有凶年。或境内相争,言境内相争,农废耕植,田野荒芜,所以荆棘生焉。皆乏用,是为凶年。

经典解读在本章里,老子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讲到用兵问题,因此历来都有学者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例如,唐代王真曾说,五千之言,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明末王夫之也认为《道德经》可为“言兵者师之”;近代人章太炎则认为《道德经》概括了古代兵家要旨,并说“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

我们认为,《道德经》是一本哲学书而不是兵书。老子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而且,八十一章中直接谈兵的只有三章,讲哲理偶以兵事取喻的也不到十章。再者,从军事学角度讲,它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

在春秋时期,战争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哲学家、思想家们当然不会对其熟视无睹。他们从战争中观察到某些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分析研究,找到包括战争在内的一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如“物壮则老”等,这无疑具有普遍的启示价值。

其实,无论《道德经》是否为兵书,老子具有反战思想都是无疑的。春秋时期,大小战争此伏彼起,给百姓生活造成灾难。老子反对战争,完全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他描述了战争的种种危害,主张“不以兵强天下”。而事实上,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军队,所以他又退一步提出,军队和战争只是为了保证国家、人民的安全与政治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一旦在战争中获胜,应遵循不自满、不自骄、不自豪的原则,警惕盛极而衰。

智慧典例

驾顺风船想逆风事

物壮则老。即事物过于强大就要走向衰朽。这句话中,透露着得意之时莫忘了回头之意。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但其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物极必反,循环往复。所以,人们常说: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也是此意。只因花开了,也就要谢了,可喜之时,也正是可惧之时。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所以,《书经》才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做人要有一种自惕之心,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步。这样才能“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恥”。

为人处世,最好时时遵守这条法则。应该充分地利用和平时段,积聚力量,以备不虞。这样,当命运发生逆转时,才不致措手不及,反而可因有所准备而能从容应对。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的家里,养了很多的食客。其中有个名叫冯谖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来了很长时间也没引起孟尝君的注意。

有一次,孟尝君准备派人到封地薛地去收债,一时找不到别人,就派冯谖去。冯谖很有礼貌地问孟尝君是否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随便,你看着办吧,你觉得应该带些什么回来就带些什么吧。”

冯谖来到薛地,召集了所有的债户,把债契收上来,又当众把所有的债契烧掉,然后对大家说:“孟尝君让我把你们的债全免啦,今后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冯谖回来,孟尝君问他带了什么回来?债收完了没有?冯谖回答说:“按您的指示,我觉得最应该给您带回来的是‘德’,所以我就给您带回来个‘德’。因此我就把薛地的全部债契烧掉,债免了。”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可一想,木已成舟,也没说什么,就算了。

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宰相的职务,只好回到薛地。当地百姓听到这一消息,扶老携幼到大路上欢迎他。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这就是您带回的‘德’啊!”

冯谖接着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保住性命,现在你只不过才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安稳觉,万一齐王对你再有不利,还得有另外的存身之处,因此我们还得再凿两个洞才行。”

于是冯谖向孟尝君请求去游说梁惠王。冯谖告诉梁惠王说:“孟尝君名扬各国,如果您能请到孟尝君帮您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梁国此时正好相位空虚,于是派人带着重金来聘请孟尝君。冯谖派人告诉孟尝君不要接受聘请。所以梁惠王连请了三次都被拒绝了。

齐王听说梁国要请孟尝君做宰相,果然吓得连忙叫人带着黄金、彩车,用很隆重的礼节把孟尝君请了回去,恢复了原职。

齐王为了表示诚意,特意问孟尝君还需要什么。冯谖就偷偷告诉孟尝君说:“请求齐王在薛地建立祠庙,再赐予先王留下的祭器,以保薛地的安全。”

齐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祠庙建成那天,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已经挖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睡觉了。”

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纤介之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居安思危”不同于一般的谨慎戒惧,而是主动寻找遇到危险时的缓冲,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进取智慧。

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最风光、最美妙的日子往往是短暂的。就像打牌一样,不会总是顺手,一副超级好牌之后往往就是坏牌。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为自己想好、安置好退路。为了长远利益,要敢于放弃、牺牲诸多眼前利益。

处世如此,与人相交也是一样。不论是对同性好友,还是对异性知己,都要交而有度。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又可于平淡处见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为仇。因此,古人告诫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