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理人必备经营与管理知识
1666000000003

第3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1)

在经济学的课程中经常提到亚当·斯密的名字,这是因为他对古典经济学说做出了主要贡献。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一书中,做出了对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光辉论断。所谓劳动分工,即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他以制针行业为例,得出结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因为它提高了每个工人的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以及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今天广泛普及的工作专业化,无疑是斯密在200多年前就提出的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结果。

而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产业革命,它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在产业革命中,机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并且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以纺织业来说,在有100个人的毛毯厂中,有些工人专门纺线,有些专门染色,这样工厂就能制造大量的毛毯,而成本比原来低得多。但是,在这种工厂之中需要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保证手头有足够的羊毛用于纺线,向每个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等。当在每个家庭中制作毛毯时,人们很少关心效率,但有100个人时,如何使工人满负荷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于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机械力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随着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而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几乎没有任何政府法令的限制,这一切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建立起来了。这些大企业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因此,规范化的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叶就逐渐建立起来。

§§§第1节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泰勒,18岁从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他在工厂进行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形成科学管理的理论体系,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书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它的内容很快被世界范围的科学管理者们普遍接受。

泰勒科学管理的四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照已经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们头上)。

科学管理的另一位代表是亨利·甘特,甘特最著名的发明是创造了一种线条图,称为“甘特图”。甘特图在一个坐标上表示出计划的工作与完成的工作,在另一个坐标上表示出已经过去的时间,这在当时称得上是一项革命。甘特图使管理当局能够随时看到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及时采取必要的行动保证项目按时完成。甘特图及它的各种改进,今天仍被广泛用于各种组织作为安排工作进度计划的手段。

§§§第2节过程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法国人,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1916年出版《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从技术、商业、业务、安全和会计五大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第六项职能——管理。他给出了管理的定义,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亨利·法约尔被后来的学者称为“过程管理之父”。

法约尔强调指出,管理是工商企业、政府甚至家庭中所有涉及人的管理的一种共同活动。而且,他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在大学中被广泛传授。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内容如下:

(1)工作分工。这条原则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则是一致的。专业化通过使雇员们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成果。

(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但是,责任应当是权力的孪生物,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应当建立责任。

(3)纪律。雇员必须遵守和尊重统治的原则,良好的纪律是有效的领导者造就的。对管理者与工人关系的清楚认识关系到组织的规则。明智地运用惩罚以对付违反规则的行为。

(4)统一指挥。每一个雇员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

(5)统一领导。每一组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应当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

(7)报酬。对工作人员个人的服务必须付给公平的工资。

(8)集中。集中是指下级参与决策制定的程度。决策制定是集中(集中于管理当局)或是分散(分散给下级),只是一个适当程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一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中程度。

(9)等级链。从高层管理到低层管理的直线职权代表了一个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照等级链传递,但是,如果遵循等级链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则可以允许横向交流,条件是所有当事人同意和通知各自的上级。

(10)秩序。人员和物料应当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

(11)公平。管理者应当和蔼地公平地对待下级。

(12)人员的稳定。雇员的高流动率是低效率的,管理当局应当提供有规则的人事计划,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职务的空缺。

(13)首创精神。允许雇员发起和实施他们的计划将会调动他们的极大热情。

(14)团队精神。鼓励团队精神将会在组织中建立起和谐与团结。

§§§第3节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在20世纪早期,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的活动。他描述了一种他称为官僚行政组织的理想组织模式。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韦伯认为,尽管这种“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它代表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现实世界的重构方式。他把这种模式作为推理的基础,用来推论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应当有哪些工作和应当如何从事这些工作。

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具有以下的特征:

(1)劳动分工。工作应当被分解成为简单的、例行的和明确定义的任务。

(2)职权等级。公职和职位应当按照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

(3)正式的选拔。所有的组织成员都是依据经过培训、教育,或正式考试取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的。

(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为了确保一贯性和全体雇员的活动,管理者必须倚重正式的组织规则。

(5)非人格性。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搀杂个性和雇员个人的偏好。

(6)职业定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并在组织中追求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就。

§§§第4节霍桑实验

1924~1932年,霍桑实验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初衷是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