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1666100000033

第33章 管人基业常青安人心(2)

1994年6月,进入华为的金森林正赶上C&C08数字机问世,经过了紧张而有序的短期技术培训以后,他被分到总测车间。7月的一个晚上,由于用户板厚膜电路来料不良,测试进度非常缓慢。吃夜宵的时间过了很久,所有的测试人员都还沉浸在测试中,没有一个人去用餐。将近午夜12点,车间的门开了,一位五十来岁食堂大师傅模样的人领着几个食堂工作人员推着餐车进来了,他一边给盛饭,热情地招呼大家喝点鸡汤,一边要大家注意休息不要太熬夜。也许是吃了夜宵的缘故,后面的测试居然比较顺利,在不到一点钟的时候就全部测完了。

8月的一天快下班时,部门主管通知金森林晚上七点去参加新员工座谈会。会议主持人宣布座谈会开始,并兴奋地告诉大家,今天有幸请到了公司总裁参加新员工座谈会。在掌声中,金森林差异地发现那个他一直以为是食堂“大师傅”的人站了起来,对着与会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欢迎大家来到华为公司,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欢华为公司。”他边说边走到大家面前,从口袋里拿出一大叠名片,一次次将名片递过去,并与新员工们一一握手致意。

名片发毕,任正非开始给新员工讲话,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其中一段话让金森林记忆尤为深刻:“我希望大家在十年以后还保留我的名片,把华为当成自己的家,尽管目前大家的岗位不一样,但我希望你们踏踏实实地干好它,就如法国的焊接工人一样,一辈子做焊接,直到做成世界一流的焊接专家,我期待着大家的成功。”

现在金森林仍然保留着那张名片,每当看到它,他的眼前便浮现出那段紧张而又令人难忘的日子。

权力不会自动点燃你的魅力,有权力并不意味着你有某种魅力可以掌握人心。一个员工愿意为他的老板或企业竭尽全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老板所拥有的个人魅力像磁铁般吸引了他的心,激励他勇往直前。

有魅力的老板才有感召力,有感召力的老板往往有魅力。人格魅力远胜于权力。老板要想团结、凝聚所有的成员,就要“注重人格的感化力,以德才能服人,而不是借权威管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信任并敬仰他,企业内部也才会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领导魅力,以仁德征服人心,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重,以无私获取追随,是每个管理者提高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的必修课。

以诚立威,在员工面前树起你的诚信大旗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意思是说,管理者必须先取得下属的信任,然后再去号下属。孔子还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管理者讲信用,你所管理的员工没有不敢说真话的。

施信于人,是管理者必备的美德。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以诚信待人处事,则其他人也会以诚信回报,彼此之间便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四出祁山时,所率兵马只有10多万人,而司马懿却有精兵30万。蜀、魏在祁山对阵,正在这紧急时刻,蜀军有1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回乡,而离去1万人,会大大影响蜀军的战斗力。服役期满的士兵也忧心忡忡,大战在即,回乡的愿望恐怕要化为泡影。这时,将士们共同向诸葛亮建议:延期服役1个月,待大战结束后再让老兵们还乡。诸葛亮断然说道:“治国治军必须诚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家中父母妻儿望眼欲穿,我怎能因一时需要而失信于民呢?”说完,诸葛亮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诸葛亮的命令一下,老兵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决定不走了:“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们的激情对正在服役的士兵则是莫大的鼓励。蜀军上下群情激愤,士气高昂,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击败了魏军,诸葛亮以信带兵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诸葛亮以信为本,赢得了全军将士的信赖和拥护,激发了他们高昂的斗志和献身精神,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管理者失去诚信,就失去了领导力。领导力,归根结底是诚信力量的问题;执行力不足,是诚信力量缺失的现象。影响力,说白了,靠的就是诚信的力量;管理魅力,就是管理者的诚信力量。诚信是有经济价值的。做人、做事、做生意,诚信度低,成本高,风险大。所以,管理的一切力量,从诚信中来,失去诚信,管理力量必然减弱。没有诚信,领导力、执行力,其力何在?

“诚实守信”的信条,是李嘉诚一生唯一不可改变的追求。他一生用一个“诚”字赢得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创业初期,在长江塑胶厂濒临倒闭的那些日子里,李嘉诚备受打击。有一天他回到家里,强作欢颜,担心母亲为他的事寝食不安。知儿者莫过其母。母亲不懂经营,但懂得为人处世的常理。她用佛家掌故来喻示儿子:很早以前,潮州府城外有一座古寺。方丈云寂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将两袋谷种交给两个弟子——一寂、二寂,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谁就可继承衣钵,做庙里的主持。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道,他没管理好田地,谷种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主持。一寂不服。师父道:“我给你们的谷种都是煮过的。”

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为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

翌日,李嘉诚回到厂里,召集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李嘉诚说了一番渡过难关、谋求发展的话,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稳定,士气也不再那么低落。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并保证在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李嘉诚的诚恳态度使他得到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

李嘉诚抽调员工,将积压产品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作为正品推销出去的;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正品卖出一部分后,李嘉诚不想被积压产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旧货次品的批发商,在制品上的质检卡片上一律盖上“次品”的标记。

被裁减的员工回来上班,李嘉诚还补发了他们离厂阶段的工薪。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经基本还清各家的借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话音刚落,员工顿时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由李嘉诚亲自分发。

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时说:“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诚信是一种看不见的心理力量,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一个企业的凝聚力是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而管理者的权威以及诚信则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必备条件。如果诚信不能自始至终,就会人心涣散,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消失了。而要达到凝聚的目的,管理者必须坚持操守,以诚信赢得人心,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诚信的力量,是人生根本的精神力量;诚信的智慧,是人生根本的智慧。诚信的智慧,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用诚信的智慧,唤醒诚信的心灵,管理者以诚信待人,员工就会以诚信回报。

以身作则,勇当员工学习的标杆

《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意思是说,管理者首先要给自己的老百姓带头,然后才能让他们勤劳地工作;并且,管理者要永远以身作则,不能倦怠。“君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所以,儒家认为,管理者是被管理者的表率,其言行具有示范的意义。

孔子还有个著名的观点:“政者,正也。”所谓“政”,就是管理者的自我端正。也就是说,管理者在要求别人之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德、作风、言行、举止等,否则,你就不可能管理他人,尤其不能让你的追随者信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其身不正,有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日本企业家井植薰就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典范。他自律甚严,时时为员工做出表率。比如,他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达公司,其误差率几乎精确到秒的程度。天长日久,公司大楼的门卫竟然把他当成了标准的时钟。每当他的身影出现在公司大门前,门卫就会下意识地伸手看看自己的手表,嘴里说“真准时啊”,或“我的手表怎么慢了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