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几岁男人的活法
1666400000025

第25章 30几岁男人和成功者在一起,从中获取智慧和机会(1)

不战而胜的活法PK屡战屡败的活法

你一定要让自己明白——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一个或是几个关键朋友就是改变你屡战屡败命运的“大还丹”。这枚“大还丹”有再生的功效,能让你的命运重写、人生重塑!

30几岁的男人,已经没有了学生时代对于未来的美好幻想,都学会了面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都开始艳羡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有钱人家的生活总是那么滋润,从来都是锦衣玉食,车房成堆,不用努力,就可以不战而胜。哪里像自己,每天为生存,为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奔波忙碌,流血流汗,处处碰壁,屡战屡败。多数人都将这归根于上天的不公,我们没有投胎到有钱人家,生来就没有富爸爸,也没有阔妈妈。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们能成为有钱人?可以追求生命的更高品味,而我们却挣扎于贫困的最底层,喊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呢?这就要看与你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有钱人的朋友都是什么人?而我们的朋友又都是些什么人呢?

非常明显,有钱人的朋友一般都是那些达官贵人,有身份、有地位、社会资源极其丰富的人,而穷人的朋友大多是另一些穷人。所以说,穷和富不是没有缘由的,好和坏也是有根本差别的。身边的朋友等社会资源就是不战而胜和屡战屡败的根本差别。

一个人由穷变富,由不名一文到功成名就,肯定有他的“人生大还丹”在起着奇妙作用。董青就是把握好了这枚大还丹,于是从小麻雀摇身变为红凤凰。

董青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任何背景,17岁时因为偶然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企业家”的目标。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她卖过菜、开过音像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在她22岁的时候,董青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了。

她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当中成就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呢?

除了聪明、勤奋、敢想敢干这些不少人都具有的条件之外,善于利用“人脉”这枚“大还丹”更是她成功路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她的朋友遍布商圈、政府圈、媒体圈,甚至娱乐圈。她说:“做哪行都可以赚到钱。只要在对的时机,有一个好的智囊团并整合一切有用的资源就能撞出财富和成就的火花。”

好的人脉确实就如一枚大补大救的大还丹,让你在当下的商业社会打造金刚不坏的真身。就算你条件恶劣,前途凶险,你的人脉也会帮你扫平障碍,打开通途,让你的一生都明亮起来。

从今天开始,千万不要再苛责上天的不公平了!比尔·盖茨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你自己!这是你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的一件事。

改变自己,从何改起?很简单,先从改变自己身边的朋友做起!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谁交往将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结交高含金量的人必须是你奋斗的重中之重。当然,每一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穷命,像每一个优秀的人一样享受更高层次的生活。可是他们却并没有把人脉作为奋斗的重点,反而去投机取巧,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这样南辕北辙,即便你努力一辈子到头来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你的身边隐藏着无数个机会,如果你能把握好这些机会,都完全可以改写自己的人生。可是,多少人却视之而不见,任之撒手离去。

话说回来,并不是你认识朋友就能成功,还要看你的朋友是谁,你的朋友是做什么的,你的朋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如果你的朋友只是一帮酒肉朋友,你天天陪着他们去喝酒,喝酒后还耍耍酒疯,耍酒疯肯定耍不出大事业来的,如果你认识的人都是扛着布袋要饭过活的,你也是东讨西借的,你定然也要不出金山银山,也借不到事业有成。所以说,想成功,想改命,你就得认识有能力让你成功、有本事为你改命的人。这样的人你认识几个?

你或许会说,这样的朋友我一个都不认识。其实,这是你思想认识的问题。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你都可以认识,西方有句谚语说“每个人距离总统都只有3个人”,这话不假,人跟人间的认识都是连锁反应,没有人是你认识不到的,就这样通过朋友的朋友一直认识下去,世界上根本没有你认识不到的人!

永远不要倚老卖老,只做初学者就好

30几岁的你,已经涉足社会有一段时间了,面对初入职场的新人,你是不是充当着“倚老卖老”的角色,给人以不好的形象,处处干涉、事事指导,无法好好让新人施展自己的能力,总是被你的思想牵制?

许多30几岁的人,年轻气盛,认为自己有一定的阅历,就喜欢指责和干涉别人。30几岁的你,有些时候是不是认为自己在某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就认为是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没有我们不懂的东西?于是别人在自己眼里都是外行,别人讲的东西都听不进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样的人永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30几岁,我们还不足以指点江山,我们的成绩还仅是冰山一角,不足以骄傲、卖弄,只做初学者就好。

倚老卖老容易使人栽跟头。权威仅仅是个让人站不住脚的空壳,尤其是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在工作中,这句话就是圣经,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工作应该放在第二位或者说放在稍微次要一点的位置,而做人应该是第一位的。

办公室里,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某位同事的谈话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别人对他产生了一种挑战、轻视、排斥心理,甚至是敌意,这对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生存是非常不利的。

王辉是北京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职员。有一个广告客户,要做一个片子。整个片子由很多组镜头连接而成,工作量很大。客户找他们单位一个比较有资历的人做,承诺给他2000元提成,可这位“老人儿”嫌钱太少,觉得这个片子太费事,就推给王辉做。王辉想,自己是个新人,这样的机会也很难得,就欣然接受了。经过几天的苦战,客户对做出来的样片非常满意,决定跟他们公司做这个项目。这时候,那位“老人儿”又借口王辉不熟悉业务上的事,让王辉把做好了的样片交给他,他去跟客户洽谈。项目谈成后,那个人拿了3000元的提成,却只给了王辉500元。新员工入职以后,如果企业没有提供实际有效的入职培训,在职业的初期,新员工往往需要从老员工身上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这个阶段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新员工“交学费”,老员工“教本领”,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拜师傅”,一个“带徒弟”。尽管没有正式的仪式,但潜意识里彼此可能都有一点这样的心理认同。此时如果老员工“倚老卖老”,而本身职业素质又不高,极容易引起新员工的反感。得不到新员工的尊重,失去亲和力。

表现自己并没错。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要分场合、分方式,特别是在众多同事面前,只有你一个人表现得特殊、积极,往往会被人认为是故意推销自己,常常得不偿失。在同事之间的交往上,相互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负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使别人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

聪明的人,都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初学者”,不要倚老卖老,顽固没意思,毕竟时代在变,作为一个初学者来磨练自己,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永远把自己当新人,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是追求进步,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动力。把自己当新人,用一颗归零的心,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就能使自己取得大的成功。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做事的前提是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倚老卖老。古语常说“谦虚使人进步”,谦就是一种礼貌,一种礼节上的心态,虚就是一种空杯的心态,虚心地去学习。归零的心态是一种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第二次却不容易了,原因是不能归零。

长安集团的总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往往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风水轮流转,经济学讲资产重组。电视剧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断的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资产重组,就不会持续性发展。即使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具有渊博的知识,也要有一个归零的心态,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隔行如隔山。只有心态归零你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学到这个行业的技巧与方法。

把过去“归零”,我们就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把过去“归零”,我们才能像骨骼中空的鸟类那样轻盈地飞翔。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当我们以“归零心态”去面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时,我们就会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新成果。

“不要把我当明星,我可是新人!”说这话的人正是在雅典奥运会上与“跳水王子”田亮合作获得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的杨景辉。“以前我从没想过能参加奥运会,更别提奥运金牌了,我真是很幸运!田亮的比赛经验丰富,很多细节他会提醒我,和他搭档,比赛压力小了好多,换句话说就是我锻炼得不够。以后我要多参加比赛,自己多留心。”杨景辉认真地说道,“我要始终把自己当做新人,也做好了迎接挫折的思想准备。新人第一步就是积累比赛经验,现在的我不怕失败。”

30岁的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想要有所成就,想要获得大的发展,就要勇于把自己当做初学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要始终保持一种初学者的心态,永远把自己当做新人,不断地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才不会被社会的进步潮流所淘汰。

玩转吸引力法则,凝聚一帮智囊团

三十岁的你,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才走了一小步,人生经历不算丰富和老练,所以,如果你有幸作为领导出现在一个组织中,一定要懂得吸引力法则,吸引一大批人才来帮你经营事业,抓住了这些人,就赢得了事业前进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

任何新上任的领导人,需要在上任后的“百日”内,组建一个智囊团和“亲信”。事业要发展,身边要有智囊团,多参考智囊人物的意见,可葆事业长盛不衰。

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吸引力法则:无论你的注意力,或者能量集中在哪个方面,也无论这种注意力或者能量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你都在吸引着它们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善于运用吸引力法则,你就会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它在发挥作用时,不仅所有美好的事物会被吸引过来,那些不太美好甚至丑恶、有害的事物也会被吸引过来。如何只吸引好的、摒弃没用的和有害的事物?这正是你能从本书中学到的秘密。只要你能把书中的这些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你就能改变一切。有位哲人曾说过:你有一只苹果,我有一只苹果,大家交换一下,得到的仍只有一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一下,得到的则是两种思想。古代许多学问家,不顾千百里路途的遥远,花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探讨学术问题。正是这种同行间的交流探讨,才成就了名家,推动了学术的繁荣与进步。而今,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交流更是轻松而快捷。远方的“大家”们是我们崇敬的学习对象,可谓高山仰止,听他们上一节课,拜读他们的一篇文章,都会觉得受益匪浅。但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要能随时随地受启发,受教育,身边的同伴则是一笔开掘不尽的宝贵财富。

无法利用智囊团的人,无法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你有识人之明的话,那么,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你的目标已经达成一半了。

因此,透过适当选取智囊团成员,你可更加了解这股可利用但难捉摸之力量的潜能,如果一个人身边围绕着一群完全协调一致,真心帮他的人,给他提供意见,咨询以及个人合作的话,那么,任何人皆可缔造出经济的利益。这种合作联盟,几乎是每一笔巨额财富的基础。两个人的心灵放在一起,一定会产生第三种看不见的无形力量,我们可将它比方为第三个心灵。

卡内基先生的智囊团成员,是由大约五十个人所组成;在制造和销售钢铁的目标下,他将他们罗致麾下。他也将自己全部财富的获得,归功于这个智囊团所产生的力量。

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卡内基曾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喜欢与别人共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的卡内基可以说是智囊团这一原则的倡导者。

卡内基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对钢铁知识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利用人才技术的优势,并且把他们集中到自己麾下。于是,他四处网罗人才,同50多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他们为他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正是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产生了美国历史上一个钢铁托拉斯。

在卡内基的智囊团中,各方面专家组成一个合理的智能机构,能针对任何重大问题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事业的持续发展。

卡内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坚毅品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每一个成员。他了解智囊团的每个成员,并与他们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给他们应有的利益和应酬,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断扩大,一跃成为美国资产最多、力量雄厚、拥有25万员工的超级钢铁企业。

卡内基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管理的机构中。

这不仅是对卡内基的一生中肯的评价和推崇,也给世人以深远的影响和启迪。微软公司、西门子、诺基亚、海尔集团……所有傲视群雄的实业巨头,无不有一个智囊团在为其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