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1666900000034

第34章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学说(10)

1948年6月20日,联邦德国实行货币改革,用新马克代替膨胀得完全失去信用的旧马克,同时,艾哈德宣布取消配给和物价管制,让黑市活动公开化与合法化。这一举动不但使普通公民感觉突然,就连当时德国占领区的英美军政官员也产生恐慌,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市场混乱,乃至引发暴乱。

美军责问艾哈德:“为什么在到处缺粮的时候,竟敢放松配给制?”艾哈德回答:“不是放松,而是根本取消配给制,今后唯一的配给证是马克,谁想要马克,谁就去好好干活。”他明确表示,在货币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有关生产、贸易,特别是对于消费者的各种管制进行废除。

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对工资与物价进行控制的全部计划行政机关原本是**德国第二号人物戈林创立的,目的是实现第三帝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总计划。战后,英美占领区当局不敢打烂原有的经济控制系统,他们害怕一旦取消配给制与物价管制,就会再度导致天下大乱。

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更是强调这一点,他们认为特别需要监督最主要的消费品,并预言取消物价管制会发生特大灾祸,只有通过有系统的经济计划与指导,才能恢复健全的经济生活。

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人在议会讲坛上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德国经济是一个衰弱的病人,艾哈德撤销管制,放开市场与竞争,就像把病人抛进冷水让他游泳,是灭亡之道。他们强烈要求撤换经济部长艾哈德。但艾哈德毫不退让,他确信要使经济问题求得根本解决,必须坚定地推进自由市场机制。

艾哈德赢了,在《来自竞争的繁荣》里,他用“市场经济战胜计划经济”的整整一章实录了这场论战的前后经过。他说:“当时争辩的记录,今天读起来,就像读几页惊险小说”。从1949年到1955年,德国国民收入翻了一番,人均收入在5年里实质增加一倍半,工业生产指数在5年里增加一倍多,市场经济所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是惊人的。

艾哈德在书中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货币改革与经济改革最初一年的生产增长就极为可观。人们常说艾哈德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德国命运,这并不夸张。艾哈德的经济主张和德国经济实践使德国只经过短短一代人,就全面振兴了经济,成为欧洲最强盛和最具活力的“经济超级大国”。

理论精读

1.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目标

艾哈德认为,要复兴西德的经济必须选择“理念经济模型”的一种形式,即“自由市场经济”,由市场价格机制自发调节经济活动。而所谓社会市场经济则是“自由市场经济”模型最完美的体现。德国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放松和废除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使消费和生产者在政府管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才是复兴西德经济的必经之路。与此相反,社会民工党代言人则认为西德所处的经济凋敝的特殊条件决定了当时只能选择“理念经济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即“集中管理经济”,通过政府计划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他们的理由是多年来的德国经济一直不正常,货币改革也不会创造奇迹,只有政府坚决实行系统的经济计划和有系统的经济指导,德国才能重新站起来。因此,他们主张实行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否则难以振兴西德经济。

由于两派所主张的经济政策不同,决定了在解决当时严重的失业问题上所应用的方法也不相同。艾哈德认为消除失业应依赖于生产的扩大,而生产的扩大只有在经济自由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社会民主党代言人主张采取放松银根的通货膨胀政策,借以消除购买力不足,产品销路呆滞的现象,提高就业率。在艾哈德看来,这种做法只会导致物价上涨和政府干预的加强,对减少失业率无所补救。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所不容许的。

社会市场经济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要使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民走向富裕。具体来说,它要消灭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象,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繁荣的果实。艾哈德指出,现代社会经济组织分为两个阶层,一个是人数很少的什么都买得起的上层社会,另一个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购买力不足的下层社会,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要打破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阶级界限,消除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敌对情绪,实现“全民繁荣”。

全民繁荣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生产和产品产量必须大幅度的提高,或者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实现了最优配置,从而达到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使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

第二,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人的名义工资。倘若工资增长超过了生产力增长就违反了物价稳定的原则。因此,必须消除工资的增加超出生产力发展的现象。

第三,实现低下而稳定的物价水平。没有相应的通货稳定,社会市场经济就是不健全的。这是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物价稍有上涨,存款率便立即下降,由此引起投资缩减,生产规模缩小,从而威胁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政策是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的,只有消费者才是一切经济政策的裁判员。只有使消费者从自己不断增大的劳动努力和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中得到好处的经济政策,才是“社会的”经济政策。这就是艾哈德所倡导的“三位一体”的具体目标,或者说是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2.实现社会市场经济目标的基本途径

从本书的书名中可见,“全民繁荣”的目标来自于经济竞争,换言之,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实现经济繁荣的基本途径。但是艾哈德认为,市场经济理论所主张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同于亚当·斯密时代的毫无控制的自由放任政策,而是一种辅之以必要的国家调节的市场机制。西德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把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解决掉,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出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因此,艾哈德主张社会市场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要义是如何以自由经济为主,以国家干预为辅。这是实现自由市场机制,达到经济繁荣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艾哈德认为,经济自由包括消费自由和生产自由。消费自由指的是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所需要的产品;就生产自由权力而言,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每个厂商有生产的自由、销售的自由、管理企业的自由、竞争的自由,其中自由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主要支柱,是不断解放新才能,开辟新道路的一种工具。只有企业间的自由竞争,才能降低商品成本,改进企业技术,增进企业活力,从而保证社会经济体系协调顺利地进行。战后,西德经济的发展充分证实了自由竞争所产生的强大威力。因为西德人正是在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下,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艾哈德强调自由竞争机制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否认国家干预的辅助作用。为了说明经济自由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系,他援引了西德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伯姆·罗布凯所做的足球比赛的比喻。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政府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其职能是使比赛有规则地进行而不是亲自去踢球。政府的责任是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私人企业家以指导和支援,而不在于直接干预经济事务。私人企业家就像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他们必须对自己的事业负责任,而政府作为裁判员只能运用一切为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所允许使用的手段,为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政府的这种辅助作用恰恰是自由竞争机制所不具备的。政府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辅助作用不仅表现在国内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反映在国际经济领域。例如,欧洲经济一体化完全靠自由贸易是很难实现的。它需要由各国政府采取统一的政策和步骤,也就是说国际间的自由贸易离不开各国政府一定程度的干预。

3.反对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垄断

在艾哈德看来,自由竞争的优越性驱使人们必须集中全力反对垄断的存在。垄断之所以应当反对,原因就在于它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回顾人类历史,不难看到人类进步史中的巨大进展,应当归功于自由经济时代的最文明的那一个阶段。19世纪初,由于生产者有同等机会自由活动、自由竞争,所以市场成为决定经济利益的焦点。而19世纪末垄断的产生,限制了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同时造成了社会与政治的紧张局面。艾哈德强调,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制度。

社会市场经济要求产品的生产者自由竞争,要求商品的生产者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的变动自由地决定价格。通过这二者使市场调节过程随时随地地进行,并将使供求双方、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两者,既在数量上又在质量上不断地趋于均衡。而垄断组织恰好是排斥自由竞争和自由定价的。同时,每一种垄断形式都隐藏着欺骗消费者的可能性,而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两者的目标是不相容的。另外,垄断组织吞食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使经济停滞不前。如果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有意识地鼓励私人垄断,那么这种不良后果就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明显地反映出来。因此,坚持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必须反对垄断制度。

4.西德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一体化思想

艾哈德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一体化思想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一思想已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国际自由经济政策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整个经济自由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经济一体化则是自由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要实现经济自由,要坚持自由贸易。基于这种思想,他坚决反对“双边协定”,认为经济一体化无论对内对外,都应该贯彻经济自由主义。建立欧洲共同体,只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经济自由主义的第一步。为了实现欧洲经济的普遍繁荣,不仅要在内部实行经济自由,在对其他经济区域的关系上也应坚持经济自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