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1666900000039

第39章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经济学说(4)

《增长的极限》发表40年来,地球这个人类唯一家园的生态状况更加恶化了:生态灾难频发,气候变化对全人类的威胁日趋明显。诚如这本书的第3版《增长的极限:30年全球经典》所指出的:“人类正处在‘超越极限’的危险边缘,虽然过去的30年里,我们有一些进步,如新科技、新制度,但罗马俱乐部对此似乎比30年前更悲观了……30年里人类没有真正把握机会及时纠正正在因循的发展路线”,生态系统给人类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再不进行发展观和发展模式上的革命,21世纪就注定要成为灾难的世纪,甚至灭绝的世纪了!在这样的语境下,本书的警示价值和思想文化变革的引领意义更加凸显。

英国评论家泰德指出,英国目前正在重新掀起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热潮。2007年10月,瑞士召开会议,以“增长的极限——超越极限增长”为题讨论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问题。2008年,澳大利亚学者格雷姆·特纳发表论文《比较〈增长的极限〉与三十年的现实》,证实30年来工业生产、食品生产与污染方面的变化与《增长的极限》所做的预测基本一致。同年3月,意大利东皮埃蒙特大学的卡拉教授在罗马俱乐部和世界政治论坛联合举办的“从全球警告到全球政治”会议上,发表报告《增长的极限,此时与彼时》。2009年4月23日,鉴于《增长的极限》的作者使得人类社会首度正视可持续性面临危险,日本科学技术基金会授予梅多斯“日本奖”。

《增长的极限》没有过时,依旧在对世界的走向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理论精读

1.正规的世界模型

梅多斯运用科学方法,将系统分析的先进手段与现代计算机结合而建立了一种正规的世界模型,该模型主要用来研究具有全球意义的五种基本趋势:加速工业化、人口急速增长、广泛的营养不良、不能再生的资源消耗和日益恶化的环境。梅多斯等认为,这个数学模型在迄今已有的各种模型中应当是无与伦比的。它有两大优点:一方面,它的每一项假定都已明确地写出来,可以任人审查与批评;另一方面,这些假定都经过仔细的检查、讨论与修改,它们所包含的结果都能够由计算机准确无误地探求出来。这一研究工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假如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与资源消耗按目前的增长趋势继续下去,全球的经济增长将在今后100年内达到极限;

第二,改变这类增长趋势并达到一种长期保持生态稳定和经济稳定的状况是完全可能的,全球经济的均衡状态将会使世界上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第三,人们越早开始努力争取这种全球经济的均衡,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指数增长的本质

梅多斯等人首先讨论了指数增长的本质。“当一个量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周期中,其百分比增长是一个常量时,这个量就显示出指数增长。”梅多斯等人指出,上面提到的五种趋势都有增长的势头,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而仍让它们以指数增长的势头发展下去的话,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迟早将在今后11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与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不可控制的衰退。

梅多斯等人用翔实的资料、数据,结合生动的图表,说明了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按目前2.1%的增长率,增加一倍的时间是33年。具体到系统动态模型而言,人口增长的正反馈环路由平均出生率代表,而且其负反馈环路由平均死亡率代表。工业化之前,出生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很慢;自工业化以来,世界各国的死亡率都先后降低,因此正反馈环路越来越占优势,结果是人口总数急剧增长。在他们看来,这种增长指数是有其极限的。他们认为,为了将世界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指数合理地维持到21世纪,有两类因素是必要的:第一类包括维持生理活动与产业活动的物质必需品,即粮食、原料、燃料与废物利用的生态系统,它们都是能计量的,而且是地球上增长极限的最终决定因素;第二类因素指社会必需品,如和平与社会安定、教育和就业,以及技术进步等,对它们都难以估算。因此,梅多斯等人先假定有较好的社会条件,然后通过估计物质资源的世界储存量来计算地球的增长极限。

梅多斯等人认为,全世界可耕地面积中较肥沃的一半已被开垦,而开垦另一半的代价很高,以致社会已经判定它“不经济”。这是一个普遍被限制的社会问题(指每年有1000万至2000万人的死亡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营养不良)。他们假定人们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耕种所有的耕地,并且不计算土地腐蚀的损失与改做非农业用途的可耕地,假如人口增长率和人均土地需要量不变,则从1970年起的几年内就可能产生一种连潜在可耕地都会感到严重不足的局面,而人类也许仅有很少的时间对一个有限空间里所造成的危机做出反应。另外,退一步说,即使技术进步和投资因素使土地的生产率提高4倍,此危机也会在21世纪中叶到来,何况这里还有成本递增问题。

世界经济向其最终限度的发展方式可能有多种。在此,梅多斯等人考察了若干可供选择的途径,它们之中的每一种都取决于一套不同的假设。首先假定将来在人类的准则方面没有重大改变。他们用计算机对此情况加以测算,并且将算出的结果称为“标准运行”。该模型的各项指标(人口、资本、污染等)都从1900年的值开始,它们的数值在1900—1970年间大致和历史上的实际值相等。这样,梅多斯等人能够相当有把握地说,在目前的制度与准则没有重大改变的条件下,即使人们对于未知的资源数量做最乐观的估计,人口与工业的增长无疑最迟会在21世纪内停止,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短时期形势尤其严重,这是因为年龄结构和社会调节的内在延迟,使得人口在工业达到极限之后还会继续增加,直到粮食生产和医疗服务事业的衰退导致死亡率迅速上升为止。

世界模型中的很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们较为了解的经济方面的可变因素之间的关系,它们中的大部分是非线性的,如人均资源消耗总量随着人均产量的增多,其增加率却越来越慢;第二种涉及社会心理方面的可变因素,它们已被很好地探究,然而却难以用数量表示;第三种关系到一些生物方面的可变因素,人类现在对它们还了解得不多,其中一个例子便是污染对人类预期寿命的影响。

在上述各种假定下,世界的基本发展方式是人口与资本按指数增长,达到某种“自然”限度,然后发生衰退;而在探讨世界的反馈环路时,必须用原因和终极之间的时间滞后来表达现实世界的状态,这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天然的滞后,不能用技术手段控制。例如,一个婴儿出生与这个婴儿第一次能生孩子的时间之间大约有15年滞后。人口老化过程中内在的时间滞后,使得人口在通过出生率来适应变化中的情况方面必然会相当地落后。尤其是当系统正经历迅速的变化时,滞后将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世界的某些部分会由于内在的滞后而在指数增长的推动下暂时地跳过这些极限。例如,因为目前人口的激增与年龄结构方面的延迟,即使平均每个妇女只生育两个小孩,人口还会继续增长70年之久。

因此,既然技术进步无法防止整个系统的衰退,人们只能从自己的价值观与偏爱出发来寻找一种世界系统模型,该系统既可以避免突然和无法控制的衰退,又能满足人类的基本物质需要。换句话说,它能导致全球平衡状态。它的最基本定义为人口和资本基本稳定,倾向于增加或减少它们的力量也处于加以控制的平衡之中。

3.全球性平衡

全球性平衡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有很大的变化余地。影响人们在各种平衡状态中进行选择的因素是该状态能够存在的时间。一个社会要想保持长时间的平衡状态,就需要一组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即第一,资本设备与人口数量都是稳定的;第二,各种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比例,即出生、死亡、投资和折旧率都保持在最低限度;第三,资本与人口的水平及两者的比率应该依照社会的各项数值,尤其是技术进步的情况加以调整。这些条件阐明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状况,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创造自由,而不是对之加以束缚。

在梅多斯等人看来,不采取任何行动来解决与实现全球平衡有关的问题,就等于在采取强烈的行动。指数增长每天都在继续进行,它使得世界系统日益接近这种增长的极限。假如没有计划地控制这一增长,事实上就是在增加该系统崩溃的危险性。平衡状态不会摆脱压力,平衡必须用某些人类自由(如可以任意生育多少子女与不受控制地消耗资源)去换取其他的自由(如免遭污染、拥挤及免受世界系统可能崩溃的威胁)。这样,很可能带来普及的与不受限制的教育、创造发明的闲暇,最重要的是使今天世界人民的一小部分能够免受饥饿与贫困。

梅多斯等人指出目前人类具备自古以来最有力量的知识、工具与资源的结合体,他们已经拥有物质上所有必要的因素,只要再加上一个能引导人类到达平衡社会的长期目标与争取实现那个目标的人类意志,就能够开始进行一种有控制的与有条不紊的过渡,从增长走向全球平衡。“深思熟虑地限制增长是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进行的途径是很清楚的,必要的步骤对人类社会来说虽然是新的,却完全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InvestmentinHumanCapital

《人力资本投资》

〔美〕西奥多·威廉·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

华文导读

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威廉·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开山鼻祖,创立了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学,是最早研究经济发展理论的先驱之一。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中,对于人力资本观点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述,这篇演说震惊了西方整个学术界。这不仅因为舒尔茨一向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农业经济学家,而且还因为一般人总认为资本是有形的、物质的,而不知道教育、在职训练、保健、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投资也可以增加一国资本存量和加速经济发展。这一观念对于当时的经济学界来说是很新鲜的。这次会议之后,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热门的新兴领域,“人力资本”成了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本理论也成为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发展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学派。舒尔茨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把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术水平、劳动技能的高低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生产性作用的不同,结果是使得国民收入增长的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舒尔茨被推崇为创立人力资本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被称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这主要是强调他对人力资本概念的传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在运用人力资本一词时赋予的许多新的内涵。

趣味延展

舒尔茨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了全新解释。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的提高。同时,他发现在工人工资大幅度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于是,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

所谓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投入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做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用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的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间的最佳投资比例。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因此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的作用。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的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证明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测算了在美国1929—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作出的贡献。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做出的反应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舒尔茨称这种“分配能力”为处理不均衡能力。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这种“分配能力”可以带来“分配效益”,从而促进个人或社会的经济增长,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入。

理论精读

1.人力资本未被纳入经济学正规核心内容的原因

许多经济学家都回避人力资本问题,即使少数人曾对人力资本做过一些考察和研究,但他们也很少将其纳入经济学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