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园辅导员宝典
1672500000002

第2章 亲近少先队队员(1)

认识少先队员,这只是辅导员经营少先队组织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把中队乃至大队管理好,辅导员必须做好第二步: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去赞美他们的进步,去了解和宽容他们的过失,去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爱儿童”这三个字才会变得真实而美丽。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辅导员对少先队员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辅导员教育队员的感情基础,队员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即所谓“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尊重少年儿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生硬的说教非但不足以使孩子改善行为,相反,它可能将孩子抛进黑暗的深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三贴近原则的提出,明确指出了少先队活动要适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要做到从少年儿童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以儿童为本,亲近少先队员。作为辅导员,对少先队员的爱首先要尊重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少先队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落实这一原则。

$第一节 在情感上充分融合

要想让你的队员亲近你,辅导员首先必须在情感上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在情感上充分融合。也许你的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及期待的目光,都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因此靠近你、依恋你。

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更要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所以,你如果具有侃侃而谈的语言艺术、清晰周密的逻辑思维、沉着冷静的处事风范,则可以令学生敬慕;如果你时刻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共同开创学习的“天空”,成为他们仰慕的“榜样”、知心的朋友、信赖的导师,和孩子们一道为了同一件事一起挥洒汗水、一起凝结智慧、一起欢欣鼓舞,少先队员们一定能亲近你,信任你!

一、关注队员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群体特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要求少先队工作必须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更加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作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当代少年儿童突出的群体特征,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他们知识面广、兴趣广泛,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渴望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二是崇尚自我,追求个性。他们追求个人的发展和独特性,认同现代意义上的“自我”;他们渴望自立,但自理能力却更多地停留在心理层面,实际能力不足;他们推崇权利、义务、契约、竞争、效率、法律等现代社会观念,对传统道德和价值的认同不够。三是生活优越,压力较大。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生活条件和父辈相比更加优越,但同时承载着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巨大期望,生存发展压力加大。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少年儿童群体正在形成,比较集中地表现在留守少年儿童群体、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群体、流浪少年儿童群体等,他们和其他的少年儿童群体相比处于弱势,更需要关怀和帮助。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了许多机遇,这有利于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但是,对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不利因素,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

1. 心中无他人。当代少年儿童的家庭逐渐趋于“6+1=7结构”,独生子女的地位使他们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的心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从小只有索取而无奉献。例如,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位同事到朋友家小坐,在热、渴难耐之际,同事顺手将朋友儿子喝剩的大半瓶饮料全部喝掉。谁知这下闯了大祸,朋友6岁的儿子先是一句:“坏蛋爸爸,把我的水全喝没了!”继而躺倒在地,哭闹打滚,尽管父母表示马上下楼给他买饮料,但孩子仍然不依不饶,令同事十分尴尬。

2. 缺乏责任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负责”的机会和意识,而他们的父母又将过多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只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些孩子不了解社会,不接触群众,对社会缺乏强烈的责任感,不懂得生活的艰难,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这是当代少年儿童的最大弱点。

3. 合作意识淡薄。不少学生重自我、轻集体。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不肯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别人成绩好了,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相反还会给自己带来威胁。

4. 勤俭习惯缺乏。市场经济以物质为中心,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往往以物质来进行刺激,只要孩子做一件事,便给他一些物质激励,这就滋生了孩子没有实惠不劳动的错误思想。特别在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下,难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思想。

少年儿童这些群体特征的变化,要求少先队必须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教育手段上不断创新,针对少年儿童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少先队工作只有多倾听少年儿童的心声,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多服务于少年儿童人际交往、社会生活、自我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加大对少年儿童弱势群体的服务力度,才能有效地凝聚他们、影响他们、教育他们。

二、倾听少先队员的声音

少先队工作应该注重时刻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孩子的声音就是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人格,从少年儿童的自身需求出发,对少年儿童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多维护,不仅仅把少年儿童当成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而且既教育人,又服务人,尊重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应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在有些辅导员眼中,孩子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顽童,除了吃喝玩乐、背包上学外,没有成人睿智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从而忽略了队员的言行举止,轻视了他们的声音。尤其在公众场合,比如主题队会和一些公开课上,有些辅导员唯恐自己的队员说出不合适宜的话而令其尴尬,常用所谓师长的威严加以制止和干涉。相信有不少辅导员曾冲孩子施过这样的“威”。

殊不知,正是这些令大人们不以为然的纯真童音,却往往能给人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效。2004年举世闻名的印度洋大海啸带来了空前的灾难,22万条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化为乌有。有文章说,就在海啸发生的前一天,英国一位名叫蒂莉·史密斯的10岁小女孩,在麦考海滩玩沙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这时,她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教过的海啸知识:一旦遇上这种迹象,说明要有海啸发生。蒂莉立即告诉了母亲,蒂莉的母亲聪颖而理性,当她听完孩子的叙述后,立即和麦考海滩饭店的工作人员火速把海边100多名游客撤离到安全地区。就在游客离开海滩不到几分钟,十几米高的海浪突然朝岸边袭来。万幸的是,因为有了蒂莉,麦考海滩成为这场海啸中少数几个没有人员伤亡的海滩。

一场无法由科学仪器预报的惊天大难,竟然被一个10岁的孩子最先察觉到了,孩子救了100多条生命!获救的人们在深深感激这位救命小天使的同时,也将感恩的目光投向了这位机智果断的母亲。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的声音是真切的,接下来就要看孩子的监护人是不是独具慧眼,尊重孩子的发言,倾听孩子的心声。显然,蒂莉的母亲做到了这一点,她或许不懂得海啸发生前的预兆知识,但她相信孩子的判断,尊重孩子所提供的信息,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100多名命悬一线的游客火速撤离危险地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孩子和她的母亲共同完成了这一壮举,母亲在这件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不敢想象,假如蒂莉的母亲当时只将孩子的呼声当作耳边风,全然不予理睬,或厉声呵斥她的胡言乱语,其后果又如何呢?几年前,重庆的一位小学生在游览綦江彩虹桥后,写了一篇作文,文中说道:桥上都是裂痕,车子经过的时候,整座桥在摇晃,我觉得这座桥似乎马上要塌了……孩子的妈妈看后批评了孩子:“这大桥是城市的骄傲,你怎么这么写呢?”但果然不久,彩虹桥整体垮塌,40人遇难!忽视孩子的所见,屏蔽孩子的声音,最终会遭受现实带来的灾难。如果重庆孩子的妈妈也像蒂莉的母亲那样倾听孩子的声音,及时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相关的部门,那么后果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美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注重和培养孩子自由发言的能力。该国有一个名叫“我和总统约会1分钟”的专题节目,主角“我”就是少年儿童,其中最小的只有5岁。电视上这些小家伙个个口若悬河,从大到国家总统的品质、能力,小到自己身边的困难、问题,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美国的新闻媒体就是看中了童言无忌,唯孩子最能讲真话这一点,借孩子之口来实现自己讲真话的目的。他们通过这一看似搞笑的节目,实则在传递一个信息:国民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总统。

谁说童声无用?美国的电视媒体将这天真无邪的童声推上了政治舞台,整个国民教育对童声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的父母是否也给孩子一方充分施展口才的天地,以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得到了他人的足够重视,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善于辞令呢?作为一名有心的辅导员,我们平时千方百计地寻求创新教育的方法,然而面对教育的绝好时机,却又一次次地将之错失,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依然是一味的埋怨、呵责、施压、忽视和冷漠。却不想,事实非但不朝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反而严重地压抑了孩子的个性,甚至会造成孩子语言和交流的障碍。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卢勤教授说:“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专心倾听孩子声音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的确,辅导员是孩子人生重要的导师,如果想让队员更加信赖你,建立更加团结的班队组织,有效地开展少先队活动,那么,就请从倾听孩子的声音开始吧!

三、关注队员成长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未来的教师的建议中提道:“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室里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中,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尊重关系。”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其实就是要关注孩子成长本身,这也说明了我们少先队的工作应该符合教育规律,辅导员的教育方法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少先队除了活动本身以外,更关注的是儿童的成长。

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指出,要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根本任务的提出,实际上分成两个层次:素质培养和思想培养。劳动意识、科学意识、审美意识等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素质,而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是思想培养。

1. 关注队员的人际关系。儿童的个性品质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十分紧密。一位教育专家说:“只有人品才能塑造人品。”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往往是与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组织,少先队员的工作、生活大多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出现,因此,辅导员应该努力为孩子良好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形成营造适宜的人际环境。

辅导员应该帮助少先队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国的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尤其是中队,是以班级为单位,中队辅导员同时也是班主任。少先队员对于辅导员具有极大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辅导员在孩子心里有着绝对的权威。正如一位辅导员所言:“如果你真诚地爱你的学生,从心眼儿里欣赏你的学生,你会不断地发现学生身上可爱的火花。”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越多,对少先队员的爱就越深,能够把他们教育好的信心就越强,教育的方法也就更加灵活,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和谐与亲密。

2. 关注队员学习、生活的困难。辅导员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少先队的大队、中队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因此,辅导员要对队员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

在关于国外教育的报道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学校礼仪队伍中,常出现少年儿童高矮不均、胖瘦不匀的现象。向老师咨询后才知道,原来,教师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国内外教育观念的差异:善于尊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公平竞争和参与的机会,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锻炼机会,哪怕是在某些方面暂时后进的学生。辅导员要善于发现,掌握队员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队员面临的困难有很多种,有学习困难的、有身体残疾的、有心理困惑的,作为辅导员,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了解和分析情况,仔细研究孩子们的心理障碍、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耐心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辅导员的心。辅导员也要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