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1675900000024

第24章 适时赞扬,说漂亮话说得领导“心花怒放”(1)

掌握时机给领导脸上贴彩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

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赞美,而实际上,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赏识,但是,周围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表示赞赏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价,而在赞美别人后自己得到的回报却是多方面的。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美国某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他人的自我,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一位催款小姐到某公司催款已有数次,都没得到分文。一次,她在总经理办公室等候,观察到进进出出的人夸他点子好,主意对头,搞成大事情,总经理本来板着的脸孔总会露出得意的微笑,乐颠颠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要是有事找他办他都一一批准,顺顺当当的。

催款小姐发现了这位总经理好大喜功、经不起吹捧和爱面子的弱点,于是对“症”下起药来。在以后与总经理的交谈中,催款小姐对欠款公司的发展、规模、能量、信誉等展开了评论,讲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不时透露出敬佩之意。总经理越听越高兴,索性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起“治厂经”,这位小姐马上变成了一个耐心的“听众”,偶尔说几句助兴的话,总经理觉得两人谈得很投机。催款小姐见时机成熟,便恭维说:“赵总,像您这么稳重成熟,思考周密,一般人很难做到啊!”一句话又引起对方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最后转入正题,催款小姐叹道:“难啊,就像我催款一样,总也不见效,对上面不好交款。你这么洒脱的人,给我办了,有为难之处吗?”这位总经理先是重复了领导班子有统一意见,不能随便支付欠款的话,但他沉思了一会,爽快地拍板说:“你也跑了好几趟了,很不易。下个周一,你找王副总经理拿款吧!我给他打个招呼就行了!”终于,催款问题迎刃而解。

领导也是人,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如果得知下属在背后称赞自己,领导往往会认为下属真的喜欢自己的某个优点,而不是出于奉承。下属喜欢领导,领导也自然喜欢下属,这是人际吸引中相悦作用的结果。

为了让领导脸上有光彩,有时,可以让他代你接受因你的设想或发明而得到的荣誉。罗伯特·加里就非常善于运用这个策略不断地向领导提供有用信息,为领导脸上贴彩。加里认为如何使领导显得明智是值得研究的。他还就此提出了一些方法:“千万不要在小组会或讨论会上提供新的信息,最好的办法是用书面形式写下来,让领导在会上宣读。”这样一来,大家会对领导的能力表示钦佩和赞美。

在很多情况下,你将发现这样做不会使你太过于为难。虽然许多下属一般不愿意这样做,但是,那些有能力的下属却往往赞同这种做法,而且有时候会鼓励他人也这样做。如果你与你的领导关系十分牢固,你会发现这种做法将会有利于你实现长远的利益和奋斗目标。正如一个精明的英国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在世界上可以有许多事业,只要他愿意让别人替他受赏。”

让领导脸上光彩,你从中可以得到的好处,不只是看到你的想法得到实施时的快乐,也不只是从领导那里得到他对你的感激,有时,还会有一些实在的好处。

这些实在的好处会从某些具体的事件中体现出来,如给你加薪,或者派你去做一件“肥差”,或者当他提升时,也带你一起提升,等等。你让领导脸上光彩,领导就会找机会适时地给你回报。总之,尽力使领导脸上光彩以赢得领导的青睐是一个公认的有效策略。

让上司有一个良好的感觉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称赞,他会感到愉快和喜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美好的赞扬,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颂和赞扬也是必要的,正如润滑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人们内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这些长处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这些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会使人感到信任、友好、欢欣、温馨。

欧洲中世纪的黎塞留是这方面的高手。例如,他自己能解释国王常有的烦躁情绪,还能因势利导,以使烦躁的君主控制住自己,进而感觉良好。一个与他同时代的人就曾说过,黎塞留每天要非常仔细地审视国王路易的面容,即使有一道皱纹异样,他也不会休息,直到使之恢复正常。

在此方面,你也许不会做得如此之细,但你将会发现使上司保持良好感觉非常有助于你与上级的交往。即使是最坏的上级,当他不仅对你感到满意而且对自己也感到满意时,他将会变好,而且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接近。

充分肯定并赞美别人的优点和成就,肯定会让对方感觉非常良好。可以说,讨厌别人对自己赞美的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其内心的本意亦必不尽然。譬如曾经叱咤风云一时的拿破仑,就有过这么一段轶事。

拿破仑是非常讨厌别人拍他马屁的。有一次,随从之一对他说:“将军!您是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回答:“是的,一点儿也不错!”

事实上,这不就是那位随从一记“拍马屁”吗?!

赞美别人,恭维别人,甚至是对人“拍马屁”,其实都是人际关系上至高无上的“润滑剂”,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的,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你不断地在加强充实自我能力的同时,请莫忘了也要加强一下对别人“恭维”的技巧!

要想早日出人头地,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赞美别人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习惯成自然”,当赞美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到那时,曾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甚至批评你的人,都将对你刮目相看了。

然而,当你力图使上级感觉良好时,必须摒弃露骨的奉承。你不应该试图靠溢于言表的赞扬或是假惺惺的恭维话来安抚他或让他高兴。这种做法不只是不诚实,而且往往会自讨没趣。就像现代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恭维和赞美至多只会使接受者产生矛盾的心理反应。

黑姆·吉努特曾这样说过:“直接赞扬某人就像是直接照射的太阳光一样,令人感到不舒服,使人眼花缭乱。因为这种赞扬会直接置他于一个不自然的、尴尬的境地,所以他往往会不得不加以拒绝或者就是轻视它。”这样也会使他担心自己会辜负别人对他的赞扬。如果你恭维上级已做的某件事,那么,下一次如果他也许没有做得这么好时,他就会变得极为烦恼,起先恼他自己,后来就会对你生气。

一般说来,爱什么懂什么。一个人爱好书法,必定有丰富的书法知识;一个人爱好钓鱼,钓鱼经验必定丰富。你没有必要恭维其爱好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他必然听得太多,如一阵风吹过耳畔,脑中留不下半点痕迹。这时,只要你虚心地讨教一番,作毕恭毕敬状,他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一些奥秘。

一次,某君到一位擅长书法的领导家去拜访,自然,话题就落在书法上。某君谦虚地说:“王局长,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水平却提高很小,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您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王局长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书法“经”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测,多看多记,关键在于心得,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某君很高兴地说:“我现在得您‘真传’,以后用心去练,定会大有长进。”王局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他几幅字让他临摹。这就是赞美时“无声胜有声”的道理所在。

除了给予敬意和赞赏之外,另一种使上级感觉良好的做法是表达你的良好反应。如果上级在宴会上讲了一段话,你和在座的其他人都以为讲得很精彩时,要毫不犹豫地向他提出自己的反应。如果你没有参加,那你可以与那些参加的人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是否有一些正面的话要讲。

记住,所有这种情况,你都不是在发表意见,而只是在转告一个事实。

再说一遍,你不必等上级做报告时才使用这种技巧。如果上级主持一个会议,他提及的一件或几件事,散会后仍给那些参加会议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你可以转告这个事实;或者,如果上级作出一个决策,受此决策影响的一个或很多人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决策,那你也可以转告这个信息。

记住,转达对他做好事的积极反应,就是在鼓励他多做好事。

你在正确的方向上助了他一臂之力。

为了使上级感觉良好,你还可以使用另外一种奉承形式,这很体面,而且往往很有效。

封伦本来是隋朝的大臣,隋朝开国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杨素负责修建宫殿,杨素任命封伦为土木监,将整个工程全交给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穷奢极侈,将一所宫殿修得豪华无比。那个一向以节俭自我标榜的隋文帝一见不由得大怒,骂道:“杨素这老东西存心不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将宫殿修得这么华丽,这不是让老百姓骂我吗?”

杨素害怕因这件事而丢了乌纱帽,忙向封伦商量对策,封伦却胸有成竹地安慰杨素道:“宰相别着急,等皇后一来,必定会对你大加褒奖。”第二天,杨素被召入新宫殿,皇后独孤氏果然夸赞他道:“宰相知道我们夫妻年纪大了,也没什么开心的事了,所以下工夫将这所宫殿装饰了一番,这种孝心真令我感动!”封伦的话果然应验了。杨素对他料事如神很觉惊异,从宫里回来后便问他:“你怎么会估计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