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1679800000013

第13章 陈子昂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②,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③,独怆然而涕下④!

【注】

①幽州台:又称蓟(jì)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随武攸宜东征契丹,用来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放置在台上而得名。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北省地。而兴寄都绝”,主张恢复“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②古人:指像燕昭王那样的贤人。

③念:想到。悠悠:指遥远、长久。

④怆然(chuàng):悲伤的样子。

登幽州台歌①

登幽州台歌

【赏析】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人攻破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当时,诗人名片

陈子昂(约661—702)

字号:字伯玉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作品风格:质朴明朗,陈子昂为武攸宜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不善谋略,行事轻率。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多次向他进谏,但都没有被采纳,最后武攸宜竟将陈子昂降职为军曹。现有《陈子昂集》十卷,补遗一卷。诗人由于不断受到挫折,雄才大略不能施展,最后他在狱中忧愤而死,报国愿望无法实现,所以登上幽州台,写下这首诗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一表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孤独。

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幽州台,极目远望,苍茫大地,遥远而空旷,后武三思指使残暴的县令段简编织罪名,他此刻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是整个国家的利益,眼看国家军队打败,战士惨死,而自己有无数的良策,却没有人能采纳、接受。站在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燕王在台上放置黄金,一心招纳贤才,将陈子昂诬陷入狱,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然无用武之地,前途一片渺茫,那种眼前一片黑暗的孤独感,凝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一旷古名句,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时年四十二岁。

陈子昂在文学创作方面反对齐、梁和初唐时的“彩丽竞繁,本来有古代的贤士他们招纳贤才的事迹可以慰藉诗人,未来可能出现的贤明之主也可以给诗人以希望,可是“不见”二字割断了诗人所有的期望,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主,向后看,也看不到将来的贤主,诗人生不逢时,生长在这个时代,后升为右拾遗。敢于直谏,在辽阔的天与地之间,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诗人的心情,诗人只能孑然而立,饱尝那份孤独的痛苦。这正如《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同时,诗人不仅对现实满怀伤情,后被降职。圣历元年(698)陈子昂辞官回乡,也含有对现实环境的憎恶。共存诗一百二十首。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生短暂,古代和将来的情况,诗人是遇不到了,诗人只能立足现在,而现在这个时代,他没有遇到贤主,自己理想破灭而内心倍感孤独,苍凉激越

个人简介:出身富豪之家,以至于潸然泪下。男儿有泪不轻弹,竟至于让一位勇战沙场的英雄愁苦到这般地步,那么这其中的又该是怎样的悲伤啊。

这是一首五言七言交错的古诗,该诗语言苍凉奔放,大气磅礴,极富感染力,一扫齐梁绮靡诗风。该诗文辞凝重,多次进谏,体式古朴,意境苍茫雄浑,感情慷慨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虽然仅有四句,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苍凉壮丽的艺术画面,在这样深邃而苍茫的背景衬托下,诗人的怆然独立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未被采纳,诗人蕴含其中的激动悲壮的心情也自然流露出来。句子长短不一,使语句节奏和谐,读来抑扬顿挫,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佳作。诗人这种失意和寂寞的痛苦,代表了一大批怀才不遇人士的共同心声,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以上种种,使这首诗广为传颂,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中进士,成为千古名篇。《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这首诗同时而作,读者可以参读。

后人点评

《柳亭诗话》云:“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假令陈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