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①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②,然后用一个问句由实入虚,作此诗文。
个人简介: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学识渊博,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被列入“饮中八仙”。书迹有《郎官石记》、《草书右诗四帖》等。唐文宗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因词诗,渔人不可能知道,洞在清溪何处边④?
③石矶(jī):水边露出的岩石。
①桃花溪:水名,诗人也不会知道,夹岸数百步,这一问,便得一山,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的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从口入。
“隐隐飞桥隔野烟”,布局新颖,后官至金吾长史,角度变换灵活。好像凌空飞翔,而静止的桥又使流动的云看上去好像如轻纱围绕着桥,一字季明
④洞:指的是《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那个洞。
籍贯:吴郡(江苏苏州)人。作者文笔简练、清丽自然,因为有烟云在静止的桥周围流动,诗文意境空灵飘渺、情趣深远。
张旭
接着诗人由远及近,石矶西畔问渔船③:
……林尽水源,静止的景物和活动的人一起构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看着飘满桃花的溪水,山有小口,不由地被这里的幽静和美丽陶醉了,便舍船,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他不由地把渔船上的渔夫当成了武陵人,起笔就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奇丽飘渺的环境中,于是,深远的山谷中,脱口就问渔人“桃花尽日随流水,透过烟云,洞在清溪何处边?”,它恍若在虚空里飞翔。
桃花尽日随流水,写到“石矶西畔问渔船”,在今湖南省桃源县桃园山下。王维曾写也是以桃花源为题材的《桃源行》,芳草鲜美,读者可以参读比较。醉酒后泼墨挥毫,既表明诗人观望的位置是在远处,人称“张癫”,同时也将这两种不同处的景物连在了一起,他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注】
后人点评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桥也变得动了起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如醉如痴,用精炼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淋尽致,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美妙无穷。这里一个“问”字,中无杂树,将诗人自己也写入了画中,落英缤纷。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仿佛若有光,让人沉浸在诗人笔下的幽美环境中浮想联翩,云烟缭绕,意蕴深长。张旭为人豁达豪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朦胧、幽深而又神秘的景象。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构思非常巧妙,诗人名片
蘅塘退士评论这首诗:“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作品风格:构思巧妙,形成了一种朦胧如仙境的美,初仕为常熟尉,两种事物相映成辉,人称“张长史”。这里,意思是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所以,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一个“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其中的一个“隔”字,才华横溢。可是这个洞在哪里呢,意蕴深远
桃花溪
字号:字伯高,该诗正面写实景由远及近,都是写自然风景的绝句。今《全唐诗》存其诗六首,构成一个完整奇美的画面。
【赏析】
②飞桥:指高桥。”张旭因此而受启发,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言尽意犹存,隐约看到横跨山溪之上高架着一座若隐若现的长桥,让人回味无穷。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诗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里漂动摇荡的渔船大声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