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1679800000050

第50章 岑参(1)

诗人名片

岑参(715—770)

籍贯: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

作品风格:雄奇瑰丽,热情奔放

个人简介: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自幼遍读经史。二十岁到长安,献书求仕。不成,漫游长安、洛阳等黄河以北地区。天宝三年(744)进士及第,任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在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书记,天宝十年(751)岑参返回长安。天宝十三年(754)又作安西北庭(今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奇台县北附近)节度使封常清任判官。至德二年(757)才回朝。在这期间,诗人写下了大量著名的边塞诗。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后官至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刺史,世称岑嘉州。任满罢官,卒于成都旅舍。有《岑嘉州集》,存诗三百六十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②,胡天八月即飞雪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

散入珠帘湿罗幕⑤,狐裘不暖锦衾薄⑥。

将军角弓不得控⑦,都护铁衣冷难着⑧。

瀚海阑干百丈冰⑨,愁云惨淡万里凝⑩。

中军置酒饮归客○11,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12,风掣红旗冻不翻○13。

轮台东门送君去○14,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

①歌: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武判官:其人不详,判官,官职名,唐时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招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

②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秋季干枯后变白。

③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④梨花:这里比喻树枝上的雪花。

⑤珠帘:用珠子串成的挂帘。罗幕:用丝绸做的幕帏。

⑥狐裘(qiú):狐皮做的大衣。锦衾(qīn):丝绸做的被子。

⑦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箭。控:拉开。

⑧都护:镇守边疆的长官。

⑨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百尺。

⑩惨淡:昏暗无光的样子。

○11中军:古时分兵为左、中、右三军,中军为主帅亲自率领。这里指主帅的营帐。归客:武判官。

○12辕门:军营的大门,古时行军扎营,以车周围作屏障,在出口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

○13掣(chè):拉,牵。冻不翻:冻住不飘动。

○14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在开头先声夺人,先写了凶猛的风势,狂风使“白草折”,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猛烈的西北风刮得断草乱飞的景象。这也暗示了读者雪势也很大。“胡天八月即飞雪”中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了从南方来的人的惊奇心理。

北风怒号,大雪纷飞后。诗人惊奇地看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树枝上都缀满了晶莹的雪花,这好像是一夜春风使梨花开放了。诗人把白雪比作了梨花,非常贴切生动,雪花显得更加洁白美丽了,这也流露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忽如”二字用得非常妙,既写出边塞天气变化之快,大雪来得迅速,也再次流露出来诗人惊喜和好奇的心情。“千树万树”,渲染了雪景的壮美。诗人将边塞寒冷的冬景写成了温暖的春景意境,让人内心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可谓神妙。

诗人写完帐外的雪景后,接着掉转笔头,开始写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雪花穿过“珠帘”,沾湿了幕帏。这一句承上启下,自然转入了接下来雪带给人们的影响。人们穿“狐裘”也不暖和,柔软的“锦衾”也显得薄了。“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两句互文,写有勇力的将军竟然连角弓都拉不开了,铠甲冰冷难穿。这些在南方人看来反常的现象,诗人写得细致入微,津津有味。这种冷反倒充满了情趣。

接着诗人将视角重新转移到帐外,“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广袤的沙海上遍布冰雪,辽阔的天空中乌云密布。“百丈”、“万里”这些都是虚数,诗人用夸张的写法描绘了一幅瑰丽雄伟、苍凉浩瀚的大漠雪景,气势豪迈。“愁”字也暗示了诗人对朋友在这样恶劣环境下离别的担心。

接着诗人由写景转写人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是写饯别的情景。在这严寒的天气了把酒纵饮,送别友人,“胡琴”、“琵琶”、“羌笛”这些乐器的罗列,表明了声乐的热闹。诗人渲染了一个热闹的送别场景,但是在热闹背后是诗人的离别愁绪。

客人走时已经是黄昏了。这是又下起了大雪,狂风又刮起来了,但是诗人看到,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不动,为什么呢?可能是被冰雪冻住了。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却生动地表现出来天气的寒冷。这个细节写得非常精彩。

在轮台东门,诗人和客人依依不舍地分别了。这时大雪充塞了“天山路”,渐渐地客人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大雪中。诗人久久立在风雪中,目送着武判官的形象凸显了出来,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流露了诗人对武判官的担忧和不舍的绵绵深情。

这首七古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苍凉的边塞雪景写得奇妙和富有情趣,充满了浪漫色彩。诗人雪中送人的描写,真挚感人,结尾让人回味不已。描写场景的频繁转换,也使诗文更加灵动。整首诗格调明快,诗情丰富,语言简洁优美。

后人点评

清人王夫之:颠倒传情,神爽自一,不容元白问花源津渡。“胡琴琵琶与羌笛”,但用《柏梁》一句,神采惊飞。(《唐诗评选》卷一)

春梦

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①,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注】

①洞房:深邃的内室。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这两句写梦前的思念。在深邃的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然来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总是,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波动,这里独坐洞房中的人就不禁怀念起了远方的美人。“美人”既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女人;既可指容颜姣好的人,也指品德高尚的人。这首诗没有指明是诗人写自己的梦,还是诗人代他人写梦,所以,“美人”是男是女,无从考证。总之,微风吹拂的春季里,室中人越发思念在湘江边上的美人。

后两句写室中人将这种思念直接带入了梦中。虽然,指睡了片刻功夫,但他在梦中却已经走过了数千里,到达了美女所在的江南之地。“片时”和“数千里”真实地描绘了虚幻恍惚的梦境,同时,也是以时间之快和速度之快,反映了室中人强烈深切的思念之情。虽然这只是一场梦,但是,最后给人留下了美好的感受。

这首七绝小诗成功地用梦将强烈的思念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结构精巧。

后人点评

《载酒园诗话》:“诗有同出一意而工拙自分者。如戎昱《寄湖南张郎中》曰:‘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与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顾况‘故园此去千余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同意,而戎语之胜,以‘不知湖水阔’五字,有搔头弄姿之态也。然皆本于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逢入京使①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

①入京:返回京都。

②故园:指长安和他在长安的家园。

③龙钟: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泪水沾湿的意思。

逢入京使

天宝八年(749),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岑参为节度使府掌书记。岑参第一次踏上恶劣西域的征途。此诗就是诗人在去西域的路上遇到老乡的情景。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景色。诗人离开长安已经有好多天了,回头望长安的家园,只觉得长路漫漫,无边无际。“东望”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话勾勒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情态。诗人思忆家乡的亲人不禁泪流满面,沾湿了襟袖。这里“泪不干”,是一种夸张手法,自己突然在外地遇到了家乡人,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以至于泪流不止。这句话也为下文诗人捎家书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