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1681000000025

第25章 布局决定结局,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1)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在告诉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谨慎,凡事应三思而后行。要多想一想行动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种行动将产生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先瞄准再放枪,打中目标的机会会更大;先想好再着手做,就会有更高的效率,得到更好的结果。

正所谓善谋事者,谋全局。凡事从全局着手,使局部的战术服从于整体的战略,方可取胜。

善谋事者谋全局

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王及王公贵族们押赌赛马。每次比赛都押下黄金百两的赌注。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战功显赫,但是在赌场上他却屡遭失败。

一天傍晚,田忌家来了位风尘尘仆仆的客人,此人虽着一身布衣,但气度不凡。他名叫孙膑,刚从魏国逃到此地。酒席上,两人谈起关于两军交战的战略战术。一谈到打仗,田忌就神采飞扬,特别是孙膑那睿智的谈吐和惊人的韬略,更使他兴致勃勃。不觉酒过三巡,田忌不由自主地想起赛马的事,脸上愁云密布。

孙膑觉得纳闷,赶忙问道:“老兄,可有什么烦恼之事?”田忌沉吟了半天,最后不好意思地吐露了一直郁积在心头的苦恼。孙膑听他说完后,沉思片刻道:“此事并不难,下次你不妨把赌注下大三倍,我保证你能赢!”田忌半信半疑地问:“老兄有什么妙计?”孙膑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是的,到时候你自会明白,老兄你就不必多虑啦!”

到了那天,田忌当众押了1000两黄金。齐王和那些王公贵族们以为他输急了,笑道:“这次他会输得更惨,看着吧!”

当时的赛马方法是:参赛者都要将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而后依次轮赛,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比赛完毕,只要你的马能两次名列前茅,你就算赢了。

那天田忌虽然干脆爽快地押上了赌,但心里仍不免犯嘀咕:“这次要是再输,那可……”这时,孙膑走近田忌,悄声道:“老兄,别担心了,来吧。先把你的下等马对他们的上等马,再用你的上等马对他们的中等马,你的中等马最后才用,这样,他们只剩下等马了。明白了吗?”“哎呀!”田忌一听,连连拍着大腿,“我怎么从来没想到这一着呢?”连忙吩咐手下的人,如此这般地做了安排。比赛结果,不出所料,田忌胜了两场,顿时满面红光,稳稳地从齐王手中拿走了1000两黄金。

不久,田忌禁不住把他赛马上取胜的秘密告诉了齐王。齐王赶忙叫他召来孙膑。从此,孙膑当上了齐国的军师,在战场上屡屡挫败对手,声名显赫,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善谋事者,谋全局。凡事从全局着手,使局部的战术服从于整体的战略,方可取胜。关键时候的丢卒保车并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弃卒保车是一种智慧

春秋末年,齐国大夫田成子独揽了齐国大权。由于田成子上台的名分不正,所以国内怨气很大,外部诸侯也不服。

终于有一天,越国借口田成子谋逆篡权,出兵攻打齐国。田成子一听慌了手脚,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幕僚们的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说:“越国来犯,实属欺人太甚。我国虽兵力尚弱,但可以全民动员,共同抗敌。”有的说:“时下国内人心浮动,如果倾城出动,恐怕难得民心,难以服众。”有的说:“大王何不效仿他国,割让几个城池给越国,或可免动干戈。”田成子觉得上述建议都非破敌良策,因此陷入苦恼之中。

正在这时,他的哥哥完子献计说:“我请求大王准许我率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迎敌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战败,不仅战败而且一定要全部战死。唯有如此,才能退越兵,保齐国。”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田成子也感到迷惑不解,问道:“你为什么要带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完子回答说:“王弟刚刚拥有齐国,老百姓还不知道你的治国本领,甚至有人说你是窃国大盗、无能之辈,所以老百姓不一定为你卖力气。只有那些认为齐国蒙受了耻辱的贤良之士,才愿意冒死迎敌。”田成子又问:“为什么要战必败,败必死呢?”完子答道:“越国出兵无非是在诸侯面前抖抖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他们知道现在就吞并齐国是不可能的。我带贤良之士出兵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国’。越国见杀死了大王的兄长,‘教训’齐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况且,越国知道齐国尚有这样一批视死如归的勇士,必然有畏惧之心。所以,越国军队在我们死后定会班师回国。”

田成子边听边流泪,他为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为挽救齐国,他只好听从了兄长的意见。果然不出完子所料,在越国军队杀死包括完子在内的一批贤良之士之后,立即撤走,齐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这个故事里,完子在权衡利弊之后,果然作出了以身殉国的决定。完子用李代桃僵的办法,使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在两军对峙时,在政治舞台上,在商业竞争中,获得全胜往往很难,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或作出一定的牺牲。在这种情况下,要恪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尽量牺牲局部以保全大局,牺牲眼前以图长远,牺牲小的利益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谋划全局才能笑到最后

周瑜在赤壁大破曹操后,乘胜北进要攻取南郡,忽闻刘备派人送上贺礼。见过来人后,周瑜得知刘备、孔明屯兵油江口,也有夺取南郡的动向,心中大惊,便以回礼为名,与鲁肃率3000名骑兵径奔油江口而来。

周瑜到达油江口见刘备军容整齐,阵势雄壮,心中不安。刘备、孔明将周瑜接入帐中,设宴招待。谈到军情,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取南郡,特来帮助。如果都督不要,我一定要占领。”

周瑜笑道:“我东吴一直想吞并汉江,南郡已在我手心之中,为什么不要?”

刘备说:“胜败可不一定。只怕周都督拿不下吧。”

周瑜说:“我如果拿不下,那时由您去拿下。”

刘备说:“鲁肃、孔明两位先生在此作证,都督不要反悔。”

周瑜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孔明笑道:“都督这话说得十分公正。先让你们东吴去取,如拿不下,主公去取,有什么不可以!”

周瑜、鲁肃告辞后,刘备埋怨孔明道:“刚才先生教我这么说了,可转念一想,很是不对。目前我们没有立足之地,急切要得到南郡,如果叫周瑜取了,我们岂非一场空?”

孔明说:“主公不必忧虑,尽管让周瑜去厮杀,早晚我叫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刘备问他有什么妙计,孔明附耳低语:“只要如此……如此……”

刘备大喜,只在油江口屯兵不动,以待时机。原来孔明对攻取南郡的整个战局发展过程已了然在胸:料定曹操败回许都前,必定对南郡有所安排,求胜心切的周瑜必然中计吃亏。同时也料定,周瑜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吃了败仗一定会想办法报复。好,让他们双方拼杀吧,我在旁边可以乘虚取利。

果然,战争按照孔明的预见进行着。周瑜先是吃了曹仁的大亏,以后采用诈死之计,引诱曹仁劫寨用伏兵将曹军杀得落花流水,得意扬扬地率部直取南郡。

不料,当他来到城下时,却见城上布满旌旗,刘备的大将赵云威风凛凛地站立在南郡城头,说:“周都督不要怪罪,我奉诸葛亮军师之命,已占领了此城。”

周瑜大怒,命部下攻城。城上乱箭射下,周瑜只得气咻咻暂回营寨。谁知探子又来报告:“诸葛亮得了南郡,又拿住陈矫用兵符冒充曹仁专使调荆州曹军来救南郡,却叫张飞乘虚袭取了荆州。”

一会儿,又一探子来报告:“夏侯惇在襄阳,被诸葛亮派人拿了兵符,假称曹仁求救,引诱夏侯惇率军出城,却叫关云长乘虚偷取了襄阳。”

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往来厮杀损兵折将之际,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地连夺了南郡、荆州和襄阳。

周瑜直气得大叫一声,箭疮迸裂。

从诸葛亮兵不血刃地连夺南郡、荆州和襄阳的计谋中可以看到:笑到最后的人永远是那些谋划全局、对事物的发展有深刻的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盘棋,所采用的布局和规划,决定了棋局是否精彩,决定了结局的胜负。

先瞄准后开枪,先想好再行动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自《论语》,这句话就是教我们养成做事前要多思考的好习惯,也就是要先瞄准后开枪,想好再行动。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在工作中,这种习惯也会让你受益匪浅,比如有的事情,你与当事人沟通和领导与当事人沟通,会有非常不同的效果。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事情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