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1683600000037

第37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品质篇(3)

有一天晚上,他母亲哭着给我打电话,请我务必去她家一趟。我便急忙赶去,家里人都闷闷不乐,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中午的时候,孩子下学没有骑自行车回来,是同学给带回来的,家里人问他,怎么搞的?孩子说丢了。他父亲想,车子又不好,又是存在车棚里,怎么会丢?但还是很小心地琢磨了一番问孩子,你那车子那么破旧,有谁会偷啊?你找过没有?孩子说你真麻烦,我难道没有找吗?找了半天也没有啊。他父亲又追问难道你没有问问看车的师傅吗?孩子说我也问了,就是没有找到。事实上,孩子的确是很认真地找车子来着。既然如此,只好赶紧吃饭。下午上学时候就又和同学一起去上学了。这个当父亲的越想越不对,怎么会丢呢?没有道理啊,那么破烂的车又有车棚怎么可能嘛!下午的时候,便提前下班去了学校,一查问,结果是看车棚的师傅给收了,那位师傅说,你家的孩子中午就找来着,但态度又不友好也不客气,因为他乱放,所以我给他挪到后面去了,本打算下午下学的时候告诉他,中午也就没有多理他,让你家的孩子难受一下也是想让他长个记性。这位父亲赶紧谢过就在路边等孩子下学出来,原以为孩子会高兴。结果孩子和同学一出来,看见自己的自行车和他的父亲一起站在那里,一下子就火了。回了家后,也不吭声,谁也不理,当家长的也是一肚子怨气,怎么搞的,给他找回车子了,怎么还这样对我们?实在痛苦愤懑委屈得不得了。于是,他母亲便给我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

听完家长的哭诉,我就用四个字做了总结:“恼羞成怒”。

恼之何来?丢了车子自然很恼!

羞从何来?本来自己可以找到,但没有找到,感觉羞愧;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更是羞愧;车子被父母找到了,在爸妈面前也感觉很抬不起头。

恼了,羞了,怎么办?为了遮恼掩羞,只有靠“怒”了。只是这“怒”很自私,很脆弱。

我说你们不要着急也不要难过,这是好事情!孩子能怒,说明他还有廉耻之心嘛。做家长的一下就破涕为笑了,但转念又说:“哎,赵老师,您就别安慰我们了。”我说你们不要管,该怎么办还怎么办,这事情我来善后,就当没有发生过。

我到了孩子的房间,直接地和他谈了他怒的原因,并对此表示理解,而且也表示他的父母也很理解他,所以让他不要介意今天和父亲发的没来由的火。孩子流着眼泪听着我的话。我知道他自己也很懊悔和难堪。然后我着重与他分析了为什么会丢车子的事情,从前到后,从各个角度,包括心态、情绪、认识等,细细地回顾和总结了一番。孩子的表情终于出现了少有的凝重,然后说起了在学习上问题,为什么还时常出现那些不该犯错误的现象。最后,我说你也不小了,不要老拿父母当出气筒嘛。

孩子找回了自己的责任心,过了一个多月,孩子中考的化学成绩居然是100分,到现在我还能想起他母亲欣喜若狂的表情。

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心,父母的责任心真正应该体现的地方不是孩子衣食方面,而是心灵的塑造。当一个人意识到给予是责任,同时也一定会发现给予是快乐,这种责任的实现是幸福和满足的,大到为国为民,小到为父母为自己。这样的人生当然快活。

关于孩子责任心的教育问题!——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位成功的人士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有责任感,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你不知道在今后它将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只要他有责任心。

一个人的责任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在生活上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敢于独立做出判断选择,并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为社会、家庭及其他人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等等。

据调查,我国现有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往往缺乏责任心。在许多家庭中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玩过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大人不得不跟在后面,一件一件地拾;孩子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收拾桌子、洗碗都是父母的活儿。

在我国现有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许多父母把无限爱心倾注在子女身工:,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在情感卜得到的是单向“输入”,都不知如何付出,更刁;知如何“输出”情感去关心父母和他人,其结果势必使孩子从小失去爱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试想,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怎样维持一个家庭?一个没有集体、社会责任感的人,她又将怎样做好社会工作呢?

家长都希望子女有责任心,但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逐渐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 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有些事情属于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可以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而另一些事显然孩子可以发表意见,但还没有能力做出决定,这需要家长做出选择并帮助孩子接受所做出的选择。父母要指导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精神。父母要鼓励和信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精神。父母要鼓励和信任孩子,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家中,父母不应该总把子女当小孩子看待,家中的许多事都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如此.将会使孩子乐于帮助父母,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1岁半到5岁期间需要大量的触觉训练,如果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始终不给他们独立的机会,孩子有可能失去做事的兴趣和愿望。家长应把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游戏之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着收拾玩具,把收拾玩具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使孩子逐渐学会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可让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劳动,使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3.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譬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发生这类过失的时候,父母不应该责怪孩子或袒护孩子,应让孩子自己负责。

一般来说,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正是教育的大好时机。因为内心的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父母要利用这个时机,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起责任心。

4.父母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而只能由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眼中,父母具有绝对权威,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身教胜于言教,自己做的都不好,气氛,孩子在自己的行动体验中巩固对父母的学习,才能使孩子的责任心不断增强。

5.让孩子饲养小动物,种点花草。日本有专家建议:应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种点花草,让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给鲜花浇水、施肥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的耐心与责任心,并将这种感情迁移到对待其他人和事物上。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能够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独立性决定孩子能做什么事

曾经有一个朋友讲过这样一个经历:他去八达岭长城游览,在入口处遇到一位外国妇女带着三个孩子也来游长城,这三个孩子中有两个跟着母亲走,还有一个大约两岁躺在婴儿车上睡着了。母亲要去买票,于是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检票员说是否可以把孩子放在那儿,得到许可后,转身就去买票。过了一段时间,母亲还没有回来,睡在车上的孩子醒了,他看见母亲不在,并没有哭,也没有害怕,而是把盖在身上的东西拿开,在旁边人的帮助下,从婴儿车里站了出来,还与另外两个孩子玩了起来,丝毫没有对母亲的依赖。

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不由得产生了感慨,联想到中国的父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这位外国妇女没有对孩子过分的担心、过分的保护,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孩子也会自己独立对待,而不是惊慌失措,大哭大闹。

一位中国学者曾去美国访问,深切感受到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天,他的邻居过来兴奋地告诉他,她两岁的儿子卡瑞会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了。这位学者过去一看,发现床单被剪了好几个洞,胶水也被抹得到处都是,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心疼,也没有因此责怪孩子,而是称赞孩子的敢于独立尝试的勇气,然后再告诉孩子怎样合理地使用剪刀和胶水。两岁的小卡瑞已经会自己洗澡了,母亲帮他把热水给兑好,把衣服脱掉,卡瑞自己爬到澡盆里,玩了一会儿,就自己往身上抹肥皂,问他用不用帮忙,他认真地摇了摇头,说“不用”。抹完肥皂,又用毛巾擦,最后用水擦干净,爬出了澡盆。

一个只有两岁的孩子竟然如此熟练而迅速地洗完澡,都是由于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因为虽然孩子现在还弱小,但是总归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地在社会上闯荡、生活,所以独立性这种将来的立身之本需要从小培养。

心理断乳不是突变的过程,而是孩子对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到独立的较长的变化过程。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两岁开始,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步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已经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等良好习惯,逐渐树立独立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逐步象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

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孩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不仅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克服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对孩子们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困难,尤其是那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意志力决定孩子的路能走多远

小青今年12岁,他做事从来没有一个定性,三分钟热度,今天对这个感兴趣,明天或许就连看一眼的力气都没有。妈妈为些不知说了他多少回,每次都给他讲:“做事要有意志力,没有意志力将来就算你很聪明,也有可能一事无成。”但小青说却说:“我每次也想做到底啊,可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妈妈就跑过来帮忙,而且妈妈总比我做得好,搞得我一点信心都没有,爸爸有时还在一旁取笑我。我为什么要坚持呢,坚持被你们大人当笑话吗?那我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妈妈听完他的话陷入了沉思。

成功的果实,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吸取教训,才能获得。

曾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儿子苦恼,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毫无办法之际,他去拜访一位拳师,请求这位武术大师帮助他训练他的儿子,重塑男子汉的气概。

拳师说:“把你的孩子留在我这里半年,这半年里你不要见他,半年后,我一定把你的孩子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半年后,男孩的父亲来接男孩,拳师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来向这位父亲展示这半年来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男孩对打的是一名拳击教练。

教练一出手。这男孩便应声倒地。但是,男孩才刚刚倒地便立即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二十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