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1683700000024

第24章 时刻关注女孩的情绪(2)

一个女孩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我的情绪变化很明显,一会儿兴高采烈,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可往往仔细一想,忽然又像刮风一般落入了万丈深渊,这时我情绪低到了极点,看见什么烦什么,什么也不想干,脑子昏得厉害,隐隐约约地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仿佛是个木偶,什么事情都懒得做,不夸张地说,我现在真像个半死的人。我爱好书法,但总是因练不好一个字而把笔摔得叭叭响;我想把班级治理好,可从没有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句话;我爱好文学,可瞧着退回的稿件,就再也不想写第二回;我想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学习和生活,可又常因一些世道的不平而满腔愤怒,无法安心学习,稍有不顺心的事,我就怒气冲天,学习也就一蹶不振。望着自己的成绩和老师日益冷漠的脸,我真想努力赶上去,可就是无法平静下来。”

不良情绪不光会让孩子很容易作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还会影响她的身心健康,给孩子带来许多疾病,如内分泌紊乱、神经衰弱、精神失常等。当孩子感到悲观、失望、忧愤、恐惧时,其机体内就会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良情绪中,就会引发身体疾病。如果孩子经常处在不良情绪中,就容易任性,乱发脾气,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还会产生孤独感和抑郁症等。不良情绪可使孩子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其学习,如记忆力下降、厌学、成绩下滑等。

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处在情绪高峰期较少焦虑时,身体的活力、胃口和睡眠都处于最佳状态,即使有破坏情绪的事发生,也可能一笑了之;当孩子处在情绪低落期时,世界都是灰蒙蒙的,没有什么能激起他的兴趣,开始变得多愁善感,对事物特别敏感;当孩子处在情绪中间期时,表现得积极乐观,情绪平稳,处理问题合理而顺手,可以作出比较成熟的决定。

一般来说,情绪周期是在童年建立起来的。在孩子童年时,帮助其了解情绪周期正是恰当的时候。当孩子出现情绪周期变化时,要让孩子想想自己的情绪周期是什么情形,并下决心减少不良情绪周期的频率。尤其是孩子处在情绪低落期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如,每当孩子有规律性地产生不良情绪时,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孩子,你放松一下。”

其次,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绪。一般来说,孩子的情绪包括乐观型和悲观型两种。同样是面对桌上的半杯水,乐观的人就认为杯子的一半是满的,悲观的人就认为杯子的一半是空的,你可以用这个方法考察一下孩子的想法。在实际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时,父母可以适时地帮孩子认识情绪的类型,比如,当孩子哭泣、悲伤时,可以恰当地告诉孩子:“哭泣是不好的,悲伤会让人变得很丑。”再比如,当孩子在失败后还面带微笑时,告诉孩子:“宝贝,你很乐观,你是最棒的!”孩子将来会面对人生的诸多曲折、难题,正确的对策是尽力去解决它。

其实,孩子的不良情绪有很多,父母在让她们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当你把这些道理给孩子讲清楚时,孩子就会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而努力不让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中。

女孩也要警惕冲动

很多人都以为冲动是男孩特有的,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一些女孩也变得任性、冲动,做父母的应该提高警惕。

爱冲动的人总是容易失去理智。孩子冲动时,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失去理智,作出让我们十分失望的事。孩子偶尔冲动在所难免,如果经常出现冲动逆反的情况,就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尤其易使孩子性格出现偏离和行为异常。

容易冲动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是会觉得自己委屈了,有时候会用自己的拳头去征服别人,去报复别人。

容易冲动的孩子探索欲和占有欲都特别强,看见什么新鲜东西,都想扑过去抢,或者伸手去抓,往往不计后果。比如,不走大路,偏偏要走高低不平的曲折小路;一会儿可能去触摸饮水机的开关,过了一会儿,可能又会去爬窗台。虽然额头上已经摔出了大大小小的伤疤,屁股也多次被父母教训,但是,还是不停地惹麻烦,做一些很危险的事情。

李强的女儿冠群上小学二年级,特别容易冲动,总是毫无理智地做一些令人担心的事情。不仅在家里经常发脾气、摔东西,而且在学校也会仅仅为了一两句话,就和同学闹别扭。她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次,李强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说冠群在学校里和同学闹别扭,把那个同学的手割出血了。李强接到电话后急匆匆地赶到学校。原来,冠群和同学玩游戏,输了不服气,就拿起削笔刀把与她玩游戏的同学的手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

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让家长放心呢?孩子爱冲动总是让父母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总是担心她会惹祸,会出事。

一般来说,孩子容易冲动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孩子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很不平衡。因此,一旦她们遇到紧张刺激,就会非常激动而不能自控。比如,三四岁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虽然都有发展,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引起兴奋,不能约束自己,从而发生冲动行为。

社会因素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她的冲动行为得以强化。其次,就是父母过分地“保护”和限制孩子。比如,不允许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等,时间长了,孩子会很封闭,缺乏集体合作的体验,于是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一旦有什么不满就会表现冲动。此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如家庭气氛的紧张,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不一致,缺乏双亲配合的爱以及遇有疾病或外伤的打击等都会导致孩子的兴奋而产生逆反和冲动。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常常受到父母打骂,形成暴躁性格,不能控制自己,因而会出现冲动行为。

除了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外,还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女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好冲动,遇到喜欢的事就愉快,遇到厌恶的事就不高兴,她们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如几分钟前还在大哭大闹,几分钟后就“雨过天晴”,笑声朗朗了。

当女孩子因冲动而失去理智时,很多父母会手足无措。对待爱冲动的孩子,父母不妨试用以下几种方式:

(1)耐心引导。如果孩子出于好奇心而引起冲动,把东西搞坏了,父母不要打骂孩子,而应耐心地引导她,给她讲清楚东西损坏了是很可惜的,要求她以后做事要细心、认真,并启发和帮助她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索。

(2)冷处理法。比如,有的孩子会出现“人来疯”现象,家里一来客人,她就十分冲动,什么都不顾了。父母一时也难以说服她,这时可采取冷处理,不理她,等客人走后,再对她实施适合的教育。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父母应善于调控自己的举止行为,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改掉那种动辄打骂的教育方法。

(4)父母管教要一致。面对孩子冲动时,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是很不好的,这会让辨别力不强的孩子陷入迷茫,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一定要一致。同时,在对孩子的爱中还应提出要求,使孩子懂得为所欲为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同时父母要有修养,不急躁、不愤怒,要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5)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两个孩子正为争一个玩具而哭泣时,你可以用另一种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融入另一种游戏的快乐中,就会破涕为笑。

总之,女孩子容易冲动,原因不一,父母只有认真对待孩子的冲动,才能避免她们因冲动而失去理智,惹出祸端。父母可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使孩子在平和安静的气氛中静心进行阅读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从而减少发生冲动行为的可能性。随着女孩子神经系统的逐步发展和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父母的正确教育,孩子自制力也会逐步加强,从而她们的冲动行为也会相对减少。

女孩的不良情绪需要释放

多数家长肯定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当孩子发脾气时,你往往会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孩子立即停止吵闹,甚至一巴掌打过去。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对孩子来说,产生情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当一个成人发脾气的时候,旁观者尚会知趣地离去,或者好言相劝,何况对一个孩子呢?

孩子往往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孩子恐惧、喜悦、悲哀、愤怒时,常常会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孩子像对大人一样要求其情绪平稳,不让孩子宣泄情绪。结果,一些孩子压抑惯了,长大后,性格抑郁沮丧,心理不够正常。

女孩子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当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时,感觉就像到了世界末日。当父母对她说不能做什么事时,她就会感到完全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因此,当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哪怕是不合情理的原因而产生不良情绪时,一定不要采取批评、打骂的方式去遏制孩子的情绪,而要允许孩子去发泄,并懂得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

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宣泄对维护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通过倾诉、哭泣、运动等途径,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女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时,让她能不受压抑地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她心理上的压力。

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呢?下面几个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个方法就是哭,它是女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有人说过,家长对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哭泣,更不曾引导孩子用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遭遇恐惧、委屈、愤怒时常常会用哭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此时,家长不要哄劝孩子停止哭泣,或者强行压制孩子不许哭。因为,哭泣可以让在紧张状态中的孩子变得轻松。

虽然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周围人以为是孩子不坚强的表现,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因此,引导孩子哭泣也要适可而止。

第二个方法是转移法,也是女孩子宣泄情绪的良好途径。当孩子遇到冲突和挫折时,不要让孩子过多关注所遭遇的事情,而要引导其从这种情境中摆脱出去,尽早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因为与其他孩子出现争执而受到老师批评,家长不要指责孩子不听话,而要跟孩子谈谈心,讲讲老师为什么要批评她,然后,可陪她到室外做做运动,在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第三个方法是倾诉,可以说这是一种处理女孩子情绪的好方法。倾诉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让孩子学会倾诉,那么,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愿向家长及他人倾诉,而是把心事闷在心里,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女孩子的心理危机。

倾诉可以缓解人的压力,让人把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要让女孩子学会通过这种途径来排解情绪,在遇到冲突或挫折时,要鼓励、引导孩子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女孩子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对女孩子表现出的同情或宽慰会缓解甚至清除女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女孩子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女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她细作理论。

告诉孩子几个快乐的法则

“孩子,你快乐吗?”在一些城市的街头,一位调查人员随机向孩子们抛出这个问题。令人吃惊的是,不少孩子摇摇头,脸上写着与年龄不符的忧郁,一种不快乐的表情。

随后,调查人员来到北京市某幼儿园,孩子们来这里时高高兴兴,但有一名孩子却蹲在门口不肯进去,妈妈告诉调查人员:“幼儿园分班,孩子与她的玩伴分开了,所以不开心。”对于儿童来说,有玩伴的童年才有快乐。

这位调查人员就“开心与快乐”话题又随机采访了一些中小学生,一名小学生说“不上培训班就是快乐的”,而一名中学生则表示“不搞分数大排队就是快乐的”。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就像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要什么有什么,吃穿用样样好,还能不快乐吗?可是,调查结果表明,感觉自己不开心的孩子似乎并不在少数。

专家指出,不少女孩子在物质上是富裕的,而在精神上,她们不够快乐。除了应试教育剥夺了她们一部分自由玩耍的快乐时光以外,家庭教育失当也使一些女孩子快乐不起来。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体也有所差异,因此,孩子不快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如果父母无法了解孩子不快乐的原因,让其一直保持悲观、难过的状态,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对夫妻带着7岁的女儿来到了一家咨询室。他们告诉心理医生,孩子还小,非常希望她能够继续读书,可是闷闷不乐的孩子死活不愿再去学校。

经过家庭互动,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心里有很多愤怒和委屈,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误解以及父母对孩子气急败坏的打骂,造成孩子对学习极为反感,每天郁郁寡欢,脸上没有一点儿笑容。

这个女孩子特别调皮,也特别聪明,父母都期望她老实听话,父母的这种想法让她吃了不少苦头。孩子已经用她所有的语言行为告诉家长:我是个调皮的孩子;而父母却要用父母的威严来告诉孩子:你必须当一个听话的孩子。

正是因为父母读不懂孩子,孩子才会不听父母的话,因而不快乐,进而想办法反抗。心理医生了解了这对夫妻的教育方式后,给他们制定了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计划与方法。经过4次咨询,孩子的脸上终于见到了笑容,情绪也慢慢得到了改善,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好了,她开始喜欢上学,喜欢读书。期末考试时,孩子的成绩提高非常大。

可见,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直接影响到孩子快乐与否,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