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1683700000029

第29章 让女孩越过青春的障碍(3)

在我们惊叹世上竟有如此痴迷之人的同时,也要警惕这样的事不要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20 世纪末,随着港台风刮进大陆,“追星族”现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有这样的镜头:女孩因为见到心中的偶像而激动地掉下眼泪。虽然追星有其合理性,但有些女孩自控力差,追星追到失去理智,变得偏执、疯狂。这样触目惊心的例子屡见不鲜——

2002年,浙江温州一名17岁的初中女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赵薇而服毒自尽。

2003年6月21日,大连一位16岁的少女自杀,起因是母亲没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

四川一位13岁的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独自离家出走,下落不明。

追星行为本质上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自我理想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孩童时代,一般把父母作为认同的楷模,时时处处以父母为榜样。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青少年逐渐把学校的师长、同伴中的强者去认同去学习,最后综合多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为自己勾画出一个理想的轮廓,希望做一个怎样的人。

由于媒体的大肆宣传炒作,众多明星往往就成了青少年的楷模或偶像,被作为个人追求的目标。然而阅历肤浅的青少年对明星尚缺乏本质的认识,凭着一腔狂热盲目崇拜,并刻意追随和外表的模仿,不惜丢下功课、忘掉学业。甚至有的会像杨某一样,连累了亲人。

面对追星的女孩,我们应该怎么做?

其实,追星也不是完全不好,青少年之所以把明星设为偶像,是明星他们身上有孩子值得借鉴的方面,如果将他们身上一些值得学习的品质用在学习上,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孩子追星不可怕,重要的是她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追星。这里,父母的作用就凸显了。

首先,我们不要全盘否决女孩的“偶像”。一位15岁的女孩在网上诉说对母亲的不满:我喜欢一位新加坡男歌星,他的歌声特别美,让我忘掉了所有的烦恼。可是,妈妈却不理解,甚至嘲笑我:“喜欢个唱歌的真没出息,还喜欢个男的,真肮脏!”妈妈的话让我难受极了。我只是喜欢听他唱歌,看他纯净的笑容,怎么就肮脏了?妈妈为什么这么侮辱我,还侮辱我心中的偶像?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追星,两代人在观念上的差异。香港城市大学的岳晓东博士对青少年追星有专门的研究。岳博士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和标志性行为。

青春期的女孩的心理状况往往非常复杂,一方面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另一方面需要形成自我确认,而追星恰恰能满足女孩这两方面的心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追星对于女孩的成长是有意义的,我们要给予理解,没必要把追星当成“十恶不赦”的坏事严加禁止。

其次,父母要清楚,狂热追星不宜放任。虽然追星追到疯狂的例子只是少数,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沉迷于追星给女孩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的女孩为了见到喜欢的明星,不惜旷课、离家出走、骗取父母的钱财。如此追星可能会造成女孩情绪失控、违反纪律、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发展成为问题学生。

最后,父母要引导女孩理智行事。青春期的女孩需要引导,在追星方面尤其如此。

小桐正在上初中,特别迷恋周笔畅,还在学校里组织“笔迷”团,支持心中的偶像。回到家,小桐还鼓动爸爸妈妈为周笔畅投票。

看着小桐如此疯狂,妈妈有些不解:这么狂热地喜欢明星,是不是有点儿过头了?虽然有很多疑惑,但妈妈并没有对小桐发难。

一天晚上,小桐在看超女比赛,电视里周笔畅正深情地演唱,小桐看得目不转睛。妈妈悄悄地坐到小桐身边,说:“我也来看看,我女儿这么喜欢的歌手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小桐马上兴奋起来:“笔笔的歌唱得一级棒,有一次她唱的歌把评委都感动得哭了。她的粉丝团叫‘笔迷’,我是超级笔迷……”

听着小桐滔滔不绝的说,妈妈知道了周笔畅在小桐心中的位置。于是,妈妈认真地听了周笔畅的歌,发现她的唱功很好,感情也很真挚,妈妈也对这个女孩萌发了好感。

周笔畅成了妈妈和小桐经常谈论的话题。她们了解到周笔畅不仅歌唱得好,而且还精通钢琴、架子鼓、小提琴,字写得也非常漂亮。更让人佩服的是,她高考时的成绩是 681 分,广东省第二名,大三就过了英语六级,是个全方位的才女。

渐渐地,小桐从最初迷恋周笔畅的歌声深入到钦佩周笔畅的多才多艺,而且妈妈发现小桐学习比以前认真了。妈妈还看见小桐常常练习书法,说既然自己那么喜欢笔笔,字不应该写得太差了。妈妈和小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谈论的话题从周笔畅开始,逐渐延伸到她成长中的很多方面,她们谈到了理想、未来这些以前从未谈过的话题。妈妈对小桐多了很多了解,小桐也对妈妈多了很多理解。

前段时间,超女来小桐家所在的城市举办演唱会,小桐说想去现场一睹笔笔的风采,妈妈马上答应了。小桐说:“妈妈,我们家并不富裕,不要买那么贵的门票,因为笔笔告诉笔迷:‘即使大家买的是 50 块钱的票,我也看得到大家。’”这一刻,妈妈觉得小桐真的长大了。

这位妈妈很了不起,她尊重女孩、理解女孩,在和女孩共同了解偶像的过程中,挖掘了偶像的榜样作用,让偶像的力量激励女孩成长进步。作为父母,完全可以像这位妈妈一样正确引导女孩,让女孩在追星中健康成长。

“早恋”是一朵罂粟花

关于孩子早恋,做父母的是最心焦的了,且看一位母亲的求助:

女儿初三马上要中考了,学习一直也不错,也很听话。可是在上学期我发现了她和同班的一个男生关系密切,当时我就和她们班主任沟通也对她教育了一番,女儿也答应我不在和那个男生来往,可是,可是她没有做到。刚才,她的班主任打电话告诉我,最近的几科测验成绩都退步,老师找她谈话,她坦言他们一直没有断,她忘不掉……天啊,我一直小心翼翼,当我知道这件事以后心里如履薄冰,食不甘味,大道理小道理旁敲侧击又不敢深说,能做的都做了,我真愁死了!

是啊,女孩子早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父母非常关注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在青春期时,女孩对情感和异性的依赖性增强,这也是早恋出现的原因之一。由于生理变化导致情绪波动大,在常人看来很小的事情,这些女孩会表现得非常敏感。

恋爱的早晚并没有统一标准,判断是否早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生活上的自立程度。多数少女在生活和经济上完全依赖父母,社会知识贫乏,又处在紧张的学习阶段,如果不用自己的理智对情感加以控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恋爱之中,就可谓之早恋。这主要是从经济状况和社会职业角度考虑的。其二是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低婚龄之间的差距。如果和法定最低婚龄相差很多,就应视为早恋。因为法定最低婚龄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情况而制定的。

处于高中或高中以下的少女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没有独立,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立,年龄距法定最低婚龄远,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因此,若此时涉足爱河,即属早恋,将出现很多问题。

(1)影响学习,磨灭理想。少女时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记忆力强,正是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磨炼意志、塑造美好心灵的大好时机。如果此时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精力,浪费时光,这无疑是置一生远大前途于不顾。这种所谓的爱情,极可能葬送自己的前途,以至追悔莫及。

(2)不利于少女心理成长。少女早恋,自知要受到父母、长辈的反对和责备,行动必定躲躲藏藏,长此下去,势必影响与同学、父母的关系。由于思想负担重,影响正常的心理发展,甚至导致性格的改变,变得孤僻、冷淡,对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轻浮、草率对待恋爱。少女由于涉世不深,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不足,感情胜过理智,往往凭一时冲动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随着心理的成熟,生活阅历的增加,可能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冷却或中断恋爱关系。这样会引起少女的失望情绪,使之消沉,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少女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

(4)出现过火行为,引发犯罪。青少年早恋,多因感情冲动和对异性的神秘感,理智防线十分脆弱,往往容易出现过火行为,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带来心灵的创伤。如果同时受到黄色书刊或教唆犯的引诱,就可能走向道德的败坏或违法犯罪。

正因为这样,面对早恋的女孩,我们教育时要特别耐心细腻,千万不能打骂不休,以免出现意外。

首先,父母要让女孩感受到足够的爱与关心。

16岁的优优正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二,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不久前,爸爸妈妈发现她居然逃学了。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优优和班上的一个男生相约去北京玩了。

三天后,优优才回到了家。回家后,爸爸第一次动手打了她,希望她能吸取教训。没想到,优优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也和那个男生提出了分手,可她已经没有心思学习,最后竟选择了休学。为了让优优重返校园,爸爸妈妈向心理专家求助。在专家的耐心讲解下,爸爸妈妈才明白,优优找男朋友的原因是因为“他能为自己带来快乐”,还表示自己“和爸爸妈妈很少沟通,甚至也不想和他们沟通”。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才发现这么长时间以来,她们一直看重优优的学习问题,反而忽略了亲子关系与情感的培养。

事实上,很多女孩早恋都是为了得到友情或关怀。她们找男朋友,其实是她没办法与父母交流自己的痛苦或压力,需要向另外一个人去宣泄。那么,这个人实际上是在补偿父母的部分功能。正如案例中的优优,父母做不到的,实际上是这个男孩子在替她做,给她一点安慰、一点快乐、一些放松来释放压力。

对女孩来说,我们要让女孩感受到家庭的爱,这是最重要的。当然,这不是说作为父母要整天说“我爱你,我喜欢你”。父母对女孩的爱,需要从小建立。如果我们从小就把女孩交给长辈带,那就是不正确的抚养方式,不利于与女孩建立亲密关系,更不利于教育女孩。在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更要主动了解与把握女孩内心的感受,从生活上、情感上多加关心,让她在以后的亲密关系里如鱼得水。

其次,爸爸要承担起责任。其实,女孩最初对于异性的看法来自于爸爸。爸爸要教育女孩如何看待对女孩的好感,告诉女孩如何对待来自男同学的“表示”。

一般来说,女孩的早恋与父亲有很大关系。对女孩来说,如果小时候跟爸爸的关系特别好,在早年对爸爸就形成了一种依恋,那么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与爸爸无话不谈,有什么想法都会与爸爸分享,爸爸也完全能够理解她。对爸爸来说,如果在5岁前没有与女孩形成这种亲密感、信赖感的话,爸爸往往会在一个所谓正确教导女孩的面具下,把女孩推得很远。女孩感觉不到爸爸的爱,彼此就会有距离,从而缺乏信任。

现在很多家庭,爸爸不管女孩的教育问题。但是,到了青春期,爸爸一定要经常跟女孩沟通。女孩对异性的价值判断,往往是从认识爸爸开始的。爸爸务必以身作则,并教给女孩一些与异性交往的技巧。事实上,那些与爸爸关系好的女孩,在她青春懵懂的时候,会无意识地把爸爸的一些价值观内化在自己心里。比如,爸爸说女孩早谈恋爱会伤害自己或影响学习,女孩自然而然会把爸爸的这种价值观内化过来,早恋的危险性就会相对减小,甚至化解。

再次,父母要利用情景向女孩渗透观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及生活中的情景,自然、恰当地进行教育,也可通过讲述发生在朋友或同事孩子身上的故事影响女孩。这就是说,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要正面向女孩发难,而要旁敲侧击,利用各种情景向女孩渗透正确的观点,从而让女孩意识到早恋的不成熟之处。

小曼读初三,老喜欢跟成绩差的同学交往,还经常躲在屋里不停地发短信、上网,这让爸爸妈妈很担心。爸爸和妈妈商量了很久,决定采取别的方式来提醒小曼。一月一次的家长会又到了,开完会回到家里,爸爸用轻松的口气对小曼说:“你们老师说班里有人谈恋爱,真的吗?”小曼说:“哦,艳艳就和隔壁班的一个男生谈着呢,那男生长得还挺帅。”

“是吗?多长时间了?”“没多久吧,一个月吧。”爸爸一听,笑了:“那估计也长不了。你们现在还小,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后对异性的要求和现在肯定不一样。要是现在就锁定目标了,那不等于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了。”小曼听了,若有所思。

此后,爸爸在看报纸和电视时,遇到这样的情节,也会拿出来和小曼交流。慢慢的,爸爸注意到小曼不再像以前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小动作”了。

有一次,爸爸随口问起艳艳的事,小曼说早就分了,艳艳觉得那个男生太没长进了。末了,小曼还说了句:“爸爸,你说对了,人是会变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写一封信给女孩,让女孩明白早恋的坏处,并让女孩学会自我保护。或者,我们可以上教育网站下载一些类似的案例给女孩看,那样更容易触动女孩的心。书面语言能让女孩反复体味,供女孩思考、记忆,常常成为面谈的补充、修正,也可增加当面难以启齿的内容。

最后,父母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关心女孩。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变化、生殖器官构造和卫生保健,一般父母难以启齿。我们可以买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青春期科普读物,放在桌上让女孩自己看,告诉女孩一些安全知识,保护自己。我们可鼓励女孩学摄影、绘画、弹琴等,让女孩的注意力、兴奋点转移,为女孩充沛的精力找到用武之地。此外,为人父母要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如果大人在私生活上表现得很随便,口无遮拦,说些粗俗低级的话,会对女孩起到负面影响。

教会女孩防止性骚扰

初夏的一个早晨,小琳照常乘公共汽车上学,乘车的人特别多,上车时有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从她身后将她推上车,因为人多车挤,她稀里糊涂就上了车,根本就没想到这个男人有何企图。可是这个年纪和自己父亲差不多大的男子却趁机紧贴着小琳的身体,小琳又惊又怕,想往旁边让一下都没地方让,只好忍气吞声。

见小琳没有反对,那人又用手摸了她几下。小琳忍无可忍,鼓足勇气大叫一声:“你想干什么?!把你的手管好!”那人也许没想到柔弱的小琳还敢来这一手,居然颤抖了一下,随后在一个车站灰溜溜地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