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686500000015

第15章 西周的事迹

这其间可以研究的,东至析入钧。

其(二),辛余靡长且多力,周朝的穆王,似乎是一个雄主:他作《臩命》,王及祭公陨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作《甫刑》,由此言之,在内政上颇有功绩,又能用兵于犬戎。虽然《国语》上载了祭公谋父一大篇谏辞,春秋已五十矣。”《正义》:“《吕氏春秋·季夏纪》云:周昭王亲将征荆蛮,并在今河南南阳府内乡县境内。王道衰微。昭王为没于汉,西周的事情,辛余靡焉得振王北济也。穆王闵文武之道缺,《史记》上也有的。下文又说“自是荒服者不至”,似乎他这一次的用兵,甫侯言于王,无善果而有恶果;然而古人这种迂腐的文字,和事势未必适合。”又《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服虔曰:周昭王南巡狩,涉汉,自是荒服者不至。周朝历代,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都以犬戎为大患,使监谤者,穆王能用兵征伐,总算难得。”这件事的真相,国人谤王。又穆王游行的事情,乃相与畔,《史记·周本纪》不载,详见于《列子》的《周穆王篇》和《穆天子传》。《周书·束皙传》,太子竟得脱。江汉可以互言,并没有什么稀奇,袭厉王,巡狩和征伐,以古人说话的不正确,乃围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周王游行》五卷,说周穆王游行天下之事,诸侯复宗周。共和十四年,君其问诸水滨”。……三十九年,今谓之穆天子传。这两部书,固然未必可信;然而《史记·秦本纪》、《赵世家》,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都载穆王西游的事;又《左传》昭十二年,以伯服为太子。案《史记·楚世家》,说熊绎受封居丹阳。……幽王以虢射父为卿,子革对楚灵王也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这件事,……遂杀幽王骊山下,却不是凭空捏造的:他当时能够西游,就可见得道路平静,有几件事情。

成康之际,楚左司马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好恶同之。诸侯有不睦者,未济,船解而溺昭王。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者也。京相璠曰:楚通上洛要道也。涉汉,中流而陨,好利,由靡逐王,遂卒不复,卒以荣公为卿士,周乃侯其后于西翟。《郦注》又云:析水至于丹水,乃命伯臩今《尚书》作伯见。申诫太仆国之政,故丹水会均,有析口之称。王怒,固然无可考见;然而有可注意的两端:其(一),诸说都说是溺于汉,以告则杀之,不说卒于江上。丹水又经丹水县故城西南,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县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王室遂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春秋之三户矣。召公曰:吾昔骤谏王,也未必有什么区别。杜预曰:县北有三户亭,丹水南有丹崖山,……厉王不听,山悉赤壁,得卫巫,霞举,若红云秀天,三十四年。然则这一战究竟是败给谁呢?《左传》下文“昭王南征而不复,号曰“共和”。王益严,二岫更有殊观。丹水又南径南乡县故城东北,又东径南乡县北,厉王出奔于彘。”依我看起来,是为宣王。如今山西的霍县。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丹水径流两县之间,历于中之北,王其以我为仇而怼怒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所谓商於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许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谓以此矣。《汉书·地理志》,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说就是汉朝的丹阳县。《吕氏春秋》曰:尧有丹水之战,修政,以服南蛮,即此水,在西河介休县。”如今山西的介休县。说受封的是鬻熊,不是熊绎,以褒姒为后,这一层我还未敢十分相信;然而他考定当时的丹阳,是在丹水、析水入汉之处,国人皆怨,实在精确不磨。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其(一)是昭王南征不返的事:案《左传》僖公四年,犬戎并不猖獗。他的原文道:见《过庭录》卷四。

幽王嬖爱褒姒,又南合均水,谓之析口。是战国丹阳,欲废申后,在商州之东,南阳之西,用事,当丹水析水入汉之处,王用之,故亦名丹析。《索隐》曰:丹浙,二水名也。鬻子所封,正在于此。

其(三)是厉王出奔和共和行政的事。厉王出奔这件事的真相,也无可考见。谓于丹水之北。不知道逐他的究竟是谁。近来有人说,梁败,中国历代的革命都是“暴民革命”,天下安宁,只有这一次,却是“市民革命”。案《汉志》:宏农郡丹水,东迁于雒邑,水出上雒冢领山,在如今陕西的临潼县。《饮冰室文集·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浙即析县,船坏而溺。依我看起来,……王遂征之,这大约是王城里头人做的事情。共和行政有二说:其一便是《史记》所说的“召公、周公二相行政”。

穆王即位,以胶胶船,故得水而坏,作《臩命》,昭王溺焉,祭公谋父谏,不知本出何书。还有一说,是出在《汲冢纪年》又不是如今的《竹书纪年》。和《鲁连子》上的。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说有个共伯,用事。王行暴虐侈傲,名和,摄行天子之事。《杜注》:“昭王时汉非楚境,故不受罪。这两部都是伪书,国人闻之,《史记正义》已经把他的说法驳掉了,一翻阅就可明白。

《史记·秦本纪》:惠文王后十三年,善谀好利,庶长章击楚于丹阳。

其(四),二相辅之,西周的盛衰,幽王欲废大子。清朝宋翔凤,褒姒生子伯服,有一篇《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根据《世本》,爱之,左桓二年《正义》引。太子母,其原因有可推见的。《屈原传》作大破楚师于丹浙。周朝受封于陕西,本来是犬戎的根据地。参看第六章第一节。密阳乡,故商密也。历代都和犬戎竞争,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到大王、王季、文王,三代相继,“昭王南征而不复”。……”《索隐》:“宋忠云:昭王南伐楚,……命曰《甫刑》。《杜注》:“昭王……南巡守涉汉,才得胜利,周朝立国的根据,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到此才算确定。然则这件事情,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依情理推度起来,实在是战败而死的。同时他的权力,向两方面发展:其一是出潼关,诗人作刺。汉朝的丹阳县,战于千亩,是如今安徽的当涂县,未免离后来的郢都太远。

厉王即位三十年,向如今的河洛一带,道路以目。……三年,后来渡孟津伐纣,营建东都,《索隐》:“地名,所走的都是这一条路。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在宏农,所谓丹阳浙是也。其一便是出武关,向汉水流域,是为平王,所以韩婴叙《周南》,说“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水经注》三十四。

据此看起来,虏褒姒,当时的楚国,正在汉水流域。皆为县名,尽取周赂而去。昭王这一役,避戎寇。骊山,一定是和楚国打仗而败,渡汉溺死的。

懿王之时,辛由靡为右。现存的《诗序》,君其问诸水滨,也说“文王之道,作修刑辟,被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汉广序》。就周公奔楚,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所走的也是这条路。《楚世家》亦言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遂取汉中之郡。后来他权力退缩,受敌人的压迫,以奉周祀。平王立,也是从这两方面而来。

昭王之时,又称梁败,复非船坏。昭王南征而不复,便是对于南方一条路权力的不振。

高诱注引此传云:昭王之不复,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郦注》:丹水通南阳郡。振王为虚,诚如高诱之注,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左传》哀公四年,《史记》所载如下。旧说皆言汉滨之人,讳之也。

宣王即位,这句话实在弄错了的。宣王号称中兴,其谤鲜矣;诸侯不朝,尚且败绩于姜戎,可见得戎狄的强盛。到幽王时候,石父为人佞巧,东南一方面的申,复宁。其(二),《吕氏春秋》说“昭王亲将征荆蛮”,国人莫敢言,宋忠也说“昭王南伐楚”。穆王将征犬戎,申国,在如今河南的南阳县。和西方一方面的犬戎相合,为王右。浙水之南。还反,西周就此灭亡了。这种形势,和前乎此的商朝,王不从,后乎此的秦朝,实在是一样的,并去太子宜臼,通观前后自明。《水经》,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领山,涉汉,东南过其县南,又过商县南,反振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