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默多克家族全传
1688400000040

第40章 帝国的东进(3)

上海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的故居,是星空传媒(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空传媒”)的大本营。

这座历史建筑,在几年前就被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相中,租下10年(到2012年结束),是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10n)旗下各个子公司在上海的驻地。

也正是这个地方,上海员工从2005年8月鼎盛时期的一百多人,被裁员到了如今的三十多人。

裁员的背后,则是默多克在华战略的一个大调整。星空传媒(中国)已进行了好几次裁员调整,新闻集团在不断缩小中国内地的业务。

“3月底香港方面已经放出消息,4月16日总部的主要高管将到上海宣布一些重要事情。”星空传媒某些内部员工这样说,“预期他们这次将要宣布的消息,是解散内地员工,将运营权收归香港。香港总部提前放出消息,就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但是,新闻集团北京办事处公关总监陈永红则表示,“对于市场传言,公司不予回应。”陈永红说,裁员的确是一个事实,收缩业务同样也是事实,不过是不是要宣布解散内地员工这一事情,并没有得到官方指示,这只是一些小道消息。

尽管星空传媒给默多克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但在中国这个一度成为境外传媒在华突破先锋的新闻集团却屡屡败退,很多人不禁开始揣测,是传媒大亨的失策还是他垂垂老矣?

事实上,在1997年之后,因为有了与中国高层的牢固关系,星空传媒在华一度颇受优待。但是,这并不代表默多克在中国就有了护身符。

星空传媒在内地业务屡受挫败的另一个原因,恰恰是其香港总部对内地业务长期的把控和干预。

2004年,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公布之后,默多克获准成立星空传媒(中国)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的广告公司。由此,星空卫视只能通过代理公司来运作广告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先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星空传媒(中国)有限公司只有广告经营权,它成立后香港总部仍然直接管理其内地事务。不久后,一个意外事件的爆发成为星空卫视在内地业务发展的转折点。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2004年说起,当年星空传媒通过与买下青海卫视经营权的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合作,买断了青海卫视晚上7点半以后的时段,将所有节目和广告都由星空传媒来操作。在播出时,只是将星空的LOGO换成青海卫视的LOGO。

但是,这一操作显然是违规的。因为早在2004年6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就颁布《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第42号令),其中明确规定:“经批准引进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应当重新包装、编辑,不得直接作为栏目在固定时段播出。节目中不得出现境外频道台标或相关文字的画面。”

由于星空卫视的某档节目未能去掉布景当中的“星空”字样,这种违规的做法太过明显,因而引发了广电总局的关注。其结果是立即叫停。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电视传媒专家胡正荣后来评价指出:“星空传媒的失败在于碰了这根红线,迫不及待地把星空的标志打上去,操之过急。”

此事件即是发生在2005年的“青海卫视事件”。当时,星空传媒内部就如何扩展业务出现了严重分歧。当时有人建议,在中国对于外资媒体介入频道经营方面并无进一步开放的情势下,应该全面介入互联网。

同时,星空卫视当时已经和多家地方电视台在洽谈,可以通过承包某些节目的方式扩大落地和星空卫视节目的播出率。可惜,内部的这种声音并不被星空卫视香港总部听取,还被粗暴地告知:和青海卫视的合作是默多克本人亲自做出的决定,不容半点置疑。正是由于星空传媒香港总部过于冒进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时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此事件之后,星空传媒在中国内地再无作为的可能性。“默多克为了在中国拓展节目花了大量的心血,一直不满足于只在珠三角落地,于是才有了2005年著名的青海卫视事件。”星空卫视的多位员工如是说。现在看来,星空传媒在中国业务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青海卫视事件。

“2005年与青海卫视的合作,通过这个平台让星空曲线落地全国,这也是星空传媒中国业务最高峰的时候。可惜好景不长,只保持了3个月的辉煌,便被广电总局紧急叫停。”青海卫视事件让默多克受到了一定的打击,让默多克对中国的市场十分灰心,当时任星空中国CEO的戴杰明也因为这件事而被迫离开。

2005年8月,原星空传媒(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戴杰明被调离,升任新闻集团高级行政管理一职。但事实上知情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明升暗降,因为尽管所有决策和行动都是由香港总部作出的,但戴杰明也难辞其咎。他最大的错误即是不懂中国国情,一位昔日的工作伙伴对他的评价是:“他败在态度上。”

的确,戴杰明有着过分的自信和傲慢。据星空卫视的前员工透露,安排戴杰明和广电总局的会议是件棘手之事,因为“他从来都以自己的行程安排为主”。按照广电总局的惯例,每年都会召集境外媒体公司开会,以确认下一年度三星级涉外宾馆等单位可接收的境外卫星电视频道名单。戴杰明某次缺席了该会议,委派秘书前往,但这位秘书居然也没有参加会议,这毫无疑问会招致主管部门的不满。不仅如此,用一位星空传媒前高管的话说就是“他几乎得罪了整个广电系统的人”。“这令星空卫视退回到了2000年左右的状态,甚至比2000年的情况还要糟糕。”

外界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的惨败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星空传媒一直都存在的用人不当的问题,戴杰明就是一个例子。但即便是他离开了,这一问题也并未终结。此后,星空传媒(中国)总裁的职位长期空缺,暂由星空传媒集团CEO高美娴兼任。同时被任命的是张蔚出任星空传媒(中国)COO,负责管理频道运营、收入和业务发展。

由于总裁位置空缺,造成了一个十分难堪的局面,担任COO的张蔚、主管公关和政府关系的梅燕以及主管广告销售的贾晓佳,由于职位相当,因而似乎谁也压不住谁,但三人却都想占据主导地位。于是,出现了三人同时向高美娴汇报的局面。这造成了星空传媒中国公司内部各大部门之间的疏离,连基本的信息畅通都做不到,更遑论协同作战了。

这个局面是致命的,外有众多敌手,内有争斗不休,管理的混乱使得星空的运营陷入困顿。原本不久前中国移动邀请星空传媒洽谈上千万的广告合作,双方约好一周后谈方案。但是,由于这种混乱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导致在约好的时间里,星空传媒的人员居然爽约,更糟糕的是事后也没有任何人出来解释。这不禁令中国移动的相关人士大失所望。

过了2个多月,星空传媒的人才似乎一下子省悟过来,连忙又跑到中国移动的办公楼下天天围追堵截,恳求对方再给自己一个洽谈合作的机会。但是,对于此前己方的爽约却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只是声称当初无故缺席是因为此合作的审批在内部流程中还没有走完。可想而知,这个蹩脚的解释是无法得到对方认可的,更何况中国移动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威名赫赫的媒介,而是一个业绩不振且预期增长失望的组织,因而对星空的热情大大冷却了下来。

一直等到2006年11月,戴杰明空出来的职位才由高群耀填补。可想而知,这一段时期的星空是何等的混乱境地。

仿佛是一只睡眼惺忪的雄狮就要觉醒了!很多星空传媒的员工对高群耀的到来都充满了希望。的确,这是个有能力的人。在上任伊始,他就通过视频会议向星空传媒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全体员工宣讲了他的做法——先听,再想,最后再做。当然,高群耀注意到要想让星空振作首先要让员工振作。为了再次提振士气,高群耀还在海南三亚召开了全体员工的誓师大会。在此次会议上,他率先慷慨激昂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要让星空传媒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作战,发挥集团优势。人们似乎看到了星空美好的未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从三亚回来后不久,昨天还在鼓舞士气让大家协同努力的人掀起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次裁员。

时隔不久,2007年10月,又一轮更猛烈的裁员再次掀起。星空传媒极盛时期在上海有上百人的规模,但接连两次裁员后只剩下二三十人。而在节目制作经费方面,更是连年跳水。比如一个20分钟的演播室周播节目,经费由12万降到8万,裁员后更是只有4万,这也是许多人出走或者许多节目外包合作中止的原因。当时可以说是星空卫视的又一个艰难时期,以致在大陆的制作不得不悉数移回香港。

此时此刻,人们才清醒地意识到高群耀的来到并不能解救病人膏肓的星空卫视状态。这不得不又引来人们对于默多克的思考,是他用人不善还是他已灯尽油枯,无力回天?就是从“青海卫视事件”之后起,新闻集团开始逐渐收缩中国内地的一些业务,逐渐退出。

星空卫视开始时实施节目内容本地化的策略,每年提供超过1000小时的电视节目,其中大多数是和国内众多同行合作的。更有多达十几档的原创综艺栏目占到每日黄金时间节目播出总量的60%以上。

最高峰的时候,星空卫视同时跟进的节目有20多个。而节目本土化、运营权转移到大陆,正是戴杰明的倾力之作,这也是经过默多克首肯的。

不过,默多克可能有点着急。青海卫视事件就是急功近利的一次赌博,因为这种做法在中国明显是违反法律,行不通的。当时是买断了青海卫视晚上7点半以后的时段,全部的节目与广告都由星空传媒来操作的。当时制作部制作的节目,都是同时提供给星空卫视和青海卫视播放,只是将星空的LOGO换成青海卫视的LOGO。

事实上,高群耀并非酒囊饭袋。他出身于IT业,也曾经有过个人的辉煌。默多克选择他来出任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星空传媒(中国)公司总裁,其实另有深意。

如果硬要把拯救在中国深陷政策困局的落地频道业务这个重担强加给高群耀是不切实际的,他的到来是为了帮助默多克使其在包括星空传媒(中国)在内的更大范围内,摸索开拓新闻集团在华业务的新战略:寻求与中国机遇真正结缘的“默多克价值”,在这个新媒体的世界最大用量国,找到一个共赢的战略落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默多克特意赋予了高群耀以前几任星空传媒中国区总裁都没有的特权,包括能够经常保持与默多克本人在内的新闻集团最高层的直接沟通。

事实上,这一役并不能过早下结论,毕竟默多克没有输,而星空卫视的现状,也并没有阻碍默多克的中国之路,因为他也算是成功地进入了中国的传媒市场。

这对于其他的世界传媒集团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经营不善,毕竟有着太多的因素,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曾经对媒体说:“新闻集团的任何投资都是追求商业回报的,但在目前的中国,包括星空传媒在内的传媒集团眼光必须放长远一些。”的确,既然媒体投资属于“长线投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谁又能说默多克的这些努力会付诸东流呢?也许明天这个压抑了许久的成绩才会凸显出来。

智慧锦言

默多克是一个有着伟大梦想的野心家,但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新闻集团却始终无法像在其他的国家一样发展。为了弥补这个缺憾,默多克一直在为此做出努力。“有中国人参加,我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司。”虽然默多克在中国屡屡受挫,但他一直满怀信心,因为对于事业的追求,他一直有着坚定的信念。

(第三篇

豪门盛战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豪门如默多克家族一样,山雨欲来,风已满楼。人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看这个家族成员到底如何决断传媒帝国的命运,死亡,或是延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