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默多克家族全传
1688400000047

第47章 太子拉克兰的归去来(2)

毋庸置疑,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之一,他东征西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大清帝国。默多克也是凭借着不断的兼并建立了一个媒体帝国。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也是两人之间的相似命运,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们都遭遇了巨大的难题。

1675年,只有22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参照汉族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初为皇太子。

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对众皇子的教育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太子幼小时候,康熙帝就开始亲自为他授课。太子稍长,康熙帝向他传授治国之道,又传授经史,并带他外出视察。

1696年至1697年间,康熙帝三次亲征葛尔丹,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皇太子胤初坐镇京师处理朝政。由于皇太子恪尽职守,康熙帝非常满意。这个时期,皇太子已经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帝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对他充分信任,寄予莫大希望。

康熙的宠爱,养成了胤初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这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1708年9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时年仅8岁。胤初对十八皇弟之死,毫无弟兄友爱之情,康熙帝对此非常不满。胤初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帏幄,扒裂缝隙,鬼头鬼脑地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这些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不得安宁。胤礽平时对臣民百姓,稍有不从便任意殴打,其侍从肆意敲诈勒索,仗势欺人,也激起公愤。康熙帝对胤初的行径无比气愤,特令随行文武官员齐集塞外行宫,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历数其罪状:“胤初不听教诲,目无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

从1675年被立为太子到1708年被废,胤礽做了33年的太子,而此时的康熙还如此健康,能征善战。试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胤礽如何能够忍受帝国最高权位33年的诱惑,而且这种诱惑还不知何时能够变为现实。

说了这么多关于康熙与太子胤初之间的事情,其实就想表达一种猜测:作为新闻集团太子的拉克兰,很可能也是因为父亲长期把持“朝政”

而无法出人头地,最终与自己的父亲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才引发了辞职风波。电视新闻评论人罗森·布朗曾经告诉道琼斯新闻社:“也许拉克兰跟他父亲吵了一架,然后他父亲说,你被解雇了。有这样一个父亲肯定不容易。”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真正的事实是:默多克确实是一个专制的“统治者”。正是这种专制,才引发了“皇帝”与“太子”之争。

“鲁伯特为所欲为,对自己想介入的事绝对事必躬亲。”一位默多克多年的老部下说,“他一向如此。尽管年龄渐长,但其行事风格未变。”

拉克兰的办公室紧挨着老默多克,据与其关系密切的知情人透露,拉克兰多次表示对父亲的不满,其离职的原因也要部分地归于默多克的专制统治。

理论上,新闻集团的许多分支机构,如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报纸,以及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都要向副首席运营官拉克兰报告,但这只是个被架空的头衔:公司旗下的管理者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们不需要也不想要过多的干涉。唯一的特例是《纽约邮报》,拉克兰亲自担任出版人。虽然该报发行量大增,但由于大幅削价一直亏损。

父子两人最激烈的摩擦集中在新闻集团的35个电视台上,这块业务是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包括了旗舰产业美国福克斯电视集团。拉克兰很快发现,这些业务的管理者都是与父亲私交甚密的心腹,拉克兰根本无法插手。

拉克兰曾向好友表示,过去的两年中,父亲不停地干预和破坏他的决定,两人有过严重的争执。相对于默多克专横的管理风格,令拉克兰更难以容忍的,是父亲名义上放手,实际上却仍然独裁的做法。

不过,新闻集团的老员工们却认为拉克兰不应该对此感到意外,因为这是默多克的一贯风格。另外一些熟知内情的人对此不愿意过多评价,但他们声称,父子两个找不出合适的办法来保持他们的工作关系,最终,这些争执也破坏了他们的父子关系。

有经验的管理者深知,就价值观等问题在口头上达成一致并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在执行中协调、妥协并完成任务。但是,类似拉克兰离开新闻集团这样的商业事件出现时,我们很少会去讨论其中这些看似是执行层面的问题。

那么,从管理与执行的层面上看,拉克兰为什么会离开?让我们首先来看默多克是怎么样培养和选择他的两个儿子做继承人的。很早默多克就表示最终会将公司管理权移交给子女,他也非常出色地培养他们的商业才能。在早期,默多克就把他们送到地球的另一边去做总裁,独立闯天下。拉克兰花了3年时间在澳大利亚经营公司的报纸,詹姆斯在香港管理星空电视,他们得到了所需要的学习和经营的自由,他们可以不受任何因素的左右决策,成败完全取决于自己。拉克兰说:“远离纽约和洛杉矶及其他主管,lOO%自己做主经营自己的生意——只有这样,才真正能给予你成长和吸取教训的空间和时间。”

在要将继承权传递给子女上,默多克和子女的价值观完全一致。但真正执行起来,冲突就出现了。冲突一是源于领导者的普遍人性。和生死问题一样,继承人问题是困扰领导者的头等难题。很少有领导者心甘情愿交出手中的权力和荣耀,即使继任者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减弱这个问题。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独自创下基业的企业家来说,尤其如此。欧洲lnsead商学院教授弗雷德曼·凯茨说:“很多男企业家都很难同自己长大成人的儿子相处。他们有将自己大儿子‘阉割’的趋势,也就是说,寻找任何一个机会把他们打倒。”亨利·福特的儿子埃兹尔·福特就是这种人性悲剧的牺牲品,在葬礼上,他的遗孀指着亨利·福特说:“你杀死了我丈夫。”

虽然没有什么故事能够支持说默多克和拉克兰之间就是这种关系,但他们可能或多或少难以逃脱这种“地心引力”。比如说,拉克兰尽管是集团第三号人物,但那个头衔没有多大意义,他能全权管理的只有公司最小的一块业务《纽约邮报》。据报道,引发拉克兰辞职的导火索是他觉得父亲在对他的工作暗中作梗。尽管已经74岁,默多克仍然害怕被一个年轻的对手推到一旁。相比而言,詹姆斯的职位离默多克稍远,又有哥哥作为屏障,目前他发展得相对更好。

除了普遍人性之外,冲突原因还有领导者的个性。默多克是个事事强势介入型的管理者,他的一位多年老部下、新闻集团的高级主管说:“默多克为所欲为,对自己想介入的事绝对事必躬亲。他一向如此,年龄渐长,但行事风格未变。对自己所管理业务的控制权限敏感的人,都不应该在新闻集团工作。”拉克兰长着一张娃娃脸、一向做事风格松弛,他的父亲自然会插手他的事务。当他不能忍受这种插手时,默多克却已经形成了随时介入的习惯,冲突在所难免。

另一位成功的企业家IBM的小沃森在退休后所撰写的自传中曾非常坦率地记录继承期间他和父亲老沃森的协同工作的挫折感。最终,在一次激烈争吵后,小沃森受到震撼,他说他第一次意识到父亲可能死去,自己不再能像十几岁的孩子一样感情用事。这之后的故事便是父与子的平衡和妥协,从而有了小沃森成功地把IBM带向第二个高峰的故事。管理很少有绝对的规律,管理要做的就是调和、平衡和妥协——管理的最高智慧是允许相互矛盾冲突的想法共存。

并不快乐的“默多克长子”

拉克兰出生于伦敦,在纽约曼哈顿富人区读着他父亲的《纽约邮报》长大。他在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寄宿学校上学。放暑假的时候拉克兰会在父亲的《太阳报》或《泰晤士报》清洗印模或者担任助理编辑来赚取零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