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1690400000010

第10章 缓解压力,轻松自信

高压力和快节奏的现代商业社会,给人的情绪和自信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只要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或大或小都有压力。只是每个人的压力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只有了解了自己所受到的压力程度,才能更好地找出应对之策,或将之去除化解,或将之转化,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轻松与自信。

面对压力,不要一味地向它们低头,而应该积极地去释放它们,缓解它们。这样才能使你活出轻松,活出自信。

重压之下,自信不堪重负

高压力和快节奏的现代商业社会,给人的情绪和自信造成的负厮影响是巨大的,太大的压力或人的压力感太敏感,易于使人丧失自信。

留学归来的张女士在一家外企工作,因为有较高的学历和国外从业的经历,所以进入外企后不久就由一般职员升至经理。按说职位很高,薪水也很丰厚,但是张女士却烦恼不已。原来,做了经理后,她每天要从早上9点工作到夜里11点,并且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渐渐地,张女士开始讨厌上班,但是为了生计,她还得强迫自己去。日子久了,张女士怀念起在国外的时光。那时,她虽然只是普通员工,但是天天能早早下班和家人一起去海边散步,每逢休假还能去旅游……

张女士对工作逐渐失去了兴趣,对生活也丧失了自信。

39岁的何先生近来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不顺。他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凭着吃苦耐劳、勤奋敬业、能力出众,被任命为部门经理。但是,自从升职后,吴先生明显感到在工作时总是精力不够、压力过大、信心不足,时间一长就觉得很累,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工作还经常出现差错。不久后,老总就找他谈话,明确告诉他如果他再不调整好状态、找回自信,就由比他年轻的小王接替他的职位。此后,何先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但是却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没有自信。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压力的时代。学生有学业升学的压力、工人有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公务员有优胜劣汰的压力、商家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连退了休的人也有压力,有孤独的压力,有疾病的压力。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某些需要、欲求、愿望遇到障碍和干扰,从而引发出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反应。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压力就是毒品。

适度的压力,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收到比一般情况下还要好的功效。美国曾有一位旅行者在乡间旅行时,突遇泥石流,情急之下,他的奔跑速度居然打破了世界纪录,有他的朋友为他摄的录像带为证。一位英国冒险家在旅行途中遭遇地震,被埋在混凝土中,他竞将一块半吨重的混凝土移开。有关专家经过研究认为,在人体内潜藏着一种平常表现不出来的智慧和力量。正常状态下,人的大脑只有10%左右的能力在起作用,而另外9%左右的能力都被储备起来。人们遇到危难之时,被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就会集中释放出来拯救生命,瞬间就可完成平时无法完成的高强度的工作。

然而,压力所带给人的超常能量毕竟少之又少,人们平时所承受的大多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压力,但却又有足够的威力去消磨人的自信和意志。

如果时常处于一种较大的压力状态,还会给人的健康带来隐患,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神经系统一旦受到严重的冲击,首先会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以至于导致疾病产生。

压力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注意发挥它的正面影响,而去限制它产生负面消极的作用。只有卸下了多余压力的重负,才能使人轻装自信地前进。

变压力为动力

太过轻松、一路坦途的人生路,会让人感觉到生活的乏味并会感到厌倦,没有大起大落甚至可一眼望到尽头的人生,实在是没什么意义。因此,为了使我们更好的领略我们人生的丰富多彩,造物主就故意给我们添加负担、制造障碍压力,并让我们尽享将它们克服之后的那种快乐与自我满足。所以,我们不要去妄想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意义,我们的负重而行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享受。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欲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扔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亲身体验到了导致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

当我们刚一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会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于是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种负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又说:“当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背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

人生路坎坷的时日居多,升学、工作、晋级、成家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部分时间人都在负重而行。领导同事的误会、工作上的摩擦、生活上的不如意都是令人感到压力的源泉,这时候,人就得有负重而行的心理承受力,否则不够宽容,不够豁达,不会变通的话,最终会把自己逼入失去自信的死角。

负重而行当然是一种痛苦,但没有负重就不可能体会无重的轻松惬意,没有负重而行,也就无所谓责任,从而也就无所谓克难而竞的成就,当然也就不会体验到上了坡后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了。没有负重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命,没有负重的人生是不圆满的人生。

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存在的。正如矛盾一样,人生中没有哪怕是一刻不存在压力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将那些不必要的压力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清除,在那些必不可少的压力中尽可能的找到一些积极的力量来,并尽量的去缓解那些必不可少的压力所带来的沉重感。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全世界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陪雌虎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又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3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人活在世上,虽然无法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但是人有办法去战胜它。压力既有破坏性力量,也有积极的促进力量。压力能够变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定理。

压力可产生动力,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就是凭借压力,激发出动力,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格林尼亚出生于有钱人家,从小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们都说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会上,格林尼亚有意靠近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可是这位姑娘毫不留情地对他说:“请站远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予挡住视线。”骄傲的格林尼亚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羞辱,顿时使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丧失了自信。然而同时,这种令人无地自容的羞辱,仿佛重重的一拳,将昏睡不醒的他击醒了。他从宴会上回来,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做出一些成绩的。”果不其然,8年后,他成了著名的化学家,时隔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后来格林尼亚收到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那些敢于战胜自己的人。”写信者正是那位美丽的姑娘。

格林尼亚当众受辱有了压力,他为了洗刷掉这些羞辱,变压力为动力,促使自己去战胜自我,后来终于用羞辱换得荣誉,实现了由纨绔子弟向伟大科学家的转化,并从后来的成功中找到了自信。这就是物极必反,压力变动力的结果。我们还从格林尼亚的转化中发现,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大。

将那些突如其来的压力所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转换成动力,并去积极地消除不可避免的压力所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学会自我解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如释重负,我们的自信才不为被压力所压制。

释放压力,轻松自信

只要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或大或小都有压力。只是每个人的压力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只有了解了自己所受到的压力程度,才能更好地找出应对之策,或将之去除化解,或将之转化,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轻松与自信。

在压力之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会感到无所适从,但当你弄清自己而对压力属于哪种类型,并且弄清当压力来临你何以会那样反应之后,你就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最佳办法。

下面列出4种主要面对压力的类型,哪个最像你?请对号入座。

1.积极型

当压力来临时,你是如此的懊恼,你发现自己易怒、变得挑剔、爱和别人飙车、向爱人吼叫……结果,你周围的所有人都很伤心并渐渐变得不再愿与你合作,你于是感到受孤立并觉得受伤害很深。

2.消极型

你总是为如何完成每一件事并且解决所有的困难而焦灼不安,你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或在夜半突然惊醒,那些事儿就在你脑子里翻腾不休。

这些看似最平常不过的反应最危险之处就在于,你可能会因此得上一系列的病:周期性偏头疼、皮肤过敏、背痛肩酸或消化系统疾病。

3.鸵鸟型

焦虑在你脑中一闪即逝。你强迫自己把这些问题置之脑后,然后迅速地投入到其他事情当中。你或许能在世人面前装作很乐天的样子,但是因为事实上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掉,所以它们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你无法自控。它们甚至不可避免地堆积在你脸上,那将意味着一场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剧痛反应。

4.应付自如型

你能把握住自己生活的航线,但有时偶尔也会出点儿乱子,这时你似乎有点儿举止失常。但你实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在艰难时刻你能直面压力即可。

了解了自己的压力程度,我们就要开始留心去减缓和消除我们的压力,以增强我们的自信。

缓解压力的几种方式:

缓解压力的方法不是孤立和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它又有一种普遍的规律可循,那就是让身心彻底放松。呼吸法、冥想法、渐进式放松法等,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放松技巧。你应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放松技巧,找到一种最终适合自己并经常使用的方法。

1.呼吸法

呼吸是人最重要的机能,但是人们对呼吸的了解却很少,经常以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我们的呼吸一般是任意的和不规律的。大多数人呼吸浅短、缺乏规律,违反身体呼吸系统自然之律动。人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呼吸的规律性,甚至呼吸方式可以高度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当人们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例如沮丧、悲痛或抑郁,呼吸就变得很慢且没有规律。而在狂怒、焦虑和紧张不安时,呼吸则变得迅速、表浅和混乱。连续不规律的呼吸,不仅损害神经系统,而且妨碍内分泌的固有功能,最终使体质变得虚弱。

呼吸法能帮助人们摆脱失眠、焦虑与压力,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有三个排除废物的管道,即肾脏、皮肤及肺,其中肺占八成功效,但仅被使用三成。呼吸法是一种韵律式呼吸法,根据国外研究显示,它能稳定脑波,释放压力、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酵素及天然杀手细胞,对抗身体因压力所产生的诸多不好的物质。如肾上腺皮质内泌素、血液乳酸监、低密胆固醇等。并改善失眠、焦虑、忧郁等情况,甚至能将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正向。

下面介绍几种消除压力的呼吸法:

化忧呼吸法(单鼻呼吸法)

以手指塞住一个鼻孔,以另一个鼻孔吸气5—7秒,屏息5—7秒,最后以口缓缓吐气10~14秒。如此循环5—10分钟。

化怒呼吸法(垫趾呼吸法)

以鼻吸气7—10秒后,以足尖着地,脚跟离地屏息5—7秒,再以口吐气约10秒,同时脚跟缓缓着地。如此循环5—10分钟。

化焦虑呼吸法

以鼻猛吸气,接着以口大吸气,然后大口吐气。如此循环5分钟。

丹田呼气法(三呼一吸)

闭眼以放松全身,不拘立、坐或卧,以哈、哈、哈分次缓缓将气吐尽,然后缓缓吸气。如此循环调息,心静之后自然能以腹部吐纳。此呼吸法时间可以顺其自然。

头脑呼吸法(口吸鼻吐法)

以口大量吸气,以鼻缓缓吐气,持续约5—7分钟。

小睡呼吸法

以快速、大量自鼻孔吸气,以口慢吐如丝之方式,尽量悠闲吐气。如此循环调息至每分钟呼吸5~6次(正常呼吸每分钟约为18次)。如能自然睡着更好。

化失眠呼吸法

数一时吸气,数二时吐气,吐至一半时,将余气吸入腹部,如此循环。

久练必然有助睡眠。

单肺呼吸法

惯用右手者,高举右手五指指天,左手下垂握拳,以鼻吸气5—7秒,屏息5—7秒,如此循环5—10分钟。惯用左手者反之。

化疲劳呼吸法

以鼻吸气50秒,屏息5—7秒,再以口吐气至一半时,以口猛吸气至肺部后缓缓吐气,如此循环。

空气沐浴法(以心导气)

站立于清新空气之源口,闭眼想象头顶有一吸气口,以鼻吸气,想象空气自吸气口源源而进,屏息,想象这些新鲜空气循环由全身血管往下弥漫,吐气时想象所有的气自双腿而下,由脚底消失,如此循环10—20分钟。

净化呼吸法

首先坐在椅子上,闭眼,双手掌心向上分放在大腿上,按照先吸4秒、停6秒、呼6秒,再停2秒的顺序,慢慢练习;第二阶段则是双手打开、掌心向下、大拇指放在腋窝下,也是依第一阶段呼吸吐气法进行;第三阶段为双手掌心向下、大拇指压在后肩部,再依第一阶段呼吸法进行;第四阶段则是双手握拳,放在前胸,吸气时双手向上升,吐气时双手用力放下。如此重复数次。

2.学会冥想

所谓的冥想,简单地说就是停止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而达到“忘我之境”的一种心灵自律行为。这不是要消失意识,而是在意识十分清醒的状态下,让潜在意识的活动更加敏锐与活跃。

冥想是一种身体的放松和敏锐的警觉性相结合的状态。每日练习的好处远不止你花在集中注意力的那几分钟。桑托雷利是建在乌斯特的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减压诊所的所长,她也是《自愈》的作者,她说:

“冥想是一种工具,通过练习,你会以新的方式认识到关于你和他人之间联系的可能性。”

在冥想中,你也可以培养用心的艺术或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可以改善你所做的几乎一切事情的质量。桑托雷利说:“大多数时间我们处于现在或未来,但是快乐与亲近发生在现在。”

冥想既可以带来健康,也可以带给我们精神回报。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在20世纪,西方的医学家才发现了它在生理上带来的众多好处。冥想通过以下方面来抵消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达到彭生定义的“放松反应”,生理作用可以抵制身体压力反应(也称为斗争或斗争反应)。随着不断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导致血液中的压力荷尔蒙降低,提高免疫力,比小睡片刻的休息作用还大:冥想导致耗氧量的下降要多于睡眠的时候(耗氧是衡量你身体工作量的指标)。

另外,在面对压力时我们要学会从内部调整自己,使自己得以摆脱压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个老和尚,养了一条狗。这条狗的名字很怪,不是通常的那些名字,这位大师给它起名叫放下。每日黄昏,他都要亲自去喂它。落日下,只见诵了一天经的老和尚端着饭食,来到院子里,一声声地喊着爱犬的名字:放下,放下。

有一次,这个情景被一个小女孩看到,她疑惑地跑去问:“大师,你为什么给它取名叫放下呢?这个名字好怪哦。”

大师笑着说:“小姑娘,你以为我真的在叫它吗?我是在告诉我自己,要放下。”

所以,当压力来临时,我们不妨也学会放下。

美国有一位企业的董事长就发现自己经常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行为都变得异常了,于是,他就为自己找了一件事做:钉纽扣。他一感到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就会停下工作,在一块布上钉一颗纽扣。后来纽扣钉得越来越多,好几块布上都钉满了各种各样的纽扣。再后来他把这一爱好进行了扩展,很多时候,员工都会看到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削铅笔,或者帮其他员工削铅笔,再后来发展到帮员工煮咖啡、倒垃圾……看上去简直就像个小勤杂工一样。但他并没有放下自己那些重要的工作,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放松自己、让自己休息的简单劳动上,而不是那些永远都没完没了的、其实并不重要的工作上面。

一年后,他的精神状态恢复了正常,但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地工作了,而是把工作分成三种:必须自己做的、可以交给别人做的、可以完全放下的。后来,工作对他来说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他也不用靠钉纽扣、削铅笔来解放自己了,如今他可以去打高尔夫球,可以去游泳……他发现了新的工作方式,也对自己更佳的自信了。

面对压力,不要一味的向它们低头,而应该积极地去释放它们,缓解他们。才能使你活出轻松,活出自信。

‘在现代社会,信任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人们总是习惯性的不去信任别人,不可否认,一些人曾经受到过盲目信任别人所带来的伤害,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从此就会以一种抵触的态度去面对别人。还有一些人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不善于去信任别人。更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狭隘与猜疑心理,导致我们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若是人人都这样,那将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仅有的那么一点信任也变得荡然无存,每个人都将生活在怀疑与被怀疑之中,相信,这样的后果是每一个正常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要使我们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去敞开心扉,以一种宽容、友善、信任的姿态去面对别人,去笑对世界,以全副身心的爱去面对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

那时,你会发现,你信任了别人,别人也会对你报之以信任。每个人都这样,那将会使整个世界都会开满信任之花,使你我所共同生活的大环境更加的和谐与美好。

猜疑心暗中作乱

猜疑心使你与信任无缘

造成我们不信任别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猜疑心理,若我们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话,那么信任别人根本就无从谈起。

我国古代有一个寓言,说的是“疑人偷斧”的故事:一个人丢失了斧头,便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他从这个设想目标出发,再去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完全是一幅偷过斧子的样子,于是更加对他产生了怀疑,而这种猜疑心的不断重复的结果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于是断定贼非邻居之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后,他却在别的地方找到了斧头,然后再去看那个邻居的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是偷斧者,并重新对他有了信任。

这个人从一开始就自己给自己先下了一个结论,然后自己走进了’猜疑的死胡同,把别人看的毫不可信。由此看来,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恐怕就是上面这个例子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疑人偷斧”这一寓言正是讽刺了那种整天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被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会带来对别人的无故不信任,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严重时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疑心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大妨害,有时候,哪怕是一点点的猜疑,也可能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信任。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成功的商人,他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当这对兄弟逐渐长大后,就留在父亲经营的店里帮忙,直到父亲过世,兄弟俩接手共同经营这家商店。

此后兄弟俩的共同经商生活平静而和睦,兄弟俩的关系非常好,而且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时常为周围的人们所赞扬。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兄弟之间的关系开始急转直下。

那天,哥哥在外出之前将一块金币放进了收银机,然后外出办事,然而等他回到店里的时候,却发现他外出之前放进收银机里的那个金币不见了。

于是他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我没有看到。”

但是哥哥却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并且咄咄逼人地问个不休。

哥哥冲动地说:“钱是不会自己长了腿跑掉的,我认为你一定看见了那一块金币。”哥哥的语气中明显的带有强烈的怀疑气味,弟弟的怨恨感也油然而生,导致了手足关系开始出现恶化,并且互不信任。

再往后,手足之情就出现了严重的裂缝。开始双方彼此间爱理不理,后来就决定分家,不在一起生活了,并在商店中问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居而立。

20年过去了,双方的互不信任有增无减,毫无改善,兄弟俩居然到了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直到有一天,兄弟俩的店外突然开来了一辆挂有外地牌照的汽车,司机下车后,径直走进了哥哥的店里。

他走进店里问道:“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一辈子都会在这个店里服务。

这位客人忏悔地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有一天流浪到您们这个镇上,当时肚子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于是我就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并且将收银机里面的一个金币拿走。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这件事情却一直让我无法释怀。这一块钱虽然是个小数目,但却使我一直备受良心的谴责,所以,现在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与宽恕。”

当说完此次行程的来意后,这位访客很吃惊的发现店主已经泪流满面,并哽咽着请求他:“你是否也能到隔壁商店将这个故事再说一次呢?”当这个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竟然在商店门口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互不信任也因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前猜疑的萌生,长达20年的互相不信任,竟是源。

于区区一块金币的丢失。

过度的猜疑心,不仅会使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出现隔阂,有时,还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三国时期,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

由于曹吕两家是世交,所以吕伯奢一见到曹操到来,就急忙去磨刀准备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杀死了吕伯奢全家。

这是由猜疑心理所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已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会经常性的神经过敏,从而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虑,不仅会极大的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猜疑心理比较重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外界的所有人和所有事物,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疑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造成一个人对别人进行习惯性猜疑的原因,主要是由个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决定的。

有些人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但自尊心过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认为是真的,从而陷入猜疑的怪圈而无法自拔,而愈加的不信任别人。

还有些人由于以往比较轻信别人,并视之为知己,告诉对方许多个人的秘密。但却遭到了对方的欺骗,并为之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失败,甚至还因此产生很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怀疑再三。

总之,在一些内外因素相结合发生作用下,使人产生了猜疑心理,进而使人不会再去轻易的信任别人。

摈弃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失去信任。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那么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因此需要加以改变。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看到别人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过于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还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危害。为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因此,消除猜疑之心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之—一。

要消除猜疑心,必须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下面我们提供一些消除猜疑心的建议:

树立坦荡无私的心态。人们常说“做贼心虚”,就是说自己内心不坦荡就会心怀鬼胎而猜疑他人。只有“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这样对他人及周围的事情才会看得比较自然客观。

要抛弃成见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为此要学会客观而辩证地看待他人看待自己,运用事实来消除成见和驱除自我暗示。

要同别人交心通气,开诚布公,同时要宽以待人。信任他人,才会消除隔阂、疑惑,增进友情和彼此间的信赖感。

产生了猜疑心,你可以有所警惕,但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猜疑有道理时,你因为做好了准备而免受其害。而当这种猜疑毫无道理时,就可以避免误会好人,可以避免毁坏了对人的信任。

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当发现自己生疑时,不要朝着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冷静思索的。

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只看到缺点而灰心丧气,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和自爱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会给他人一个良好印象。这样就会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增强对自我的调节能力。一个人在人生旅程中,难免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不必放在心上,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议论,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做,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产生的怀疑也会烟消云散。

加强交流,解除疑惑。有些猜疑来源于相互的误解,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两人坐下来交流。通过谈心,不仅可以使各自的想法为对方了解,消除误会,而且还能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

总之,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理性思考,才能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才能把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并注意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强对别人的信任度,排除不良心理。

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这样,我们才能找回我们丢失已久的对别人的信任感。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小人心态偷走了你的信任

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限制与自身心态的影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我们都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然后开始想当然的不信任别人。我国的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讲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是人们之间互相信任关系的又一大障碍。

用心理学的术语说,这叫做投射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别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认为自己具有的某些不善于信任别人的消极特点别人也具有,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去信任别人的错误倾向。

一般说来,投射作用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第一,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人们总是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认为同一个群体的人总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在认识和评价与自己同属一个群体的人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来判断,而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另外,人们总是喜欢评价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人,总是习惯于与这些人进行比较,但是,人们又不希望在比较中自己总是落败,处于不利之地,而投射作用在此正好起了一个保护作用,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和别人就都一样了,没有什么区别,自己不错,别人也差不多。

第二,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从而想当然的不去信任别人。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自己因为临阵逃脱而觉得难堪,心理上很不舒服,突然发现别人比自己逃得更远,便大肆嘲笑,以减轻自己心里的不安。这时候,投射作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做可以保证个人心灵的安宁,但往往影响自己对人和事的正确判断。在这种时候,人们更喜欢把自己所具有的那些不好的特征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或者比自己强得多的人身上,这样一来,心里的不安就会大减,因为名人尚且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些特征呢,何况我一个无名小卒?

人都是有七情六欲,人总是有一些共同的需要,而同处于一个社会,具有相同的身份地位、生活经历的人则具有更多的共性,因此,投射作用在很多时候都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不要忘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不考虑个体差异,胡乱地投射一番,就会出现错误,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的局面。

去除小人心态

为了构筑互信共赢的人际关系,我们要勇于打破那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偏见,以宽容之心待人。

朱德曾作诗:“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情怀,才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虚怀若谷、雍容大度的谦谦君子之风。在为人处世中尽可能地去信任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对人不求全责备,不斤斤计较,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不计前嫌,不报私怨,这些都是我们待人接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兼容万事万物,同各种人搞好关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情,增加了解,加深友情,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即使碰到不顺心、难如意的事也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这必然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宽容待人、豁达处世。

常言道:化干戈为玉帛者是机智坦荡之人,化仇恨为友情者是胸怀博大之人。忍受一时的怨恨,能使人终身受益。“胯下之辱”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

西汉大将韩信年轻时曾受到一个屠夫的羞辱,那个屠夫骄狂地对韩信说:“你敢不敢在我身上扎两刀?如果不敢,那么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听罢,非常生气,心想自己一身武艺还怕你一个小无赖不成?正待发作,但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跟一个屠夫一般见识呢?于是一咬牙。从屠夫胯下爬了过去。后来,韩信当了大将军,他不但没有因为“胯下之辱”而杀那个屠夫,反而给了他一些钱,委派他担任一个职务,使其深受感动,赢得了他的彻底信任与追随。那个屠夫后来成了护卫韩信的忠诚卫士。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家庭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有的伤了自己的面子,有的让自己下不了台,有的当众给自己难堪,有的对自己抱有成见,等等。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宽宏大度促使他人反躬自省。如果“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反而会把事态扩大,甚至激化矛盾,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度能容天下事”,我们应该以这种胸怀,妥善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建立互助互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享受到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乐趣。

凡事要想开一些,不要连一粒沙子都容不下。要打破自身主观偏见的影响,要胸怀宽广,能容人,能容事,能容批评,能容误解。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而这些矛盾和纠葛有大部分都是无意中引发的,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只要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互相谦让,互相谅解,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即使有人故意“冒犯”了自己,也应以团结为重,冷静对待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更好的信任别人,也只有在信任别人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行动,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快乐。

狭隘的人格

狭隘与偏见偷走了你的信任

狭隘的人在得势时,总是对别人呼来唤去,颐指气使,不懂得怎样去信任别人;他们在失意时又难免会过分的轻视自己,自怨自艾,同样也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人生而平等,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没有权力借后天的成就而对别人颐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怜自贱。当我们达到一定人生高度的时候,要懂得去尊重别人,当我们处于生活低谷的时候,要知道重视自己。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摒弃对他人的狭隘与偏见,平等地待人,懂得去欣赏别人,信任别人。

玫琳·凯是著名的管理专家,她以前曾经做过化妆品推销员。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整天的销售培训课程,由于销售经理鼓动人心的演讲,使她非常渴望能和销售经理握握手。玫琳排了整整3个小时的队以后,好不容易才轮到和那位经理见面。然而让她极为遗憾的是,那位销售经理根本就没有拿正眼去看她,只是从她的肩膀上方望过去,看看队伍还有多长,甚至根本没有察觉他正在和她握手。玫琳等了3个小时,却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她不仅不再去盲目的信任、佩服那个经理,而且还觉得面子受到了伤害、人格受到了侮辱。刺激之下,玫琳立志也要做一个经理,“如果有一天人们排队来和我握手,我将给每一个来到我面前的人全然的注意,不管我当时有多么疲劳?”

后来,玫琳·凯的愿望真的变成了现实。她建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公司,并逐渐发展壮大为一家具有很大规模的企业。

于是,就开始有很多慕名者前来找她握手,她确实履行了她以前曾发过的誓言。她说:“我有很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与各种人士作长达数小时的握手,一旦感觉疲劳了,我总是想起自己从前排队和那位经理握手的情形,一想起他不正眼瞧我给我带来的伤害,我立即打起精神,直视握手者的眼睛,尽可能地给他们以信任感,尽可能地说些比较亲近的话……”

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这不仅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其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之间的彼此互信。

有一天晚上,闲着无事的艾森豪威尔独自一人在军营外散步。他看见一个士兵正在营帐背后黯然神伤,情绪非常低落,于是便走了过去,“嗨,看来我们是同病相怜啊,我的心情也特别不好,我们可以一起走走吗?”士兵看到艾森豪威尔的突然出现,原本很紧张,可万没想到这位尊敬的将军竞在他最需要朋友倾诉的时候会来邀他散步。他自然感到万分荣幸,他们的谈话也很放松。用这位士兵的话说:“那天晚上他不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我也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小兵,我们互相信任对方而敞开心扉,我们是无所不谈的朋友。”正是那次谈话,使这个一向都很悲观的士兵乐观了起来,使一个总是关闭心灵的人打开了心窗而变得试着去信任别人,那位士兵也在以后的战斗中显示了出奇的英勇。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作为英国皇权至高无上的拥有者,一向就很傲慢,不懂得去尊重别人,信任别人。

有一次,她在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发生激烈争辩的时候,也流露出了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伤害了亲王作为男性的尊严。为了表示不满,亲王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并把门紧紧地关了起来。几分钟之后,有人来敲门了。

“谁?”亲王气呼呼道。

“我,快给英国女王开门。”维多利亚依旧傲慢地回答。

阿尔伯特一听,心里更是上火,更别说开门了。隔了许久,敲门声再次响起,但这次温柔了许多,还听到一个声音轻轻地说道:“阿尔伯特,是我,维多利亚,你的妻子。”房门打开了,怨气全消的阿尔伯特站在门口,两个人终于重修旧好,恢复了往日互相信任的关系。

维多利亚女王把宫廷里的那一套架势拿到两个人的世界来摆阔显然是不对的。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原本就很敏感,任何一点点异常的举动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抵触心理,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们也总是对人抱以一种戒备心理,而不善于去信任别人。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在矮个子面前别说短话,处于高位的人要照顾处于低位的人的情绪,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同时,处于卑微地位的人们更应树立起自尊自强的信念,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话,又怎么能让别人看起你、信任你呢?

富兰克林说他做外交官成功的秘诀是:

“尊重任何交往对象。我不会说任何人的缺点……我只说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的优点。”

只有像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抛弃掉我们人性中的狭隘与偏见,以公平广博的胸怀去对待每一个人,去信任每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敞开胸怀,天宽地阔

狭隘的人格,对己对人都会带来伤害,它会使人对外不善于信任别人,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虽说有些夸张,却道出了人的心境、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因心胸狭隘而神情沮丧、郁郁寡欢的人,其衰老成度往往大于其实际年龄,而那些心胸宽广、笑口常开、精神愉快的人却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有关专家曾针对这一现象,对不同性格人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了令人震惊的发现:那些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的人,其基础代谢率较高,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较快,内分泌系统平衡协调,各项生命指标,如血压、脉搏等相对稳定;而心胸狭隘、偏见的人,其结论正好相反。

这些生理现象实质上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胸狭隘、偏见的人,好静不好动,饮食少而无规律,经常失眠,神经衰弱,爱发脾气、生闷气、由于不信任别人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等。如果上述性格与生活习惯交互作用,会互相加剧,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导致内分泌紊乱,组织器官因养分不足而过早衰老。而那些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的人则由于喜爱运动,心胸开阔,乐观向上,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性格特点会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稳定,他们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使机体充满活力。

为了彻底摆脱狭隘的人格及由此而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及不断恶化的人际关系,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狭隘心理产生的前因后果。

有的人遇到一点点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有的学生听到老师或家长一两句批评的话就接受不了,甚至痛哭流涕;有的人对学习、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失误就认为是莫大的失败、挫折,长时间焦躁不安:有的人交际面窄,追求于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

性格上的因素导致了以上形形色色的狭隘表现。

狭隘的产生同家庭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事的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对子女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些子女狭隘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此外,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教育方法往往易形成子女狭隘、偏激、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等品质,自然受点委屈便耿耿于怀,对“异己”分子不肯容纳与接受,自然不会去信任别人。

狭隘的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而且知识面也往往非常狭窄。

认识水平也会导致人的狭隘。狭隘的人,其心胸、气量、见识等都局限在一个狭小范围内,不宽广、不宏大。多与人接触,才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才能去更好的了解别人,去信任别人。从而积累经验,他们会从中明白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善于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定是一个狭隘的人。

很多人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狭隘。

美国加州有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非常可爱美丽,但是它却有一个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非常着急,急忙带它去看兽医,担心它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

检查结果出来了,却没有发现任何毛病,鹦鹉完全健康。原来,问题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抽烟,所以经常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把主人的声音模仿得以假乱真罢了。那女主人若有所悟,立即戒了烟。

这个故事,能给人以启发。人的通病,总是狭隘的觉得别人不对,自己总是对的。殊不知大家来自不同的生活层面,所见所想的角度和程度不一样,加上个性、知识的差异,便形成观念的分歧。特别是以“自我为中心”,故此社会上常有不愉快、不和谐的事,乃至极大的争端发生。

因此,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才能去将它克服掉。以下是克服狭隘的几种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一个积极的生活目标

人活在世,如何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要充分地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当一个人把眼光放在大事上,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积极的生活目标,他就不会怎么计较一时的得失,眼光就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2.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与人相处应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交往的增多,可加深彼此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开阔心胸,从而去信任别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愿结交意见相悖或强于自己的人,那你永远只能在你的小圈子中徘徊,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3.积极应对挫折

人生在世,困难挫折在所难免,痛哭流涕时有发生。一味的焦虑、忧愁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对身心健康有害。我们要学会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应对挫折:遇到挫折,冷静分析原因,想想应该如何解决,选择最好的方法,然后制订计划贯彻执行。如此,你就会在行动中感到自己的进步,何来时间伤心悲叹?

4.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拓宽兴趣范围,多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使自己时刻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

5.开阔视野,拓宽心胸

在闲暇时,不妨走出校园、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它的博大、美丽,大自然会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培养豪迈气概,有利于走出狭隘的内心世界。

最终当你不再狭隘的时候,你将会发现你周围的大多数人也都因为你的积极变化也“变”得心胸宽广起来,你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可爱可信。当你试着去信任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对你报之以信任,那时,你的整个生活处境都将为之而大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