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老板演讲录
1691600000026

第26章 国际化(5)

下游企业也是一样。到大客户当中去,他们是否给你提供最好的位置,完全取决于你的产品是否能比他现在销售的产品赚得更多。我到欧洲去,我到一个一个的连锁店去拜访他们,我们说海尔的产品怎么怎么好,人家只是一句话,我这个商场一共就四五个品牌,你可以进来,进来之后,你能超过哪个产品你就进,超不过你就别进;我现在卖得最差的产品是什么,他给我的毛利是多少,你能超过他,我就叫他走掉。所以全球化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竞争力。

同样,对用户也是一样。你的产品可不可以变现,取决于用户能不能掏钱。用户能否掏钱则取决于你的产品能否比其他产品为他带来更多的实惠。第一个就是性价比,人家会比较:你这个价格对我来说合不合适?第二个就看你的产品能不能给我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也就是更大的差异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换来利润。所以,在家电方面,全球一般就是四五个大的国际品牌,要和他们竞争,就需要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道坎是:获得利润后,要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有双赢能力才能获取利润,也才有了真正在市场上发展的后劲。

但双赢能力取决于你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快地创造需求。但这一切又取决于人的竞争力,而且是遍布全球的人的竞争力,因此就有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怎么样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

海尔能够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外部的机遇与其它企业相比都是差不多的,很多企业原来比我们好得多,现在都销声匿迹了,我们能够发展到今天,取决于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员工的努力,另外很大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被大家认同了,我们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创新。

但是我们原来的企业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而且面对的是中国的员工,大家有共同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东西都被我们吸收了,比如“三纲”,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文化的基础。三纲第一条就是“明明德”,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单位都不存在的一个氛围:就是透明的人际关系,所有人的上升、提拔都靠竞争,所有东西都是公开透明的。其实中国人希望有这么一个环境,而现在其实很多企业做不好,就是因为有小帮派。但开拓国际市场所有的都是靠竞争,所有都是公开竞争,人们很心情舒畅地工作。第二个是“亲民”,每个人都要有创新。第三个是“止于至善”,目标无止境。我们是以这三条制定海尔不同的发展战略,制定海尔的精神,也保证了海尔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得到员工的认同。

4 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打造海尔全球第一竞争力

但是到国际上去又有不同。到国外去,文化的差异很大。比方到欧美,就是一种休闲文化,休闲是不可侵犯的。我们一开始到美国去,李肇星部长给我们很大的支持,亲自到我们在美国南卡州建的工厂开工仪式上给我们打气,到今天为止,我们的美国空调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很快,短短几年从一亿美元达到五亿美元。但是再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这种融合非常困难。我们到日本去,日本人对你很恭敬,但是日本人没法接受我们海尔的文化,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因为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与海尔的“彻底的成果主义”的文化有冲突。当然在东欧、中东有些文化差异也是给我们带来很多新课题。

所以,我们现在制定了新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其目的就是适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发展。

企业精神就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这和原来的企业精神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强调以中国为据点,向全世界辐射,新的企业精神就是强调全球化,美誉全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的前提就是要创造优质的资源以换取美誉的资源。德鲁克有句话叫做“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两个工厂用的材料一样,但是干出来的产品价格就不一样,也就是很多世界名牌到中国来代工,我们交给他的产品是10美元,但是他可以卖到100美金,那个差价就是他创造的资源。确切的说就是创造一个世界名牌,这个世界名牌要靠创新来创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另外我们新的工作作风是“人单合一、速决速胜”。原来主要是强调速度,在市场机遇多、市场空间大的形势下,速度是第一位的。更快地抓住市场机遇,虽然准备还不足,但市场供不应求,也会赢。开发的产品虽然有失败,但有一个成功也会赢,因为利润空间大。

但今天不但要有速度,还要有速度与精准的统一,因为环境变了。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速度与精准统一的问题。“单”是市场第一竞争力,人与之合一就要服从这个要求,在事先确定的、而不是上级下达的市场空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商机,产生快于对手的竞争力。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拓展两张皮的问题。管理历程的各阶段,中国企业未经历过。可以压缩其历程,但不能跨越。人单合一就是在以外部市场目标为中心强化内部的管理。

人单合一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接受。因为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个创新的发展模式被许多国际上的商学院和管理界人士看好,但均认为实施很难。

综上所述,对我们来讲还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过去的21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了!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虽然艰巨但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必须要走的道路!我自己感觉现在越做越难做。到海外去,刚出去的时候觉得挺好,出去之后就觉得很难了,现在想退也退不回来,也没有退路。所以有一点像禅宗所说的那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这就是禅宗的境界。我现在就是处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让我们尽快能够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谢谢!

▲侯为贵: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20年高峰论坛演讲

侯为贵: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5年前,任职于航天691厂;

1985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

1993年改组组建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1997年创立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

2004年1月当选为中兴通讯董事长。

【演讲背景】2007年11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20年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我们作为制造业,这20年来,我们公司已经有23年了,伴随着中国移动市场和电信市场的发展,我们从很小的企业,现在变成做到几百亿这样规模的国际化公司,我觉得刚才王总谈到移动通信对广大用户生活的改变。我想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在国内运营商培育下走向国际,这也是非常巨大的变化。过去中国通信设备有七国八字,基本上是外国制造商垄断的,现在根本改变了,主要是中国制造商和中国运营商提供了设备的支撑和业务的支撑,我们确实在这十多年期间也走向了国际。不仅为中国通信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在全球,比如说印度,印度仅次于中国人口达到11个亿,中国加上印度的人口是全球的40%。印度经济情况比中国更落后一些,人均GDP大约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他们怎么能够发展通信呢?老百姓怎么用得起电话呢?我们刚到印度的时候,90年代末只有300多万用户,今年大概超过1.5个亿,中国已经超过5个亿了,发展的速度是年年翻番。我们在印度,去年做了6亿美金,今年超过7亿美金,很多老百姓穷人都可以用上我们提供的电话,我们主要是为运营商提供通信设施。应该说,在印度这样一个案例可以说明我们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形象,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确实起到一定作用。过去大家知道外国对中国认为是低端的产品,我们现在也有高科技的产品,也有日常用品、服装类的产品,各种各样的产品都可以提供给国际的市场,对中国形象的改变,我认为有很重要的改变。我相信我们在这个路上还刚开始,走了16年,规模还不是很大,和全球的巨头相比,像和诺基亚这些公司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很有信心,在未来我们做得更强。谢谢大家。

▲傅成玉:中国企业要学会走出去

傅成玉: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出生于1952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

1994年—1995年,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

1995年—1999年,任菲利普斯公司国际石油(亚洲)公司副总裁兼西江油田总经理;

1999年9月—2002年8月,任中海油执行董事;

2000年12月—2002年8月,任中海油总裁;

现任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演讲背景】2005年9月28—29日,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我很高兴,受环球企业家杂志的邀请,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加探讨关于跨国界这个主题。跨越边界,在中国应该是指走出去。目前在中国,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因为我们国家,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的历史很短,所以也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也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再加上我们也是刚刚在摸索走出去的问题。因此走出去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当中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中国企业近几年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的学习,也不断的前进。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走出去的应该说是一个小高潮的话,应该是2005年。我们在前两年曾经看到TCL收购汤姆森,我们也看到其他的一些企业往外走。

2005年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收购IBM的PC业务,然后有海尔收购泰美。也有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应该说,在一个短的时间内,大批的中国企业走上国际市场。在国际上,造成了一个不小的震动。自今年6月22日,中海油宣布,以185亿美元收购尤尼科,到8月2日,我们宣布撤出,应该说,在全世界,在我们国内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我们一个简简单单的市场商业行为,为什么可以在世界上造成不小的轰动?如果发生在西方发达的国家,西方企业里面,185亿美金不算小,但是不会有什么振动,他之所以造成全世界的轰动效应?是因为发生在中国,是因为发生在中国的企业里面。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当中,不仅仅我们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的企业得到了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更反应了在过去20多年当中,中国人在想办法改变自己,在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从来没有认真思考怎么改变自己。他们一直想得是中国人、世界随着他们走,所以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反差。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突然出现了过去是我们到外面投资想办厂,但是突然出现了成批的公司,去收购西方的公司。这不是偶然的,这是我们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三次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整个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当中实际,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就是因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机遇,把中国快速的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当中。20世纪下半叶,由于以IT高新技术为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第三次调整。我们都看到了第三次浪潮,在这次调整当中,中国人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所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人进行了认真思考,并且进行了实践。很多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并没有认真的来思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要做出哪些改变?所以当中国快速融入这个经济大潮并且很快使自己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时候,造成了全世界的一个惊讶,一种恐惧。我们之所以能够抓住这次机遇,那就是因为邓小平他选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个就是选择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过去我们在国内包括我们专家、学者,我们的教授,大家都认为有中国特色这几个字,好象是画蛇添足。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以私有经济为基础,但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状。他不是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而是以国有经济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简单的照搬西方的理念、西方的理论,我们不仅搞不成,我们还会把中国搞解体,像苏联一样。

那么我们把西方的理论、理念拿过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造,这个改造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在国内走过来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就是我们一直在不满的状态当中往前走,你想我们20多年前改革的时候,我们每一天都在发牢骚,但是我们很多牢骚是利用西方的理论套自己,我们感到不对,感觉不满足,但是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前进,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西方的理论和它的做法来做,咱们没有今天。那也就是从我们自身的实践当中体会到,今天我们搞出四不像,又不像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又不像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我们才有机会,能有机会赶上,并且有机会超过。如果我们按照他们,我相信我们只能拼大劲,缩近距离,但是你永远在后面跟着。但是从现在企业的自身发展来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第二个做了重要决策,就是使中国加入WTO,使我们加快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这两个选择,最本身的特征,就是改造我们自己,私营世界市场的游戏规则,所以这20多年,我们不断的改造自己,使我们今天有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机会,也提高了我们整体的竞争能力。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充分的被西方认识到,我们在改造我们自己的过程当中,最明显的就是近10年来,有大批的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包括在香港、纽约,还有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