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老板演讲录
1691600000006

第6章 创业(5)

我觉得中国的创业,现在环境、价值链、资本,包括唐越创业成功之后,又引入了3亿美金的创投,包括蒋总我们也在探讨成立中国风险投资资金,支持新一代的创业者。所以外在的环境都有,关键是青春创业的时候,青春不在你的年纪,而在于你的心灵,有没有这样的激情。当有人拿商业计划找我看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好的方案不够,确实还要有信心,我觉得能干,我觉得就行,非得弄这个事,那种势头就比较好。

从这个角度讲,我对社会还有一个评价,开会前我问高燃,我认为中国,无论过去怎么样划分,中国目前只有两种人,一个叫以80年代为限,80年代之前的人都是农民阶级,出生在城市也是农村阶级,因为出生之后就有粮票、布票,农村天气好不好,收成有没有,决定了他的成长,包括他的身材,他的智力,他的生活氛围,80年代以后,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阶级,没有粮票的,天气的好坏对他影响不大了,这一代深应该出中国下一轮创业的人了。我想85年之后的人,中国的市场经济产生的结果,对他成长的经历中非常重要的。所以90年代的人,是中国真正有希望实现新一群巨大的创新之星的人,谢谢。

▲张朝阳:中国互联网公元第8年

张朝阳: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64年出生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198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

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任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

1995年底回国任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

1996年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NASDAQ:SOHU);

1998年10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1999年7月被《亚洲周刊》选为封面人物;

2001年5月7日,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二十五位企业新星之一;

2001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明日领袖”之一;

1999年—2001被《中国青年报》连续三年评为“年度IT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2002年10月,张朝阳先生领导搜狐公司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在2002年第三财季实现全面盈利,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2003年9月,张朝阳先生被授予“中国光彩事业奖章”;

2004年8月,张朝阳先生荣获国际管理学会“年度杰出经理人奖”。

【演讲背景】 2004年4月13日“2004中国互联网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峰会以“数字化生存与中国互联网”为主题,由“创世纪、新经济、新商机”三场论坛组成。

今天看到很多老朋友,互联网在中国短短的八年时间实际经过很多代的转折,在座的从九六年、九七、九八年等不同年份加入互联网这个行业,很多代互联网人坐在一起,大家可能不太知道发生在九五年、九六年、九七年、九八年的事情,中国最早发明电子邮件还是钱华林先生等等这些人,刚才主持人胡泳正是《数字化生存》英文版书的中文译者。

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回顾和展望的时机,在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1994年是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元年。尽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军方发明互联网是为了防止地方被空袭之后通讯中断,一直到了1989年发明了超文本,应该说这是一种使大众共享互联网的方式。互联网最初的发展是掌握在搞核心计算的人的手里。

1994年有一个年轻的24岁的软件工程师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发明了一个浏览软件,这个软件叫Mosaic,并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获得了一千万美元风投成立了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网景,它曾创造了巨大的神话,不仅是实验室、大学科研人员关注,更重要的是使得商业社会发现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可以创造如此大的价值。

那么为什么把这一年叫互联网元年?因为网景导致上互联网变得非常简单。人们使用网景的浏览器,可以不懂任何技术只要点击来浏览的窗口。美国发生的事情两三年以后在中国大地全面展开,那就是1997年,中国互联网元年应该是1997年。公元前是1995、1996年。

商业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司是瀛海威,它试图模仿美国在线的模式,美国在线也是一九八几年就出现的公司,是远远在人类互联网大革命到来之前的一个公司。瀛海威把互联网当成一个独立的孤岛,只是信息服务,用拨号下载一些信息。到1996年年底,我来描述一下爱特信搜狐的产生,那时候彻底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商业概念探讨最主流的事情。

1996年、1997年、1998年这几年间有两个时代,一个是瀛海威时代,一个是搜狐时代。瀛海威是封闭的模式,爱特信成立不久苦于没钱,飞回美国找尼葛洛庞帝还有爱特华罗伯特投资,一些投资人看到有尼葛洛庞帝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技术专家和未来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家能够看中这个公司,我当时名不见经传就被他看中,这使得爱特信上了一个量级。

尼葛洛庞帝先生在1992年、1993年就投资《连线》杂志,应该说是数字化革命吹响号角的杂志,包括后来的《连线》杂志网络版也成为超越雅虎全球最大访问量的站点,而且连线杂志网络版领先发明了网络广告等等,使得互联网模式突然找到了一种在开放平台不收费情况下的创造收入的模式。对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全人类未来数字化生存图景的描述,尼葛洛庞帝先生表现了极大的前瞻性。

他当时在1992、1993、1994年《连线》专栏登载的内容形成了《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现在大量的预言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尼葛洛庞帝先生的成就在很早说服了麻省理工学院,把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和软件工程师召集起来形成了媒体实验室,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创举。

美国的互联网和中国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尼葛洛庞帝先生刚好投资了爱特信搜狐,而搜狐爱特信当时扮演了划时代的角色,他于1997年2月20号访问了中国。当时高红冰、姜奇平、胡泳这些老朋友都是中国在商业互联网的第一代人,经历了激动人心的活动就是尼葛洛庞帝访华,尽管是很简单的事情,但那是政府第一次邀请海外著名的思想家和未来学者来访问。在1995、96年这是非常破天荒的事情。当时具有很大规模的瀛海威公司承办,导致这次访问论坛变得有四百多人参加,当时IT互联网领域的学者以及从业者全部参加了。那次的论坛应该说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启蒙运动的开始,同时在商业模式上也是从封闭平台走向开放平台的转折点。当时爱特信只有四个人,瀛海威有四百人。那次会议之后的97年一年的时间,我们从四个人发展到十几个人,十几个人探索互联网模式到底是什么。

刚开始先是建一个站点,现在这么多站点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时建立一个站点的概念都是一个很突破性的。因为以前是封闭的,现在需要站点,而且这个站点不是由我们去管理它的技术,而是由当时刚刚建成的CHINANET建成的,96年底一个风雪交加的白天,搜狐爱特信把一万多块钱撺起来的服务器打了一个面的送到有保安的中国电信。我们把网络当成一个开放的人类新大陆,这个大陆上有很多内容提供商建立内容,把服务器托管。我们没有信息执照,只能是免费,开放平台从此开始了。

我们还思考到底怎么来在网上放内容,刚开始放了很多内容,包括小说月报还有精品购物指南,谈一些报纸合作,我们自己准备雇佣一些记者或者写手来写一些原创内容。后来这样的想法被我们否定了。1997年王建军加盟我们公司做兼职。北京有爱特信站点,南方可能有那样的在线,北京也有瑞得在线,我说你把这些东西整合一下不用我们自己找人写东西,成本也少。后来大家都去看那边了,不看我们这边的小说月报和精品购物。

我们兄弟公司热联线CEO当时也访问中国,同时也拜访了杨致远和雅虎,当时对中国有想法,一直没有想好到底怎么做。因为对中国的政策不太了解,当时没有下定决心。我回来之后一方面学习热联线,同时否定了热联线的方法,因为热联线有很多记者来写文章,往上面放内容,我们觉得成本无法控制。种子基金很少,无法雇佣这么多作家写东西。当时雅虎没有这么有名,也是在做分类,我们殊途同归,特别注重分类连接,11月份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搜乎”,后来改成搜狐,开启了整个门户时代。

互联网是新的大陆,所有的内容共享,到这儿来不是在你们本地阅读一些内容,这不是一个电子出版物,到了这儿为了去其它地方,这是一个门口是一个港口。

我们不去做内容,充分做链接做搜索,把别人导入到很多很多地方去,这体现了互联网的性质。正因为我们找到互联网的本质精神,由于社区的建设,包括多对多的思考,包括聊天室、电子邮件、个人主页以及后来收购的CHINAREN的做法,抓住本质的公司都活下来了,包括热联线还是一直在电子出版,最后不得不卖给另外一家公司。96、97年交替之时确实是互联网元年,尼葛洛庞帝访问是协助中国进行互联网启蒙运动的开始。

后来的故事很多记者朋友很熟悉了,包括上市融资,包括现在的一系列很多增值应用。通过尼葛洛庞帝第三次访问中国这个大好机会,把很多的老朋友、新朋友集聚在一起,我们回忆充满激动人心充满故事的中国互联网走过的第一个八年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我们将来的发展有很多指导意义。

作为搜狐来讲,我们在历史上也有失误,如果百分之百没有失误可能也不会产生竞争对手。我们有一些失误,但是我们也总结经验。今年搜狐在七月份将重塑搜狐搜索。大家记住在中国,中文搜索是从搜狐开始的,今年也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游戏叫《刀剑在线》,对于搜狐未来能否走下去而且走得非常好,而且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非常有信心。可能在座的一些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会不同意我这个观点。

在这个领域正是因为大家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才把整个产业托起步,使得每个管理层更好管理。中国的互联网已经产生很多原创技术,如果说中国公司没有高技术是不对的,有很多很多好的技术,我相信再过五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和整个IT产业不仅在用户数和规模上能够世界领先,而且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上也能够真正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