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1693800000037

第37章 送给父母一些关爱(2)

亲情之爱是一种“真情实感”,人人皆有。保持和提升亲情,是保持家庭和睦与稳定的关键。“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强调孝,原因就在这里,即实现亲情之爱。任何人,从出生到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都是在父母的抚育、爱护下成长的,幼儿园和学校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护和教育。这一点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没有例外。孔子说“三年无免于父母之怀”,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有人可以请保姆、家庭教师,但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不能割断的。

父母、子女之间的真情的爱,是一种天赋禀性,我们更应重视不只是动物式的母爱。人与动物之间有一种连续性,但人之所以为人之性,也就是人类的道德情感。这里没有丝毫的虚假与功利打算。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出于真情实感,具有超历史的永久价值。如同孟子所说,“幼而知爱其亲,长而知敬其兄”,并不需要特别的灌输与教育,是自然而然具有的,只要加以保护、培养就能够“扩充”。这就是儒家家庭伦理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家庭的温情、和谐和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放松自己,享受温馨的天伦之乐,而且能为现代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发挥更大的创造性。有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这使你的生命充满阳光,是你在经历风雨时的精神支持。

而亲情则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友情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

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拥有了爱情的纯度,体验了亲情的深度,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

亲情源于血缘,血缘凝就亲情。人世间,依赖血缘纽带,常常演绎出一个个可歌可泣亦喜亦悲的亲情故事。

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人世间至善至美的亲情。她在那牵肠挂肚的惦记中,在那圣洁无私的呵护中,在那无怨无悔的奉献中。拥有这样的亲情,会使我们的风雨人生变得风光怡人,使多舛的世界充满温馨。

亲情,与生俱有,源于血缘,但又不囿于血缘。岁月的洗礼,会体现亲情的浓淡;物欲的考验,会证明亲情的真假。

最真挚的亲情不因远离而疏远,不因久别而淡漠,离久越远,亲情弥足珍贵。

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她叫“亲情”。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自然拥有它并习以为常。有时,我们在不经意中就失落了这与生俱有的宝贵财富。拥有亲情的人生是完美的,没有亲情的人生是残缺的,而拥有亲情却不珍爱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更是可悲的人生。不要让亲情从你的心灵中走开,那样会让你的生活失去一份温暖。珍视亲情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父子之间需要和谐

一般来说,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父亲是儿子的第一偶像,但儿子的成长却几乎必须经过偶像的倒塌这个令双方都痛苦的过程。比较起来,父亲更为痛苦,因为他的权威仅仅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而自然法则最终却对他不利。他很容易受一种矛盾心理的折磨,一方面望子成龙,希望儿子比自己有出息,另一方面又怀着和社会脱节的警惕与恐慌,怕儿子因此而轻视自己。

父亲入土为安的那一刻,陈浩才清楚地意识到,父亲真的离自己远去了。于是,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双眼,愧疚和遗憾潮水般涌上心头。

陈浩的父亲是个标准的中国农民,勤劳本分,沉默务实。他一辈子与土地为伴,田间地头,春耕秋收,用双手从土地里刨出一家人的生计。在陈浩的印象里,父亲一直是起早贪黑,忙进忙出。在童年时代的陈浩眼里,父亲是伟大的,他身上所表现出的传统美德让陈浩既敬且畏。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浩开始认为父亲没有脾气,没有个性。于是,他不再害怕父亲,甚至心里有点轻视父亲。当时,陈浩家里人多地多,好像总有忙不完的农活儿。有时为了抢收抢种,父亲也派给陈浩们姐弟几个一些杂活,如剥玉米棒,刨红薯。从小就任性的陈浩极不情愿干农活,但又不得不干。为此,他把当时所有的厌烦、恼恨全都集中在父亲一个人身上。虽然当面还不敢说,但背地里总是嘟囔父亲。

长大后,陈浩虽然对父亲的了解多了起来,可是陈浩仍只是简单地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评价父亲,眼里只看到了父亲身上的所谓的缺点,一味地认为父亲老实无能。以前,在陈浩的家乡,家家户户都养牛耕地。因此,人们衡量一个男人有没有本事,就看他能不能使得一手好犁耙,否则,他会被人笑话的。而陈浩的父亲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一个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人,竟然不会用牛耕地,这难免被人议论。为此,陈浩从心里怨恨父亲,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父亲,甚至还开始责怪父亲。

至今陈浩仍清楚地记得那次呵斥父亲的情景。那天,他和朋友们一起聊天,不知因为什么他们都自豪地夸起了自己的父亲。陈浩在一旁却无言以对。正在他自感狼狈的时候,恰好父亲来喊他回家吃饭。“别管我,我不让你管!”陈浩不耐烦地对父亲呵斥起来。父亲脸一红,愤怒地朝儿子举起了手。可一会儿,父亲又默默地把手放下,并转身离开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陈浩不但没有丝毫的自责,反而生出一种胜利的窃喜。

转眼间陈浩进入高中,对父亲的态度并没有改变,还自以为有了点知识而清高,更苛刻地挑剔起父亲。小到走路说话,大到为人处世,陈浩总自觉不自觉地干涉父亲。对父亲的责备后来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有时自以为是地朝父亲大发脾气,有时又毫不顾忌地斥责父亲……就这样,在陈浩的责备声中,父亲更加沉默了。尤其是只有父子两个人的时候,父亲越来越怕和陈浩说话。

由于陈浩的一意孤行,父子间的隔膜一天天加深,陈浩对父亲的伤害也一天天加深。

天有不测风云,在陈浩升入师专后,50多岁的父亲因眼疾双目失明。其实,如果早些治疗,父亲的眼睛大概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省钱,父亲一直偷偷地瞒着自己的病情。当父亲不能下地干活时,陈浩才渐渐地意识到,原来沉默寡言的父亲一直都是家里不可缺少的顶梁柱。但是,陈浩还是没有强烈地意识到长久以来自己对父亲的伤害之深。直到有一天,陈浩从母亲口中真正了解了父亲的一片苦心。

那时,为了供应陈浩、弟弟和妹妹上学,失明后的父亲也不愿闲着,开始摸索着在家里养猪。少则三五头,多则十来头,卖的钱的确给家里添了很大一笔收入。母亲要在地里忙也很少能帮父亲。因此,配料喂食等等,一切都是父亲自己摸着一点点干的。可是,陈浩依旧不理解父亲,还因嫌父亲整天脏兮兮的样子而发火。

那天学校放假,陈浩走进家门恰巧碰上父亲从猪圈里出来。看着父亲脏兮兮的样子,没有思索,陈浩便责备道:“歇着吧,瞎忙啥哩!”父亲听出是儿子的声音,忙招呼了两声:“回来了?回来了!”然后,他便摸着一条凳子坐在一边,局促得一句话也不再说。

晚上陈浩正看电视,母亲心事重重地坐在陈浩身边,向陈浩说起了父亲,讲起了父亲的过去。最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浩浩,以后别再责怪你爸了,他多难呀,昨天你爸还对我说,‘我眼瞎了,更没本事了,就想多喂几头猪赚点钱让儿子早点毕业’。”陈浩静静地听着母亲的话,浓浓的悲哀在心中滋长,是啊,自己何时体谅过父亲,又替父亲做过什么呢?正当陈浩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伤害,想办法进行补偿时,父亲却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父亲的死,缘于一次意外。那天晚上,父亲不小心从平房上栽下来,不省人事。在县医院抢救了3天,父亲偶尔清醒时总是向儿子交代:“咱回家吧!”俭朴了一生的父亲从来都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包括治病。但最后回到家时,父亲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子欲养而亲不等”,等陈浩彻底醒悟过来时,父亲已经不再给他忏悔的机会:操劳了一生的父亲,带着未了的心愿静静地离开了儿子,离开了这个家。都说养儿为防老,可陈浩的父亲还没有享到儿子的福呢!每日里再忆起父亲,陈浩都只能以泪洗面:父亲啊,您何时能再听儿一声责备……

父亲走了,给陈浩留下了一生的自责和遗憾。

●最应珍惜是母爱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发自内心的感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用最美丽的词语歌咏过母爱。孟郊这样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博大的,她的博大足以和日月齐辉,同时母爱又是细微的,细微得犹如慈母手中那段纤纤丝线——博大与细微在母爱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

母爱深明大义、柔中有刚。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你呀呀学语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当你熬夜备考时,母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远行时,母爱是声声的呜咽;当你取得成绩时,母爱是激动的泪花;当你病卧在床时,母爱是布满血丝的双眼;当你沾染恶习时,母爱是苦口婆心的劝勉;当你如履薄冰而屡教不改时,母爱是撒在你伤口上疼在她心上的那把盐。

自从王海考上大学,就很少回过老家。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让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3室一厅的住宅。

可惜的是,母亲没有来过城市,他连婚礼都是在城里举行的。

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最后他只好跟妻子商量能不能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

妻子同意后,他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您来住一些日子吧。

母亲说:我在城里住不习惯。

王海说:您就来吧,小宝说他想奶奶。

母亲想了想,终于说,好吧。

就这样,母亲来到了城市,那是她第一次来到城市,城市让她极不舒服。

母亲来的时候,带了整整两个蛇皮口袋。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那样的蔬菜城市里到处都有卖,价格很便宜;那样的青玉米卖得更多,他们早已经吃腻了。母亲带来她所能带过来的乡下的所有,却唯独没有带来乡下的习惯。她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和他以及他的妻子说话。五十多岁的母亲知道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知道装修豪华的楼房和简陋的乡下草屋的区别,即使住在儿子家,她也不能太随便。

王海工作很忙,不可能时时陪着母亲。妻子也忙,她得去公司上班,去健身房健身,去电影院看热播的大片,去业余班学英语、学会计……于是,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她。妻子对母亲说,这是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的时候,用燃气灶,往右拧这个开关,就能打着火……

母亲的表情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这么多事,这么多规矩,她怕记不过来。

王海两口子上班走了,母亲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愣愣地坐在沙发上。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不敢接电话。后来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了燃气灶,为自己的孙子煮了一杯牛奶。那个上午她只动了燃气灶,却差点儿闯下了天大的祸。

中午,王海回家时,突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孩子在卧室里睡觉,母亲坐在沙发上择着青菜。见儿子回来,母亲说,我头有些晕。王海不答话,急忙冲进厨房,见燃气灶的开关开着,正咝咝地响。他连忙关掉燃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一扇窗子一扇窗子打开。

在王海做这一切的时候,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地问:“出什么事了吗?”王海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她知道自己肯定闯下了祸,不敢多说一句话。但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把母亲叫到厨房,再一次跟她讲解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如果不是王海中午回了趟家……母亲说我吹不灭火,就用湿毛巾把火捂灭了。

王海过来为母亲解围,说:“算了算了,没出事就好。”

母亲叹了口气说:“我不住了,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还不知道会闯下什么祸……” 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王海才想起来,母亲竟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是她仍然坚持去一公里以外的公厕。母亲留下的那些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最后只好扔掉了。

一年后,王海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妻子带着儿子与他离了婚,一个完整的家瞬间破碎。那些日子他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终于被公司解聘了。他重新变得一无所有,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浇愁。终于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在地。虽然没什么大碍,可是需要卧床养伤。医生说,你需要在床上至少躺半年的时间。

母亲再一次进了城,这次是她主动要求来的。王海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现在的可怜模样,他劝她不要来了。母亲说:“我还是去住些日子吧!”

王海不解地问:“您不是住不习惯吗?”母亲说会习惯的。来到城里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王海煮了晚饭。母亲说,你放心,煮完饭,我不会忘记关掉燃气灶的。

王海惊讶地发现,这次进城,母亲竟然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她修好了一把断了一条腿的木椅;她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恰到好处;每当有敲门声,她总是先问一声谁啊,然后再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她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甚至,母亲还帮他发过一个传真,那是他的一份求职材料。在短短几天之内,在乡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就迅速变成了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儿子,就像在乡下照顾小时候的他。

后来,王海的伤势好了一些,就和母亲聊天,无意中提到自己可以写作赚钱。母亲说昨天我去超市买菜,问楼下的老大姐,她说现在写作得用电脑。王海摇摇头说:“我只是随便提提,都扔这么多年了,还是算了吧。”母亲说:“不能算了,我明天给你去电脑城问问。我问过那位大姐,她说组装的电脑会便宜一些。我有钱呢。母亲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打开,里面包了一沓钱。母亲说是我这几年攒的,四千多块钱,给你买台电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