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温州人赚大钱16条商规
1694800000048

第48章 温州人按规矩办事,靠诚信做人——遵守生意圈最核心的规则(2)

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基,拥有良好诚信资源的市场经济,是健康的市场经济,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各方面的信任度提高,社会关系和谐。

但中国现在的确存在信用危机,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为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换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换失约为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造成的损失约为2000亿元。此外,我国的合同交易仅占整个交易量的30%,而合同的履行率又仅为50%,不良贷款率达40%,单从这些统计的数据中,便可推知。信用危机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相比而言,洋人更懂得“百年老店,信誉第一”的道理,他们在评价一个企业时,除了看它赚不赚钱,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企业所拥有的信誉如何。

著名的“柳市黑潮”和”“火烧武陵门”事件,曾使温州人的市场信誉降到了零点,但温州人壮士断臂,知耻而后勇,毅然决然与失信的昨天告别,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找回曾经丢失的信用。

桂小欢是安徽省桐城市的农民。1996年,他听说温州的皮鞋厂对用来抛光鞋面的布轮需求量很大,利润也不错,就带着自家人办起了做布轮的小作坊。

东西做出来了。桂小欢就带着布轮去温州推销。他去的第一家是温州泰马鞋厂,很顺利地做成了生意。温州人做生意的传统就是一段时间结一次账,但因为桂小欢要钱心切,经理陈海永破例马上支付给了他现金。

生意这样做了几次后,桂小欢觉得再像这样一送货去就要钱,确实不好意思了。于是第四次送货去后,他对陈经理说:你打个条给我就行了。

经过6年的努力,桂小欢的客户已有20多家了,他也早就习惯了拿欠条结账的方式,而且因为彼此信任,有的客户甚至一年才结一次账,凭证就是这些欠条。这些欠条就成了桂小欢的命根子。

可2002年10月底的一天,桂小欢的包在回家的长途车上丢了,里面装着一年来积下的20多个客户打的36张欠条,一共134000元钱。桂小欢疯了似地到处寻找也没找到。

妻子听到这消息后,如同被人点了穴似的全身不动了,像个植物人一样一两分钟都没反应。

桂小欢做锦纶的利润薄,一年下来撑死也赚不到2万元钱。丢的共13万元的欠条里是他这6年来省吃俭用的全部心血啊,说没就全没了。没有这13万块钱,意味着自己已是倾家荡产了。妻子劝他说:“算了,钱丢了,就算破财消灾,只要人在就成,以后我们再挣。”但桂小欢还是硬着头皮去温州,一家一家上门重新补开欠条。

桂小欢的第一个目标是较为正规的泰马鞋厂经理陈海永知道情况后说:“欠条丢了?多少货没结账?谁收了货就叫谁补个条吧。”桂小欢没想到“要债”居然这么轻松,心里一阵狂喜,马上就去财务室补了条,领了钱。

桂小欢趁热打铁。紧接着又一口气跑了四家大型鞋厂。这些厂子因为都有存底或电脑记录,所以不费一点周折,或给他补了欠条或付现款。一上午,桂小欢就收回了3万多块钱的损失,脸上笑开了花。可随即又愁成了苦瓜: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欠条是一些小厂开的,那些小厂的欠条是随手开的,不像大厂那样有存底,更谈不上什么电脑记录,他们会不会不认账呢?

桂小欢下午去的第一家是位女老板,女老板知道他的来意后说:“条丢了就丢了呗。只要货送来了,我们承认就是。但我记不清具体金额是多少啊?”

桂小欢想:不能跟她闹翻了,否则她一分钱不认你也没法,于是说:“老板娘,你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吧。”女老板说:“哎,你话不能这么说,我们都靠做生意赚钱,都要讲求个诚信。别以为你的欠条丢了我就赖你的账,不可能的。”后来女老板在桂小欢的提示下想起了金额,痛痛快快的将钱付给了他。

桂小欢的13万元巨款就这样神奇般地失而复得了。桂小欢逢人就说,要向温州人学习,学习他们诚信的品德。做一个好人、老实人、讲诚信的人。

温州人的致富经:在市场上,信誉就是金钱。如果你信誉好,就可以先获得他人的产品然后再付钱,在银行贷款方面,信誉也是非常重要的。

★用14年时间再赢回信誉

一个成功的人生必须以信誉为依托,珍惜自己的信誉,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成功人生的创造过程,也是学会做人的过程。把握自己的命运,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信誉,因为在商业活动中,信誉甚至比金钱更可贵。

不可否认,温州商人的学历不高,但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品格却不能说不高:尤其是在经历了80年代的那次诚信危机之后,温州人更是深刻的认识到了:人格是衡量商人素质高低的首要因素,有多大人格,办多大事情。在温州商人看来,经商亦如做人,只有拥有了好的品格和素质,才能铸就辉煌的事业。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如同人的脊梁,没有它人就永远不能站立起来。然而从商业角度来看,诚信与经商似乎完全相悖甚至势不两立。故有“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等说法。“商”与“奸”早已被世人归结到一块了。然而,义与利,诚与商难道真的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也无法汇聚吗?

面对这一问题温州商人用自己惨痛与快乐交织的创业经历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行商亦如做人,必须讲究诚信。

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人似乎一夜之间全醒了过来,在他们眼前,似乎有一个充满财富的天堂在等待他们的进入。家庭工厂、民营企业层出不穷,敲打缝凿之声在家家户户响起。沉睡多年的温州大地被越来越喧闹的声响唤醒,温州的山岭树林由平地睁开惺松睡眼,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所有人的兴致都上来了,人人都在舒展着拳脚,准备要大干一场。全民经商固然有其利。殊不知,一不小心却碰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于是美好、高尚、成功、财富飘然而出,人们欣喜若狂,趋之若有;但与此同时,丑陋、险恶、欺骗、挫败也随之而来,人们避之不及,深受其害。这一时期,为数众多的温州商人受到这种功利之风的影响,为了扩大利润而抛弃了信义,全然无视正常的游戏规则,做起了假和劣的文章。然而,游戏的规则毕竟是规则,不服从规则或者悍然挑衅这一规则必然要受到商业规律的报应。对于假劣制造者来说,往往事与愿违,大利未得,反而换来了国内市场的一片非议之声,温州商人乃至温州人一时之间成了过街老鼠,温州人在当时的形象比起如今的河南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鼎鼎大名的鞋匠余阿寿就是因为这次危机而蒙受了冤枉,他和儿子创办的家庭企业的产品可以说是温州真品皮鞋信誉的代表,在市场上的销售也很走俏。但随着温州假冒产品的渐多,连好的也被当成了坏的,外地人也一杆子打翻一船温州人。在工商部门的干预下,当时温州真品皮鞋销售情况最好的武汉商场,也不得不将温州皮鞋一股脑儿清下柜台。余氏父子无辜受累,虽经反复央求,武汉商场负责人也只同意让没有注明产地温州的皮鞋上柜,但余氏父子内心所受的伤痛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上,在当时不仅是温州真品皮鞋无辜受枉,温州其它产业也是如此。就拿温州的支柱性企业电器产品来说吧,在乐清县柳市镇,几乎家家都从事低压电器生产或销售,年轻的郑晓超顺理成章地成了十万购销大军中的一员。他虽不生产电器,认识到自己的资本就是个人的信誉,因而在跑供销时一直很注重产品质量,眼光要比一些和他一样跑供销的同行们高。但随着温商奸商论成灾,柳市低压电器行业低迷,信誉一落千丈,原本讲究产品质量的郑晓超也被客户退了货,蒙受了冤屈,进入了失业的困境。

以前财源广进,兴旺发达的温州企业,转眼门前冷落。市场全面被逐,生产岌岌可危,严峻的现实终于使温州人醒悟,痛定思痛地认识到:诚信的大旗千万不能丢,失去诚信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有了清醒的认识,必然有卧薪尝胆的发愤图强,经过一番艰苦调整和刻苦的努力,温州鞋业和低压电器行业以及其它产业在深受失落、深遭祸害之后,重举诚信大旗,再返商海,终成市场劲旅。

在这场温州人重拾诚信的复兴运动中,余阿寿父子成为了温州鞋业的一面镜子。余阿寿12岁便开始做鞋,1973年靠租赁鞋摊起家,因为人厚道诚实,人称温州从事鞋业资格最老、德望最高的元老级人物余阿寿由此得名。武林门大火烧过之后,温州鞋业臭名远扬,面对危机四伏、大厦将倾的温州鞋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委托余阿寿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毅然筹建起温州鞋业协会,联络370多家鞋商一起立下誓言,确保温州皮鞋质量,不赚一分昧心钱,重拾市场信用。余阿寿不顾年老体衰,义不容辞地担任了会长,历任四届,任期达8年之久。其间,他半天时间上班,半天时间开车到各个厂家、商场监督指导,不辞劳苦,循循善诱,帮助温州鞋商认识到“质量佳企业兴,质量差企业亡”的道理,使温州鞋业重新赢回了丢失的市场。从失信到立信,从利令智昏到义令慧明,温州人花了整整14年的时间,这一成本不算小,可也花的值。

温州人的致富经:一个公司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的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有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

★质量不过关说什么都没用

曾有一段时间,“温州”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这给了温商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要生存、发展就得狠抓质量,重建信誉。

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民营经济走过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市场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在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则约束的情形下,温州众多的小企业受短期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反面。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一些影响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假冒骗”时有发生,甚至一度大面积、区域性地出现,从而为“温州模式”蒙上一层阴影,温州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温州的产品在全国一片打假或过街老鼠无处容身,走南闯北的温州人吃尽了自己酿成的苦酒的苦头。

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痛定思痛的温州民营企业开始觉醒了。在1994年5月温州市委、市政府的“质量立市”口号的倡导下,温州经济开始走上了“第二次创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柳市,这个曾因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而“闻名”全国的温州乐清市的一个小镇,在全国性围剿假冒伪劣低压电器产品、治理整顿市场的活动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乐清市委的一位负责人所说的话:柳市已经被市场逼到了绝路。在严峻的局势面前,柳市人觉醒了,“质量立市”的口号喊出柳市人民的心声,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把打假治劣活动作为柳市再生的生命之战来打。20世纪90年代以来,柳市的大规模打假治劣活动从未间断过,从质量万里行到商品质量大检查,从联手打假到专项整顿,年一个打假治劣扶优的主题,同时逐步建立起市、镇、企业三级质量管理责任制,从而把产品质量的提高落到了实处。打假治劣扶优淘汰了一批靠假冒伪劣产品起家的企业,也造就了一批经得起市场磨练的优秀企业,正泰、德力西、天正等企业就是在打假中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