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经理人全新修订大全集
1695300000007

第7章 时间管理(6)

斯蒂芬也为一分钟经理人时间管理的深邃思想所深深震撼,确实这些是自己以前从没认真考虑过的东西,时间在以前的自己看来每一天总是不缺的,虽然这段时间以来感觉到自己肯定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现在,在一分钟经理人的帮助下开始意识到了是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犯了错误,但是自己却真的没有想到时间管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和技巧,没有想到时间一旦实行有效管理将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如此大的效应,此刻的他是心悦诚服的。

“年轻人,一定要有紧迫感。”一分钟经理人沉默了一下,又喝了一小口XO,“要对时间管理重视起来,这样你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快速成长起来。”

“快速成长起来!”一分钟经理人的话又一次使斯蒂芬产生了一种震撼,他不禁用一种疑惑和期盼的神情看着一分钟经理人,“当然这是不够的,有效的时间管理者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立即行动’。”一分钟经理又补充说道。

“年轻人,我不知道你是否记得,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形容说‘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确实如此啊!”一分钟经理又一次感慨万千地说:“才说是‘现在’,已经成了‘过去’;才说是‘今天’,一晃就成了‘昨天’。因此,把握住今天,就要抓紧现在。要做就做,与其说明年喝酒,不如立刻喝水。”

不如立即开始行动

时间包括三个部分,“过去”是已经逝去的时间;“未来”是尚未到来的时间;“现在”是现实的时间,存在的时间。应该说,“现在”这个部分的时间最宝贵、最重要。因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未来”发展的起点,把握不住“现在”,“未来”就无从谈起。谁放弃了“现在”,便会葬送“未来”。“现在”的重要性在于它最容易丧失,所以它最可贵。

抓“现在”,就要有紧迫感。抓“现在”,必须立足于抓分秒。对于时间,人们只能从“现在”中去掌握它。现实的一分钟,是比想象中的10年更长的一段时间,古今中外一切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积秒建功、积秒创业的人。

“冰块放在电冰箱里就不会化掉,而一个人的时间这块‘冰’,却是任何电冰箱也无法阻止它融化。它不停地在融化,越化越少。所有愿意使自己的生命有更大的价值的人,千万要抓住“现在”,使自己生命中的一分一秒转化为“凝固了的时间”!

只要你开始逐步进行,你就会发现,其实完成工作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你还会发现,逐步完成工作会带给你诸多好处,如晋升、加薪和其他各种良机。

另外,及早动手,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意料不到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资料,或做其他更需要你去做的工作。假如最后期限是明天,而你又非要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动手,那么,上述那些额外工作就会使你的工作速度减慢,甚至错过最后期限。

林肯曾说:“我越努力工作,就越发幸运。”他发现每天完成一定的工作,使他最终受益匪浅。

克服拖延

时间在飞逝。据美国人司徒森多收集的3 500种有关过程和现象的时间数据表明:基本粒子——中介子的寿命为0.000002秒;宇宙飞船飞往月球的途中,每飞一公里需要0.1秒;月光到达地球的时间是1.25秒。如果办事拖拖拉拉,那就不可能在事业上有任何成就。体育界有句名言:既要上场比赛,就要力争优胜。

凡事拖不得,而戒“拖”的妙方就是学会如何同正在想溜走的“现在”打交道。在每个人的生命长河里,都泛着分分秒秒光阴的波浪,它们稍纵即逝,却又“法力无边”,能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也会引你触礁覆没在险滩。时间中唯有“现在”最宝贵,抓住了“现在”,亦即抓住了时间,成功就会向你招手。而“拖”却是影响你抓住“现在”的最大障碍,就像你成功航线上的礁石。有的人经常为一种不可名状的期待所困扰,总觉得来日方长,“现在”无足轻重,只有“未来”才会有无限风光。对于这种“现在”只是“赊账”,“未来”决定一切的观念,我们应当坚决予以杜绝!记住:人生苦短,真正做起事情来,时间永远显得那么少。

所以,我们不但要研究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效能,还要研究怎样才能不浪费时间,这才是研究时间管理的目的。

工作,都是十分艰苦的劳动,需要的是勤奋,懒惰的人将一事无成。须知知识财富有个特性,不经过自己艰苦的思维活动,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中国古时候有一个懒文人,怕读书费脑筋,就把书烧成灰,包在饺子里吃下肚去,以为这样就是读书的最好方法。到应考时,他预先请人把试卷写好,如法炮制,吃进肚里。试想,他即使烧掉国家图书馆的书,都吃到肚子里,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戒懒,否则,多么好的设想、计划,就宛如细小的泉水滚落积水深潭一样,难得再奔跃向前。那么,所谓成功、攀高峰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做就做到最好,不要有头无尾

要100%认真地工作,第一次没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没做好事情的时间。返工的浪费,最冤。

上班时浪费时间最多的是时断时续的干活方式。不只是停顿下来本身费时,而且重新工作时,还需要时间调整情绪、思路和状态,才能在停顿的地方接着干下去,而有头无尾,更是明显的浪费。

树立“今天”的观念

每个人都要树立“今天”的观念。

就在今天,我要开始做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完成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掉自己的某个缺点!

就在今天,我要让自己的身心健康!

就在今天,我要让人喜欢!

就在今天,我要给别人带来幸福!

就在今天,我要成功!

就在今天,我要活得很精彩!

我只有今天!

如果每个人都能抓住今天,那他一定能抓住成功。

如果说,漫长的人生就是金链,它以分、秒、日、月、年环环相连,那么爱惜了分分秒秒,就是珍惜了人生。凡是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珍惜时间的人。

有人问爱迪生,是否同意“为科学休假十年”。他回答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过的亿万多年间,它于每分钟都工作,并且还要如此继续工作下去。”如果说商人在金钱上计较一分一厘的个人得失,那么治学者则是在时间上计较一分一秒的事业得失。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科学家,爱惜时间真是到了“发疯”的程度。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能使他们闲过一日。爱迪生在1871年圣诞节结婚那天,刚举行完结婚典礼,他突然想出了个解决当时还没试验成功的自动电机问题症结的点子,便悄声对新娘玛丽说:“亲爱的,我有点要紧的事到厂里去一趟,待会儿准时回来陪你吃饭。”新娘一听,心里不太乐意,一看他那紧张样儿,只得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他这一去,到晚上也不见影儿。直到半夜时分,有人去找,见厂里点着灯,隐隐约约有人影晃动,进去一看,看见爱迪生在那儿聚精会神地干活儿,不禁脱口喊出来:“啊呀!你这位新郎官,原来躲在这儿,害得我们找得好苦啊!”爱迪生大梦初醒,忙问:“什么时候了?”“都到12点啦!”爱迪生大吃一惊,咚咚咚往楼下奔去,一路跑,一路说:“糟糕!糟糕!我还答应陪玛丽吃晚饭哩!”对于不叫一日闲过的爱迪生来说,结婚这一天也不肯放过。爱迪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国家专利局登记过的就有1 328项科学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

“无穷岁月增中减”,过去一天,剩下的日子就少一天;长大一岁,寿命就缩短一年。但是,有的人不是不叫一日闲过,而是日日闲过,认为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明天没有完。他们到头来,只能像“明天老人”那样对镜自叹:“镜里但见鬓如银,虚度闲掷七十春,只因常立明天志,一生事业付儿孙。”

“不叫一日闲过”,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不能一味地叹岁月之虚掷,感年华之流逝,让宝贵的时间在踯躅中白白地流过。人生易老,时不我待。必须抓紧每一天,才能使生命之光闪耀异彩,才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有虚度年华。

不进则退的时间观念

工作不日进则日退。有人藐视一天的价值,以为不足道,认为稀里糊涂地过一天也无所谓。殊不知,没有一天,哪来一生!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把数学上的“正”与“负”,运用在自我检测上,可以检查出自己是否做到日有所学,日有所进。季米特洛夫讲过:“青年时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没前进。虽然日常工作很多,你们必须好好组织自己的工作,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要采取措施。”我们不妨把在一天中,工作有成绩看做“正”,没有成绩看做“负”,在每天睡下时,像季米特洛夫讲的那样,一想一问,那会大有好处。人们往往在扪心自问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是“正”号的话,更上一层楼;是“负”号的话,奋起直追。这一问,可以问出雄心,问出进步,使自己在学习上,只有日进,不会日退。

“一日工作是一日功,一日不工作十日空。”

认真完成每天的任务

我们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而且要有短期安排,这个安排,就是工作定额。工作定额是工作计划的具体步骤。假若没有定额,工作的松松垮垮,造成时间上的极大浪费,到头来,工作“计划”变成了“空话”。有了工作定额,就可以统筹安排,形成制度,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完成工作计划。

定额一经制度化,就要立即付诸实践。不能学学停停,一定要自觉培养每天完成工作定额的习惯。

每天完成工作定额的习惯,要靠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坚忍的毅力来保证。

“明天”,是勤劳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搁置到明天。而且应当养成习惯,把明天的一部分工作放在今天做完。这将是一种美好的内在动力,它对整个明天都有启示作用。着手完成每日定额也是一样,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计划在今天做的事放在明天。

“这就是全部了,年轻人,”一分钟经理人激动地说:“当然,我相信如果你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利用、发挥和尊重这些时间管理的基本法则,你会成功的,好好干吧!”

斯蒂芬为一分钟经理人的激情所激动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激您,在您过生日这一天,我没有给您带来什么丰厚的礼物,但是您却给予我生平最无价、最宝贵的礼物——够我一生受用的一堂课……”

“嗯,年轻人,不要这么说,你是我的忘年之交,从你身上我感觉到了一种朝气,不要感激我,你要感激你自己的真诚、热情、好学和上进。”

“永远不要害怕和放弃,”一分钟经理人真诚地说:“我所教给你的是我的经验,是永远不够的,你应当学会自己去不断地总结—发现和修正—再总结。这样,你才能不断地进步……”

在轻松和优雅的环境中,斯蒂芬和一分钟经理人继续着他们愉快的话题……

Party结束后,带着感激之情,斯蒂芬告别了一分钟经理。

自从那次Party之后,斯蒂芬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一股勇士的力量,他开始改变自己,彻底地改变自己,他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着各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并且将它们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他发现原来工作是这样的轻松和愉快,这种发现使他无论何时身上总保持着一种严谨而轻松的精神。这种改变使他自己感到非常满意,自然也希望把自己的想法与当初帮助自己的一分钟经理畅谈和分享。现在斯蒂芬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可以放松一下。于是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他决定在“星巴克”请一分钟经理人喝杯咖啡,一分钟经理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在咖啡厅高雅的音乐声中,一分钟经理人用一种慈祥的眼光看着眼前这位轻松自如、浑身上下透露着潇洒气派的斯蒂芬,确实很难将他与几个月前的斯蒂芬联系起来。

“这就是学会时间管理的魔力呀!”一分钟经理人心里感叹道。

“年轻人,这段时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收获吗?”一分钟经理人问道。

“嗯,非常多。”斯蒂芬很高兴地回答,他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一分钟经理分享:“也许我该和您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最大的感受就是应当重视把握工作、生活的条理性与节奏。”

“嗯,我很愿意听,请讲吧!”

斯蒂芬很自豪地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行动,养成快速的节奏,不仅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印象,而且也是健康的表现’。”

注意生活节奏

生活好比一部交响乐曲,有快慢、强弱、张弛等交替出现的旋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有的人无论干什么,都是手脚利索,效率极高;有的人则慢慢腾腾、磨磨蹭蹭,效率很差。犹如音乐中的节拍,前者一个八分音符唱半拍,后者一个四分音符唱一拍。前者比后者快一倍。由此推而广之,人们如果能把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走路等全部生活节奏都由原来的“四分音符”变为“八分音符”,那么,人们要多做多少工作呢!

现在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离开了“快”,其价值就不免七折八扣,甚至等于零。市场上,一个信息获得的迟早,可能使一些企业财运亨通或倒闭破产。科学技术上一个新发现或发明公布的先后,可能影响到首创权,或者专利的归属。

快节奏工作的第一法则是具备工作的动力。懂得如何去激发它、如何去节俭地集中地使用它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须具备它。

控制时间过剩。英国社会学家巴金生在《巴金生定律》一书中指出,如果高级科技人员时间过剩,就会使他们产生不信任感,以致去开拓那些有害的产品消耗时间来愚弄自己,或者养成干什么都慢慢腾腾的慢性子。但时间过剩并不可怕,它的产生是正常的,因为任何人对于时间的需求绝不可能是始终如一的。关键在于控制时间过剩并及时地使它向有利方面转化。

养成习惯,始终不要懈怠。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在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之前,又总具有某种回归的本能。正如鲁姆士所说:“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所以快节奏习惯在形成之前,不能有丝毫懈怠。

常敲警钟,推动工作。一些时间研究专家,指导人们常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我现在知道六个月后我会突然失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在这之前我该以怎样的速度工作;每天的生活都当做自己第二天就要死亡那样安排。著名女学者海伦·凯勒,自幼因猩红热瞎了眼睛和聋了耳朵,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向认为来日方长,不珍惜今天的光阴,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庸碌之辈敲响警钟。作者机智地设问:“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用这样的问题启发人们去思考,呼唤人们快节奏地工作,把活着的每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以便充分地显示生命的价值。

形成自己的工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