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1695700000035

第35章 人脉是树,熟人越多财路越广(2)

日本首富系山英太郎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他自己有一套“利益至上交友法”。

系山英太郎曾两度在全日本经营者研习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别和穷人交往。”

穷人有两种:一种是指“没有钱的人”,可是这种人有思想,有能力,可能是“虎落平原”,暂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人是“人穷志不短”,跟这种人交往,你应该独具慧眼,在英雄落难的时候帮他一把,他可能会成为你的知己,将来还可能会成为你的救星。另一种穷人是“不仅没有钱,也没有思想和能力”。这种人是绝对的“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如果经常跟这样的人交往,你的一切付出都不会得到回报。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远离这种人,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一分钱,一分钟。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喜欢身边围绕着没钱的人,享受他们的阿谀奉承。但是穷人只是向钱低头而已,而不是向你低头。不论你曾经给他们多少好处,当你没钱时,这些人就会忘记你曾经施与他的恩惠,两脚开溜。

人际关系本来就是施与受的关系,如果只有施,当然只有损失而不会有所收获。和人穷志短的人交往,不但对自己的成功毫无帮助,还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最终使你一事无成。因此,如果你的身边没有富人,如果你的朋友中没有富人,那么你就应该改换环境,就应该换朋友了。

身边有富人,你就要学习效仿他们,复制他们成功的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行动,才能快速成为富人,至少能够缩短你成功的时间。

要成功就一定要接近成功者。就像台湾成功大师陈安之所说,一个人要成功,有几个方法:第一个,他必须帮助成功者工作;第二个,当开始成功的时候,要跟更成功的人合作;第三个,越来越成功的时候,要找成功者为自己工作。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之前,曾利用20年的时间帮助钢铁大王卡内基工作,这期间他一分钱的报酬也不要,但在帮助卡内基的同时,他也不断地提升自己——他本人在成功学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陈安之在成功之前,也长期在美国帮助世界成功学大师安东尼工作,在帮助安东尼的同时,他也掌握了成功学的真谛,最后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节 向伯乐推销自己】

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争取发展的机遇。

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陈年皇历的今天,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制胜良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放下包袱、除掉枷锁,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来展示自我,使自己尽快地脱颖而出。

酒香也怕巷子深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善于展示自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人仅仅拥有才华是不够的,他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才华为人所知,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各个领域的界限非常清晰。对于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人们体会更加深刻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各个专业和领域的协同和沟通。沟通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法则。怎么样别人才更快地接受和认同你呢?你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以最有利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内容是最主要的。

张艺谋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已经27岁了,而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制度无情,年龄一项把张艺谋阻拦在门外,他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他失望了,但他没有绝望,他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时国内时兴“某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建议,给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还附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黄镇看到信后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逐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我们身处困境不能解脱,关在屋子里生闷气总不会有任何好处。积极寻求出路,适时地毛遂自荐,才不会使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

自我展示就像是戏剧高潮中的精彩表演一样,让人一看便被明星风彩迷住了。有的人虽然腹有诗书,胸藏大志,但是由于缺乏表现力,缺乏脱颖而出的勇气,最终才能被埋没,等到年纪老迈时才后悔,可此时已是“廉颇老矣”。像汉代的将军李广一样,虽然很有才干,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给后人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抱憾之语。

毛遂自荐,抓住时机,主动“才美外现”,就会赢来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否则,只能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最终在“怀才不遇”的慨叹声中凋谢。

擅长包装自己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别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要向别人推销自己,证明你是最好的。

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目前,在大型企业中非常热门的“企业形象策划”就是一种包装。

大多数人不懂得包装的重要意义,更不会想办法去包装自己。他们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包装自己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发挥包装自己这种优势。

由于有的人把技巧和方法没有当作工具而是当作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通过包装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人并非不想包装自我,只是不善于包装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

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面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竞争力。

学会自抬身价

你除了推销自己,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一般情况下,“自抬身价”是对人的一种批评,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夸自大,增加自己的分量,因而让人反感。但在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现代社会,“自抬身价”不妨可以成为人们借鉴的一种生存手段。因为其他人也许没有时间来评价你、掂量你,或者对你估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好自我推销,甚至有时适度抬高一下自己。

但生活中很多人不习惯“自抬身价”,甚至对此多生反感,认为那是“自吹自擂”,是虚伪不诚实的表现,不是正人君子所为的事情。

为什么有人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自抬身价”这个问题呢?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毫无疑问,这种人是传统观念的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泯灭个人而张扬集体的,展现自我往往被视为是出风头,就可能会被别人怀疑为别有用心。

很多人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不是从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的。

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虽然他们可能很有才干,但是由于不善于主动展现这种才干,因此便很难引起他人特别是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从而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而且,即使他们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因为不为人知,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承认,甚至是给他人作“嫁衣裳”。

“自抬身价”的行为随处可见。例如,有些影星提高片酬,主持人提高主持费,演讲者提高出场费,乃至于公司的同事要求老板加薪等,这些都是“自抬身价”的行为。当然,其中有些人确实名副其实,与他们所称的身价相当,但有些人则夸大其辞,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只要他们敢自抬身价,多半能够如己所愿。

能不能够立刻如其所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为自己抬高身价,你可以为自己定下一个基准,好比为商品标价一般,这有“昭示众人”的味道,以便下回“顾客”上门时,能按新的价格“成交”!

在现代职业生涯中,人也成为了一种商品,每个人的身价都不同,有的人年薪五万,有的人可能年薪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在一定条件下,商人们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商品的价格,有些顾客就是那么奇怪,商品低价时他们偏偏不买,等价格提高了,非得抢着买,并且称赞质量好,其实东西完全一样。

人也是如此,身价太低,别人看不起,把身价提高了,反而觉得你真了不起,是个大人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你可以适当自抬一下身价。

“自抬身价”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己本身确有价值,而别人评价不足。这种情形下,你更应该自抬不可,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根本没有那份才能。当然,你不一定非得把自己抬得很高,但至少要和你的才能等值。第二种情形是,你本来只有六分的才能,却抬出了八分的身价,例如你本来只是个中专毕业,却跟人家说自己大学毕业,或者你目前年薪只有一万,却对他人声称有四万,别人也会高估你的价值。

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一种行业,担任什么职务,借机适度地自抬身价,就算被人笑,也比自贬身价要好。而且只要“抬”成功你就会从中受益。你以后的身价只会上升,不会往下掉。

自抬身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肯定自己,并成为敦促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为身价抬上去了,你就应该使自己各方面都跟上去,否则你的身价就保不住了。

展示强势的身份信号

1991年冯仑(北京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等人南下海南,在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1 000万元,实际上他们只凑了500万。区区500万要做房地产生意,岂止是天方夜谭。

为了筹备资金,冯仑找到了一家信托公司,先给对方讲了一通自己的经历:冯仑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历任讲师、副处长、副所长等职务,还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等图书。如此复杂而有背景的资历,让对方不敢对他有丝毫轻视。

冯仑不失时机地跟对方说自己手头上有一单好生意,说得对方怦然心动,然后提出,一起合作的建议,我出1 300万,你出500万如何?这样好的生意,对方肯定是答应。于是,冯仑拿着这500万,到银行做现金抵押,又贷出了1 300万 ,随后就用这1 800万,买了8栋别墅,包装转手,净赚了300万元,这就是冯仑在海南淘的第一桶金。

冯仑说:做大生意必须得先有钱,你可以没钱,但是你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没钱。当大家都认为你有钱的时候,就都愿意和你合作,这样,你就真的有钱了。

摆谱是一种诉说,不管是以有声还是沉默的方式,它都在试图将自己的强势身份信息传递给别人,让别人相信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冯仑在中央机关工作多年,摆起谱来是得心应手。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这种娴熟的摆谱技巧,使得冯仑能够在商场上游刃有余,成就了日后中国房地产界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

摆谱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不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面子,而是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实际利益考虑。因为人们本能地愿意给那些尊贵的、体面的人以更大的信任和更多的机会,形成了社会地位再生产中的“马太效应”。让越富有的人得到越多,越贫穷的人,失去的却越多。也就是让越富有的人更富有,而贫穷的人更加贫穷。

广州东江海鲜饮食集团董事长黎永星,拥有40多辆名车,其中一半是古董奔驰,另一半是法拉利、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宾利和保时捷。这些名车都由一个主管专门负责维护,每辆车平均每年的养护费就要2万多元。黎永星喜欢把这些名车放在广州的东江系酒楼门前,其中最大的分店内还开设了展示大厅。在广州,东江酒楼和名车的联系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曾带着一辆1909年加拿大产的古董福特参加香港的老爷车展,时任特区财政司司长的唐英年欣然试坐。这一事件让香港的股豪门对黎永星都刮目相看。此后,他无论是与香港的饮食业同行交流,还是去香港收购当地的酒楼,都非常顺利。

欲望是摆谱的催产素。摆谱的欲望就是希望在别人眼中,自己是一个尊贵的、有身份的人,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提高,超出自己目前的身价和地位。

在人们对你做出一定的身份判断后,就会给你相应的对待,除了在态度上尊敬你、重视你之外,还会给你更多的信任,提供更多的机会或者支付更高的价格。也就是说,摆谱是一件既有虚荣,又有实利的事。

假如你的表现让人感觉是可信的有钱人,那么,导游小姐将会更耐心地为你讲解;会场服务员也会把你领到贵宾室;商业伙伴更愿意与你合作。如果你表现得像个儒雅的绅士,那么在公共事务中,人们就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让你做代表与领头人。

总之,给那些看上去“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以更多的优惠,是人类的一种很奇怪的心理表现。有些时候,这样做是出于利益考量,希望那些人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但很多时候他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可是人们还是愿意对他们另眼相待。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人都长着一双势利眼。

为此,有心人就会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倾向,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资金,做成想做的买卖,得到更多的机会。

2004年,杭州道远集团董事长裘德道自费去新加坡看航展。当时,很多欧美国家看航展的人都是坐着私人飞机或者公务机去的,一下飞机就有专人迎送,被接到贵宾厅,而裘德道是坐民航去的,只有在一边干等。当时心里那个憋气。随即,裘德道就花6 500万买下来一架全球最先进的私人公务飞机“首相一号”。一夜间,就成了万众瞩目的人物。

裘德道说:我的生意很多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别人并不清楚你的实力,我做自己的专机去和对方谈判,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