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1695700000046

第46章 人脉是箭,穿破对方的防线(2)

为什么人们会从众呢?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个体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所以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在处理事情时,就要注意人们的这种心理,遇事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操纵别人。

想说服别人,就扣上多数人的帽子

心理学上,有一种概念称为“名片效应”,它指的是,如果要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首先向交际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组织进去,使对方产生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形成一张有效的名片。

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自己根据“名片”打造出的形象,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

当然,这里的名片效应就是向被说服者扣上多数人的帽子的典型心理回馈。

里根迎合选民的手法变化多端,富有吸引力。在向一群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讲话时,他说:“每当我想到意大利人的家庭时,我总是想起温暖的厨房,以及更为温暖的爱。有这么一家住在一套稍嫌狭小的公寓房间里,但已决定迁到乡下一座大房子里去。一位朋友问这家一个12岁的儿子托尼:‘喜欢你的新居吗?’孩子回答说:‘我们喜欢,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的兄弟也有了他自己的房间。我的姐妹们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只是可怜的妈妈,她还是和爸爸住一个房间’。”这个笑话明显地拉近了他与当选民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推销了他的形象。他所使用和操纵的,就是一种名片效应,是一种强大且具亲和力的说服方式。

总之,说服的艺术在于产生共鸣,而共鸣的产生不是强硬优越的强迫性说服所能产生的,所以要将自己与要被说服者进行换位思考,给自己扣上我“相同于你”的帽子,送出你的“名片”,进而掌握和操纵他的“心理名片”,使其产生共鸣,真正做到说服于心的最佳效果。

塑造权威的表象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权威效应来影响他人,制造一些权威的表象。给自己冠上一些权威的头衔,或者象征某种权威的身份标识,都能让人刮目相看,给他人以心的震撼,让人敬仰、信服,接受你,赞同你,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屈从于你的暗示和建议。

假如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

假如你要报一个作文培训班,你是愿意上一个由专业的著名作家来授课的班,还是愿意上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中文师范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的班?相信一般情况下,你会选择著名作家。

这些都说明,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非常大。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权威的力量。

美国某大学心理系的一堂课上,—位教授向学生们隆重介绍了一位来宾——“施米特博士”,说他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施米特博士从随身携带的皮包中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说:“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种物质,它的挥发性很强,当我拨出瓶塞,它马上会挥发出来。但它完全无害,气味很小。当你们闻到气味,就请立刻举手。”

说完话,博士拿出一个秒表,并拔开瓶塞。一会功夫,只见学生们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依次举起了手。但是后来,心理学教授告诉学生们:施米特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师化装的,而那种物质只不过是蒸馏水(没有气味)。

这个实验中,人们宁可相信权威,而不相信自己的鼻子。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专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这就是权威的影响力,是权威效应的作用所致。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如果现在有一个普通的人对你说,你现在这个年纪吃一些什么补品会大有好处,你对他的介绍一定会心存质疑。但是如果这个人的头衔是国际营养学会高级研究员,你会对他的上述言论作何感想?当你知道他去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物学奖,你又会对他上面的话作何感想?在很大程度上,你会相信他的话。实际上,你相信的首先是他的头衔,其次才是他的话。

这就是权威效应的奥妙所在,你可以不是权威,但是如果你让人感觉你是权威,认为你是权威,那么他们就会由衷地相信你的话。

我们中国人都讲究谦虚、卑下、不多嘴多舌,但是假如你有什么资格、身份、资历一定要表明出来,藏在心里没人知道,人家还会小看你,不把你说的话当回事,不把你当重要人来对待。就算没有,也可以制造一些。

像华贵的衣服、好的办公地点、富丽的装饰、制服、名片等能够象征权威、象征身份地位的外部标识,同样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可,使人们对其产生信任感。就是说,一种权威的象征与真正的权威一样,能够对人们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

假如你准备自主创业,开一家公司。你在市中心租了一套办公室,装饰豪华,并把几个获奖证书或奖杯陈列其中,别人就会以为你财力雄厚,势力稳固,技术专业过关,对你的信任度就会直线上升,如果洽谈合适,很容易就能拍板成交。

假如你是新入行的推销人员,对你来说,最行之有效的快捷的投资之一,就是给自己买几件值钱的衣服。就算预算吃紧,宁可买下这两身衣服,也不去多买几身廉价服装。这有利于为你建立良好的形象,外加你对所推销产品的专业性能和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和介绍,别人一定会更选择相信你,进而购买。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古希腊有一个有名的神话故事。

一位年轻的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是个有名的雕刻家。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用它精心地雕刻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这个雕塑实在是太美了。皮格马利翁每天都用深情爱慕的眼神呆呆地凝视她,久而久之,他竟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塑,热切地希望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女。他给雕像穿上美丽的长袍,拥抱她、亲吻她,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她接受。后来皮格马利翁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就使这个雕像真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和他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意思是,热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者达到期望者的要求。

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

新学期刚开始,该校的校长就对两位老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效果显示,你们两位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从全校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热诚地凝视着他们,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老师非常高兴,感到自己受到了特别的对待和重视,感受到校长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和信任,从此,更加努力教学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和期望,学生也从老师的眼神和言谈举止中,接收到这种暗示的信息,感到自己就是与众不同的,就是天才,就是英雄,就是智商高,最主要的是感到了老师的期待。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

这两位老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老师的期待,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当我们希望别人成为我们希望的人时,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信息,告诉他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你希望他成为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当他有了天才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天才,当他有了英雄的感觉,他就会成为英雄。

作为老师和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就要尽量鼓励他们,夸奖他们,告诉他们行。在你的热切期待中,他们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总是批评他们,暗示他们“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朽木不可雕”,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会自暴自弃,不求进取,就真的会堕落下去了。

古人说“用人不疑”。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要想使你的员工发展更好,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当然,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下属都是饭桶,一无是处,并经常批评指责自己的下属,那么他的下属也可能真的变得一无是处,成为公司的负债资本。

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欣赏期待,他会按照你的意愿而变化,成为你期待中的人。

用事实说话

法国哲学家亚兰说过这样的话:“不管在任何场合,抽象的文体都是不讨好的,文章里面如果能以一些较具体的石头、金属、桌椅、动物和男女等等实际的东西来做比喻,是最恰当不过的。”

以实际的石头、金属、动物……等等东西来作为说明,比较能让人产生活生生的鲜明印象。美国的可口可乐瓶子就有一段有趣的插曲。那是在1920年左右,一个名叫丁?罗特的年轻人,看到他女朋友的圆裙时得到了灵感,创造了可口可乐的瓶子,这种瓶子至今仍广为其他汽水制造者使用。罗特对于自己所设计的瓶子非常有信心,他画了瓶子的素描到可口可乐公司去毛遂自荐。在可口可乐公司里,他向对方说:“我所设计的这个瓶子,外观非常漂亮,握住的地方也很稳,绝对不会滑落下来。”但是可口可乐公司的负责人,却以一种不屑的眼光看他。

数天之后,罗特拿着做好的实体瓶子和一个杯子,又来到可口可乐公司。出来传话的职员依然以不屑一顾的神情望着他,但罗特不慌不忙地问众人:“各位,你们知道这个瓶子和杯子的容量哪一个大吗?”大家不约而同地答道:“当然是瓶子的容量多些。”等他们说完,罗特就将杯里的水倒入瓶子里,结果杯里的水却无法全部装入瓶里,水从瓶口溢了出来。由此可以显示罗特所设计的瓶子的优点,它满足了一般厂商希望容量越少越好的要求。于是针对罗特所设计的瓶子,可口可乐公司立刻召开了董事会,讨论是否要用这种罗特瓶子来装可口可乐。结果是没过多久就订了合同,罗特所设计的瓶子一直被延用至今。

罗特能够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赚取了一笔可观的设计费,完全是以事实来影响对方的感觉所取得的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对那些错误的观点荒谬的学说,要揭露和驳斥它们,就要以真的、实的东西做武器。详细陈述必要的事实,用事实说话,虚的、假的东西就会不攻自破。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令全国驱逐外来游士,李斯也在其列。为挽回即将失去的一切,李斯决定说服秦王改变主意,于是写了一份情深辞切的《谏逐客书》。书中写道:“泰山不推辞泥土,所以能成为那么高;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能成深渊;帝王不拒绝百姓,所以能宣扬他的德化。从前穆公征求贤士,西边取得戎地的由余,东边取得宛地的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请到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而穆公任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余小国,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的变法,改了风俗,人民殷富,国家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策,拆散六国纵约;昭王得了范睢,远交近攻吞并各国。这四位国君,都是因为别国人士的功劳,才能有如此成就。这样看来,别国人士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当时这四位国君都拒绝别国人而不容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秦国就不会富强,自然也就不会有大的名声了。”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叙述的这一件件历史事实,使秦王马上醒悟过来,他下令废除逐客令,找回被驱逐的宾客。

在说服中以一件件、一条条事实为依据,具有压倒一切、锐不可挡的气势。在选取事实例子时,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选择的事实要有典型性。任何一个观点都可以举出几个事例作为证明,但只有典型事例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证明意义。

二是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如果捏造事实,结果被对方识破,所有的事实都将成为怀疑的对象,失去征服力量。

【第三节 获得他人支持的攻心术】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某种欲望被禁止的程度越强烈,它所产生的逆反抗拒心理就越大。马克思早就说过“一切秘密都具有诱惑力”。

借助名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