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大全集
1695800000021

第21章 语言典故常识(1)

汉语水平考试的缩写是?

A.CLE B.HSK

C.HYT D.CHS

答案:

B。

聚沙成塔:

我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包括基础汉语水平考试〔简写成HSK(基础)〕,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简写为HSK(初、中等)〕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简成为HSK(高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每年定期在中国国内和海外举办,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

聚沙成塔:

中国的56个民族中,有的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回族;有的使用不只一种语言,如高山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这样说正确吗?

答案:

不正确。

聚沙成塔:

我国有的民族通用汉字,有的用其他民族的文字,总共有文字39种。

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

A?郾5个语系 B?郾4个语系

C?郾3个语系

答案:

A。

聚沙成塔:

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5个语系。即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澳亚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是?

A?郾《字汇》 B?郾《玉篇》

C?郾《正字通》

答案:

B。

聚沙成塔:

《玉篇》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典。南朝梁武帝大同九年(公元543年)太学博士顾野王编撰。

《永乐大典》是以哪种方式传播下来的?

A?郾雕版印刷 B?郾活字印刷

C?郾手抄

答案:

C。

聚沙成塔:

《永乐大典》编成后,因卷帙太多,无力刻版印刷,只得束之高阁。嘉靖三十六年,皇宫失火,差一点殃及。明世宗怕再次发生类似情况,断然下令抄写《永乐大典》副本分藏。为此他亲自指定由宰相任主管,并且对抄写人员进行了选拔。从大量人员中精选出了108名工笔缮写者。为了保证抄本在体式文字上与原本接近,还规定了格式,限定每人一天只抄三页。6年后,《永乐大典》抄写完成。可惜后因战火,正、副本分别于明末和清末遭焚毁,部分被洋人劫走,至今仅存残本数千卷。

普通话和国语最初是一回事,此话是对还是错?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清末推行的国语运动是把北京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国语指北京话。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推行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最早发明汉字拼音的是?

A?郾中国人 B?郾西方人

C?郾日本人

答案:

B。

聚沙成塔:

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开始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6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此基础上修订编制成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汉字字汇,即“利金方案”。

汉语拼音采用的是什么字母?

A.拉丁字母 B.英文字母

答案:

A。

聚沙成塔:

我国的“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的语言工作者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拉丁字母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字母。

汉语有几个声调?

A?郾3个声调 B?郾4个声调

C?郾5个声调

答案:

B。

聚沙成塔:

汉语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

在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拼写人名、地名时拼写方式为?

A?郾用英文拼写 B?郾用汉语拼音拼写

答案:

B。

聚沙成塔: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书写。

现代汉语方言区分为几大方言区?

A?郾7大方言区 B?郾8大方言区

答案:

A。

聚沙成塔:

7大方言区即官话方言区(又称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是赣方言。

全世界所讲的语言中,人数最多的是?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答案:

A。

聚沙成塔:

世界十大语言及所讲人数列表:

1)全世界讲汉语的有十三亿人;

2)讲英语的约二亿五千八百万人;

3)再其次则为法语,使用人数约二亿三千三百万人;

4)以下则为西班牙语,二亿一千三百万人;

5)北印度语,二亿九百万人;

6)阿拉伯语,一亿二千五百万人;

7)葡萄牙语,一亿二千四百万人;

8)孟加拉语,一亿二千三百万人;

9)德语,一亿二千万人;

10)日语,一亿一千万人。

备注:不过,英语流行最广泛而又普遍。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另有三亿五千万人,都能懂得英语。其次则为法文,凡是外交、艺术或优美一些的文字,都得请教它。

“民族”一词是外来词吗?

答案:

是。

聚沙成塔:

中国古代史籍中,表达民族概念的词汇,既有民、族、种、人、部、类等单音词,又有民人、民群、民种、族种、族部、族类等双音词;但尚未发现“民”和“族”两字连用的情况。最先将这两个汉字连成“民族”的是日本。日本人用它来表达西方Nation一词。19世纪末期,“民族”一词从日本传入中国,并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在20世纪初叶得到广泛运用。

中文里现代意义的“政党”一词是从外国移植过来的吗?

答案:

是的。

聚沙成塔:

日本人于19世纪60年代末即明治初年,把德文Partei用汉字译为“政党”或“党”。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书刊中介绍西方政事时开始使用“党”和“政党”。到19世纪末,“政党”一词已在中国广为流行。但是由于中文“党”字含有搞宗派、结党营私的意思,还有“君子不党”之说,所以中国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政治组织不称“党”,而称“会”,如兴中会、同盟会等。

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是?

A?郾汉藏语系 B?郾印欧语系

C?郾南亚语系

答案:

B。

聚沙成塔:

印欧语系的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主要语种有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爱尔兰语、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僧伽罗语、吉卜赛语、波斯语、普什图语、塔吉克语、库尔德语、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等。

在古代“籍”和“贯”是一回事,对吗?

答案:

不对。

聚沙成塔:

履历表上有“籍贯”一栏,谁都知道该填写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然而,在古代,籍和贯是两回事。古代史书中说一个人的出生地只说“贯”或“乡贯”“里贯”“本贯”,不说“籍”或“籍贯”。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其中的“贯”,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籍贯。

籍,与出生地有些关系,但并不是指出生地。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于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比如负担产盐徭役的人户,以“盐户”或“灶户”为其通称。他们具有特殊户籍。这种人户的籍叫做“灶籍”,隶属于这个籍的人户,都对朝廷有供应食盐的徭役负担。

在古代,普天下的人民都属于帝王的当差人户,都被编入某一籍中去当差。各种人户都有“籍”,户籍一经确定,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借光”一词出自哪里?

答案:

《战国策·秦策》。

聚沙成塔:

“借光”这一词语的意思是打扰别人或是请别人给予方便,它出自《战国策·秦策》。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大臣叫甘茂,因遭奸臣陷害,不得已逃往齐国。当甘茂逃出秦国的边境函谷关时,正好遇到当时很有名的纵横家苏秦。苏秦问甘茂要到哪里去,甘茂没有直接问答,而是给他讲了一个穷人家的姑娘借助别人家照在四周墙上的一点余光同她们一起做针线的故事,苏秦听了甘茂的这个故事后,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他们俩一齐去了齐国,苏秦在齐王面前竭力推荐甘茂,于是齐王拜他为上卿。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借光”一词,就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

“董狐笔”是一种笔的名称,对吗?

答案:

不对。

聚沙成塔:

“董狐笔”并不是一种笔的名称,而是一个典故,现在比喻直书不讳。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晋国的国君晋灵公年长即位后,昏庸无道。赵穿命令卫士杀死了晋灵公。

赵盾登上相位后,询问太史令董狐有关情况。董狐把大事记录给赵盾让他亲自去看。赵盾看到上面写着“秋七月,赵盾弑其君”,并且得知这件事在朝廷上已经做了公布。赵盾质问董狐道:“谁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杀的,你们这些史官怎么让我承担罪名呢?”董狐回答道:“你身居相位,曾经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办凶手。这不是你的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呢?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杜甫在《写怀》一诗中提到董狐笔:“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雷同”一词是怎么来的?

答案:

“雷同”的意思是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实际上,它是从古书中得来的。

聚沙成塔:

我国古时有一种说法,打雷时万物都同时响应。《礼记·曲礼》说:“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时万物都有回声,但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判断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雷声惧怕而回应那样。因而,“雷同”还有“随声附和”之义。后来,雷同被人引入文学中来,便有了今天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面的作品的意思。

“黄粱梦”到底是什么样的梦呢?

答案:

“黄粱梦”比喻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或是某种欲望的破灭。

聚沙成塔:

据说唐代,一位姓卢的读书人进京考取功名,在邯郸北边的一家客店住店时和一位姓吕的道士吕翁聊天。卢生看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叹口气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早早考取功名。可是我直到现在还这样穷困,真叫人伤心啊!”吕翁笑了笑说:“我可以满足你的欲望。”就掏出一个青瓷枕头让卢生枕上睡觉。卢生枕上吕翁给自己的青瓷枕头,不久就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又考中了进士,后来,他因领兵打仗有功,做了朝中最高官宰相。正在这时,一声鸡叫,卢生从梦中醒来,身上还是那件破旧衣服。

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黄粱梦总有醒的时候。还是不做的好。

“胡说”“胡闹”等词语的产生与“胡人”有关吗?

答案:

有关系。

聚沙成塔:

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力量很强。因西晋王朝腐朽,被他们打进中原,并赶走西晋统治者。“胡人”主宰中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混乱,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由于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以孔子的学说作根据,而胡人却不管这一套,他们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说话、办事没有任何礼法可谈。因而,汉人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为“胡说”。把乱闹、没有原则的闹事叫做“胡闹”。

“敲门砖”就是指用砖敲门,对吗?

答案:

不对。

聚沙成塔:

“敲门砖”是有来历的。古代的科举考试,考的是八股文,应考的人只要把八股文的套路弄熟了,就可以在考场上应用。如果考中了,就把称为“敲门砖”的八股文那一套程式完全丢开了,就好像用砖敲门,进了门就可以把砖扔掉了。“敲门砖”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如今,人们也经常把一些有助于自己在某些领域前进的人或事物叫做“敲门砖”,不过,应该记住:有用的东西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

最早下“逐客令”的是谁?

答案:

秦始皇。

聚沙成塔:

“逐客令”中的“客”,指客卿,古代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逐客令”本为驱逐客卿的命令,后来,指主人对来客不欢迎时,用明说或暗示的方式,催客人离去。最早下“逐客令”的是战国时的秦始皇。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时代,秦国有不少大臣是別国人,如大夫百里奚、蹇叔、丕豹,国相商鞅、张仪、范睢,将军马错、甘茂以及秦始皇的国相吕不韦,都不是秦国人。

在秦始皇时,国相吕不韦后來犯罪被罢官,接着韩国人有个叫郑国的又被告有罪,引起了秦始皇对客卿的不信任和怀疑。秦国的宗室大臣为争夺权势,趁机纷纷劝说秦始皇逐客,于是发布了《逐客令》。

“慈母”最初是“慈祥的母亲”的意思吗?

A.是 B.不是

答案:

B。

聚沙成塔:

很多人都会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其实,最初“慈母”之“慈”与“慈祥”无关。“慈母”最早出现于《仪礼》,不仅如此,《仪礼》同时还对成为“慈母”的条件作了诸多限定:“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由此可知,不是随便哪个女子都可以成为“慈母”,也不是哪个儿子随便都可以拥有“慈母”。

当然,《仪礼》所严格定义的“慈母”其内涵也在慢慢演变,至少在唐代,“慈母”就已经不再是一个专称。李白的诗中就有“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的句子,显然,这里的“慈母”就不是《仪礼》中的“慈母”了。

灵柩说的就是棺材吗?

A.是 B.不是

答案:

B。

聚沙成塔:

按照以前的规矩,入死后要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也就是常说的“入土为安”。丧葬的礼仪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为死者准备一副好棺材。那么棺材能说是灵柩吗?当然不能,二者是有区别的。从汉语词典上来看,“棺材”和“灵柩”两词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只是“为装殓死人用的东西,一般用木材制成”;而后者是“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简单来说,“棺材”里面没有装入尸体,而“灵柩”有了死者尸体。可见“棺材”和“灵柩”两词并不是一个意思,千万不可乱用。

“主席”最初指的不是官位,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主席”一词最初的意思并不是官位,而是指喝酒时的主位。我国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座位颇讲究,先铺上房间那么大小的席子叫“筵”,每个人坐的小垫子叫“席”。现在大家常说的“酒席”“筵席”“酒筵”意思相近,是从大小不同的筵、席来定名酒宴的。

古人进屋,先脱鞋,再走过筵,坐在席上。因此,现在把广东人说的“埋位”叫“入席”,正是我国古代席地而坐的遗风。入席时,客人有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正位或主家席位,以示尊重叫做主席。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人们就逐渐用“主席”这个词语称呼那些职位显赫的官员了。

中国汉字是什么时候开始横着写的?

答案:

20世纪初。

聚沙成塔:

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等到汉代以后纸虽然发明出来,但汉字书写方式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仍然是通行竖写。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宋代活字印刷发明后,都仍是竖排竖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1909年中国已有了用“横行”排版的书,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一书。也即是说,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的汉字就开始“横行”了

财务记账金额用大写数字这种做法是谁首先提倡的?

答案:

朱元璋。

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