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大全集
1695800000028

第28章 艺术知识(4)

铺首是安装在大门上衔门环的一种底座,它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又称门铺。中国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已使用铺首。帝王宫殿大门上的铺首往往铜制鎏金,形象多为虎、螭、龟、蛇,据说这种图案的寓意是星宿守门,能预知凶吉。也有用瞪目张口的狮头作为铺首的,这与殿前的狮子的寓意相同,既有守门之意,又显示皇家建筑的伟岸与庄严。

民用的铺首一般安装在最主要的大门上。铺首造型简单,呈圆形,多为铁制或铜制,客人来访,可用门环轻击铺首,发出清脆的金属之声,户主闻之,便开门迎客。主人出门,还能把一付门环锁住,十分安全。

砖发明于哪个时代?

A.三国 B.战国 C.汉代

答案:

B。

聚沙成塔:

砖发明于战国时代,最早的砖,有方形的,曲形的和空心的。方砖和今天的瓷砖的用法有些相似,在室内多用于铺墁地面或包镶屋壁四周的下部。铺地砖,多素面,无纹饰,包镶屋壁的砖,则多带有几何纹图案。曲形砖,是专为包砌台阶用的,有的上面带有纹饰。战国空心砖多作长方形扁平状,表面往往有鸟兽、纺织物等纹饰。条砖最初发现于秦始皇陵,整齐划一的条砖则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此后,使用日益普遍。江南地区,至东吴、东晋时,才被广泛使用。

琉璃制作工艺在我国古代就有,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琉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因其产量稀少,被视如珍贵的玉器。西汉晚期,我国出现了一种胎质为普通红色陶土、表面以低温烧成的釉陶,色彩有绿色、黄色或黄褐色。琉璃工艺至此真正出现。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与佛教有缘的琉璃此时也迅速发展。从此,琉璃产量迅速扩大,制品由贵重的服饰点缀物扩展到器皿、摆设及宫廷建筑,琉璃工艺逐渐普及。

唐宋时期,“唐三彩”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元明以来,我国琉璃产地星罗棋布。而尤以山西为最,是琉璃的主要产地。

琉璃瓦大约出现于哪个时期?

A.北魏 B.战国 C.汉代

答案:

A。

聚沙成塔:

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上等材料,专用于皇家建筑和达官贵人的住宅,大约出现于北魏时期。琉璃瓦的颜色一般分为黄、绿、蓝、黑四种。中国古建筑对瓦、墙的色彩十分讲究,它不仅反映了外观之美,而且具有强烈的封建政治色彩。黄色琉璃瓦专用于中国宫殿、陵墓、园林、庙宇等皇家建筑的瓦顶。至于园内的风景区建筑群或无官衔的百姓住宅,均采用黑色瓦顶。

成吉思汗陵墓地点至今仍是个谜,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成吉思汗死后,安葬地点十分秘密。据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让上万匹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了一只驼崽,将血撒在坟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它地方没有什么两样,守墓的士兵才撤走。

所以成吉思汗的墓究竟在何处,说法不一。有人说葬在不儿罕·合勒敦山:有人说葬在靠薛灵哥河的不答温都儿;也有的说葬在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还有人说葬在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客鲁伦河曲的西边,土拉河的东边,肯特山向阳的地方。究竟在哪儿,不得而知。今天看到的在内蒙鄂尔多斯草原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衣冠冢”。

我国三大石窟指的是?

答案:

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

聚沙成塔:

中国石窟寺艺术窟群众多且分布广泛、题材新颖、内容丰富、造型优美、艺术造诣极高而且具有1,600余年的悠久历史,得到世界人民的赞赏。

经过多年的考察,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辽宁、青海、四川、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陆续发现了数百处石窟群和摩崖造像。其中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现加大水麦积山石窟,又称我国四大石窟。

我国的佛塔建筑过程中,哪个年代开始出现砖石塔?

答案:

唐宋。

聚沙成塔: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起源于印度。我国劳动人民先后吸收了古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塔”。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

中国很多陵墓前都有一条大道被称为?

答案:

神道。

聚沙成塔:

陵墓前都有一条大道——神道。古人认为,人死了以后还有灵魂,在墓前建道,以便死者前行。神道两侧还放置石人石兽。历代的石像数虽有不同,但都是为了装饰陵墓,象征帝王生前的威仪。

中国陵墓前的石人又称为?

答案:

翁仲。

聚沙成塔:

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其来由是: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据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什么被人们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答案:

盆景。

聚沙成塔:

盆景是我国古老、独特的传统造型艺术,是以植物、山石及其他构件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和精心培育而成的艺术品。它运用咫尺千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繁中求简,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和特殊的园艺栽培艺术,把大自然的优美风姿集中而典型地再现在小小盆钵中,是大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植物栽培技术和综合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结晶。它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顺乎自然之理,又能巧夺自然之工。

同时盆景又是具有生命的艺雕,它随季节的变化,给人们显示出不同色调和艺术景观,充满着生机的美,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盆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成为国内外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珍品。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笔是哪个年代的?

答案:

战国时楚国的。

聚沙成塔:

毛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时楚国的。秦代毛笔的制法有所改进,不再把笔毛围在笔杆的一端用线缠住,而是将笔杆一端镂空成毛腔,笔毛置入腔内。后唐马缟在《中华古今注》里说:“蒙恬始作秦笔”,实际上蒙恬只是对过去的毛笔从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使之更便于书写。晋以后,笔杆逐渐变短,当时以安徽宣城制笔世家诸葛氏所制“宣笔”最为有名。到了元代,浙江湖州(今吴兴)地方的笔工,用羊毫与兔毫或鸡、狼毫配制的羊毫笔或兼毫笔逐渐风行,从此,“湖笔”取代了“宣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湖州也成为明、清时的制笔业中心。

我国墨的发明年代很久远,目前已知最早的墨是?

答案:

烟墨。

聚沙成塔:

我国墨的发明年代也很久远,目前已知最早的烟墨,是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现的,但当时的墨只是一些小圆块,还没有磨制成锭。东汉年间,出现了较大的制墨作坊,而且官府设有专管纸、墨、笔等物的人员。到了魏、晋、南北朝,墨的质量不断提高。北魏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中写下了我国最早的一篇讲述制墨工艺的《合墨法》。唐代,制墨工匠奚超、奚廷桂父子进一步改进制墨技术,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李墨”也因此名满天下。宋代,“李墨”的产地安徽歙州改名徽州,著名的“徽墨”就出在这里。清代,制墨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历代水平,但制墨工艺主要向“精鉴墨”(即专供鉴赏的墨)和“家藏墨”(多用作收藏或作馈赠朋友的纪念品)两个方面发展,墨由书写工具跨入了工艺美术品的领域。

我国在什么时期就发明了造纸?

A.东汉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答案:

B。

聚沙成塔: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我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初期)就发明了造纸,而且东汉初期已开始用纸书写。最初的纸是摹仿丝棉的漂絮法生产的,原料少,成本高,不能大量生产。东汉和帝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利用担任尚方令官职的机会,用树皮、麻头、破布等作原料,监制出一批良纸,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我国发明的造纸法从魏、晋起先后传至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和美洲,逐渐传遍全世界。1891年,我国引进了外国的机器造纸技术,从此,我国的造纸业开始从手工制作进入机器制造的阶段。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砚是哪个朝代的?

A.西周 B.东汉

C.秦朝 D.隋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砚俗称砚台。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砚是秦代的。汉代的砚,以石制、陶制的为多,也有漆砚,当时砚的使用已很普遍。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瓷砚,大都用青瓷制,多为圆形,有蹄形足,砚面无釉,便于研磨。唐代开始烧制三彩砚、澄泥砚,在石砚的制作方面已开始讲究石材。广东高要的端溪石,安徽婺源的歙(shè)溪石,已被用来制砚,用端溪石制成的“端砚”最为有名,历来为书法家所珍视。明、清两代,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造型丰富多样,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在砚材的种类,雕刻技术、花纹形式以及砚盒装潢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

图章的起源很早,汉代就已有了玺,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古人的印章,有官、私的分别,凡官家的印章一直叫作印;私人的印章叫作章,后世叫作图书。因为个人所有的图画书籍都盖上自己的印章以兹识别,故又叫作“图书印”,天长日久,在习惯上就把“印”字略去,只叫“图书”。后来又把“图书”、“印章”混合起来,就简称“图章”了。

图章的起源很早,周代就已有了玺。秦以前,统治者和人民使用的印章全可以称玺;汉以后,只有皇帝的印称玺,别人不敢用了。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哪个时期?

A.西周 B.东汉

C.秦朝 D.隋朝

答案:

B。

聚沙成塔: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象征。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省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

中国四大名绣指的是?

答案: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聚沙成塔: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较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及四川的蜀绣。

1)苏绣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苏绣自古便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简练,主题突出,技巧精湛。仅以苏绣所用最细的线仅为一般人肉眼所能看清楚为例,足见其精细之极。

2)湘绣是在吸收苏绣和其它刺绣的优长处发展而来的。湘绣使用不同颜色的线相互掺和,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湘绣的图案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内容多为山水、人物、走兽等,尤其是湘绣的狮、虎题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3)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粤绣的题材广泛,多为百鸟朝阳、龙凤等图案。

4)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多达100多种,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大多为花鸟、走兽、虫鱼和人物等,品种除了绣屏之外,还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等等。

景泰蓝是以紫铜作胎,用彩釉作装饰的一种艺术品,创始于哪个年代?

A.唐初 B.宋末

C.元末 D.明初

答案:

C。

聚沙成塔:

景泰蓝是以紫铜作胎,用彩釉作装饰的一种艺术品,创始于元朝末年,在明朝景泰年间得到发展。由于多用晶莹夺目的蓝色釉科,所以后人把它叫做景泰蓝。

景泰蓝也叫珐琅,它的起源已经无从考察。据老艺人传说,数百年前,有一次皇宫失火,库中存放的宝石和矿石金属被大火熔烧成一种五额六色的结晶体。这就是景泰蓝的雏形。后来,经过能工巧匠的琢磨、提高,逐步发展成为北京独特的手工艺品。

景泰蓝制品经过元、明两代的发展,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技术提高较大。清朝末年,北京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逐渐闻名,1904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了一等奖,开始跻身于国际市场。

真正用纸剪成的剪纸,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答案:

北朝时期。

聚沙成塔:

剪纸,是用镂空透雕来创造美的一种艺术形式。真正用纸剪成的剪纸,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北朝时期的作品。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葬中,先后出土了五幅剪纸。其中有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形团花三幅,层次交错,变化繁复,颇有韵律感。另两幅更为复杂,在几何形内圈之外分别剪出一圈对马和对猴,将动物很巧地组合在图形的画面中,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其艺术表现之纯熟,决非萌芽的原始状态。

中国剪纸发展到宋代,已在民间普及,并出现了专业剪纸艺人。明代剪纸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清代,剪纸走出民间,进入宫廷,初登大雅之堂。

“丰碑”最初是指什么?

答案:

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

聚沙成塔:

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

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皇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

冰灯的制作工艺始于何时呢?

A.隋朝 B.唐朝

C.清朝 D.明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