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大全集
1695800000033

第33章 医学卫生知识(2)

淳于意勤奋好学,热心钻研医术,从名师公孙光学得“妙方”“方案”,并从公乘阳庆学得黄帝、扁鹊的脉书和五色诊断方法,医术日渐精深。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淳于意深深感到:病人对于自己的病症的叙述,如果没有记录而光靠医生记忆是不行的,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就医中,淳于意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病症、药方、诊疗日期等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同时,把治愈的和死亡的病例也作了详细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淳于意感到,这样做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有好处。他把这种记录称为“诊籍”。

后来,不少医生争相仿效淳于意的这种做法,由于“诊籍”是专门记录病人病史的,所以慢慢地就将其称为“病历”了。

“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是谁发明的?

答案:

中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聚沙成塔:

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病人食用他推荐的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后证实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

后来营养学家勿思慧在其著作《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说明了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同时还开出了治“干脚气”的处方。而西方的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营养缺乏症。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我国古代医学史上享有“药王”美誉的是谁?

答案:

孙思邈。

聚沙成塔:

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华原人。他钻研古代名医名著、秘方,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不但吸收和运用了张仲景、华佗等几十位著名医学家的药方,尤为可贵的是他还搜集整理了来自民间、文人、名士、少数民族、宗教界和外国传入的药方,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集数十年之心血,于公元652年前后,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这两部巨著一共记载了6500多个药方,其书首列妇人、幼儿疾病,并创立脏病、腑病、针灸方药、内外诸病、养性练气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誉为祖国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后世尊孙思邈为“药王”,可谓实至名归。

谁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儿科专家?

答案:

钱乙。

聚沙成塔: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1032年),卒于政和三年(1113年)。

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由此也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中国古代没有女医生,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1)汉代的义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位女医生,她悬壶济世,深受群众爱戴。相传汉武帝得知她的医术后,招她入宫,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等治病,深得太后信任。

2)晋代鲍姑,是名医炼丹家葛洪之妻。相传“艾灸”是她发明的。

3)唐代的胡倍,对养生长寿、吐纳导引有独特见解。她编绘了“黄帝内经图”一卷,描画了人体的五脏。

4)明代的谈允贤,祖传名医。当时的富家眷属生病,羞于请男医生搭脉,闻谈氏之名,都请她诊治。她晚年还写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世。

5)清末女名医曾毅,治病有许多独特的经验。她著有《古欢室丛书》一部,内有《女学篇》《医学篇》《诗词集》三大部分,集中反映了这位清代女医生行医救国的雄心壮志。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医是谁?

答案:

王与。

聚沙成塔:

南宋时期的王与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医”。王与,字与文,号正庵。南宋景定元年出生于永嘉明伦里,是举世闻名的、最早的法医学家。王与认真批阅了世界第一部法医检验学专书《洗冤录》,并据实践经验,著《无冤录》一书,是我国古代法医学的经典著作。朝鲜、日本等国亦奉之为法医界之圭臬。另有《钦恤集》《礼防书》《刑名通仪》等,皆为刑房、历律之专门著作。

王与的《无冤录》经常被后世法医学人士当做重要的参考资料。清代道光年间,有海宁(今海宁市)的许叔夏,儒而精医,尤其擅长咽喉五官科疾病的诊治,曾任职江、浙,官至知州,断狱如神,能为民雪冤,尝因剖析冤案之需,仔细研究王与的《无冤录》,又据该书内容,对《洗冤录》作了注释,写成《洗冤录详义》问世,也成为一部法医学界有价值的专门著作。许氏另有《咽喉脉证通论》《析骨补遗考证》等,亦皆为法医学著述。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医都是谁?

答案:

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葛洪、皇甫谧、华佗、钱乙、朱震亨、叶天士。

聚沙成塔:

1)扁鹊,春秋时期人。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他善于运用四诊法,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2)张仲景,东汉人,名机。他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3)华佗,三国时期人,字元化。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他不愿做官,宁愿到处奔波,为人民解除疾苦。

4)皇甫谧,东汉人,著有《针灸甲乙经》等医书。

5)葛洪,两晋时人,字稚川,号抱朴子。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贡献。

6)孙思邈,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7)钱乙,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8)朱震亨,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9)李时珍,明代人,他著有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医书《本草纲目》。

10)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

我国古代关于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载始于何时?

答案:

公元4世纪-5世纪。

聚沙成塔:

兔唇,又名兔缺、缺唇,是一种多因素遗传性畸形。据《普书·魏咏之传》八十五卷记载:“魏咏之,生而缺唇,年十八……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当时经吏部尚书殷仲堪门下的医生给魏咏之做了缺唇修补手术,术后遂获全愈。可见我国远在公元4世纪-5世纪已经掌握了兔唇修补术,这一记载是史籍中关于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载。

至唐代,中医外科已出现了专职的整形外科医生,兔唇的修补也更为普遍了。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其所著《疡医证治准绳》记载了外伤造成的缺唇修补术,也完全适用于先天性缺唇的修补。王肯堂是具体论述缺唇修补术方法及步骤的最早的医家之一。至清代,著名外科家顾世澄(18世纪)撰著《疡医大全》(1760年)一书,书中对于兔唇的修补有更具体的记载。

我国古代没有用音乐治疗疾病的技术,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音乐疗法,是指运用音乐艺术治疗疾病的方法。相传伏羲氏作瑟,女娲作笙簧,创乐曲和弹奏法,制定乐律。而运用音乐治疗疾病,早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一些记载了。可以认为这是我国人民运用音乐和舞蹈治疗疾病的最早记载。

到战国秦汉之际,一些医学家运用音乐疗法治疗疾病的经验可以说已经很丰富了。《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中已有五音治疗疾病的记载。所谓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阶(大致分别相当现在的音乐简谱中的l、2、3、5、6)。五音分别与五脏匹配,即:肝—角,心—徵,脾—宫,肺—商,肾—羽。不同的音乐,对脏腑功能的亢奋或消退不一样。医家就是按音乐的不同旋律、节奏、音色、音量、音调来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的。

拔火罐的疗法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A.三国 B.南北朝

C.晋代

答案:

C。

聚沙成塔: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中医的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拔火罐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中医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疗法。

古代中药店摆放药品是有讲究的,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古人摆放药品注重考虑五行属性。因为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五行属性,所以,他们在摆放药品时,特别注重摆放在与药品的五行属性相同或相生的五行方位上,如治疗肝胆疾病的药品(属木)摆放在东面、东南面和北面,尽量不摆放在西面和西北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属火)摆放在南面、东面和东南面,尽量不摆放在北面;治疗脾胃疾病的药品(属土)摆放在东北面、西南面和中间,尽量不摆放在东面和东南面。

“寒食散”是一种什么样的药?

答案:

“寒食散”又叫“五石散”,唐代称“乳石散”,其主要成分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

聚沙成塔:

寒食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垢旧衣,如不散发,则须用药发之,因称寒食散。

寒食散是古代神仙服食范畴中的一种,求仙药之事。其实寒食散的药方,汉代就有了,一般认为发明者是张仲景。汉武帝时,信奉方士李少君、栾大等,烧炼金石一类矿物,物为石药。寒石散与成仙无关,服之者多称去病强身,实际上为济其色欲。

张仲景,名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张仲景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什么样的医生是“铃医”?

答案:

铃医亦称“走乡医”“串医”或“走乡药郎”,古代已有,宋元时盛行,铃医以摇铃来招徕病家,故而得名。

聚沙成塔:

铃医奔走乡间,栖宿寺庙,医治民众疴疾。他们始终恪守着“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之教诲,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群众信赖。《夷坚丙·韩太尉》:“迁御医王继先诊之,曰:‘疾不可为也,时气息已绝。’适草泽医过门,针其四体至再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

实际上,作为我国医学史上重要一页的铃医医术在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扁鹊、华佗等名医都是铃医。至于铃医的药方,在我国宋代名医赵学敏所编撰的《串雅内编》里多有记载。

中国最早留学回国的西医是?

答案:

黄宽。

聚沙成塔:

黄宽后来通过赴美、英留学,成为我国第一位留学回国的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