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海经大全集
1696100000010

第10章 北山经(1)

《北山经》主要记述了三个山系,沿途二万三千多里,有草木的山脉并不多,可以说《北山经》是一片蛮荒之地。《北山经》的记述很平实,较少有神话传奇色彩。尽管也记录了不少奇珍异兽,但是神话资源总体有限。这是的《北山经》的一个重要特点。

北山一经中记录了像雁门等这样地名,对于研究《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提供了很有力的资料。《北山经》还有一些关于流砂的描述,这说明北方的气候环境曾经有过复杂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基中多得记载某些兽类是可以用来防凶避邪的,比如寓鸟会预报兵情,可以防止兵戈之灾;吃了耳鼠的肉就不会患大肚病,还可以防止百毒感染;吃了鵁鸟肉,就可以医治中风等等,这具有超现实的色彩,反映了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北次二经中提到的三桑无枝可以和后文《海外北经》、《大荒北经》相印证,众多的桑树描述展现了当时丰富的桑树资源,这为我国成为世界丝绸发源地提供了有力的文字佐证。桑树在《山海经》中被赋予多种名称,或简洁,或含蓄,或神秘,呈现出桑树斑斓神异的身世风采,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历史和神话是同步发展的。

北山经

导读

《北山经》主要介绍单狐山、求如山、带山、谯明山、涿光山、虢山、虢山尾、丹熏山、石者山、边春山、蔓联山、单张山、灌题山、潘侯山、小咸山、大咸山、敦薨山、少咸山、狱法山、北岳山、浑夕山、北单山、罴差山、北鲜山、隄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物产和有关山神祭祀等情况。

单狐山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①。多机木②,其上多华草,漨水③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④、文石⑤。

注释

①单狐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单狐之山即三经所云发丸之山,在教山北并中条枝阜,教水出其阳,西南流,沙渠水出其阴,西北会涑水,亦西南流,并注栎泽。合两水视之,象弹者摄丸之形,故曰发丸。北受栎水象狐首,此水象狐鸣,故曰单狐。单,鸣也。”

②机木,也就是桤(qī)树,类似榆树的一种树木。

③漨(féng)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涑水诸源自东北来象蜂形,著于狐首之上,故曰漨水。逢者人与蜂遇也。”

④芘石,紫色的石头。

⑤文石,有纹理又丰常漂亮的石头。

译文

《北山经》所描述的北部山系的第一组山脉的第一座山叫单狐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机木,还有茂盛的花草丛。漨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泑水,漨水中有很多紫石和文石。

求如山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①。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 ②,赤背,其音如梧③,食之已疣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⑤牛尾,其音如呼⑥。

注释

①求如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浍水自翼城南六源合北流屈而西,东二源西流经翼城南北来会,象枕取者曲其掌,故山曰求如。”

②鱓(shàn),即鳝鱼,俗称黄鳝,形状像蛇。

③梧,郭璞云:“如人相枝梧。”枝梧,也作支吾。

④疣(yóu),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异常,有的会呈黄褐色,突起一个或多个,表面干燥且粗糙,经常出现在面部和手背。

⑤臂,这里是指前肢。郭璞注:“前脚也。”

⑥呼,郝懿行注:“谓马叱吒也。”

译文

从单狐山再往北二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求如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山下有丰富的玉石,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滑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诸■水。滑水中有很多滑鱼,这种鱼的形状像一般的鳝鱼,但是它的脊背是红色的,它的叫声如人的支吾声,吃了这种鱼肉,就能治好人的赘疣病。滑水中还有一种水马,体形像马,但是前肢长有花纹,有一条牛一样的尾巴,它的发音像人的呼唤声。

带 山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②,其名曰■疏③,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④。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⑤之水。其中多■鱼⑥,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注释

①带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带山,王屋北山也。黑水河西南流,环曲西北,南受二水,象彭腹缓带之形,故曰带山。”

②错,通“厝”,指磨刀石。

③■(huān)疏,古兽名。

④疽(jū),一种毒疮,症状是局部皮肤肿胀而且坚硬。

⑤芘(bì)湖,《五藏山经传》卷三:“重匕曰比,叶相比曰芘。芘湖之水盖即百金泊,在平阳府东十里,与府西之平湖两两相比也。”

⑥■(tiáo)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译文

从求如山再往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带山。山上盛产精美的白玉,山下盛产青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头上长着一只角,角上有叉,这种野兽名叫■疏,饲养这种野兽,可以避免火灾。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身披五彩羽毛,还有红色的花纹,名字叫■■,这种鸟雌雄同体。吃了这种鸟肉就不会生疽病。彭水是从带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芘湖。彭水中有很多■鱼,它的形状像鸡,红色的羽毛,三只尾巴,六只脚,四个脑袋,它的叫声同喜鹊的叫声一样,吃了这种鱼肉,人们就可以乐而忘忧。

谯明山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①。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②。有兽焉,其状如■ ③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注释

①谯(qiáo)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南川河导源西北,流至永宁州西南,北川东川两水合而南流来会,名三川河。又西至上平关,北注于河,即焦水也。”

②痈,肿疡。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常出现颈、背等部位,常伴有寒热,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病。

③■(huán),豪猪。

译文

从带山再往北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谯明山。谯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黄河。谯水中有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头,却有十个身子。它发出的声音像狗叫,吃了这种鱼肉,就可以医治痈疽病。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但毛刺是红色的,发出的声音像猫叫,这种野兽叫孟槐,带着这种兽,可以防止出现凶事。这座山,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有很多石青和雄黄。

涿光山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①。嚣水②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鰼鰼③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④。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檀。其兽多麢羊,其鸟多蕃。

注释

①涿光之山,古山名。吕调阳校作“逐犬之山”。

②嚣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其水又西南受象谷水,西会汾水注河。汾水自此以下名嚣水也。”

③鰼鰼(zhě)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④瘅(dàn),黄疸病。

译文

从谯明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涿光山。嚣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黄河。嚣水中有许许多多的鰼鰼鱼,它的形状很像喜鹊,长着十只翅膀,鱼鳞都长在羽毛的尾端,它的叫声像喜鹊叫,可以用来防火,吃了这种鱼肉还可以医治黄疸病。山上有许多松树和柏树,山下生长着很多棕树和檀树。生长在山中的野兽,以羚羊为最多,生长在山中的鸟,以蕃鸟为最多。

虢山〓虢山尾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①。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②。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③,其鸟多寓④,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注释

①虢(guó)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虢,虎食兽遗其皮也。山在方山镇西临县东,曰连枝山,有水三源合西北流折而西而西南,北合数水,西南入河,象委皮爪足狼籍之形,又象道殣之状,故曰虢山、曰伊水。伊,死人也。”

②椐(jū),古树名,木质坚韧,可以用来制作拐杖。

③橐(tuó)驼,即骆驼。郭璞曰:“有肉鞍,善行流沙中,日行三百里,其负千斤,知水泉所在也。”

④寓,一种小飞禽,属蝙蝠类。

译文

从涿光山再往北三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虢山。山上生长着许多漆树,山下生长着繁茂的桐树和椐树。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山的北面蕴藏着丰富的铁矿。伊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西流入黄河。山中生长的野兽,大多是骆驼,山林里的鸟主要是寓鸟,形状像老鼠,但长着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羊叫。这种鸟会预报兵情,可以防止兵戈之灾。

从虢山再往北四百里就到了虢山的尾端。这山上有很多精美的玉石,但没有普通的石头。鱼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黄河,鱼水中有五彩斑斓的贝壳。

丹熏山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①。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②,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③。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④首麋身,其音如■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 ⑤,又可以御百毒。

注释

①丹熏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丹熏盖即赤红山,在兴县南,其水今亦名南川河,西北流注蔚。”

②■(xiè),通“薤”,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现在也可以人工种植。

③棠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汾水即棠水。”

④菟,通“兔”。

⑤■(cǎi),大腹。

译文

从虢山尾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丹熏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樗树和柏树,生长的草以韭■最多,还有许多可制作涂料的丹雘。熏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棠水。山中有种野兽,形状像老鼠,但长着兔子的头,麋的身子,它的声音像狗叫,用它的尾巴当翅膀可以起飞,它的名字叫耳鼠。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患大肚病,还可以防止百毒感染。

石者山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①。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②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③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注释

①石者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山在岢岚州东南,漪水源也。”

②泚水,《五藏山经传》卷三:“又西经岢岚州南,西注于河,亦象足此戾,故曰泚水。”

③文题,有花纹的额头。题,即额头。

译文

从丹熏山再往北二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石者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遍地都是瑶、碧之类的美玉。泚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豹,额头上有花纹,身上的毛是白色的,它的名字叫孟极。这种兽善于卧伏隐藏,它的叫声就像是呼喊自己的名字。

边春山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①,多葱②、葵、韭、桃③、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 ④,其鸣自呼。

注释

①边春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涑水源也。”

②葱,一种野菜,俗称山葱。

③桃,俗称毛桃,一种野山桃。

④幽鴳(è),古鸟名。

译文

从石者山再往北一百一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边春山,山上生长着茂盛的葱、葵草、韭菜、桃树、李树。杠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泑泽。边春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全身皮毛长满花纹,喜欢发出笑声,一见到有人就假装睡卧,它的名字叫幽鴳,它的叫声就像是呼喊自己的名字。

蔓联山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①。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②,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③,其毛如雌雉,名曰■④,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注释

①蔓(wàn)联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蔓联,■水,形如联蔓也,在浮山县南。”

②足訾(z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生动物。

③朋飞,群飞,结伴而飞。朋,同,一起的意思。

④■(jiāo),古鸟名。有的说是属鸬鹚一类。

译文

从边春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蔓联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马一样的鬣毛,长着牛尾巴,臂上有花纹,足像马蹄。一见到人就大声呼喊,这种野兽名叫足訾,它的叫声像是呼喊自己的名字。山中有一种鸟,这种鸟喜欢群居在一起,结伴飞行,羽毛与雌野鸡毛相似,这种鸟名叫■,它的叫声就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一样,吃了这种鸟肉,就可以医治中风。

单张山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①。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②,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③。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④,食之已嗌⑤痛,可以已痸⑥。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注释

①单张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张义同长。张者,弦弓也。长,木工垂墨举左掌也。野狐泉三水合南流象之,故山得名。”

②吒(zhà),吆喝。这里指大声吼叫。

③蟠,盘起来,盘曲。

④■(yè),古鸟名。

⑤嗌(ài),咽喉窒塞。

⑥痸(chì),痴呆,癫狂病。

译文

从蔓联山再往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单张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豹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长着人一样的脑袋,牛一样的耳朵,只有一只眼睛,它的名字叫诸犍,喜欢大声嚎叫,走路的时候,用嘴巴衔着尾巴。卧睡的时候,就把尾巴盘蜷起来。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野鸡,头上的羽毛呈现各种花纹,翅膀上的羽毛是白色的,脚是黄色的,它的名字叫白■。人们吃了这种鸟肉,就可以医治好咽喉疼痛,还可以医治痴呆症。栎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杠水。

灌题山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①。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②,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④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③。

注释

①灌题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浍水北流西屈象题,东源出翼城东三十馀里中卫镇北高山,西流注之当其屈处,故曰题灌,因以名山也。”

②訆(jiào),大声呼喊。

③磁石,一种天然矿石。俗称吸铁石,现在通称磁铁。

④匠韩之水,《五藏山经传》卷三:“浍交象斫木之柿,故曰匠。东源象桔槔之摇,故曰韩。”

译文

从单张山再往北三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灌题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樗树和柘树,山下沉积着很多的流沙,还有很多砥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长着一条白色的尾巴,它的叫声好像人在呼唤,这种野兽名叫那父。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雌野鸡,却长着一幅人的面孔。一看见人就会活蹦乱跳,这种鸟名字叫竦斯,它的叫声就像是呼喊自己的名字。匠韩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泑泽,匠韩水中有很多磁石。

潘侯山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①。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注释

①旄(máo)牛,即牦牛。

译文

从灌题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潘侯山。山上生长着繁茂的松树和柏树,山下生长着茂密的榛树和楛树,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山的北面蕴藏着丰富的铁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但是四肢骨节上都有长长的毛,这种野兽名字叫牦牛。边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栎泽。

小咸山〓大咸山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①。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②。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③,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④。

注释

①小咸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山盖葫芦泉所出,在岚县西北。”

②大咸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今岚县南七十馀里有石楼山,山之西曰方山镇,盖即大咸之山。“

③长蛇,古代传说中一种巨大的蛇,据说长达几十丈。

④柝(tuò),古代巡夜人用来击打以报时的木梆子。

译文

从潘侯山再往北二百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小咸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都会大雪纷飞。

从小咸山往北二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大咸山。山上光秃,没有花草树木,山下遍布各色美玉。这座山,呈四方形,人不能随便上去。山中长有一种蛇叫长蛇,它身上的毛像猪毛,它的声音像更夫敲击木梆发出的声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