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海经大全集
1696100000033

第33章 海内东经

《海内东经》这一部分几乎没有神话而全是地理内容。主要记载了从中土东北角的钜燕一直南下,包括今天渤海中的蓬莱山和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台的内容。

此后从雷泽开始描绘了吴越两地的风貌、地理和区划。雷泽在吴地西部,接近于江苏安徽一带。琅邪台在今天山东境内,而会稽山则在今天的浙江境内。

《海内东经》的内容较少,主要是记述了从我国东北往下沿着海岸线一带的国度和物产。没有神话传说,以写实为主。

钜燕〓国在流沙中者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钜燕①在东北陬。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②,玺、■③,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④。

注释

①钜燕,大燕国。

② 埻(dūn)、端,郭璞注:“埻音敦。”国名。

③玺(xǐ)、■(huàn),国名。

④流沙中,郝懿行注:“《海内东经》之篇而说流沙内外之国,下文又杂厕东南诸州及诸水,疑皆古经之错简。”

译文

海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山川、河流依次如下。

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

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国在流沙外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①、竖沙、居繇②、月支③之国。

注释

①大夏,郭璞注:“大夏国城方二三百里,分为数十国,地和温,宜五谷。”

②居繇(yáo),郭璞注:“繇音遥。”一作属繇国。

③月支(ròu zhī),郭璞注:“月支国多好马、美果,有大尾羊如驴尾,即羬羊也。小月支、天竺国皆附庸云。”

译文

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等国。

西胡白玉山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译文

西胡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胡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向。

雷泽中雷神

雷泽①中有雷神②,龙身而人头,鼓其腹③。在吴西④。

注释

①雷泽,郭璞注:“今城阳有尧冢灵台。雷泽在北也。”

②雷神,《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劲,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

③鼓其腹,意思是雷神敲打肚子时,就会放出响雷来。

④在吴西,在吴地的西边。

译文

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发出轰隆隆的响雷声。雷泽在吴国的西部。

都州〓琅邪台〓韩雁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①。

琅邪台②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③。一曰在海间。

韩雁④在海中,都州南。

注释

①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这两句,郭璞注:“今在东海朐县界,世传此山自苍梧从南徙来,上皆有南方物也。”

②琅邪台,琅邪即琅琊。郭璞注:“今琅琊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琊台也。琅琊者,越王勾践入霸中国之所都。”

③其北有山,郝懿行注:“琅邪台在今沂州府,其东北有山,盖劳山也。劳山在海间,一曰牢山。”

④韩雁,郝懿行注:“韩雁盖古国名。韩有三种,见《魏志·东夷传》。”

译文

都州国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

琅邪山在渤海中,在琅邪山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有座大山。

韩雁国在海中,在都州的南面。

始鸠〓会稽山

始鸠①在海中,辕厉南。

会稽山在大楚南。

注释

①始鸠(jiū),郭璞注:“国名。或曰,鸟名也。”

译文

始鸠国在海中,在韩雁国的南面。

会稽山在大楚国的南面。

岷三江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①,北江出曼山②,南江出高山③。高山在城都西④。入海在长州南。

浙江出三天子都⑤,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馀暨⑥南。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⑦西。一曰天子鄣。

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⑧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⑨。入洞庭下⑩。一曰东南西泽。

注释

①汶山,郝懿行注:“汶即岷也,已见《中次九经》岷山。”郭璞注:“今江出汶山郡升迁县岷山,东南经蜀郡犍为至江阳,东北经巴东、建平、宜都、南郡、江夏、弋阳、安丰至庐江南界,东北经淮南、下邳至广陵郡入海。”

②曼山,郝懿行注:“曼山即崛山。”

③高山,郝懿行注:“高山即崃山。”

④城都西,郝懿行注:“城当为成。”

⑤三天子都,即三天子鄣,已见《海内南经》。

⑥余暨,郭璞注:“馀暨县属会稽,今为永兴县。”

⑦彭泽,郭璞注:“彭泽今彭蠡也,在寻阳彭泽县。”

⑧朝阳,郭璞注:“朝阳县今属新野。”

⑨“湘水”两句,郭璞注:“环,绕也。今湘水出零陵营道县阳湖山入江。”

⑩入洞庭下,郭璞注:“洞庭,地穴也,在长沙巴陵。今吴县南太湖中有包山,下有洞庭,穴道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

译文

岷山三大江,第一条大江是从汶山流出,北江从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座落在城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都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长州的南面。

浙江源自三天子都,在蛮东。在闽西北部,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

庐江也源自三天子都,却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还一种说法认为在天子鄣。

淮水源自馀山,馀山座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

湘水源自帝舜葬地的东南角,然后向西环绕流去。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一种说法认为注入东南方的西泽。

汉水出鲋鱼之山①,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濛水出汉阳②西,入江,聂阳西③。

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④,入河,华阳北。

颍水⑤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⑥。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⑦。一曰淮在期思⑧北。

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⑨北,北入渭,戏北⑩。

注释

①汉水出鲋鱼之山,郝懿行注:“汉水所出,已见《西山经》皤冢之山,此经云‘出鲋鱼之山’,鲋鱼或作鲋隅,即《海外北经》务隅之山,《大荒北经》又作‘附鱼之山’,皆即广阳山之异名也,与汉水源流绝不相蒙,疑经有讹文。

②汉阳,郭璞注:“汉阳县属朱提。”

③聂阳,或作滠阳。

④“温水”两句,郭璞注:“今温水在京兆阴盘县,水常温也。临汾县属平阳。”

⑤“颖水”三句,郭璞注:“今颍水出河南阳城县乾山,东南经颍川汝阴至淮南下蔡,入淮。鄢,今鄢陵县,属颍川。”

⑥缑氏,郭璞注:“县属河南。”

⑦“汝水”三句,郭璞注:“今汝水出南阳鲁阳县大盂山,东北至河南梁县,东南经襄城、颍川、汝南至汝阳褒信县入淮。淮极,地名。”

⑧期思,郭璞注:“期思县属弋阳。”

⑨郁郅、长垣,郭璞注:“皆县名也。”

⑩北入谓,郭璞注:“今泾水出安定朝■县西笄头山,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陵县入渭。

译文

汉水源自鲋鱼山,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嫔妃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守护着它。

濛水源自汉阳西面,最终注入长江,入江处在聂阳的西面。

温水源自崆峒山,崆峒山座落在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阳的北面。

颍水源自少室山,少室山座落在雍氏的南面,颍水最终在西鄢的北边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在缑氏注入淮水。

汝水源自天息山,天息山座落在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在淮极的西北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入淮处在期思的北面。

泾水源自长城的北山,北山座落在郁郅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流入渭水,入渭处在戏的北面。

渭水①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白水②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③城下。

沅水山出象郡镡城④西,入东注江,入下隽⑤西,合洞庭中。

赣水⑥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泗水⑦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

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

肄水⑧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潢水⑨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洛水⑩出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西。

注释

①“渭水”句,郭璞注:“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渭水出其东,经南安、天水、略阳、扶风、始平、京兆、弘农、华阳县入河。”

②白水,郭璞注:“色微白浊,今在梓潼白水县,源从临洮之西西倾山来,经沓中,东流通阴平至汉寿县入潜。”

③江州,郭璞注:“江州县属巴郡。”

④象郡镡(xín)城,郭璞注:“象郡今日南也。镡城县今属武陵。”

⑤下隽,郭璞注:“下隽县今属长沙。”

⑥赣水,郭璞注:“今属赣水出南康南野县西北。”

⑦泗水,郭璞注:“今泗水出鲁国卞县,西南至高平湖陆县,东南经沛国、彭城、下邳至临淮下相县入淮。”

⑧肄水,郭璞注:“番禺县属南海,越之城下也。”

⑨潢水,潢或作湟。

⑩洛水,郝懿行注:“洛水所出,《中次四经》谓之讙举山。”

译文

渭水源自鸟鼠同穴山,向东流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阴的北面。

白水源自蜀地,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江州城下。

沅水源自象郡镡城的西面,向东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下隽的西面,最后汇入洞庭湖中。

赣水从聂都东面的山中流出,然后向东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

泗水从鲁地的东北方流出,然后向南流,再往西南流经湖陵的西面,然后转向东南而流入东海,入海处在淮阴的北面。

郁水源自象郡,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南海,入海处在须陵的东南面。

肄水从临晋武的西南方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大海,入海处在番禺的西面。

潢水从桂阳西北的山中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肄水,入肄处在敦浦的西面。

洛水从上洛西边的山中流出,然后向东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成皋的西边。

汾水①出上寙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②南。

沁水出井陉山③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

济水④出共山南东丘,绝钜鹿泽⑤,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

潦水⑥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

虖沱水⑦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漳水⑧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注释

①汾水,郭璞注:“今汾水出太原晋阳,故汾阳县,东南经晋阳,西南经河西平阳,至河东汾阴入河。”

②皮氏,郭璞注:“皮氏县属平阳。”

③沁水,郝懿行注:“沁水已见《北次三经》谒戾之山。”

④济水,郝懿行注:“济水已见《北次二经》王屋之山。”

⑤绝钜鹿泽,郭璞注:“绝,犹截度也。钜鹿,今在高平。”

⑥潦水,郭璞注:“出塞外卫皋山。玄菟高句骊县有潦山,小潦水所出。西河注大潦。”

⑦虖沱水,郝懿行注:“虖沱所出,已见《北次三经》泰戏之山。”

⑧“漳水”三句,郭璞注:“新城汴阴县亦有漳水。”

译文

汾水源自上窳的北面,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皮氏的南面。

沁水从井陉山的东面流出,向东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怀的东南面。

济水源自共山南面的东丘,流经鉅鹿泽,最终注入渤海,入海处在齐地琅槐的东北面。

潦水从卫皋的东面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潦阳。

虖沱水从晋阳城南流出,然后向西流到阳曲的北面,再向东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北面。

漳水从山阳的东面流出,向东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