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海经大全集
1696100000004

第4章 南山经(3)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①瘗,糈②用稌③。

注释

①璧,这里是指一种圆形的玉器,正中有孔,是古代举行朝聘、祭祀等礼仪时常用的器物之一。

②糈(xǔ),祭祀用的精米。

③稌(tú),米,稻米,粳米。

译文

纵观《南次二经》这一山系,从柜山到漆吴山,共有十七座山,沿途七千二百里。这里的山神都是龙身鸟头。人们祭祀山神时,将祭祀的牲畜与玉璧一起埋在地下,祭祀的米用粳米。

南次三经

导读

《南次三经》主要介绍天虞山、祷过山、丹穴山、发爽山、旄山、非山、阳夹山、灌湘山、鸡山、令丘山、仑者山、禺稿山、南禺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物产和有关山神祭祀等情况。

天虞山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①,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注释

①天虞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天虞即庐山,为三天子都之一,东有七十二水,多瀑布,峰磴险峻,人踪罕及,故曰不可以上。”

译文

《南次三经》所记述的南部山系的第三组山脉,排在首位的叫天虞山,山下多流水,峰磴险峻,人不可以随便上去。

祷过山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①,多象。有鸟焉,其状如②,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③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④,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⑤痔。

注释

①兕(sì),古代的一种野兽。像牛,一角,皮厚;有的说就是犀牛。

②(jiāo),古书说的一种水鸟,腿长,头上长有红毛冠。

③泿(yín)水,古水名。

④虎蛟,传说中的一种龙,也有的说是鲨鱼。

⑤已,停止。这里是指防治、治愈的意思。

译文

从天虞山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祷过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许多的犀牛和野象。山中有一种怪鸟,形状像,白色的脑袋,有三只脚,长着人一样的脸,它的名字叫瞿如,瞿如是根据它的叫声来命名的。泿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泿水中有虎蛟,它的身形像鱼,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叫起来像鸳鸯。人们如果吃了虎蛟肉就不会生痈肿病,同时还可以治愈痔疮。

丹穴山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①,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②。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③,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④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①丹穴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泛水既入澜沧后,南流百馀里,东岸有地名擦喀巴,即丹穴。”

②渤海,《五藏山经传》卷一:“澜沧又南经云南境,至越南为富良江,入海广南湾,所谓渤海。”

③文,通“纹”,花纹、图形、图案。

④膺(yīng),胸部。

译文

从祷过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丹穴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丹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种怪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花纹五彩斑斓,这种鸟名叫凤凰。它头上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礼”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腹部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饮食十分自然从容,经常会自歌自舞。这种鸟是吉祥鸟,只要它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发爽山 旄山尾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①,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②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③,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④自是出。

注释

①发爽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匝楚里冈城东北百二十里,有楚克阡两池,象人目,故曰发爽。发爽,犹发视也。”

②汎水,《五藏山经传》卷一:“其水东南流,会西来之匝楚里冈山水,又东南入澜沧江,象游者之状,故曰汎水。”

③旄(māo)山之尾,《五藏山经传》卷一:“河源诸小水象旄形,其山是为旄山。旄山东南历金沙东岸而至里木山之东,当里楚河拆而东流之,北岸是为旄山之尾。”

④凯风,南风,一般指柔和舒适的风。

译文

从丹穴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发爽山。山上荒芜,没有生长花草树木,到处都是流水,山中有很多白色的猿猴。汎水是从丹穴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渤海。

从发爽山再往东四百里的地方就到了旄山的尽头了。旄山的南面有一座峡谷,称为育遗,山谷中有许多奇怪的鸟,从这座山谷中吹出来的风非常柔和舒适。

非山〓阳夹山〓灌湘山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①,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②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注释

①非山之首,《五藏山经传》卷一:“里楚河流至里塘城东南折而南流,与其东之雅龙江相距五六十里,并行而南三百馀里,两川间都无小水,是为非山。非犹违也,背也。非山之首盖在雅龙江西南流折行而南之西。”

②阳夹,《五藏山经传》卷一:“阳夹,胁在腹前也。山在打箭炉南六十里,其北三池为泸河源,北流东注大渡河。东南一源为什丹河,亦注大渡河。西南为霸拉河,注雅龙江。自此而南,循山发水左右分注,统号之曰阳夹也。”

译文

从旄山再往东四百里就到非山的首段了。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没有水流,山下遍地是蝮虫。

从非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阳夹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很多水流。

从阳夹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灌湘山,山上树木茂盛,但是没有花草,山中有许多奇怪的鸟,但是没有野兽。

鸡 山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①,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②鱼,其状如鲋③而彘毛,其音如豚④,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鸡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鸡山在索克宗城,比近索克占旦索河,东北流折而西南,与黑水会,象鸡首也。喀喇河自此以下名色尔楚。唐古特语:色尔,金也;楚,水也。即鸡山多金之证矣。”

②鱄(tuán)鱼,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鸣的怪鱼。

③鲋(fù),鲫鱼。

④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

译文

从灌湘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鸡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山下盛产丹雘。黑水是从鸡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大海。黑水中有一种怪鱼,形状像鲫鱼,但是又有一条像猪一样的尾巴,它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在叫。鱄鱼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令丘山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①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②,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③,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条风,东北风。

②枭,猫头鹰一类的鸟。

③颙(yóng),传说中的一种鸟。

译文

从鸡山再往东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令丘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容易发生山火现象。这座山的南面有个峡谷,叫中谷。东北风就是从中谷吹出来的,山谷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猫头鹰,但是长着一副人的面孔,有四只眼睛,还有耳朵,它的名字叫颙,颙是根据它的鸣叫声来命名的。颙一旦出现,天下就将发生大旱灾。

仑者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①,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②,可以血玉③。

注释

①饴,用麦芽制作的软糖,这里是指有甜味。

②■(gāo),古树名。

③血玉,血:作动词用,涂染的意思,即将玉饰品涂染使之色泽鲜艳,焕发光彩。郭璞注:“血谓可用染玉作光彩。”

译文

从令丘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仑者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青雘。山上有一种树,形状像构木,有着红色的纹理,枝干流出的汁液像油漆,味道甘甜。人们如果吃了这种汁就不会感到饥饿,还可以消除疲劳。这种树名叫白■,它的汁是染玉的好材料。

禺稿山〓南禺山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①,多怪兽,多大蛇。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辄②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凰、鹓雏③。

注释

①禺稿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一:“禺稿之山在工布札木达城南。噶克布河在东,象禺。工布河象所持空槁也。”

②辄(zhé),即,就。

③鹓雏(yuān chú),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

译文

从仑者山再往东五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禺稿山,山中有许多怪兽和大蛇。

从禺稿山再往东五百八十里的的方,有座山叫南禺山。这座山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水流,山中有一个洞穴,春天水就流入洞穴,夏天水就从洞穴流出,冬天则闭塞不通。佐水是从南禺山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大海,山中有凤凰和鹓雏鸟。

总 观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①,糈用稌。

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注释

①祈,祈求,求福。这里是指向神祈求、祷告的意思。

译文

纵观《南次三经》这一山系,从天虞山到南禺山,共十四座山,沿途六千五百三十里。这里的山神都是龙的身形,人的面孔。人们祭祀山神时,都是用一条白色的狗作祭品,向神祈祷。祭神的米是用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