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大全集)
1696400000003

第3章 原始章第一立身成名的根本(1)

此章论述为人处世的基础和根本法则,所以称其为“原始章”。黄石公认为,为人处世应该具备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这五者统而言之囊括了东方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这里的“道”,精微玄妙,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这里的“德”,瑰伟高超,也不等同于现今的文明礼貌。“以道为体为因,以德为用为果,济世以仁,处事以义,待人以礼”,可以说这就是经世治国的根本,是谋仕、权变的准绳,也是涉世、立身的起点。所以为人者就要在时机未到之时,加强自身德行与能力的修养,审时度势。一旦时机成熟,则可进取天下,成就一番伟业。

1. 构建人生的五种思想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译文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品质,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注】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着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 解读 ■

黄石公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其著作《素书》是一部韬略奇书,但本书开篇讲的却是似乎与谋略无关的道、德、仁、义、礼。这是因为在黄石公眼里,道、德、仁、义、礼是统摄一切权谋的纲领,是最高境界的韬略。

在我国传统思想中,道、德、仁、义、礼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体系,应该系统地去认识。老子在《道德经》第38篇有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思就是说:天地化生万物,有一定规律,如道路一般,是之为道;由于世风日下,人们距离天道原有的和谐、完美越来越远,人心日益丧失先天的淳朴、自然,矫情、伪饰成了人们必备的假面,所以才不得不用伦理道德教育世人,当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只好提倡仁爱。当人们的仁爱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时,就呼吁要用正义,在正义感也丧失殆尽后,就只能用法规性的礼制来约束民众了。因此,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天道因时势之不同而权变使用的结果。

■ 处世活用 ■

中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道家和儒家,儒道二家最核心的就是这几个基本概念:道、德、仁、义、礼。这几个核心概念是一个相互依存、作用和演化的体系。同时,它也是中国浩瀚渊博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为使修养境界不至于节节败退,君子还需要“三省吾身”。

曾子“三省吾身”

仲夏的一天晚上,孔子与几名弟子在一处练兵场上步行赏月。

孔子对弟子们说:“我已经69岁了,今后与你们一起走动的时间不多了。今晚风凉月朗,咱们随便走走谈谈。”

子柳问:“老师,我是您的新弟子,个人修养远不及师兄们,我想在修养方面多努力。请老师谈一下‘格言’和‘座右铭’的确切含义。”

孔子说:“‘格言’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精练语言,‘座右铭’则是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孔子接着说:“一个君子应当有自己的座右铭,以之警戒、激励自己。”

孔子说完,问曾参:“你时常考虑什么?”曾参说:“学兄颜回德高学深,然而,他有时常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美德,他真正做到了‘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我时常考虑的是从多方面学习颜回的美德。”

孔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句话自然是颜回的座右铭了。”

孔子接着问曾参:“你的座右铭是什么?”曾参恭恭敬敬地说:“吾日三省吾身。”曾参接着解释说:“我每天以三件事反省自己:第一,自己帮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第二,自己和朋友交往是否讲诚信了?第三,自己是否认真复习了老师传授的学业了?”

孔子满意地说:“你这三点做得很好,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修身应该是人一生的课题,古今同然。古人讲修齐治平,修身是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今人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说到底,也就是看身修得如何的问题。“三省吾身”的修养精神不只是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对于一个有志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人而言,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律、自省精神。在物欲横飞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

鲁迅曾经感慨过:“中国是古国,历史长了,花样也多,情形复杂,做人也特别难。”当然,一个人要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确不容易,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应不断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个人的修养,这样,拥有好人缘也不算太难。可见处世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也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要有自省的过程与自省的高尚精神。

■ 职场活用 ■

自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心平气和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身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又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自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尽力纠正,这样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变得更加睿智。

松下幸之助的自省

曾子的“省”身说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才能顺利前进。松下幸之助在松下电器创立50周年纪念日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已经走过了250年计划的五分之一,现在彻底回顾并检讨这50年,我认为我们过去走的路没有错,是成功的,而各位也非常热心和努力。

“可是详细研究这50年的内容时,似乎存在着失败,即使不能算是失败,似乎也有考虑不充分之处,有做得并不十分完善之处,以及疏忽大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年代里,就要消灭那些错误,即使是只能往前推进一步也好,希望大家能和我一同在这有意义的一天里,深深反省。

“我发觉,不论国家或个人,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同样的道理,没有反省的公司,也会停滞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说,进步是从反省中诞生的。不能因为业绩上升,就认定昨天和以前的做法是对的。一定要知道,今天的做法并不能得到满分,一定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然后每个人都以100分为目标去努力。即使做不到,也要经常保持这种反省的态度。我认为我们今后会有大发展,不过希望各位能认清这一点,即是否成功,完全系于这一年的反省上面!”

是啊,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人只有不停地通过自我反省,才能不迷失方向,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在做人、行事、学习、人际关系处理上有哪些问题,哪些做错了,哪些做对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工作时,好好问自己下面的这些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工作,必然能够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员工,也要严以律己,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反省,才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这样业绩才能提升,事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 管理活用 ■

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的一场学术报告中畅谈了对于管理的看法:“想当好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

这种自我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提高。怎样提高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呢?仍然离不开“三省吾身”的精神。

凯恩斯的成功之道——自我反省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同时也是华尔街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他的一生非常成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记者问其成功之道时,凯恩斯说:“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为自己制订计划。计划包括每一年的计划,也包括每个月的计划,甚至还落实到每一天。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些计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问:“计划?怎么利用这些计划呢?”凯恩斯说:“只有计划是不行的,还要严格地执行计划,这就涉及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想办法弥补回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它们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同样的方法,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反省。”

反省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才能进步。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与审视,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从而取得更出色的业绩,事业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日本“保险行销之神”原一平每天晚上8点进行反省,并将之列入每天的计划当中,他把反省当成每天的工作,最终摘取了日本保险史上“销售之王”的桂冠。

时下许多企业、团队都很注重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这样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美德修养,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也能让员工认识到工作中的缺点和长处,从而发扬长处,改正缺点,以达到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 道是宇宙最高法则

原文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译文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着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纮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

【王氏注】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 解读 ■

大至宇宙万物,小至人自身,无不是“道”的体现。道在事则为理,理周则事顺;道在人则为伦理规范,符合此规范则家齐国治,社会稳定。但我们常因奔波、忙碌,对此视而不见。当我们以虚静之心去仔细体味时,似乎能恍兮惚兮地感觉到个中之真味;可是一旦忙乱起尘世琐事,我们则又陷入茫然之状态。天有昼夜四时的变化规律,这是天理自然之道;人有伦常规范,这是社会之道。如果我们能上遵天时,下顺地利,掌握自然人事之道,那么事情多易成功。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立身宜高,胸怀宜广,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洞悉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明人洪应明说:“处洁也立方,处丸也宜圆,分水宇之也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意思是说,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处在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这种方式可谓是遵道处世的典范。

孙叔敖受教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令尹,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前来祝贺。有一个老人却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来拜访。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他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你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非常好,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

一个荣升高位的令尹,居然能听从一介布衣的意见,颇出人意料。试想一下,当升官之人第一眼看到有人身着丧服前来吊丧时,第一本能反应自然是火冒三丈!可孙叔敖没有,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不妨假设一下,孙叔敖生了气,大骂哪里来的泼赖,喝令:“来人!把这找死的推出去砍了!”那样一来,矛盾就激化了,重则直接把老人打死,轻则扭送司法机关处理。与此同时,孙叔敖的人也就丢大了,哪还有老人对他谆谆教诲,哪还有孙叔敖的千古流芳!此皆勘透自然生息之理,才能有如此博大胸怀。

■ 职场活用 ■

职场上,竞争多,稍有不慎,即有危险。很多时候,我们要掌握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加以变通,不要总是直线思考。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办事时要学会变通,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坚持,会导致最大的损失。

灵活通变的沈强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沈强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家电企业的营销队伍。岁月如梭,转眼间5年过去了,一起来的同事有的升到了业务主管,有的担任了区域经理,而他却还在原地踏步,继续做着他的业务代表。

令沈强苦恼的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困惑和迷茫却也增多了。首先,其在骨子里就埋下的自卑感,让他很难甩开手来开展工作,并且事事表现得敏感而多疑,以至周围同事都评价他“太假”,没有魄力和冲劲。其次,由于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善交流,让别人误以为他“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而将其游离于团队之外。最后,更为要命的是,已在该企业工作了5年的他,因为业务的重复和单调,感到身心疲惫、激情不再,以致工作消极、牢骚满腹,甚至自觉不自觉潜意识里就有了惰性,这一切都让公司领导感觉他是团队里的“老油条”,培养价值不大,甚至对其失去信心,欲在合适的时机将其“淘汰掉”。

促使沈强下定决心与自己的过去告别的,是他看到的一本书: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安于守旧,怀念过去拥有的奶酪而在对苍天的不断抱怨中郁郁寡欢,而“唧唧”却勇敢地冲破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进入迷宫,终于找到更多更好的奶酪。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可它对沈强的刺激和影响却很大,他感觉他很像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抱残守缺、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是的,他应该改变自己,他应该做文中的“唧唧”,告别过去,不再怀旧,而是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