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处世心经(大全集)
1697200000049

第49章 老狐狸处世方圆经(4)

刻舟求剑,是一种刻板的,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像那把剑,环境的大船已经变了,而我们却还在那里原地不动;有时候我们也会刻舟求剑。

变则通,通则久。只要学会变通,许多事情都能变不可能为可能,能变坏事为好事。

早期没有鞋子穿,人们走在路上,都得忍受碎石硌脚的痛苦。某一个国家,有一个太监把国王的所有房间全铺上了牛皮,当国王踏在牛皮上时,感觉双脚非常舒服。

于是,国王下令全国各地的马路上,都必须铺上牛皮,好让国王走到哪里,都会感觉舒服。有一个大臣建议:不需要如此大费周折,只要用牛皮把国王的脚包起来,再拴上一条绳子就可以了。于是无论国王走到哪里,都感到舒服。

大臣是聪明的,他的变通,使舒服与节约两全其美。假如,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学会变通,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步骤,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变通,学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转换一下心情,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变通能让我们少一些郁闷,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幸福。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处世不能太固执

头脑固执,不知变通的人,不仅无法宽容别人,更糟糕的是还会害人又害己。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进退之道也是如此,若不想让故事中的蠢事发生,那么面对刻薄的人的时候就多绕几个圈,别老是钻牛角尖。

当你在死胡同里绕不出路时,先定下心想想,你是不是一味坚持走直路,宁可硬碰硬而不肯跨上通往目的地的那座桥?

别把自己的脑子加上大锁,多以开放的心来接纳外界的讯息,才能彼此互动,激荡出创意的火花。

大多数人最向往的一件事就是,能够有一条绝妙的计策在手中,把难以办成的事办成。是的,每个人做事都不一定顺手,有的会曲曲折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尚无好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神通广大,能力超强,一下就能做成事情。但前者毕竟是多数,后者必定为少数。天下事都是人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想法,就可以导致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行动就可以引发什么样的结果。

做人办事靠脑子的人可能有一两件事暂时做不成,但总会做得大成,做到让左右人叹为观止。反之,你可能就会由着性子来,想到哪儿做到哪儿,不计后果,这种“莽汉式”做事方法多半是撞大运,成败均在老天爷的照顾与否。

天下大小事情,都自有其道理,如果不善于精明求变,则可能会走到绝路上去。毫无疑问,没有人想走绝路,不但不想走绝路,而且活路越多越赏心悦目。凡是善于谋算自己心事的人,拿手绝活就是精明求变,让自己全身灵活起来。这样做,一则可以让自己摆脱被动状态,给对手以不可捉摸之感,二则可以用反控制的计策,给对手设置难题,从而为自己争取主动。

做任何事,都力戒莽撞,应多摸透对方心思之后再行动,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率。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侦察专家”,多方面看、走、问、想,运用排除法,把对方的信息过滤一遍,最重要的留下来,然后再反复验证几遍即可。

越有本事,越要改变

大千世界,总有一些人很有本事,做什么事都易如反掌,所以让人佩服。问题是:有些人本可以把自己的本事显出来,但由于情况特殊,反而掩藏自己的本事,以免给人造成威胁感,这是善用巧变之功,左右应对。这里面透露出一种灵活之计。

但深藏不露不同于胆小怕事,它是对于真实感情的一种掩饰而不是扼杀,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是苟全性命,它的“不露”是暂时的,最终是要大显峥嵘的。

无论何人,只要心中有“精明善变”四字,便多多少少练就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

因此,高明的成大事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欲求成功,必须求变,不怕天下人耻笑。当决战的时机还不成熟而对方咄咄逼人之时,要求变,求变,再求变。目前的求变负重是为了未来的胜利,暂时的退却和忍耐,并非懦夫的表现,而是意志坚定、目光远大的表现。

月有阴晴圆缺,脸有喜怒哀乐。脸色是内心的表达,是内心的晴雨表。不同的人脸色不同,是因为心事不一。在古代,为人处世,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所以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必须做到红脸白脸都能唱,也就是一文一武,一软一硬,既刚柔相济,又恩威并施,相互包容,各展所长。

高明的人深谙此理,为避此弊,莫不动用红白脸相间之策。有时两人合作,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脸谱。

由此看来,要善于变化脸色,既要有丰富的阅历,又要有很高的技巧,真正演好它需要花很大的功夫。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善谋事者,总是不断地因变换心事而变换脸色,以便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这种变脸角色,令人想到川戏变脸,那急如闪电的改换面具的招术令人叫绝。怎样变脸才不为人察觉,这可是一门学问。聪明人的脑中自有一套功夫。

当遇到“障碍”时,不可行则变是硬道理,因为如果你不变,则会遭受更大的打击和挫折,变则可以柳暗花明,找到冲破障碍的突破点。处世应当机立断,有时一变则通。雍正用人从不墨守陈规,他有几句座右铭:不可行则变;因时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这也成了他操纵胜局的高明法术。

思路决定出路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须要花6美分。”贵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应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困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让证券等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除了收费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为了借款而抵押,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肯让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规定,因为这是借款者自己就会管好的问题。

能够钻这个“空子”,转换思路思考问题,这就是犹太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精明”。

善于转换思路思考问题,常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一个A鞋厂的推销员,一个B鞋厂的推销员,同时来到太平洋一个岛国推销鞋。

他们看到同一个事实:这里的人不穿鞋。

A鞋厂的推销员向厂部发回信息说:“这里的人不穿鞋,鞋在这里没有市场。”然后就离开了这里。

B鞋厂的推销员向厂部发回信息说:“这里的人还没有穿鞋,市场前景看好。”然后他把一双最好看的鞋送给国王穿,这里的人看到国王穿鞋,结果人人穿鞋。于是他在这里开设了卖鞋的商店……

后来,A鞋厂倒闭了,B鞋厂发财了。

同一个事实,却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因为思路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出路。我们应当从现实看到事情可能发生的变化。

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这就叫思路决定出路。对于普通人,思路决定自己一个人和一家人的出路。对于领导人,思路则决定一个组织、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出路。

圆通而不圆滑

圆滑这两个字,人们一般是不太喜欢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圆滑呢?它是指一些人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不诚实、不负责任,油滑、狡诈、滑头滑脑。圆滑的人外圆内也圆,为变通而变通,失去原则。有圆无方失之于圆滑。离经而叛道,表面上看是对人一团和气,实际上已丧失了原则立场。

圆滑是一种“泛性”。它可以表现在如何做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之中:既可以表现在“政治行为”之中,也可以表现在“工作行为”之中,还可以表现在待人接物的细小事务之中;有成熟意义上的圆滑,如“老奸巨猾”,也有一般意义上的圆滑,如为了占小便宜之类的圆滑。

圆滑的人在回答问题时,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比如:“请问要喝咖啡,还是红茶?”圆滑的人不是明白爽快地回答“咖啡”或“红茶”,而是这样回答:“随便”或“哪样都可以”。林语堂先生把这种表现称之为“老猾俏皮”。他打了一个比方:假设一个九月的清晨,秋风倒有一些劲峭的样儿,有一位年轻小伙子,兴冲冲地跑到他的祖父那儿,一把拖着他,硬要他一同去洗海水浴,那老人家不高兴,拒绝了他的请求,那少年忍不住露出诧怪的怒容,至于那老年人则仅仅愉悦地微笑一下。这一笑便是俏皮的笑。不过,谁也不能说二者之间谁是对的。

在对某些问题的判断和看法上,圆滑的人常以“很难说”或“不一定”之类的话来搪塞。每一句话都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说了等于没说。在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或难办的事时,圆滑的人更是一般不会轻易表态。往往只在有了“定论”之后才发表他的“智者的高见”,事后诸葛亮的“妙语”比谁说得都好听。

圆滑的人一般都是“随风倒”的人。像墙头上的草,善辨风向、见风就转舵。这类人,没有是非标准,“风向”对他们来说是唯一判别的标准,谁上台了就说谁的好,谁下台了又开始说谁的不好。

圆滑的人,情感世界复杂多变。待人接物显得非常“热情”,充满了“溢美”之辞,然而只要你细细地观察,这类“热情”中不乏虚伪的成分。这类人,当面净说好话,可一转脸就变成骂人的话了。这类人,怀揣一种肮脏的心理,设置一些圈套让一些不通世故的人往圈套里钻。甚至“坑”了人家还要让他人说一句感激的话。

满脑子“圆滑”的人,看什么事情都觉得相当圆滑,连带看什么人都觉得丑陋、卑鄙。圆滑者可鄙,提倡做一个圆通而不圆滑之人。

协调而不讨好

社会无时不刻不充满着权力的较量,利益的纷争,性格差异的磨擦,你即使一点不去争,也有人与你争。甚至还有那么一种得寸进尺,想骑在别人脖子上的人,你退一尺,他就进一丈,你给他吞一个指头,他就要吞到你的手肘。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花费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一个人脱颖而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一种是讨好,一种是协调。

协调是着眼于自我调整,主观适应客观,个人适应集体,不断地使自己与周边的环境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而讨好与协调不是一般方式方法上的区别,首先是它的着力点错位,不是强调主观,调整自我来适应客观,而是迁就和迎合他人的需要,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宽容或姑息。

讨好者的目的与动机并不是对称的,它不是通过调节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而是为了谋求狭隘的个人利益和需求,去讨好那些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人,特别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人都有一个弱点,喜欢听恭维话。对人说一些赞誉之辞,如果能言者由衷,恰如其分,适合其人,相当有分寸,而不流于谄媚,将是一种得人欢心的处事方法,听者自然十分高兴,这未免不是好事。如果不问对象,夸大其词,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不仅效果不佳,有时还会被别人称为马屁精,落个坏名声,而且,花费的代价大,成本高。因为他不能做到同时去讨好所有的人,为了不得罪人,他必须不断地讨好,这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活得很累;更主要的是毁了自己的前程。

习惯于讨好的人,是不讲究做人原则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人前讲人话,在人后讲胡话,为个人私利所左右,为讨好他人而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大凡有正义感的人,对两面三刀的家伙是非常反感的。

我们说要善于协调,并不是要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是要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张三说李四,碰到李四又说张三。其实,这种人是可鄙的。但一个人如果能在坚持大原则的情况下适当对一些无关大局的事作一点让步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能做到大家都喜欢你,那么在你的世界就是以你为中心的,你并没失去什么,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你生活的环境气氛融洽,自己心中也快乐得多。

善于协调的人,一般人际关系都是十分融洽,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既不拉帮结派,又不是独来独往,他们是介于二者之间,既与这派有联系,又与另一派有瓜葛,你很难将他们划为哪一派,而且,很奇怪的是,这种人往往能同时为两派接受。所以,办起事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提高效率。因此,要谋求生存和成功,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讨好不是良策,协调才是好办法。

刚柔相济,方圆无碍

方与圆、刚与柔两者的含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圆为和谐、变通、灵活性,体现了柔韧、柔弱的一面,方则为个性、稳定、原则性,体现了刚直、刚强的一面。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强而能弱,这是用强的方法;弱而能强,这是用弱的方法。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也有以柔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处世亦同此理。

自然界中弱小者常靠柔韧的品性战胜强大。天下之物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雪压竹头低,地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飓风狂暴地侵袭小草,小草只摇晃了一下身子,依然保持了生命的绿色。